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提供一種電流開關,具備:葉片型的可動觸頭(26),從轉動中心(P)沿著半徑方向延伸,以自由端描繪出轉動軌跡的方式往返動作;固定觸頭(20),具有通電部件(31)和外框(45),通電部件(31)與可動觸頭(26)離合,隔著可動觸頭(26)的轉動面在兩側相互大致平行地對向配置,外框(45)至少包圍在通電部件(31)的周圍;可動電弧觸頭(1),設在可動觸頭(26)上;固定電弧觸頭(2),設在固定觸頭(20)上;以及永久磁鐵(3a、3b),配置在固定觸頭(20)或者可動觸頭(26)的內部,生成與在可動電弧觸頭(1)和固定電弧觸頭(2)之間發生的電?。?)相交叉的磁場。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國外來華專利技術】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電流開關,尤其是涉及具備葉片型的可動觸頭和固定觸頭的電流開關,其中,可動觸頭從轉動軸心沿著半徑方向延伸,以自由端描繪出轉動軌跡的方式往返動作,固定觸頭能夠在可動觸頭的轉動范圍內與可動觸頭離合。
技術介紹
例如,在專利文獻I中公開了具備葉片型的可動觸頭和固定觸頭的電流開關,其中,可動觸頭能夠轉動地樞軸支撐,以自由端描繪出轉動軌跡的方式往返動作,固定觸頭具有可動觸頭所接觸的通電部件。而且,在專利文獻2中公開了開關的電極構造,與主固定電極的開放一側鄰接地裝配輔助固定電極,在能夠與主固定電極離合的葉片型的可動電極上設置投入時與主固定電極離合的主接觸部,并且設置在開放時主接觸部與主固定電極分離后與輔助固定電極分離的輔助接觸部,將永久磁鐵裝配成將開放時在輔助固定電極與輔助接觸部之間發生的電弧通過與其交叉的方向上的磁通驅動而消弧。專利文獻1:日本國特許第4536152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國特開昭52-84463號公報。但是,在上述專利文獻2所記載的電極構造中,由于與主固定電極鄰接并與主固定電極分體地裝配輔助固定電極以及永久磁鐵,所以零部件數量增加,進而存在開關整體的尺寸增大的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是鑒于上述問題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電流開關,能夠用永久磁鐵驅動電弧,提高電流開閉性能,并且能夠縮小尺寸。為了解決上述問題,實現專利技術目的,本專利技術所涉及的電流開關的特征在于,具備:葉片型的可動觸頭,從轉動中心沿著半徑方向延伸,以自由端描繪出轉動軌跡的方式往返動作;固定觸頭,具有通電部件和屏蔽部件,通電部件與上述可動觸頭離合,隔著上述可動觸頭的轉動面在兩側相互大致平行地對向配置,屏蔽部件至少包圍在上述通電部件的周圍而屏蔽外部的電場,并設有上述可動觸頭能夠進入的截面為大致U字型的開口部;可動電弧觸頭,設在上述可動觸頭上;固定電弧觸頭,設在上述固定觸頭上;以及永久磁鐵,配置在上述固定觸頭或者上述可動觸頭的內部,生成與上述可動觸頭和上述固定觸頭離合時在上述可動電弧觸頭和上述固定電弧觸頭之間發生的電弧相交叉的磁場。根據本專利技術,能夠用永久磁鐵驅動電弧,提高電流開閉性能,并且能夠縮小尺寸。附圖說明圖1是實施方式I所涉及的電流開關沿著主母線的面處的剖視 圖2是實施方式I所涉及的電流開關沿著絕緣操作軸的面處的剖視圖;圖3是可動觸頭的轉動面上的固定觸頭的剖視 圖4是圖3的固定觸頭的主視 圖5是表示實施方式I的電流開關中的可動電弧觸頭,固定電弧觸頭,以及永久磁鐵的配置結構的附 圖6是表示實施方式2的電流開關中的可動電弧觸頭,固定電弧觸頭,以及永久磁鐵的配置結構的附 圖7是表示實施方式3的電流開關中的可動電弧觸頭,固定電弧觸頭,以及永久磁鐵的配置結構的附 圖8是表示實施方 式4的電流開關中的可動電弧觸頭,固定電弧觸頭,以及永久磁鐵的配置結構的附 圖9是表示實施方式5的電流開關中的可動電弧觸頭,固定電弧觸頭,以及永久磁鐵的配置結構的附 圖10是表示實施方式6的電流開關中的可動電弧觸頭,固定電弧觸頭,以及永久磁鐵的配置結構的附 圖11是表示實施方式7的電流開關中的可動電弧觸頭,固定電弧觸頭,以及永久磁鐵的配置結構的附 圖12是表示實施方式8的電流開關中的可動電弧觸頭,固定電弧觸頭,以及永久磁鐵的配置結構的附 圖13是表示實施方式9的電流開關中的可動電弧觸頭,固定電弧觸頭,以及永久磁鐵的配置結構的附 圖14是表示實施方式10的電流開關中的可動電弧觸頭,固定電弧觸頭,以及永久磁鐵的配置結構的附 圖15是圖14中的H-H向視圖,放大表示了可動觸頭的前端部。附圖標記說明: 1:可動電弧觸頭,2:固定電弧觸頭,3a、3b、5a、5b、6a、6b、7a、7b:永久磁鐵,4:電弧,8、9、15、16a、16b、18、19:永久磁鐵,10:箱體,11:主母線,12:絕緣隔板,17:連結部,20:固定觸頭,20a:開口部,21:固定側支撐導體,22:連接導體,22a:突出部,23:接地用固定觸頭,25:接地用固定側支撐導體,26:可動觸頭,26a:自由端,27:帶狹縫導體,28:可動側支撐導體,29:隔板連接導體,30:絕緣操作軸(旋轉軸),31:通電部件,33:支撐框,35:支撐棒,37:連接部件,41:防脫部件,43:板簧,45:外框。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基于附圖對本專利技術所涉及的電流開關的實施方式詳細地進行說明。另外,本專利技術并不受這些實施方式限定。實施方式I 圖1是本實施方式所涉及的電流開關沿著主母線的面處的剖視圖。圖2是電流開關沿著絕緣操作軸的面處的剖視圖。箱體10被絕緣隔板12隔出與其它的箱體連通的開口部,形成密閉的空間。在該密閉的空間中例如填充有六氟化硫磺氣體等絕緣氣體。在箱體10內收納有水平方向延伸地配置的三相的主母線11。在主母線11的各相上,經由固定側支撐導體21以及連接導體22裝配有固定觸頭20。而且,在箱體10內的其它位置,經由接地用固定側支撐導體25以及連接導體22裝配有三個接地用固定觸頭23。在箱體10內的其它位置,由隔板連接導體29支撐在絕緣隔板12上的三根可動側支撐導體28朝向箱體10的中心部延伸??蓜觽戎螌w28的前端部如圖2所示,分別為形成有狹縫地制成雙股狀的帶狹縫導體27。在該帶狹縫導體27上,貫通三根帶狹縫導體27地裝配有絕緣操作軸30。絕緣操作軸30以將相鄰的三根帶狹縫導體27彼此電絕緣的狀態支撐并轉動自如。并且在各自的帶狹縫導體27上設有由該絕緣操作軸30樞軸支撐的葉片型(板狀)的可動觸頭26。該可動觸頭26成從轉動軸心P沿著半徑方向延伸的大致細長板狀,以自由端26a描繪出轉動軌跡L的方式以絕緣操作軸30為轉動中心轉動。并且使前端的自由端26a與固定觸頭20或者接地用固定觸頭23接觸??蓜佑|頭26如圖1所示,以收納在狹縫中的完全開路位置為中心如圖中箭頭Q所示地轉動,在與固定觸頭20接觸的完全閉路位置和與接地用固定觸頭23接觸的接地位置之間往返動作。在可動觸頭26的轉動范圍的一端側配置有固定觸頭20,在轉動范圍的另一側配置有接地用固定觸頭23。并且從帶狹縫導體27至固定觸頭20的旋轉角度與從帶狹縫導體27至接地用固定觸頭23的旋轉角度例如為相同的角度。固定觸頭20以及接地用固定觸頭23分別成形為形成有可動觸頭26進入的開口部20a的截面大致為口型(或者U字型),該開口部20a分別朝向絕緣操作軸30的方向裝配。固定觸頭20與接地用固定觸頭23成大致相同的構造,以下,主要對固定觸頭20的構造進行說明。圖3是包括可動觸頭的自由端的轉動軌跡的面上的固定觸頭的剖視圖。圖4是圖3的固定觸頭的主視圖,是從可動觸頭的往返動作方向觀察固定觸頭的附圖。固定觸頭20具備:成對并且前端朝向開口部20a地相互大致平行地對向配置的例如6對通電部件31,支撐通電部件31的根部能夠傾動的支撐框33,對通電部件31向前端部相互接近的方向施力的作為加壓部件的板簧43,以及包圍在通電部件31、支撐框33以及板簧43的周圍而屏蔽外部的電場的作為屏蔽部件的外框45。通電部件31隔著可動觸頭的轉動面相互對向地排列成八字型,進而,該八字型的一對在可動觸頭26的轉動軌跡L方向上隔開規定間隔地拼設6對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國外來華專利技術】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柏木纮典,藤田大輔,
申請(專利權)人:三菱電機株式會社,
類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