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提供一種縫紉機的布料進給調節裝置,其減少縫制間距切換時的部件間的摩擦。其具有:變更縫制間距的轉動體;使轉動體的轉動角度變化的凸輪部件;對凸輪部件的轉動角度進行設定的第一和第二調節部件;以使凸輪部件進行轉動動作而切換凸輪部和轉動體的抵接部之間的抵接狀態的間距切換致動器。凸輪部隔著縫制間距為0的中間位置而相對地形成對正向進給間距進行調節的正向進給調節部、對逆向進給間距進行調節的逆向進給調節部。布料進給調節裝置具有:進給方向切換致動器,其使抵接部在正向進給調節部和逆向進給調節部之間移動而切換縫制方向;控制部,其在間距切換致動器動作開始時,使進給方向切換致動器在不切換縫制方向的范圍內進行驅動。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縫紉機的布料進給調節裝置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具有兩個調節部件的縫紉機的布料進給調節裝置。
技術介紹
通常的縫紉機的布料進給裝置在從布料進給驅動源向進給齒傳遞進給動作的路徑中途,具有能夠調節其動作傳遞量的進給調節體。通過使該進給調節體轉動而改變角度,從而能夠調節縫制間距(進給量)。該進給調節體具有下述構造,即,在中立角度時縫制間距為0,如果從中立角度向一定方向轉動,則正向進給方向的縫制間距從0開始增加,如果從中間角度向相反方向轉動,則逆向進給方向的縫制間距從0開始增加。另外,已知一種布料進給調節機構,其為了與縫制用途對應而靈活運用縫制間距,從而構成為能夠切換單獨設定的兩個縫制間距。例如,布料進給調節機構構成為,具有兩個調節部件,它們預先分別設定了與上述進給調節體的不同角度對應的不同縫制間距,在切換縫制間距時,能夠從由一個進給調節部件設定的縫制間距向由另一個進給調節部件設定的縫制間距切換。例如,圖16示出了在日本特開2007-202667號公報所記載的布料進給調節機構100。布料進給調節機構100具有:第一調節部件101及第二調節部件102,其通過刻度盤操作而進行前進/后退移動;第一凸輪部件103,其具有通過支撐軸109而可旋轉地支撐在縫紉機框架上的下端,并且通過螺旋彈簧107承受朝向圖16中的順時針方向的旋轉作用力,被第一調節部件101的前端部101A按壓而轉動;第二凸輪部件104,其具有通過支撐軸110而可旋轉地支撐在縫紉機框架上的中間部,被第二調節部件102的前端部102A按壓而轉動;進給調節腕106,其具有單個抵接銷105,可以與第一凸輪部件103及第二凸輪部件104的凸輪部103A、104A抵接;以及作用腕108,其與第二凸輪部件104連結,通過氣缸(未圖示)的作用而向圖16中的左方移動。進給調節腕106與進給裝置的進給調節體(未圖示)連結,如果該進給調節腕106轉動,則進給調節體也聯動地進行轉動。通過進給調節腕106的抵接銷105與第一及第二凸輪部件103、104的凸輪部103A、104A進行抵接,從而經由進給調節腕106確定進給調節體的角度,將縫制間距調節為與抵接位置對應的縫制間距。各凸輪部件103、104的凸輪部103A、104A均形成為在凹部的兩側具有傾斜部的大致V字狀,并且該凹部成為使進給調節體處于中立角度的中間位置。各凸輪部103A、104A形成為,其一個傾斜部越遠離中間位置,正向進給方向的縫制間距越大,各凸輪部的另一個傾斜部越遠離中間位置,逆向進給方向的縫制間距越大。通過使抵接銷105沿隔著中間位置相對的兩側傾斜部移動,從而進給調節體分別向正反各個方向轉動,從而調節縫制間距的設定。通常如圖16所示,第一凸輪部件103通過螺旋彈簧107而承受向順時針方向的旋轉作用力,與第一調節部件101抵接,并且第二凸輪部件104以不與第二調節部件102抵接的方式退避。在該狀態下,第二凸輪部件104的凸輪部104A位于第一凸輪部件103的凸輪部103A的后方(圖16中的右方),遠離抵接銷105,第一凸輪部件103的凸輪部103A與抵接銷105抵接而以由第一調節部件101設定的縫制間距進行布料進給。如果在該狀態下按下切換按鈕,則通過氣缸的動作,第二凸輪部件104的凸輪部104A位于第一凸輪部件103的凸輪部103A的前方(圖16中的左方),以使得第二凸輪部件104與第二調節部件102抵接的方式,使第二凸輪部件104向圖16的順時針方向轉動,第二凸輪部件104的凸輪部104A與抵接銷105卡合,從而將由第一調節部件101設定的縫制間距切換至由第二調節部件102設定的縫制間距。并且,通過氣缸的不動作而恢復至所述通常狀態。另外,該布料進給調節機構100搭載有氣缸,其承受朝向逆向進給的切換按鈕的操作,使進給調節腕106的抵接銷105從各凸輪部103A、104A中的正向進給側的傾斜部向逆向進給側的傾斜部轉動,從而切換進給方向。但是,在現有的縫紉機的布料進給調節機構中,在與氣缸的作用/不進行作用對應而切換縫制間距時,從抵接銷105與一個凸輪部件103(104)的凸輪部103A(104A)抵接的狀態開始,直至抵接銷105與另一個凸輪部件104(103)的凸輪部104A(103A)卡合而使得另一個凸輪部件104(103)與對應的調節部件102(101)的前端部102A(101A)卡合為止,使另一個凸輪部件104(103)旋轉。因此,在從抵接銷105與另一個凸輪部件的凸輪部卡合開始至另一個凸輪部件與對應的調節部件的前端部卡合為止,抵接銷105和該凸輪部彼此發生滑動。由此,切換動作用的氣缸需要具有與該抵接銷和凸輪部之間的滑動摩擦導致的阻力對應的輸出。這個情況即使在取代氣缸而使用電磁鐵等其它動作單元時也同樣產生。另外,還存在下述問題,即,由于因滑動而使凸輪部件或抵接銷磨損,縫制間距變化,所以需要調整,維護性變差。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實現縫制間距切換動作的協調化。本專利技術的一個方式所涉及的縫紉機的布料進給調節裝置具有:第一調節部件,其通過操作而前進/后退移動;第二調節部件,其通過操作而前進/后退移動;第一凸輪部件,其通過第一支撐軸而可旋轉地支撐在縫紉機框架上,被所述第一調節部件按壓而限制旋轉位置;第二凸輪部件,其通過第二支撐軸而可旋轉地支撐在縫紉機框架上,可與所述第二調節部件接觸/離開,在抵接時被按壓而限制旋轉位置;間距切換致動器,其與所述第二凸輪部件連結,使第二凸輪部件與所述第二調節部件接觸/離開;以及控制部,其驅動所述間距切換致動器。所述第一凸輪部件具有第一凸輪部,其將縫制間距為0的中間位置作為邊界,相對地形成能夠設定正向進給方向的縫制間距的第一正向進給調節部、以及能夠設定逆向進給方向的縫制間距的第一逆向進給調節部。所述第二凸輪部件具有第二凸輪部,其將縫制間距為0的中間位置作為邊界,相對地形成能夠設定正向進給方向的縫制間距的第二正向進給調節部、以及能夠設定逆向進給方向的縫制間距的第二逆向進給調節部。所述布料進給調節裝置還具有:轉動體,其具有能夠與所述第一凸輪部和所述第二凸輪部的其中一個抵接的抵接部,能夠以一個軸為中心旋轉地支撐在縫紉機框架上,并且與其旋轉角度對應而在從正向進給至逆向進給的范圍內變更縫制間距;以及進給方向切換致動器,其以使得所述抵接部在所述第一和第二凸輪部的其中一個的所述正向進給調節部和所述逆向進給調節部之間移動的方式,使所述轉動體旋轉,由此,將縫制方向從正向進給方向和逆向進給方向的其中一個方向向另一方向切換,控制部在所述間距切換致動器的動作開始時,將所述進給方向切換致動器在不會切換縫制方向的范圍內進行驅動。本專利技術的另一個方式所涉及的縫紉機的布料進給調節裝置具有:第一調節部件,其通過操作而前進/后退移動;第二調節部件,其通過操作而前進/后退移動;凸輪部件,其通過支撐軸而可旋轉地支撐在縫紉機框架上,被所述第一調節部件按壓而限制旋轉位置;間距切換致動器,其與所述凸輪部件連結,使所述凸輪部件與所述第二調節部件接觸/離開;以及控制部,其驅動所述間距切換致動器。所述凸輪部件具有凸輪部,其將縫制間距為0的中間位置作為邊界,相對地形成能夠通過所述抵接部的抵接而調節正向進給的縫制間距的正向進給調節部、以及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縫紉機的布料進給調節裝置,其具有:第一凸輪部件,其通過第一支撐軸而可旋轉地支撐在縫紉機框架上;第二凸輪部件,其通過第二支撐軸而可旋轉地支撐在縫紉機框架上;第一調節部件,其通過操作而前進/后退移動,按壓所述第一凸輪部件而限制所述第一凸輪部件的旋轉位置;第二調節部件,其通過操作而前進/后退移動,在與所述第二凸輪部件抵接時,按壓所述第二凸輪部件而限制所述第二凸輪部件的旋轉位置;間距切換致動器,其與所述第二凸輪部件連結,使第二凸輪部件與所述第二調節部件接觸/離開;以及控制部,其驅動所述間距切換致動器,所述第一凸輪部件具有第一凸輪部,其將縫制間距為0的中間位置作為邊界,相對地形成能夠設定正向進給方向的縫制間距的正向進給調節部、以及能夠設定逆向進給方向的縫制間距的逆向進給調節部,所述第二凸輪部件具有第二凸輪部,其將縫制間距為0的中間位置作為邊界,相對地形成能夠設定正向進給方向的縫制間距的正向進給調節部、以及能夠設定逆向進給方向的縫制間距的逆向進給調節部,該縫紉機的布料進給調節裝置的特征在于,所述布料進給調節裝置還具有:轉動體,其具有能夠與所述第一凸輪部和所述第二凸輪部的其中一個抵接的抵接部,能夠以一個軸為中心旋轉地支撐在縫紉機框架上,并且與其旋轉角度對應而在從正向進給至逆向進給的范圍內變更縫制間距;以及進給方向切換致動器,其以使得所述抵接部在所述第一和第二 凸輪部的其中一個的所述正向進給調節部和所述逆向進給調節部之間移動的方式,使所述轉動體旋轉,由此,將縫制方向從正向進給方向和逆向進給方向的其中一個方向向另一方向切換,控制部在所述間距切換致動器的動作開始時,將所述進給方向切換致動器在不會切換縫制方向的范圍內進行驅動。...
【技術特征摘要】
2012.01.18 JP 2012-0077561.一種縫紉機的布料進給調節裝置,其具有:第一凸輪部件,其通過第一支撐軸而可旋轉地支撐在縫紉機框架上;第二凸輪部件,其通過第二支撐軸而可旋轉地支撐在縫紉機框架上;第一調節部件,其通過操作而前進/后退移動,按壓所述第一凸輪部件而限制所述第一凸輪部件的旋轉位置;第二調節部件,其通過操作而前進/后退移動,在與所述第二凸輪部件抵接時,按壓所述第二凸輪部件而限制所述第二凸輪部件的旋轉位置;間距切換致動器,其與所述第二凸輪部件連結,使第二凸輪部件與所述第二調節部件接觸/離開;以及控制部,其驅動所述間距切換致動器,所述第一凸輪部件具有第一凸輪部,其將縫制間距為0的中間位置作為邊界,相對地形成能夠設定正向進給方向的縫制間距的正向進給調節部、以及能夠設定逆向進給方向的縫制間距的逆向進給調節部,所述第二凸輪部件具有第二凸輪部,其將縫制間距為0的中間位置作為邊界,相對地形成能夠設定正向進給方向的縫制間距的正向進給調節部、以及能夠設定逆向進給方向的縫制間距的逆向進給調節部,該縫紉機的布料進給調節裝置的特征在于,所述布料進給調節裝置還具有:轉動體,其具有能夠與所述第一凸輪部和所述第二凸輪部的其中一個抵接的抵接部,能夠以一個軸為中心旋轉地支撐在縫紉機框架上,并且與其旋轉角度對應而在從正向進給至逆向進給的范圍內變更縫制間距;以及進給方向切換致動器,其以使得所述抵接部在所述第一和第二凸輪部的其中一個的所述正向進給調節部和所述逆向進給調節部之間移動的方式,使所述轉動體旋轉,由此,將縫制方向從正向進給方向和逆向進給方向的其中一個方向向另一方向切換,控制部在所述間距切換致動器的動作開始時,將所述進給方向切換致動器在不會切換縫制方向的范圍內進行驅動。2.一...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三浦聰,
申請(專利權)人:JUKI株式會社,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