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多自由度的手術器械,包括遠端工具、外管、推桿、一根控制絲、彎曲控制件和手柄,所述遠端工具與所述外管的遠端固定相連,所述的推桿被設置在所述外管內,其遠端與遠端工具固定連接,其近端和手柄活動連接,所述外管的遠端部分具有彎曲關節,所述控制絲的遠端被固定在所述外管的遠端,其近端與所述彎曲控制件連接,以控制所述外管的遠端的彎曲角度,該手術器械還包括旋轉控制件,所述旋轉控制件為中空的構件,其被設置在外管與手柄之間,一端與外管的近端固定連接,另一端與手柄活動連接。該手術器械的外徑只有3mm,其遠端工具可以通過旋轉控制件和一根控制絲來實現360°度的操作,使醫生可以方便地在較大的范圍內進行手術。(*該技術在2023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手術器械,更具體而言涉及用于在微創手術(例如腹腔鏡手術)或其他形式手術或醫療過程中使用的手動操作的多自由度的手術器械。
技術介紹
自1987年法國醫生成功實施第一例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后,以腹腔鏡手術為代表的微創手術經歷20余年的發展,已經形成了一門相對獨立的學科,衍生出胸腔鏡、盆腔鏡、關節鏡等一系列微創手術。目前,微創手術已經成為外科手術里面最前沿、最復雜的技術,大量先進的設備、材料和器械被首先應用于該領域,微創手術也是21世紀外科學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微創手術是指在人體體表做若干穿孔,將內窺鏡和操作器械通過上述小孔進入體腔內,如腹腔、胸腔、盆腔、關節腔等,由術者在內窺鏡的監視下,通過手在病人體外操作器械,使器械伸入病人體腔內的工作端對腔內的病灶進行切除,或對器官進行修補、縫合等手術,術畢將內窺鏡和器械取出,縫合體表的小孔即可完成整個手術。微創手術相對于傳統外科手術來說,其最大優點在于創傷小,失血少,患者術后恢復快,痛苦程度較輕,術后疤痕不明顯等。但是目前微創手術還是不能夠替代傳統的開放式手術,主要原因在于在微創手術中使用的器械缺乏靈活性,在手術期間很難操作和使用。雖然多年來已經開發出各種用于微創手術的腔鏡器械來克服上述缺點,例如,由本申請人申請的專利號為201220396363.8,為“多自由度手術器械”的中國專利公開了一種多個自由度的微創手術器械,但是在該器械的實際操作過程中,發現其手柄部分結構復雜、工藝困難,成本較高,并且它的多個自由度的彎曲是通過四根控制絲來控制的,所以導致了外管空間必定增加,減少了醫生了操作空間和器械所能使用的科室。再如,專利號為200880123636.8的專利申請公開 了一種手術器械,該手術器械被鎖定在預選定位置,在鎖定時其頭端旋轉來完成手術操作。在手術過程中,通過頭端旋轉來操控手術器械只能完成旋轉軌跡范圍內的手術操作,如果病灶的部位較大,則需要重新選定手術位置,這樣操作繁瑣,延長了手術時間,增加了患者痛楚。因此,開發一種外管較小的、全角度覆蓋病灶區域的多自由手術器械既可以增加醫生的操作空間和使用科室,又可提供很強的可操作性。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具有多個活動自由度的手術器械,該手術器械的外徑只有3mm,其遠端工具可以通過旋轉控制件的旋轉和一根控制絲來實現360°全角度的操作,使醫生可以方便地在較大的范圍內進行手術操作,而且手術器械的外徑比當前同領域可彎曲的手術器械小,醫生的可操作性更強。本技術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一種多自由度的手術器械,包括遠端工具、外管、推桿、一根控制絲、彎曲控制件和手柄,所述遠端工具與所述外管的遠端固定相連,所述的推桿被設置在所述外管內,所述推桿的遠端與所述遠端工具固定連接,所述推桿的近端和所述手柄活動連接,所述外管的遠端部分具有彎曲關節,所述控制絲的遠端被固定在所述外管的遠端,所述控制絲的近端與所述彎曲控制件連接,以控制所述外管的遠端的彎曲角度,所述的多自由度的手術器械還包括旋轉控制件,所述旋轉控制件為中空的構件,其被設置在所述外管與所述手柄之間,一端與所述外管的近端固定連接,另一端與所述手柄活動連接。優選的,所述的旋轉控制件包括內螺紋鎖定件和與所述內螺紋鎖定件的遠端固定連接的旋轉控制旋鈕,所述內螺紋鎖定件與所述手柄螺紋連接。更優選的,在所述旋轉控制旋鈕上設置有滑槽,所述彎曲控制件包括設置在所述滑槽內的固定件、與所述固定件螺紋配合的彎曲控制旋鈕和設置于所述彎曲控制旋鈕的近端的蓋子,所述控制絲的近端被固定在所述固定件上,所述控制絲的遠端被固定在外管的遠端。更優選的,所述彎曲控制旋鈕上設置有刻度,以便精確控制所述遠端工具的彎曲角度。優選的,所述的旋轉控制件包括旋轉控制旋鈕和卡環,所述旋轉控制旋鈕通過所述卡環與所述手柄活動連接,所述彎曲控制件被設置在所述旋轉控制旋鈕的遠端,所述的彎曲控制件包括彎曲控制旋鈕和設置在所述彎曲控制旋鈕內部的內桿,所述彎曲控制旋鈕與所述內桿螺紋連接,通過旋轉所述彎曲控制旋鈕使所述內桿前后移動,所述控制絲的近端與所述內桿的 遠端固定連接,所述控制絲的遠端與所述外管的遠端固定連接。優選的,所述的手柄包括固定把手和活動把手,所述活動把手與所述固定把手通過銷活動連接,在所述活動把手上設置有槽孔,所述推桿的近端的形狀與所述槽孔相匹配以便將所述推桿與所述活動把手活動連接。更優選的,所述推桿的近端為球形。優選的,在所述手柄的后端還設置有電極。優選的,所述彎曲關節被鏤空為波紋狀、平行線條狀或不規則狀,其中所述波紋狀包括螺旋波紋、平行波紋或交錯波紋,在所述彎曲關節的遠端具有均勻分布的小孔,所述控制絲的遠端穿過所述小孔與所述外管固定連接。優選的,所述遠端工具為抓鉗、分離鉗、持針鉗、剪刀、拉鉤或電凝刀。更優選的,所述遠端工具為剪刀,所述剪刀包括左半片和右半片,在所述左半片和右半片上都設有銷孔和滑槽,所述銷孔在所述剪刀的左半片和右半片上的位置相對稱,所述剪刀的左半片和右半片通過所述銷孔由銷活動連接,所述滑槽被設置在所述剪刀的左半片和所述剪刀的右半片的近端,開口向遠端延伸,并且延伸的方向相反。優選的,所述外管外包有絕緣層。同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的多自由度的手術器械除了具備與傳統微創手術器械相同的電切、夾持等功能外,本技術的多自由度手術器械還具有如下優點I、本技術的多自由度手術器械的彎曲控制結構只有一根控制絲,大大減少了外管內部的尺寸,把外管的外徑縮小到3_,使該手術器械可以在更多的科室中使用。2、本技術的多自由度手術器械的彎曲控制件可以控制彎曲角度,并且本技術的多自由度手術器械的旋轉控制件可以使遠端工具360度旋轉,所以遠端工具可以360度覆蓋患者病灶處,為手術提供方便。3、本技術的多自由度手術器械的彎曲控制件有刻度標示,可以精度的控制遠端工具彎曲角度,給醫生提供更精確的操作。4、本技術的多自由度手術器械的手柄結構簡單,更便于醫生操作。附圖說明圖I是本技術的一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I所示的結構的全剖視圖。圖3a是本技術的另一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313是圖3a所示的結構的全剖視圖;圖3c是圖3a中的彎曲控制件和旋轉控制件的局部放大示意圖。圖4是本技術的推桿和活動把手的連接結構示意圖。圖5a是本技術的一個實施例的彎曲控制件和旋轉控制件的結構示意圖;圖5b是圖5a中所示的彎曲控制件的A-A的剖視圖。圖6a是本技術的剪刀左片結構示意圖;圖6b是本技術的剪刀右片結構示意圖。圖7a和圖7b是本技術的外管遠端部分的彎曲關節的結構示意圖。圖8是本技術的遠端工具的開合示意圖,其中圖8a是打開狀態;圖8b是閉合狀態。具體實施方式為使本技術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參照附圖并舉實施例,對本技術進行詳細說明。本技術所述的近端是指接近手術操作者的一端,所述的遠端是指遠離手術操作者的一端。實施例I如圖I和圖2所示,本技術的多自由度的手術器械,包括遠端工具I、外管2、推桿6、一根控制絲31、彎曲控制件3和手柄5,所述遠端工具I與所述外管2的遠端固定相連,所述的推桿6被設置在所述外管2內,所述推桿6的遠端與所述遠端工具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多自由度的手術器械,其特征在于,包括遠端工具、外管、推桿、一根控制絲、彎曲控制件和手柄,所述遠端工具與所述外管的遠端固定相連,所述的推桿被設置在所述外管內,所述推桿的遠端與所述遠端工具固定連接,所述推桿的近端和所述手柄活動連接,所述外管的遠端部分具有彎曲關節,所述控制絲的遠端被固定在所述外管的遠端,所述控制絲的近端與所述彎曲控制件連接,以控制所述外管的遠端的彎曲角度,所述的多自由度的手術器械還包括旋轉控制件,所述旋轉控制件為中空的構件,其被設置在所述外管與所述手柄之間,一端與所述外管的近端固定連接,另一端與所述手柄活動連接。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呂世文,姜昊文,姚佳陳,
申請(專利權)人:寧波勝杰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