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專利技術提供如下一種矩形薄板面板的搬運單元:將多個矩形薄板面板以相互不接觸的方式碼放并搬運時,能夠可靠地防止在搬運中劃傷矩形薄板面板或使矩形薄板面板破損。本發(fā)明專利技術所述的矩形薄板面板的搬運單元的結構為:設置多個具有用于從下方支承矩形薄板面板的各角部的支承面的4個一組的角部模塊(100),還具有形狀固定的、矩形薄板面板的振動控制部件(300),振動控制部件(300)具有厚度,在各角部,通過在上下方向上呈柱狀碼放該角部模塊(100),在上下方向上碼放矩形薄板面板時,其厚度小于在上下方向上相鄰的角部模塊(100)的上述支承面之間的間隔,振動控制部件(300)還具有對應于該矩形薄板面板的平面部(302)的接觸部,用于將因搬運已碼放好的多個矩形薄板面板而出現(xiàn)的矩形薄板面板的振動在上下方向上的振幅控制在規(guī)定范圍內,上述振動控制部件(300)以面對各矩形薄板面板的平面部(302)的方式分別設置在該矩形薄板面板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上。
【技術實現(xiàn)步驟摘要】
【國外來華專利技術】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矩形薄板面板的搬運單元,更具體地講,本專利技術涉及如下一種矩形薄板面板的搬運單元:將多個矩形薄板面板以相互不接觸的方式碼放并搬運時,能夠可靠地防止在搬運中劃傷矩形薄板面板或使矩形薄板面板破損。
技術介紹
在現(xiàn)有技術中,對于像太陽能面板這樣容易損壞的較重的矩形薄板面板,通過使用模塊使得該矩形薄板面板在上下方向上以非接觸式碼放的方式進行保管及搬運。在專利文獻I中公開了其一個例子。該模塊包括:支承面,其用于從下方支承矩形薄板面板;成型品部件,其以從上述支承面向外側延伸的方式與該支承面連接,用于在上下方向上傳遞矩形薄板面板的重量。在該成型品部件的上、下部上分別具有能夠相互嵌合的凹部或凸部。采用上述模塊時,在周緣被矩形環(huán)狀外框支承的矩形薄板面板的四角上分別裝有模塊,矩形薄板面板經(jīng)由外框擺放在各個支承面上,然后,在各個角部,使其他模塊的成型品部件的下部的凹部與已設置的模塊的成型品部件的上部的凸部嵌合,同樣,接下來一個矩形薄板面板也由4個模塊支承,從而使矩形薄板面板以非接觸方式在上下方向上碼放。但是,對于上述模塊,在無外框的情況下將矩形薄板面板的四角分別擺放在模塊的支承面上再用貨盤進行搬運時 存在以下技術問題。S卩,在搬運中可能會劃傷矩形薄板面板或使矩形薄板面板破損。更詳細地講,在用貨車運送已碼放好的矩形薄板面板或是用貨盤在凹凸不平的路面進行搬運時,矩形薄板面板產生振動,該矩形薄板面板的中央部分在上下方向上的振幅最大。此時,由于擺放在模塊的支承面上的矩形薄板面板的各角部成為自由端,所以與各角部因外框的作用而成為固定端的情況相比,矩形薄板面板的中央部分的振幅有增大的趨勢,由于上述振動的產生,或是由于觸碰到上下的支承部,可能會劃傷矩形薄板面板或使矩形薄板面板破損。另外,矩形薄板面板有各種各樣的方式,因矩形薄板面板的不同,有時需要在無外框的情況下露出在外進行碼放、搬運。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技術專利公開公報特開2006-32978號
技術實現(xiàn)思路
有鑒于此,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如下一種矩形薄板面板的搬運單元:將多個矩形薄板面板以相互不接觸的方式碼放并搬運時,能夠可靠地防止在搬運中劃傷矩形薄板面板或使矩形薄板面板破損。為實現(xiàn)上述專利技術目的,本專利技術所述的矩形薄板面板的搬運單元的結構為:設置有多個角部模塊組,每一組包括4個具有用于從下方支承矩形薄板面板的各角部的支承面的角部模塊,還具有形狀固定的、矩形薄板面板的振動控制部件,所述振動控制部件具有厚度,在各角部,通過在上下方向上呈柱狀碼放該角部模塊,在上下方向上碼放矩形薄板面板時,對于在上下方向上相鄰的矩形薄板面板,上述振動控制部件的厚度小于上側矩形薄板面板的下表面和下側矩形薄板面板的上表面之間的間隔,所述振動控制部件還具有對應于該矩形薄板面板的平面部的接觸部,用于將因搬運已碼放好的多個矩形薄板面板而出現(xiàn)的矩形薄板面板的振動在上下方向上的振幅控制在規(guī)定范圍內,上述振動控制部件以面對各矩形薄板面板的平面部的方式分別設置在該矩形薄板面板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上。采用具有上述結構的矩形薄板面板的搬運單元時,在4個一組的角部模塊中,例如將最下部的I組角部模塊擺放在搬運用貨盤的上表面上,用各角部模塊從下方支承被搬運的矩形薄板面板的角部,在各角部,通過在上下方向上呈柱狀碼放角部模塊,在用呈柱狀碼放的多個角部模塊支承多個矩形薄板面板的重量的狀態(tài)下,在上下方向上碼放多個矩形薄板面板,能夠用叉車來搬運連同搬運用貨盤一起的已碼放好的多個矩形薄板面板。在搬運中,堆放在貨車上進行運送或是叉車在凹凸不平的路面上行駛時,多個矩形薄板面板因角部模塊而產生如下方式的振動:矩形薄板面板被角部模塊支承的支承部成為谷底部,矩形薄板面板的中央部分成為頂峰部。但是在矩形薄板面板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上分別配置有形狀固定的振動控制部件,振動控制部件具有對應于矩形薄板面板的平面部的接觸部,該接觸部以面對矩形薄板面板的平面部的方式設置,以將上述振動在上下方向上的振幅控制在規(guī)定范圍內,所以在產生振動時,矩形薄板面板的平面部觸碰接觸部,形成矩形薄板面板的最大振幅的中央部分的振幅得以控制,所以能可靠地防止在搬運中劃傷矩形薄板面板或使矩形薄 板面板破損。還有,優(yōu)選具有搬運用貨盤,其具有用于放置最下部的上述I組角部模塊的上表面。還有,優(yōu)選上述振動控制部件為樹脂制件,長度大于矩形薄板面板的短邊并呈細長形狀,在各端部上側或下側,設置上述振動控制部件的整個寬度方向上的凹部,另外,在各端部下側或上側,設置上述振動控制部件的整個寬度方向上的具有對應于該凹部形狀的凸部,將上側的上述振動控制部件的上述凹部或凸部插入下側的上述振動控制部件的上述凸部或凹部中,能夠限制上側的上述振動控制部件與下側的上述振動控制部件在順長方向上的相對移動。還有,優(yōu)選上述振動控制部件在矩形薄板面板的長邊的中間位置設置成平行于短邊方向的狀態(tài),各端部的上述凹部或上述凸部突出到矩形薄板面板的長邊的邊緣外側。還有,優(yōu)選這樣碼放上述振動控制部件:在各角部被上述角部模塊從下方支承的矩形薄板面板的平面部和上述振動控制部件的上述接觸部之間能夠設置規(guī)定間隔。還有,優(yōu)選上述矩形薄板面板為太陽能面板,規(guī)定間隔在5_以下。還有,優(yōu)選由上述支承面將矩形薄板面板的角部作為自由端進行支承,與在各角部被上述角部模塊從下方支承的矩形薄板面板的下表面面對的上述振動控制部件的接觸部,構成與矩形薄板面板的下表面抵接的抵接面,該抵接面與上述支承面設置在同一平面內。還有,優(yōu)選在振動控制部件的各端部,設置上述振動控制部件的整個厚度方向上朝向順長方向內凹的凹部,在上下方向碼放上述振動控制部件時,以反寫日文片假名-字狀態(tài)將帶子置于已碼放好的振動控制部件的該凹部中,能夠限制上述上側的振動控制部件與上述下側的振動控制部件在寬度方向上的相對移動。還有,優(yōu)選這樣確定上述振動控制部件的寬度:根據(jù)相對于矩形薄板面板的平面部面積的被上述I組角部模塊支承的矩形薄板面板的支承面積的比例大小、矩形薄板面板的重量和被上述角部模塊支承的矩形薄板面板的支承方式來確定。還有,優(yōu)選在上述振動控制部件的一側側面部的順長方向上的規(guī)定位置設置整個厚度方向上的凹部,以使已碼放好的太陽能面板所附設的通電盒和/或電線能夠避開。還有,優(yōu)選上述振動控制部件為設有在厚度方向上延伸的多個通孔的實心一體成型的發(fā)泡樹脂制件,具有矩形薄板面板因振動而觸碰上述振動控制部件時矩形薄板面板不會破裂的發(fā)泡率。還有,優(yōu)選上述振動控制部件由一對熱可塑性樹脂板材構成,通過粘接一對熱可塑性樹脂板材的各周緣部而形成側周面,并且在內部形成密閉中空部,一對熱可塑性樹脂板材的外表面上分別具有朝向內表面一側突出頂端尖的多個下凹部,該多個下凹部的最頂端尖部分別具有對接平面部,一對樹脂板材上相互對應的下凹部的平面部在相互背對的狀態(tài)下對接粘接時,形成在兩板材之間延伸的環(huán)形凸緣,具有矩形薄板面板因振動而觸碰上述振動控制部件時矩形薄板面板不會破裂的上述環(huán)形凸緣的數(shù)量和/或厚度。還有,優(yōu)選上述振動控制部件的厚度同于上側矩形薄板面板的下表面和下側矩形薄板面板的上表面之間的間隔,上述振動控制部件的上側的上述接觸部與上側矩形薄板面板的下表面接觸,上述振 動控制部件的下側的上述接觸部與下側矩形薄板面板的上表面接觸。為實現(xiàn)上本文檔來自技高網(wǎng)...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國外來華專利技術】...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fā)人員:末岡正章,山內由夫,
申請(專利權)人:京洛株式會社,
類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fā)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