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純棉織物的不降強免燙整理方法,應用于棉織物染整加工時的免燙整理工藝,其步驟包括:A、免燙整理工作液的配制,按重量份數比計算工作液的配方為:醚化改性樹脂,60份;改性聚醚聚氨酯,100份;改性氨基硅,30份;PVC乳液20,40份;B、浸軋,調整步驟A所得免燙整理工作液的pH值為4-5,織物一浸一軋,帶液率70%;所得產品進入后處理工藝;C、烘干,將步驟B所得織物在95℃溫度下烘干2min;D、預縮處理,將步驟C所得織物進行常規預縮處理;E、焙烘,所的產品在160℃溫度下焙烘1min,即可。所得產品耐磨性和接縫滑移都有顯著提高,各項指標均由于現有工藝,產品強度幾乎沒有損傷。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印染工藝
,尤其是一種適用于純棉梭織物的高級免燙整理。
技術介紹
棉織物具有手感自然,吸濕透氣抗靜電,對人體無刺激,穿著舒適等特點,而且具有可降解性。一直是深受消費者推崇的環保面料,但是,棉織物存在抗皺性能差、容易形變、縮水率大的缺點,因此對棉織物進行免燙整理十分必要。免燙整理在改善純棉織物折皺回復性、提高純棉織物水洗后平整度的同時,對棉織物的物理性能有很大程度的損失,對于薄型純棉織物,由于其本身強力絕對值較低,因此要選擇不降低強力的免燙整理劑,同時還要選取適宜的整理工藝,保證免燙整理后織物具有良好的干濕折皺回復性能,同時盡量降低強力損失,不影響織物的服用性。抗皺整理的目的和作用是使紡織品具有不易產生折皺或者產生的折皺易回復原狀,并且在使用過程中能保持平挺的外觀。其方法除了樹脂整理以外,還可以采用交聯等方法;而樹脂整理則是用高分子材料進行整理。棉纖維屬于纖維素纖維,而纖維素纖維是由失水葡萄糖單元組成 的高聚物。一個纖維素分子是6000— 7000個單元組成的長鏈。這些纖維素長鏈分子在一些區域內相互平行排列并相互形成氫鍵和范德華引力,這樣的區域稱為晶區。在這些區域內纖維素鏈緊密牢固地與相鄰分子鏈結合在一起,可以相信在晶區內纖維素分子間是沒有空間可讓水分子和樹脂分子進去的。另外,由于相鄰纖維素鏈間的強力很強,所以纖維素鏈的相對運動是很困難的,即使產生分子的相對位移,待應力消除,其結合力就立刻使位移分子回復到原來位置,所以可以認為結晶區是用來防皺的。現代理論認為,在纖維素分子鏈的結晶區之間存在著序列較差的無定形區,在這個區域內纖維素分子不是排列的非常有序。在無定型區纖維鏈間的問隔較大,相鄰鏈間的引力也低于晶區,所以在無定形區的纖維素鏈間,水分子、樹脂分子和染料分子都可滲入,由于纖維相鄰鏈問引力較低折皺引起的應力可以使纖維素鏈產生相對位移,一旦應力去除,也因為沒有足夠的約束力能使纖維素分子回到其原來的位置,這樣就使織物產生折皺,所以折皺可認為是在無定型區產生的。為了使纖維或織物具有防皺性能,就必須在無定形區緊鄰的纖維素分子問增添一些連接。處理時織物要保持所需要的形狀,這樣引入的分子至少應具有兩個以上能與纖維素發生反應的基團,在適當的催化劑條件下,這樣分子通常被稱為紡織樹脂,實際上被稱為“預縮體”較為合適。纖維素鏈的交鍵還必須考慮其它兩個因素:第一、引入的交鍵必須處于拉緊狀態,如果要提高纖維和織物在正常使用條件下的抗皺性或褶裥穩定性,則處理時也要保持這種條件;第二、纖維素吸收水分之后就會溶脹,不管是在標準狀態下吸收水分還是浸入水中或水溶液中,溶脹是因為水分子進入無定型區的纖維素鏈問,強制將鏈推開的結果,如果纖維素纖維交鏈是在高度溶脹狀態下進行的,例如用無機酸和甲醛水溶液處理纖維素織物,當烘干時,纖維素就癟縮,這樣交鍵就松弛了,在干癟條件下,由于折皺而引起纖維素分子的相對運動,這樣使松弛的交鍵僅僅拉直而己。由于交鍵被部分拉直所引起的應力將使位移分子復原到原來位置,但是交鍵中原子繞價鍵的轉移將抵消上述回復力,使形變保持最小位置。綜上所述在濕態或其他非水介質中,在高度溶脹狀下進行共價鍵合,其結果是具有濕態防皺性和褶裥保持性,但干態防皺性和褶裥保持性很小,如在高濕下干態烘焙形成共價鍵合,其結果是具有干態抗皺性和褶裥保持性,同樣也具有一定程度的濕態抗皺性和褶裥保持性。此外干態烘焙交鍵會降低纖維素的吸水和溶脹能力,纖維素中引入交鍵,不僅能獲得所需的結果,即抗皺性、褶裥保持性和易于性,也能帶來嚴重缺點,即降低了物理強度。纖維素纖維織物的抗皺作用主要是依靠纖維素分子上大量的反應性基團與整理劑交聯,限制了結構單元之問的相對位移得。一般認為是由于受到較大外力作用后,纖維超分子結構內各區域受到應力作用而產生不同程度的形變,纖維基本結構單元之間發生了相對位移,導致原來的氫鍵斷裂,并在新的位置重新建立起難以回復的新的氫鍵系統,使纖維或織物的形變得不到恢復而造成的。因此關于纖維素纖維的抗皺機理,一般認為抗皺(免燙)整理液中,整理劑的作用有兩個方面:一方面由于整理劑與纖維分子的反應性基團發生交聯反應后產生的束縛作用,使得纖維結構單元的相對位移受到了限制;另一方面,由于整理劑與纖維分子發生了反應而引入了高能量的交聯鍵,增加了纖維結構單元之問的彈性即增加了各結構單元側產生相對位移后回復到原來位置的能力,從而增加了纖維的回復彈性,因此織物的抗皺性能得到了提高,而棉纖維由3 -D葡萄糖通過1-4甙鍵聯接起來的纖維素大分子組成的,在纖維素分子中每個葡萄糖環上都保留三個可以形成氫鍵的自由羥基,所以棉織物抗皺作用主要是依靠纖維素分子上大量的反應性基團與整理劑交聯限制了結構單元之間的相對位移得到的。長期以來,棉織物的抗皺整理使用的是醛(酰)胺縮合樹脂,特別是熱固性N-羥甲基樹脂與N-羥甲基酰胺類化合物,如二羥甲基二羥基乙烯脲(Dimethyloldihydroxy ethylene urea DMDHEU簡稱2D樹脂)、三輕甲基三聚氰胺(THMM)、二輕甲基脲(Dimethylolurea)、二羥甲基乙烯脲、二羥甲基丙烯脲、二羥甲基烷基四氫三嗪酮,以及四聚甲醛樹脂等。其中以2D樹脂的應用最多,2D樹脂及其整理品在存放和穿著過程中存在釋放甲醛問題,容易 對人體健康造成傷害。更為重要的是,脲醛或酚醛預縮體的整理工藝,由于預縮體和整理液的穩定性差,整理后的織物具有泛黃、手感差及強力下降的缺點。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具有易操作和易控制的特點,能夠解決純棉高支高密織物在做免燙整理時強力下降的問題,使織物在免燙整理時dp級別達到3.5級的同時強力基本不損傷,大大改善棉織物的服用性。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專利技術所采取的技術方案如下。,應用于棉織物染整加工時的免燙整理工藝,其步驟包括:A、免燙整理工作液的配制,按重量份數比計算工作液的配方為:醚化改性樹脂,50-70份;改性聚醚聚氨酯, 90-110份;改性氨基硅,20-40份;PVC 乳液,30-50 份;水,730—810 份;B、浸軋,調整步驟A所得免燙整理工作液的pH值為4-5,溫度15°C _36°C,織物一浸一軋,帶液率65%-75% ;所得產品進入后處理工藝。作為本專利技術的一種優選技術方案,步驟A中,所述醚化改性樹脂的醚化改性是用二甘醇、鄰苯二甲酸酐和樹脂縮合反應,形成穩定的醚鍵,使織物整理后強力增大。作為本專利技術的一種優選技術方案,步驟A中,所述改性聚醚聚氨酯的改性是通過環氧乙烷和聚氨酯的醚化反應,提高聚氨酯的反應活性和親水性。作為本專利技術的一種優選技術方案,步驟A中,所述改性氨基硅的改性是對氨基硅添加聚醚嵌段增加氨基硅的親水性和柔軟性,減少織物黃變。作為本專利技術的一種優選技術方案,步驟A中,按重量份數比計算免燙整理工作液的具體配方為:醚化改性樹脂EMT-16,60份;改性聚醚聚氨酯I3U, 100份;改性氨基硅,30份;PVC 乳液 20,40 份;水,770 份。作為本專利技術的 一種優選技術方案,該方法還包括如下后續處理步驟:C、烘干,將步驟B所得織物在90°C -100°C溫度下烘干lmin_3min ;D、預縮處理,將步驟C所得織物進行常規預縮處理;E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純棉織物的不降強免燙整理方法,應用于棉織物染整加工時的免燙整理工藝,其特征步驟包括:A、免燙整理工作液的配制,按重量份數比計算工作液的配方為:醚化改性樹脂,????????50?70份;改性聚醚聚氨酯,??????90?110份;改性氨基硅,??????????20?40份;PVC乳液,??????????????30?50份;水,??????????????????730—810份;B、浸軋,調整步驟A所得免燙整理工作液的pH值為4?5,溫度15℃?36℃,織物一浸一軋,帶液率65%?75%;所得產品進入后處理工藝。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馮繼學,劉建偉,王立軍,
申請(專利權)人:河北寧紡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