一種夾具裝置,在具有一個以上狹縫槽的剖面板組裝面上以裝卸方式固定并組裝功能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旋轉裝置,一側端部形成壓板的開動片和由所述開動片的動作旋轉的一個或兩個以上旋轉構件組成; 支撐臺,支撐所述旋轉裝置,使開動片的壓板向一側突出,其上側組裝有蓋子; 一個或兩個以上凸輪,外周截面呈四邊形,突出形成在所述支撐臺的下方,并與所述旋轉構件連接形成,隨著旋轉構件的旋轉而旋轉。(*該技術在2015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夾具裝置,更詳細地說,涉及一種在形成較長安裝槽并在該安裝槽上組裝其它部件的剖面板(profile plate)上可以簡便地裝卸各種部件的夾具裝置。
技術介紹
在自動化工程作業中一般形成較為復雜的作業線,這些作業線包括空氣力學、流體力學、電子工程等領域。為了將這些更有效地組成和運營,參照普通的實際構造,以便對每個構成因素或全體回路容易理解,作為其一環將各種自動化工程一目了然地表現出來,通過這些設施可以進行演示或培訓。一般來講使用表面形成較長狹縫(slot)槽的剖面板。該剖面板的狹縫槽入口側較窄形成阻件,其內側幅度比入口處寬,以便使螺釘的頭部從側面插入。在這些狹縫槽中適當排列組裝空壓裝備、油壓裝備、電氣及電子裝備等各種功能部件,并根據需要以油體或電連接方式連接使用。因此,可以將各種自動化部件例如閥門、汽缸、發達、開關、排管及相關部件粘貼連接,給大家演示出與實際狀況一致的運作狀態。傳統方式為了在所述剖面板上組裝功能部件,在剖面板狹縫槽夾進螺釘頭并在該螺釘上組裝部件或相反地在板的槽中夾進螺母,將部件用螺釘組裝,但這種傳統方式每個部件都須經螺釘組裝作業,較為繁雜和不便。而且想移動位置或分離時還需重新分離螺釘,因此作業非常低效。這些問題不局限在所述剖面板,它在所有領域,只要是需要臨時固定部件的各種形態粘貼物和其粘貼對象都面臨的一種問題。特別是像自動化工程,將眾多相互復雜連接的部件適當合理地布置是一件難事。為了使其位于正確位子,需經多次粘貼和分離,但這時也會出現很多問題。為了解決所述弊端,曾經提出各種方法的夾具裝置。其中較為先進的是,具有剖面板的狹縫槽中插入的固定突起,當下按操作桿時所述固定突起的截面變小,插入到下縫槽中。當回放操作桿時固定突起的截面變大,被狹縫槽掛住,使其不致脫離并固定住。而且還提出一種方法,那就是所述固定突起可以旋轉,沿狹縫槽的長度方向引入,并橫向轉動,以便防止其脫落。但所述傳統技術其構成較復雜,制造成本高。存在需另外工具運行固定突起或固定突起的旋轉操作很不方便等問題。特別是夾具裝置的安裝方向是固定的,因此想變更部件的分布方向是要么將整個夾具裝置重新分離,要么從夾具裝置將功能部件重新分離并再組裝等起作業較為繁雜,因此其作業將非常低效。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為了解決所述傳統弊端而提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構成簡單并在剖面板上用簡單操作實現裝卸的夾具裝置。本技術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在剖面板上易變更方向,由此可以提高作業效率的夾具裝置。本技術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易進行各種功能部件的裝卸,且易進行功能部件方向轉換的夾具裝置。本技術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在剖面板上易轉換方向,且功能部件的裝卸和方向轉換很簡便的夾具裝置。本技術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進行夾緊操作時的開動片下按方向和夾具裝置的運行方向一致,操作時無須使用很大力氣也易進行操作的夾具裝置。本技術為了達到所述目的,在具有一個以上狹縫槽的剖面板上以可以裝卸方式固定各種功能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側端部形成壓板的開動片;由所述開動片的動作旋轉的一個或兩個以上旋轉構件組成的旋轉裝置;支撐所述旋轉裝置,使開動片的壓板向一側突出,其上方組裝有蓋子的支撐臺1;外周截面呈四邊形,突出形成在所述支撐臺的下部,并與所述旋轉構件連接形成,隨著旋轉構件的旋轉而旋轉的一個或兩個以上凸輪。在這里,所述凸輪外周面一邊的長度要可以通過剖面板狹縫槽的入口,同時凸輪的對角線長度不能通過狹縫槽的入口為宜。因此,所述凸輪通過狹縫槽的入口后約旋轉45°,則凸輪的邊角被凸輪的坎掛住,使其不致脫落而固定住。重新反方向旋轉,就可以從狹縫槽中拔出凸輪,將其從剖面分離。所述旋轉裝置可以通過傘齒輪和小齒輪或直齒輪的結合或杠桿連接等各種形態實現。在所述支撐臺的上方設置有部件固定塊,可以簡便地將各種功能部件安裝。而且固定塊可以旋轉,因此可以任意角度安裝功能部件,更加高效設計回路的構成。在所述開動片的一端設置了彈簧,因此開動片對支撐臺始終保持一種彈性支撐狀態。附圖說明圖1是根據本技術一實施例的分離透視圖;圖2是根據本技術夾具裝置一實施例的透視圖;圖3是所述圖3的底面透視圖;圖4是根據本技術的固定塊作用狀態圖;圖5是根據本技術固定塊一實施例的組裝截面圖;圖6是一本技術安裝狀態透視圖; 圖7是根據本技術的開動片加壓狀態的橫截面圖;圖8是所述圖7沿著甲-甲線截面圖,是剖面板上的安裝狀態圖;圖9是根據本技術的開動板恢復狀態的橫截面圖;圖10是所述圖9沿著乙-乙線截面圖,是剖面板上的安裝狀態圖;圖11是本技術另一實施例的分離透視圖;圖12及圖13是根據本技術旋轉裝置另一實施例的橫截面圖,其中圖12是開動片加壓狀態,圖13是開動片恢復狀態圖;圖14是根據本技術旋轉裝置另一實施例的橫截面圖;圖15是根據本技術旋轉裝置另一實施例的橫截面圖;圖16至圖18是根據本技術凸輪另一實施例的透視圖。※圖中主要符號的說明※1為支撐臺,2為旋轉裝置,3為凸輪,4為蓋子,5為容納部,6為開動片,7為壓板,8為傘齒輪(rack),9為小齒輪(pinion),10為固定塊,12為部件固定槽,13為引導槽,14為彈簧,18為斜面,21為栓容納槽,22為栓,31為剖面板,32為狹縫槽,33為阻坎。具體實施方式將這些本技術的具體特征和作用參照所附的一實施例附圖詳細說明如下。本技術大體由支撐臺、旋轉裝置、凸輪構成。所述旋轉裝置由開動片和旋轉構件組成,并由支撐臺支撐。所述旋轉構件與所述凸輪連接。圖1-是本技術一實施例的分離透視圖,參照圖可知,支撐臺1容納和支撐著旋轉裝置2,支撐臺1的下方突出形成凸輪3,支撐臺1的上面結合有蓋子4。在所述支撐臺1的上面內側形成容納部5,該容納部5容納所述旋轉裝置2,其上再組裝所述蓋子4。所述旋轉裝置2如圖所示,兩邊形成傘齒輪8的開動片6以可以移動的形式設置在支撐臺1的容納部中央,其一端向支撐臺1的外側突出形成壓板7。在開動片6的兩側形成于開動片6的傘齒輪8齒合的旋轉構件小齒輪9,其旋轉軸貫通到支撐臺1的下方,與所述凸輪3結合。在這里,所述開動片6可以只在一側形成傘齒輪8,這是與其結合的小齒輪9也是一個,因此連接的凸輪3也只有一個。而且根據凸輪3的數量,凸輪向支撐臺下面突出的位置可以任意布置。在所述蓋子4的上面還設置有部件固定用固定塊10,固定塊10由螺絲11固定。由此設置固定塊,部件將更加穩定地固定住,根據需要還可以將所述螺絲11向中心旋轉一定角度,對支撐臺1任意角度調整固定塊10后將部件固定住。另外,在固定塊10的上面以曲線或直線的形態具有多個部件固定槽12。可以將氣壓或油壓汽缸、測量儀、閥門等部件按適當方向布置,并由螺絲將它們固定到所述部件固定槽12的任意位置。用于部件固定槽12的螺絲的直徑要大于部件固定槽12的寬度,螺絲將沿著部件固定槽12的側面進行固定。而且,部件固定槽12以各種形態排列在固定塊10的上面,可以任意設定組裝部件的位置。所述開動片6由支撐臺1的支撐下進行穩定的移動,為此在與支撐臺1接觸的底面形成引導槽13,在該引導槽13中安裝開動片6的下端。而且,開動片6經操作將保持夾緊狀態,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李定老,
申請(專利權)人:李定老,黃萬利,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