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用于急性結膜炎的中藥滴眼劑及其制備方法,它是由金銀花、桑葉、野菊花按一定的配比經加工制成。具有清熱解毒、退赤消腫的功效;適用于急性結膜炎的治療。本發明專利技術與現有技術相比:工藝先進,臨床藥效學實驗效果較顯著;生物利用度高,且無任何毒副作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屬于中藥制藥
技術介紹
急性結膜炎是眼科常見病、多發病,其主要特征為起病急、發病快,結膜充血及粘液性膿性分泌物,眼有癢感、異物感、燒灼感等。該病多發于春秋兩季,引起的原因多為細菌或病毒感染所致。目前藥物治療主要為西醫治療和中醫治療;西醫治療主要以氯霉素、利福平、環丙沙星等藥為主,這些藥品副作用較常見,有的還有嚴重的不良反應,機體易產生耐受性,對人們的健康很不利。中醫在治療急性結膜炎方面,主要以中成藥為主,常用內服藥,起效較慢,且治愈率很低,易復發。外用中藥滴眼劑很少,療效不理想,不能滿足臨床需要。目前現有技術,中國專利公開了(公開號為:CN1943630A)“一種防治結膜炎及角膜炎的眼用藥物及其制備方法”的處方及工藝,本專利技術人經過多年的研究,發現用其工藝制得的制劑存在:療效不理想,治愈率低,易復發;工藝較粗,有一定的毒副作用:眼睛紅癢,穩定性差,有效成分含量低等缺陷。為解決上述現有技術所存在的缺陷,在近幾年的時間里,我們通過發掘祖國豐富的中醫藥資源,結合大量的臨床藥效學研究,專利技術了一種用于急性結膜炎的中藥滴眼劑,本產品“金葉滴眼劑”是在其(公開號為:CN1943630A)工藝的基礎上,通過大量的實驗摸索,發現將其工藝中的“取金銀花以乙醇進行滲漉”改成“取金銀花加乙醇100ml,浸泡24小時按中國藥典2000年版一部附錄IO滲漉法以75%乙醇10倍量進行滲漉”,并將其工藝中的“加入乙醇進行醇沉”改成“二次醇沉:第一次加入乙醇使含醇量達65%,第二次加入乙醇使含醇量達75%”后我們按照新工藝制成了滴眼劑,與按照中國專利公開了(公開號為:CN1943630A) “一種防治結膜炎及角膜炎的眼用藥物及其制備方法”的處方及工藝制備而成的滴眼劑相比,其臨床藥效學實驗效果顯著提高,工藝更加合理,藥物有效成分含量高, 安全無毒副作用,眼睛無任何不適。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針對本領域現有技術所存在的缺陷,通過發掘祖國豐富的中醫藥資源,結合大量的臨床藥效學研究,提供一種組方科學、療效顯著,且對人體無毒副作用的一種用于急性結膜炎的中藥滴眼劑。本專利技術的另一目的是提供本專利技術中藥滴眼劑的制備方法。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采用的技術方案為:本專利技術用于急性結膜炎的中藥滴眼劑,其配方組成為:金銀花IOOg 桑葉30g 野菊花30g。本專利技術用于急性結膜炎的中藥滴眼劑的制備方法如下:以上三味,取金銀花加乙醇100ml,浸泡24小時按中國藥典2000年版一部附錄IO滲漉法,以75%乙醇10倍量進行滲漉,滲漉速度為I 3ml/分鐘.公斤,收集滲漉液,殘渣壓榨液與滲漉液合并,靜置24小時,濾過,減壓回收乙醇至50°C測得相對密度為1.1,備用;藥渣與桑葉、野菊花加水煎煮兩次,第一次加水10倍量,煎煮30分鐘,收集餾出液60-100ml,第二次加水8倍量,煎煮30分鐘,合并兩次煎液,濾過,濃縮至25°C測得相對密度為1.1-1.2,加入乙醇使含醇量達65%,冷藏24小時,濾過,濾液回收乙醇至50°C測得相對密度為1.1,加入乙醇使含醇量達75%,靜置24小時,濾過,濾液回收乙醇至50°C測得相對密度為1.1,合并兩次提取濾液及餾出液,加入綠化鈉6g,尼泊金乙酯0.2g,攪拌使溶解,力口蒸餾水至1000ml,用5%氫氧化鈉溶液調解pH為6.5-7.5,再加入0.2%活性炭煮沸10分鐘,濾過,分裝,滅菌,即得滴眼劑。主要藥效學試驗資料:本專利技術中藥組合物的藥品名稱為:金葉滴眼劑。試驗用藥物:1、本專利技術試驗用藥物的制備(本專利技術金葉滴眼劑),以本專利技術金葉滴眼劑為例,具體處方及制備工藝見實施例1。2、對照藥(原專利技術滴眼劑組):按照中國專利公開了(公開號為:CN1943630A)“一種防治結膜炎及角膜炎的眼用藥物及其制備方法”的實施例1的處方及工藝制備;具體如下:處方:金銀花IOOOg 桑葉300g 野菊花300g加眼用藥物液體制劑基質至10000ml制備方法: A:取金銀花以乙醇進行滲漉,收集滲漉液,靜置24小時,濾過,回收乙醇至相對密度為1.1(50°C ),備用;B:取滲漉后的金銀花殘渣、桑葉、野菊花加水,煎煮,濾過,重復操作3次,合并3次濾液,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1-1.2(25°c ),加入乙醇進行醇沉,濾過,濾液回收乙醇,備用;C:制備眼用藥物制劑基質:取注射用水、加入眼用等滲調節劑、眼用防腐抑菌劑,攪拌使溶解,濾過,濾液備用;D:將A和B制得的濾液加到C濾液中,攪拌均勻,補加注射用水至全量,濾過,灌裝,即制成水溶性澄明滴眼液體制劑。實驗目的:通過對本專利技術金葉滴眼劑和原專利技術滴眼劑的改善微循環、抗炎、提高機體免疫力及治療結膜炎癥等作用的藥理實驗研究,將本專利技術金葉滴眼劑和原專利技術滴眼劑進行對比,觀察其藥理作用的強弱。試驗方法:本專利技術金葉滴眼劑組和原專利技術滴眼劑組對巴豆油所致家兔眼結膜炎癥的影響;對家兔眼結膜微循環的影響;對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腫脹的影響;對小鼠腹腔毛細血管通透性的影響;對三硝基氯苯所致小鼠耳遲發型超敏反應的影響;對小鼠腹腔巨噬細胞吞噬雞紅細胞能力的影響。一、對巴豆油所致家兔眼結膜炎癥的影響實驗材料1、動物:家兔,雌雄兼有,體重1.8 2.2kg。2、藥物:原專利技術滴眼劑組;本專利技術金葉滴眼劑大、中、小三個劑量組。實驗方法家兔50只,雌雄各半,體重1.8 2.2kg,隨機分成5組,每組10只。各組均作眼結膜炎造型。固定兔頭,拉開下眼瞼,每眼滴入10%巴豆油致炎劑150 μ 1,使其在結膜袋中保持30s后用生理鹽水洗去。分別于致炎造型后lh、3h、6h、24h和48h。除模型組滴入生理鹽水150μ I/只外,其余各組分別滴入滴眼劑,本專利技術金葉滴眼劑組大、中、小三個劑量組分別滴入給藥0.012,0.006,0.003g生藥/kg/只;原專利技術滴眼劑組滴入給藥0.012g生藥/kg/只。根據眼部炎癥表現:流淚、分泌物粘稠、結膜充血、水腫角膜水腫。按衛生部藥政局《中藥新藥研究指南》之“眼刺激反應評分標準”,對每個時間段眼部結膜炎癥程度進行評分。實驗結果:見表I表I對巴豆油所致家兔跟結膜炎癥的影響(x±s)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用于急性結膜炎的中藥滴眼劑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藥滴眼劑的原料藥重量配比為:金銀花100g?桑葉30g?野菊花30g;制備方法為:以上三味,取金銀花加乙醇100ml,浸泡24小時按中國藥典2000年版一部附錄10滲漉法,以75%乙醇10倍量進行滲漉,滲漉速度為1~3ml/分鐘.公斤,收集滲漉液,殘渣壓榨液與滲漉液合并,靜置24小時,濾過,減壓回收乙醇至50℃測得相對密度為1.1,備用;藥渣與桑葉、野菊花加水煎煮兩次,第一次加水10倍量,煎煮30分鐘,收集餾出液60?100ml,第二次加水8倍量,煎煮30分鐘,合并兩次煎液,濾過,濃縮至25℃C測得相對密度為1.1?1.2,加入乙醇使含醇量達65%,冷藏24小時,濾過,濾液回收乙醇至50℃測得相對密度為1.1,加入乙醇使含醇量達75%,靜置24小時,濾過,濾液回收乙醇至50℃測得相對密度為1.1,合并兩次提取濾液及餾出液,加入綠化鈉6g,尼泊金乙酯0.2g,攪拌使溶解,加蒸餾水至1000ml,用5%氫氧化鈉溶液調解pH為6.5?7.5,再加入0.2%活性炭煮沸10分鐘,濾過,分裝,滅菌,即得滴眼劑。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用于急性結膜炎的中藥滴眼劑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藥滴眼劑的原料藥重量配比為:金銀花IOOg桑葉30g野菊花30g ; 制備方法為:以上三味,取金銀花加乙醇100ml,浸泡24小時按中國藥典2000年版一部附錄10滲漉法,以75%乙醇10倍量進行滲漉,滲漉速度為I 3ml/分鐘.公斤,收集滲漉液,殘渣壓榨液與滲漉液合并,靜置24小時,濾過,減壓回收乙醇至50°C測得相對密度為1.1,備用;藥渣與桑葉、野菊花加水煎煮兩次,第一次加水10倍量,煎煮30分鐘,收集餾出液60-100...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郭文全,張春禮,王海珍,
申請(專利權)人:陜西立眾制藥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