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提供一種分中器。它包括測量端子、筒套、連接彈簧、螺紋桿;所述測量端子包括設置于分中器兩端的錐體測量端子和柱體測量端子;所述柱體測量端子成型為一圓筒型;所述錐體測量端子和柱體測量端子的端子相對端各延伸為一螺紋桿,所述連接彈簧的兩端與螺紋桿相螺接;所述螺紋桿的后端與測量端子之間成型為一與螺紋桿同軸心的圓臺,所述圓臺與筒套的直徑相等,所述筒套套接于分中器的中部,其兩端卡位于圓臺的中間;所述分中器螺紋桿長度大于筒套內徑并深入筒套內孔。該分中器采用改進的結構,不僅可以保證分中器在高轉速時的正常使用,可免去調速之耗時,同時本產品的一端測量端子成型為圓錐體,可以使用于細小孔的測量。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機床加工領域中尋找中心點或邊的參數裝置,特別是一種定位精確、更耐用的分中器。
技術介紹
現市場上使用的分中棒98%以上都屬于偏心類分中棒,偏心類的分中棒在使用過程中,由于對機械工作轉速有嚴格的要求(注:基本上在工作狀態時機床工作轉速一般都在1500—2500轉/分之間,現在市場上偏心類分中棒的最佳的工作轉速一般在300— 600轉/分,超過1000轉/分分中棒就會因為離心力的作用而損壞并可能傷及人身安全),所以在使用普通的分中棒前要調低機械工作轉速,測定參數后再調回正常的工作轉速,其過程既浪費工作時間,又容易引起因偶爾會忘記把轉速調低就使用分中棒測數,轉速過高造成偏心類分中棒損壞,且容易傷及人身。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針對現有分中棒使用前要調低機械工作轉速,測定參數后再調回正常的工作轉速,其過程既浪費工作時間,又容易引起因偶爾會忘記把轉速調低就使用分中棒測數,轉速過高造成偏心類分中棒損壞和傷及人身的不足,提供一種分中器,該分中器采用改進的結構,不僅可以保證分中器在高轉速時的正常使用,可免去調速之耗時,同時本產品的一端測量端子成型為圓錐體,可以使用于細小孔的測量。為了解決上述現有技術問題,本專利技術的技術方案是: 本專利技術分中器包括測量端子、筒套、連接彈簧、螺紋桿; 所述測量端子包括設置于分中器兩端的錐體測量端子和柱體測量端子; 所述柱體測量端子成型為一圓筒型; 所述錐體測量端子和柱體測量端子的端子相對端各延伸為一螺紋桿,所述連接彈簧的兩端與螺紋桿相螺接; 所述螺紋桿的后端與測量端子之間成型為一與螺紋桿同軸心的圓臺,所述圓臺與筒套的直徑相等,所述筒套套接于分中器的中部,其兩端卡位于圓臺的中間; 作為改進,所述分中器螺紋桿長度大于筒套內徑并深入筒套內孔。本專利技術分中器的兩端設置不同測量端子,錐體測量端子測量細小孔參數;柱體端子可測量工件的邊及較大的內孔參數,當分中器出現有一端測量端子損壞時,另一測量端子也可不受影響正常工作,分中器可以繼續使用。使用過程:測定工件的邊及中心點參數時,裝上分中器,用機床筒夾夾住分中器的簡套部份的1/2—2/3位位置,機床開到合適轉速(300-3600轉/分),平移分中器至需測量位置,當分中器的測量端子與測量體發生接觸瞬間,端子與筒套接觸部位就會發生偏移(偏心)現象,從而可得到測量部位的參數,重復數次此過程可得到更加精確數據。工作原理:分中器在沒接觸測量體前錐體測量端子或柱體測量端子與連接彈簧保持同心狀態,此時其邊也都在同一面上,當測量端子與測量體發生接觸后(既使為0.0Olmm的接觸),由于離心力作用,會使測量端子發生最大的偏心現象,從而會出現端子明顯的錯位,記錄此刻參數即為測量體位置的參數。本專利技術分中器,其有益效果有: 1、分中器螺紋桿長度大于筒套內徑并深入筒套內孔,當機床在超高轉速使用本產品時(指大于5000轉/分),端子無法直接甩離筒套;兩頭端子螺紋桿受到彈簧的拉力作用,更加可保證端子在超速運作時也不會發生與筒套分離現象,從而保證產品完整及操作人員的人身。2、兩端都裝有不同測量端子,錐體端子可測量細小孔參數;柱體端子可測量工件的邊及較大的內孔參數。3、采用螺紋桿,在使用彈簧連接兩邊測量端子時,其連接方式為螺旋緊配方式連接,在工作時會產生越來越緊的效果,保證測量端子在超高速運轉而產生巨大的離心力時,不會造成測量端子分離,避免了分中器的損壞及傷人事故。附圖說明圖1,為本專利技術一實施例組裝后的立體圖一; 圖2,為圖1實施例的結構分解 圖3,為圖1實施例的立體圖二。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附圖1-3對本專利技術作進一步說明: 實施例中:本專利技術分中器包括測量端子,筒套4,連接彈簧3,螺紋桿11、12 ; 所述測量端子包括設置于分中器兩端的錐體測量端子I和柱體測量端子2 ; 所述柱體測量端子成型為圓筒型; 所述錐體測量端子1、柱體測量端子2的端子相對端各延伸有螺紋桿11、12,所述連接彈簧3的兩端與螺紋桿相螺接; 所述螺紋桿的后端與測量端子之間成型為與螺紋桿同軸心的圓臺,所述圓臺與筒套的直徑相等,所述筒套套接于分中器的中部,其兩端卡位于圓臺的中間; 所述分中器螺紋桿長度為筒套內徑的2倍并深入筒套內孔。本專利技術分中器的兩端設置不同測量端子,錐體測量端子測量細小孔參數;柱體端子可測量工件的邊及較大的內孔參數,當分中器出現有一端測量端子損壞時,另一測量端子也可不受影響正常工作,分中器可以繼續使用。使用過程:測定工件的邊及中心點參數時,裝上分中器,用機床筒夾夾住分中器的簡套4的1/2 — 2/3位位置,機床開到合適轉速(300— 3600轉/分),平移分中器至需測量位置,當分中器的測量端子與測量體發生接觸瞬間,端子與筒套接觸部位就會發生偏移(偏心)現象,從而可得到測量部位的參數,重復數次此過程可得到更加精確數據。工作原理:分中器在沒接觸測量體前錐體測量端子或柱體測量端子與連接彈簧保持同心狀態,此時其邊也都在同一面上,當測量端子與測量體發生接觸后(既使為0.0Olmm的接觸),由于離心力作用,會使測量端子發生最大的偏心現象,從而會出現端子明顯的錯位,記錄此刻參數即為測量體位置的參數。關于分中器的螺紋桿長度,可設置為大于筒套內徑的任意數值,均在本專利技術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上述實施例。以上已將本專利技術做一詳細說明,以上所述,僅為本專利技術之較佳實施例而已,當不能限定本專利技術實施范圍,即凡依本申請范圍所作均等變化與修飾,皆應仍屬本專利技術涵蓋范圍內。這段文字的意思已涵蓋了 5000轉/分以下及以上的速度范圍。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分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測量端子、筒套?、連接彈簧、螺紋桿。
【技術特征摘要】
1.分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測量端子、筒套、連接彈簧、螺紋桿。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分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測量端子包括設置于分中器兩端的錐體測量端子和柱體測量端子。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分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柱體測量端子成型為一圓筒型。4.根據權利要求1-3所述的分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錐體測量端子和柱體測量端子的端子相...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任鋒,
申請(專利權)人:東莞市任仕精密五金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