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合成亞硝酸甲酯的酯化塔,包含塔體和填料層,其創新點在于:填料層分為3層,每層上均設有液體再分布器,上層填料層上設液體分布器,中層填料層上側設氣體分布器,填料層厚度間距均通過實踐優化。通過這樣的設計,使混合氣體混合充分,提高了酯化效果。(*該技術在2023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酯化塔,尤其涉及一種合成亞硝酸甲酯的一次酯化塔。
技術介紹
兩步法煤制乙二醇是以煤炭為原料,第一步先生產一氧化碳和氫氣,然后,用一氧化碳加亞硝酸甲酯生成草酸二甲脂和一氧化氮,其中草酸二甲脂就是第二步制成乙二醇的原料,與次此在同一工藝步驟中進行的還有將以上反應中生成的另一種物質一氧化氮進一步制成亞硝酸甲酯再返回到開頭處循環使用。這一過程叫酯化。在生產亞硝酸甲酯的過程中需要不斷地加入氧和甲醇,氧和甲醇加入的順序、一氧化氮和甲醇以及氧氣三種成分之間的比列、三者之間混合的均勻程度、混合物從填料中經過的時間都對最終的酯化效率有較大的影響。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一次酯化效果較好的亞硝酸甲酯的酯化塔。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合成亞硝酸甲酯的酯化塔,包含塔體和填料層,其特征在于:所述填料層固定在塔體的內側,所述填 料層分為三層:上層填料層,厚度為9 5 O — I O 5 O mm ;中層填料層,厚度為6 I Q Q — 6 2 Q Q mm ;下層填料層,厚度為6 I Q Q — 6 2 Q Q mm ;所述上層填料層與中層填料層的間距為I O 8 O O — I O 9 O O mm,所述中層填料層與下層填料層的間距為2 3 O O — 2 4 O O mm ;所述塔體的直徑為39 0 0—4 1 0 0mm;所述上層填料層上側設有液體分布器,所述液體分布器與上層填料層之間設有液體再分布器;所述填料層下側設有氣體分布器,;所訴中層填料層和下層填料層上側分別設有液體再分布器;進一步地,所述填料層為無壁流規整填料。進一步地,所述塔體的側壁設有若干人孔,用于平時的維護和清理。進一步地,所述塔體上設有若干測溫孔,用于監控酯化塔溫度。采用這樣的設計,使得參加反應的一氧化氮、氧氣和甲醇充分均勻混合,提高了酯化的效果,同時各部件的距離參數經過實踐改良,進一步提高了酯化效果。附圖說明圖1是本技術合成亞硝酸甲酯的酯化塔的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如圖1所示,塔體I為上下端為圓形的長筒型,直徑為3 9 0 0 — 4 1 0 O mm,上端中間開有氣體入口 I 3,下端中間開有液體出口 I 5,下端側壁開有氣體出口 I 4。填料層2為無壁流規整填料層,分為三層固定在塔體I的內測:上層填料層3的厚度為95 0 - 1 0 5 0 mm,中層填料層4的厚度為6 1 0 0 — 6 2 0 0 mm,下層填料層5的厚度為6 I O O — 6 2 O O mm。上層填料層3與中層填料層4的間距為1 0 8 0 0 —1 0 9 0 0 mm,中層填料層4與下層填料層5的間距為2 3 0 0 — 2 4 0 0 mm。每層填料層2的上側均設有液體再分布器7、9、I O ,液體再分布器7的上側設有液體分布器6,填料層3的下側設有氣體分布器8。塔體I的側壁上從上至下設有5個人孔I I,用于平時的維護和清理。塔體I的側壁在每個人孔的一側設有測溫孔I 2,用于檢測酯化塔的溫度。塔體I固定在圓柱底座I 6上。使用時,一氧化氮氣體從氣體入口 I 3進入酯化塔,甲醇從液體分布器6進入酯化塔,一氧化氮和甲醇通過填料層3初步混合。氧氣從氣體分布器8進入酯化塔,經過填料層4與一氧化氮和甲醇混合酯化,再經過填料層5 二次酯化,最后,生成的亞硝酸甲酯從氣體出口 I 4出去,多余的甲醇液體從液體出口 I 5流出。通過這樣的設計,使混合氣體混合充分,提高了酯化效果,同時通過實踐優化的參數進一步提高了酯化效果,將一次酯化的體積得率從8.8 %提高 到9.8%。權利要求1.一種合成亞硝酸甲酯的酯化塔,包含塔體(I )和填料層(2 ),其特征在于:所述填料層(2)固定在塔體(I )的內側,所述填料層(2)分為三層:上層填料層(3),厚度為9 5 O — I O 5 O mm ;中層填料層(4 ),厚度為6 I O O — 6 2 O O mm ;下層填料層(5),厚度為6 I O O — 6 2 O O mm ;所述上層填料層(3 )與中層填料層(4 )的間距為I O 8 O O — I O 9 O O mm,所述中層填料層(4)與下層填料層(5)的間距為2300 — 2400 mm ;所述塔體(I )的直徑為39 0 0—4 1 0 0mm ;所述上層填料層(3 )上側設有液體分布器(6 ),所述液體分布器(6 )與上層填料層(3 )之間設有液體再分布器(7 );所述填料層(3 )下側設有氣體分布器(8 );所訴中層填料層(4 )和下層填料層(5)上側分別設有液體再分布器(9,I O)。2.按照權 利要求1所述的合成亞硝酸甲酯的酯化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填料層(2)為無壁流規整填料。3.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合成亞硝酸甲酯的酯化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塔體(I)的側壁設有若干人孔(11)。4.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合成亞硝酸甲酯的酯化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塔體(I)上設有若干測溫孔(12)。專利摘要本技術公開了一種合成亞硝酸甲酯的酯化塔,包含塔體和填料層,其創新點在于填料層分為3層,每層上均設有液體再分布器,上層填料層上設液體分布器,中層填料層上側設氣體分布器,填料層厚度間距均通過實踐優化。通過這樣的設計,使混合氣體混合充分,提高了酯化效果。文檔編號C07C203/00GK203090935SQ20132001009公開日2013年7月31日 申請日期2013年1月9日 優先權日2013年1月9日專利技術者李進, 錢坤, 嚴海華 申請人:江蘇永大化工機械有限公司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合成亞硝酸甲酯的酯化塔,包含塔體(1)和填料層(2),其特征在于:所述填料層(2)固定在塔體(1)的內側,所述填料層(2)分為三層:上層填料層(3),厚度為950-1050mm;中層填料層(4),厚度為6100-6200mm;下層填料層(5),厚度為6100-6200mm;所述上層填料層(3)與中層填料層(4)的間距為10800-10900mm,所述中層填料層(4)與下層填料層(5)的間距為2300-2400mm;所述塔體(1)的直徑為3900-4100mm;所述上層填料層(3)上側設有液體分布器(6),所述液體分布器(6)與上層填料層(3)之間設有液體再分布器(7);所述填料層(3)下側設有氣體分布器(8);所訴中層填料層(4)和下層填料層(5)上側分別設有液體再分布器(9,10)。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李進,錢坤,嚴海華,
申請(專利權)人:江蘇永大化工機械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