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提供一種高爐大修放殘鐵裝置及方法,該高爐大修放殘鐵裝置包括:殘鐵溝槽,所述殘鐵溝槽的上端與高爐的殘鐵口對應,以引導高爐中的殘鐵從所述高爐中流出;殘鐵平臺,所述殘鐵溝槽設于所述殘鐵平臺上;多個鐵水罐,呈直線型排列,用于收集殘鐵;多個鐵水罐導流槽,分別連接于相鄰所述鐵水罐之間以將所述鐵水罐連接成一體,且至少一個所述鐵水罐導流槽與所述殘鐵溝槽的下端連接,使得高爐內殘鐵依次通過所述殘鐵溝槽、鐵水罐導流槽,流入所述鐵水罐中。本發明專利技術具有結構簡單、制造方便、安裝方便、易于操作、安全可靠等優點,可以保證殘鐵的及時放出,避免放殘鐵過程中鐵水燒壞鐵水罐和鐵水罐車,同時節約大修時間。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冶金領域,特別涉及一種能夠簡便、安全放出爐內殘余鐵水的。
技術介紹
在鋼鐵生產領域,煉鐵高爐停爐進行大修時,高爐出完最后一爐鐵休風后,高爐內部仍有大量的殘余鐵水,必須在高爐爐皮上開殘鐵口,把殘余鐵水從爐內排出。一旦殘鐵口打開,鐵水就會不間斷的流出,必須通過放殘鐵裝置將鐵水送入事先準備好的鐵水罐中。高爐正常出鐵通過多個支流鐵溝流入多個鐵水罐中。放殘鐵過程不同于高爐正常出鐵,必須另行制作、安裝放殘鐵裝置。由于殘鐵口位置比鐵口位置低,受高爐空間限制,設計、制作、安裝放殘鐵裝置都很困難。因此,放殘鐵裝置必須實用、有效,否則會影響鐵水的正常排出,控制不好會將鐵水罐和罐車燒損,延長高爐大修時間。現有技術中,為改善殘鐵放出技術,提出了多種方案。例如,專利號為CN201120378462.9、名稱為“一種高爐殘鐵溝”的中國專利提出:殘鐵溝采用混凝土澆注槽,在殘鐵溝轉彎處設有緩流閘。但是,其中并沒有進一步提及殘鐵流出殘鐵溝槽后,鐵水的處理裝置。申請號為CN201110370546.2、名稱為“一種用于中大型高爐的停爐出殘鐵的方法”的中國專利技術專利申請提出:在靠近鐵道線的一側確定雙殘鐵口的位置。但是該方法需要開兩次殘鐵口進行殘鐵的排放,費時、費力,不安全。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以消除現有技術的放殘鐵裝置存在的制作復雜、操作困難、放殘鐵不安全等缺陷。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專利技術提供一種高爐大修放殘鐵裝置,其技術方案如下:—種高爐大修放殘鐵裝置,包括:殘鐵溝槽,所述殘鐵溝槽的上端與高爐的殘鐵口對應,以引導高爐中的殘鐵從高爐中流出;殘鐵平臺,所述殘鐵溝槽設于所述殘鐵平臺上;多個鐵水罐,呈直線型排列,用于收集殘鐵;多個鐵水罐導流槽,分別連接于相鄰所述鐵水罐之間以將所述鐵水罐連接成一體,且至少一個所述鐵水罐導流槽與所述殘鐵溝槽的下端連接,使得高爐內殘鐵依次通過所述殘鐵溝槽、鐵水罐導流槽,流入所述鐵水罐中。根據上述高爐大修放殘鐵裝置的一種優選實施方式,其中,所述殘鐵溝槽包括依次設置的前段、中段和后段,所述前段與高爐的所述殘鐵口對應,所述后段與所述鐵水罐導流槽對應,所述中段為連接所述前段與所述后段的弧形段,在高爐大修停爐前先將所述殘鐵溝槽的中段和后段安裝于所述殘鐵平臺,在高爐大修停爐后爐皮處連管跨接完成后安裝所述殘鐵溝槽的前段。根據上述高爐大修放殘鐵裝置的一種優選實施方式,其中,所述殘鐵溝槽的前段的中心線與所述高爐的殘鐵眼的中心線在同一垂線上,殘鐵溝槽內部上表面中心與所述殘鐵眼的中心之間的垂直距離為600-800mm。根據上述高爐大修放殘鐵裝置的一種優選實施方式,其中,所述殘鐵溝槽的后段的中心線與運送所述鐵水罐的鐵路線的中心線平行,且投影重合。根據上述高爐大修放殘鐵裝置的一種優選實施方式,其中,所述殘鐵溝槽的截面呈U型,所述殘鐵溝槽由外而內依次包括鋼板層、耐火磚層和炮泥層。根據上述高爐大修放殘鐵裝置的一種優選實施方式,其中,所述殘鐵溝槽的內部深度為900—1000mm,寬度為900—1000mm ;和/或,所述殘鐵溝槽底部的所述耐火磚層的厚度為140-160mm,所述殘鐵溝槽側壁的所述耐火磚層的厚度為70-80mm ;和/或,所述殘鐵溝槽的炮泥層的厚度為90-1 IOmm ;和/或,所述殘鐵溝槽的鋼板層的厚度為10—14mm。根據上述高爐大修放殘鐵裝置的一種優選實施方式,其中,所述殘鐵溝槽的后段與水平面之間的夾角為3° -4°。根據上述高爐大修放殘鐵裝置的一種優選實施方式,其中,所述鐵水罐導流槽每一端的中心點與所述鐵水罐的中心點垂直距離為200-300mm。根據上述高爐大修放殘鐵裝置的一種優選實施方式,其中,所述鐵水罐導流槽的截面呈U型,所述鐵水罐導流槽由外而內依次包括鋼板層、耐火磚層和炮泥層。根據上述高爐大修放殘鐵裝置的一種優選實施方式,其中,所述鐵水罐導流槽的內部深度為500—600mm,寬度為800—900mm ;和/或,所述鐵水罐導流槽底部的所述耐火磚層的厚度為70—80mm,所述鐵水罐導流槽側壁的所述耐火磚層的厚度為70—80mm ;和/或,所述鐵水罐導流槽的炮泥層的厚度為30-50mm ;和/或,所述鐵水罐導流槽的鋼板層的厚度為 10—14mmη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專利技術提供一種高爐大修放殘鐵方法,其技術方案如下:一種高爐大 修放殘鐵方法,其應用于上述任一所述的高爐大修放殘鐵裝置,所述殘鐵溝槽的上端的中心線與高爐的殘鐵口的中心線在同一垂線上;且所述殘鐵溝槽的上端與高爐的殘鐵口的垂直距離為600-800mm。根據上述高爐大修放殘鐵方法的一種優選實施方式,其中,所述殘鐵溝槽的下端的中心線與所述鐵水罐的中心線平行,且投影重合。由上可知,本專利技術的放殘鐵裝置包括殘鐵溝槽、支撐殘鐵溝槽的殘鐵平臺、鐵水罐、連接鐵水罐的鐵水罐導流槽。通過導流槽將鐵水罐連接成一體,高爐內殘鐵通過殘鐵溝槽流經鐵水罐導流槽、流入鐵水罐中。從而,在放出殘鐵時,能夠防止殘鐵流到鐵水罐的外部。借此,本專利技術可以克服現有技術的放殘鐵裝置的制作復雜、操作困難,放殘鐵不安全的缺陷。具有結構簡單、制造方便、安裝方便、易于操作、安全可靠等優點,可以保證殘鐵的及時放出,避免放殘鐵過程中鐵水燒壞鐵水罐和鐵水罐車。并且,通過分段安裝殘鐵溝槽,能夠在高爐大修停爐后的盡可能短的時間內完成該高爐大修放殘鐵裝置的安裝,縮短了高爐大修放出殘鐵的時間,所以能夠節約大修時間。此外,本專利技術可在任何高爐大修中應用,具有應用范圍廣、推廣應用價值高等優點。附圖說明圖1為本專利技術的高爐大修放殘鐵裝置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1中,高爐6、殘鐵溝槽1、殘鐵平臺2為主視結構,鐵水罐4、鐵水罐導流槽3及鐵水罐車5為俯視結構,以簡化附圖。圖2為圖1所示實施例的殘鐵溝槽的截面結構示意圖;圖3為圖1所示實施例的鐵水罐導流槽的截面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進一步對本專利技術做詳細說明。如圖1所示,本專利技術的高爐大修放殘鐵裝置的實施例包括:殘鐵溝槽1、殘鐵平臺2、多個鐵水罐導流槽3、多個鐵水罐4。殘鐵溝槽I的上端與高爐6的殘鐵口 61對應,在高爐大修時,引導高爐6中的殘鐵從高爐6中流出。殘鐵溝槽I設于殘鐵平臺2上,優選地,殘鐵平臺2可以由上部走臺和下部支撐組成,并由型鋼和鋼板制作。可以根據不同的高爐6的空間結構確定殘鐵平臺2的尺寸和高度。多個鐵水罐4呈直線型排列固定于鐵水罐車5上,用于收集液狀殘鐵。多個鐵水罐導流槽3分別連接于相鄰鐵水罐4之間以將鐵水罐4連接成一體,其中一個鐵水罐導流槽3與殘鐵溝槽I的下端連接,使得高爐6內的殘鐵依次通過殘鐵溝槽1、鐵水罐導流槽3,流入鐵水罐4中。在實施例中,殘鐵溝槽I分段制作、安裝。如圖1所示,殘鐵溝槽I包括上段11、中段12、后段13。因為現有技術在具體應用時,由于受高爐6空間的限制,及高爐6剛休風停爐時冷卻壁連管不能拆除,所以不能提前安裝殘鐵溝槽I。但是,本專利技術通過分段制作殘鐵溝槽1,在大修停爐前,先將殘鐵溝槽I的中段12和后段13安裝于殘鐵平臺2,在高爐6大修停爐后,爐皮處連管跨接完成后,再安裝殘鐵溝槽I的前段11。由此,在高爐大修停爐前就能夠開始安裝本專利技術的高爐大修放殘鐵裝置,從而能夠節約大修時間。應用圖1所示的實施例時,優選地,殘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高爐大修放殘鐵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殘鐵溝槽,所述殘鐵溝槽的上端與高爐的殘鐵口對應,以引導高爐中的殘鐵從所述高爐中流出;殘鐵平臺,所述殘鐵溝槽設于所述殘鐵平臺上;多個鐵水罐,呈直線型排列,用于收集殘鐵;多個鐵水罐導流槽,分別連接于相鄰所述鐵水罐之間以將所述鐵水罐連接成一體,且至少一個所述鐵水罐導流槽與所述殘鐵溝槽的下端連接,使得高爐內殘鐵依次通過所述殘鐵溝槽、鐵水罐導流槽,流入所述鐵水罐中。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高爐大修放殘鐵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殘鐵溝槽,所述殘鐵溝槽的上端與高爐的殘鐵口對應,以弓I導高爐中的殘鐵從所述高爐中流出; 殘鐵平臺,所述殘鐵溝槽設于所述殘鐵平臺上; 多個鐵水罐,呈直線型排列,用于收集殘鐵; 多個鐵水罐導流槽,分別連接于相鄰所述鐵水罐之間以將所述鐵水罐連接成一體,且至少一個所述鐵水罐導流槽與所述殘鐵溝槽的下端連接,使得高爐內殘鐵依次通過所述殘鐵溝槽、鐵水罐導流槽,流入所述鐵水罐中。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爐大修放殘鐵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殘鐵溝槽包括依次設置的前段、中段和后段, 所述前段與高爐的所述殘鐵口對應,所述后段與所述鐵水罐導流槽對應,所述中段為連接所述前段與所述后段的弧形段, 在高爐大修停爐前先將所述殘鐵溝槽的中段和后段安裝于所述殘鐵平臺,在高爐大修停爐后爐皮處連管跨接完成后安裝所述殘鐵溝槽的前段。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放殘鐵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殘鐵溝槽的前段的中心線與所述高爐的殘鐵眼的中心線在同一垂線上,殘鐵溝槽內部上表面中心 與所述殘鐵眼的中心之間的垂直距離為600-800mm。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放殘鐵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殘鐵溝槽的后段的中心線與運送所述鐵水罐的鐵路線的中心線平行,且投影重口 ο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爐大修放殘鐵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殘鐵溝槽的截面呈U型,所述殘鐵溝槽由外而內依次包括鋼板層、耐火磚層和炮泥層。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高爐大修放殘鐵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殘鐵溝槽的內部深度為900—1000mm,寬度為900—1000mm ;和/或,...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孔菊,姬光剛,白瑋,趙建磊,
申請(專利權)人:萊蕪鋼鐵集團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