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移動式高效除塵濾袋清灰器,包括一儲氣腔,該儲氣腔具有一氣源入口和一氣源出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氣源出口通過一氣管與一均流罩連通,氣管的兩端沿其軸向區分為進氣端和出氣端,進氣端與所述儲氣腔連通,所述出氣端伸入均流罩中,所述均流罩上開設有出氣口,氣管出氣端的開口朝向與所述出氣口朝向相同。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縮短了氣流輸送距離,更多的壓縮氣體能夠在擴散前進入濾袋中,更少的壓縮氣體打到花板后反彈,加強了進入濾袋的氣流強度,減弱了反沖力,提高了清灰效率,同時提高了安全性能。(*該技術在2023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袋式除塵器清灰
,尤其涉及一種用于除塵器中濾袋進行除塵的清灰器。
技術介紹
除塵器是把粉塵和灰塵從煙氣中分離出來的設備,廣泛應用于鑄造、火力發電、垃圾焚燒、采礦等行業的氣體除塵。目前市場上大多數的除塵器為袋式除塵器,參見附圖1所示,含粉塵和灰塵的煙氣從煙氣入口 I進入除塵器內,除塵器內設有一防止煙氣泄露的花板4,花板4上懸掛有多個具有濾袋袋口 5的濾袋3,其材質為天然纖維、化學合成纖維、玻璃纖維或金屬纖維等,濾袋3內還設有支撐濾袋的籠骨,除塵器內的煙氣經過濾袋3過濾后從煙氣出口 2排出,煙氣中的粉塵和灰塵則被阻擋在濾袋3的外側,長期使用后濾袋3外表面的積灰會影響濾袋3的過濾效果和使用壽命。公開號CN201445858U名為《移動清灰儀》的中國技術專利公開了一種用于濾袋除塵的清灰儀,該清灰儀包括與壓縮空氣源連通的壓力槽,壓力槽通過一氣源出口通過一氣管與一均流罩相連通,參見附圖3所示,氣管7的出氣端14與均流罩6的進氣口齊平,均流罩的下端開口,均流罩下端的出氣口一般略大于濾袋的濾袋袋口,在對濾袋進行清灰時,將均流罩的出氣口覆蓋濾袋的濾袋袋口,通以壓縮氣體,這股壓縮氣體從均流罩噴向濾袋內部,這種突然釋放的沖擊波,使濾袋在突然膨脹又收縮的過程中與籠骨發生碰撞,從而將濾袋外側的積灰振落,達到清灰的目的。上述移動清灰儀存在如下不足:1、當壓縮氣體從壓力槽進入均流罩后,由于氣體擴散造成氣流輸送距離縮短,對濾袋深部的清灰效果減弱;2、由于均流罩的出氣口大于濾袋的濾袋袋口,壓縮氣體從均流罩進入濾袋的過程中,部分氣流打到濾袋濾袋袋口周邊的花板后反彈,一來減弱了氣流強度,二來反沖力加強,對 于操作人員來說存在安全隱患。于是,如何克服上述不足便成為本技術的研究課題。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高效的移動式除塵濾袋清灰器。為達到上述目的,本技術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移動式高效除塵濾袋清灰器,包括一儲氣腔,該儲氣腔具有一氣源入口和一氣源出口,所述氣源出口通過一氣管與一均流罩連通,氣管的兩端沿其軸向區分為進氣端和出氣端,進氣端與所述儲氣腔連通,所述出氣端伸入均流罩中,所述均流罩上開設有出氣口,氣管出氣端的開口朝向與所述出氣口朝向相同。上述技術方案中的有關內容解釋如下:1、上述方案中,所述氣管的出氣端伸入均流罩中包括以下三種情況:(I)出氣端伸進均流罩內,且出氣端位于均流罩內;(2)出氣端伸入均流罩內并與均流罩的出氣口齊平;(3)出氣端伸入均流罩內又從均流罩的出氣口伸出均流罩外。2、上述方案中,所述儲氣腔的上還設置有至少兩個手柄,所述氣源出口開設在其中一個手柄上。3、上述方案中,所述氣源入口處設置有一調壓閥,用于調節壓縮空氣的壓力值。4、上述方案中,所述儲氣腔上設置有一護罩,該護罩內設有電磁脈沖閥,該電磁脈沖閥通過數據線與一控制單元電連接,將控制單元與清灰器主體分離,因為工作時主體會有強烈振動,會造成控制單元內的電氣元件的損壞。5、上述方案中,所述氣管和均流罩之間為可拆卸連接,可根據不同規格的袋式除塵器配置不同規格的均流罩。本技術工作原理及優點:本技術將連通儲氣腔和均流罩的氣管的出氣端伸入均流罩中,相較于現有技術氣管的出氣端更加靠近濾袋的開口,縮短了氣流輸送距離,更多的壓縮氣體能夠在擴散前進入濾袋中,更少的壓縮氣體打到花板后反彈,加強了進入濾袋的氣流強度,減弱了反沖力,提高了清灰效率,同時提高了安全性能。附圖說明附圖1為除塵器結構示意圖;附圖2為清灰器工作狀態示意圖;附圖3為現有技術均流罩和氣管位置關系示意圖;附圖4為本技術實施例均流罩和氣管位置關系一示意圖;附圖5為本技術實施例均流罩和氣管位置關系二示意附圖6為本技術實施例均流罩和氣管位置關系三示意圖。以上附圖中:1、煙氣入口 ;2、煙氣出口 ;3、濾袋;4、花板;5、濾袋袋口 ;6、均流罩;7、氣管;8、儲氣腔;9、手柄;10、排污口 ;11、壓縮氣源;12、調壓閥;13、控制單元;14、出氣端;15、出氣口 ;16、數據線;17、護罩。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技術作進一步描述:實施例:移動式高效除塵濾袋清灰器參見附圖1所示,含粉塵和灰塵的煙氣從煙氣入口 I進入除塵器內,除塵器內設有一防止煙氣泄露的花板4,花板4上懸掛有多個具有濾袋袋口 5的濾袋3,其材質為天然纖維、化學合成纖維、玻璃纖維或金屬纖維等,濾袋3內還設有支撐濾袋的籠骨,除塵器內的煙氣經過濾袋3過濾后從煙氣出口 2排出,煙氣中的粉塵和灰塵則被阻擋在濾袋3的外側,長期使用后濾袋3外表面的積灰會影響濾袋3的過濾效果和使用壽命。參見附圖2所示,附圖2為使用所述清灰器清理濾袋3外表面積灰的工作示意圖,所述清灰器包括一儲氣腔8,儲氣腔8外側設有兩個手柄9,該儲氣腔8具有一開設在手柄9上的氣源入口、一氣源出口以及一排污口 10,所述氣源入口通過一調壓閥12與一壓縮氣源11連通,所述氣源出口通過一氣管7與一均流罩6連通,氣管7的兩端沿其軸向區分為進氣端和出氣端14,進氣端與所述儲氣腔8連通,所述出氣端14伸入均流罩6中,所述均流罩6上開設有出氣口 15,氣管7出氣端14的開口朝向與所述出氣口 15朝向相同。所述儲氣腔8上還設有一護罩17,護罩17內設有電磁脈沖閥,該電磁脈沖閥通過數據線16與一控制單元13電連接,該控制單元13用來控制通氣時間以及通氣的開關。在對濾袋3進行清灰時,將均流罩6放置于濾袋3濾袋袋口 5處,并覆蓋濾袋袋口5,而氣管7的出氣端14位于濾袋3的濾袋袋口 5內,參見附圖5所示,所述氣管7的出氣端14與均流罩6的出氣口 15齊平,所以,在通以壓縮氣體時,壓縮氣體全部從氣管7進入濾袋3內,沒有壓縮氣體打到花板4后反彈,加強了進入濾袋3的氣流強度,減弱了反沖力,提高了清灰效率,且提高了安全性能。所述氣管7和均流罩6之間為可拆卸連接,可根據不同規格的袋式除塵器配置不同規格的均流罩6。上述實施例中,所述氣管7的出氣端14與均流罩6的出氣口 15齊平,而在實際應用中,可根據實際情況調節氣管7出氣端14伸入均流罩6的深度,參見附圖4所示,若氣管7的出氣端14僅伸入均流罩6中一段,出氣端14仍位于均流罩6內;參見附圖6所不,若氣管7的出氣端14完全伸入均流罩6中,并從均流罩6的出氣口 15伸出;附圖4和附圖6所示的兩種結構也可達到與上述實施例相同的效果,具體伸入深度由濾袋3的長度以及積灰的程度決定。上述實施例只為說明本技術的技術構思及特點,其目的在于讓熟悉此項技術的人士能夠了解本技術的內容并據以實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技術的保護范圍。凡根據本技術精神實質所作的等效變化或修飾,都應涵蓋在本技術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1.一種移動式高效除塵濾袋清灰器,包括一儲氣腔,該儲氣腔具有一氣源入口和一氣源出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氣源出口通過一氣管與一均流罩連通,氣管的兩端沿其軸向區分為進氣端和出氣端,進氣端與所述儲氣腔連通,所述出氣端伸入均流罩中,所述均流罩上開設有出氣口,氣管出氣端的開口朝向與所述出氣口朝向相同。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清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儲氣腔的上還設置有至少兩個手柄,所述氣源出口開設在其中一個手柄上。3.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移動式高效除塵濾袋清灰器,包括一儲氣腔,該儲氣腔具有一氣源入口和一氣源出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氣源出口通過一氣管與一均流罩連通,氣管的兩端沿其軸向區分為進氣端和出氣端,進氣端與所述儲氣腔連通,所述出氣端伸入均流罩中,所述均流罩上開設有出氣口,氣管出氣端的開口朝向與所述出氣口朝向相同。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吳建華,
申請(專利權)人:蘇州菲泰科過濾技術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