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具有防止礦漿飛濺功能的磁選裝置,所述磁選裝置之永磁轉筒(1)兩端設置防濺擋板(13),所述防濺擋板(13)與磁選裝置形成工作配合。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采用在永磁轉筒兩端設置防濺擋板,隔離傳動裝置與磁選裝置,有效地防止給礦箱給入的料漿在高速運轉的永磁轉筒帶動下造成飛濺的問題。既杜絕了礦漿飛濺到傳動裝置及磁系調整裝置上引起傳動部件及磁系調整裝置的磨損破壞的現象,又解決了工作環境污染的問題,改善了工作條件,降低了工人的勞動強度,有效防止了精礦流失,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經濟效益。(*該技術在2023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選礦設備
,具體涉及一種結構簡單,工作穩定可靠的具有防止礦漿飛濺功能的磁選裝置。
技術介紹
濕式永磁筒式磁選裝置是鐵礦石選廠普通使用的一種磁選裝置,它適用于選別不同磁性礦物,它適宜于處理0.3—6mm礦粒的粗選和精選,還可以多臺串聯和并聯,實現多次的掃選和精選。可以獲得高質量的鐵精礦,并能得到較好的回收率,所以在生產實踐中得到廣泛的應用。現有技術磁選裝置工作過程中,為了解決粗粒物料易沉積堵塞選別空間的問題,均采用邊加礦邊噴水的工作模式,隨著滾筒的高速旋轉,礦漿往往會四處飛濺,一是飛出的礦漿濺到傳動系統及磁系調整裝置上,既污染了環境,又易引起傳動部件及磁系調整裝置的磨損破壞;二是損失了精礦資源,造成了巨大的浪費。既增大了工人的勞動強度,更增大了生產成本。為此,研制開發一種結構簡單,工作穩定可靠的具有防止礦漿飛濺功能的磁選裝置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有效途徑。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結構簡單,工作穩定可靠的具有防給料飛濺功能的磁選裝置。罩本技術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所述磁選裝置之永磁轉筒兩端設置防濺擋板,所述防濺擋板與磁選裝置形成工作配合。本技術采用在永磁轉筒兩端設置防濺擋板,隔離傳動裝置與磁選裝置,有效地防止給礦箱給入的料漿在高速 運轉的永磁轉筒帶動下造成飛濺的問題。既杜絕了礦漿飛濺到傳動裝置及磁系調整裝置上引起傳動部件及磁系調整裝置的磨損破壞的現象,又解決了工作環境污染的問題,改善了工作條件,降低了工人的勞動強度。有效防止精礦流失,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經濟效益。本技術結構簡單,工作穩定可靠,可有效延長設備的使用壽命,又改善了生產環境,降低了工人勞動強度。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整體結構示意主視圖;圖2為圖1之右視圖;圖中:1_永磁轉筒,2-傳動裝置,3-給礦箱,4-槽體,5-沖洗裝置,6-精礦沖洗裝置,7-電機支架,8-齒輪罩,9-槽堵,10-精礦箱,11-墊板,12-調整磁系裝置,13-防濺擋板,14-轉筒支架。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對本技術作進一步的說明,但不得以任何方式對本技術加以限制,基于本技術教導所作的任何變更或改進,均屬于本技術的保護范圍。如附圖1、2所示,本技術所述磁選裝置之永磁轉筒I兩端設置防濺擋板13,所述防派擋板13與磁選裝置形成工作配合。所述防濺擋板13在磁選裝置的兩端對稱設置,防濺擋板13與轉筒支架14固接配入口 ο所述永磁轉筒I 一端的防濺擋板13介于傳動裝置與磁選裝置之間形成工作配合,另一端的防濺擋板13介于調整磁系裝置12與磁選裝置之間形成工作配合。所述防濺擋板13與永磁轉筒I兩端軸承座固接配合。所述防濺擋板13呈L形罩環結構,與永磁轉筒I形成包罩式配合。所述防濺擋板13為剛性結構,其表面設置耐磨和/或耐腐蝕涂層。所述防派擋板13與永磁轉筒I包罩疊合寬度為5—25cm。所述防濺擋板13與永磁轉筒I縱向之間的配合間隙為f 5cm。本技術的工作原理及工作過程如下:本技術采用在永磁轉筒兩端設置防濺擋板,隔離傳動裝置與磁選裝置,有效地防止給礦箱給入的料衆在高速運轉的永磁轉筒帶動下造成飛派的問題。工作時,礦衆經給礦箱3流入槽體4后,在沖洗裝置5之給礦噴水管的水流作用下,礦粒呈松散狀態進入槽體4的給礦區。在磁場的作用下,磁 性礦粒發生磁聚而形成“磁團”或“磁鏈”,“磁團”或“磁鏈”在礦漿中受磁力作用,向磁極運動,而被吸附在永磁轉筒I上。由于磁極的極性沿永磁轉筒I旋轉方向是交替排列的,并且在工作時固定不動,“磁團”或“磁鏈”在隨永磁轉筒I旋轉時,由于磁極交替而產生磁攪拌現象,被夾雜在“磁團”或“磁鏈”中的脈石等非磁性礦物在翻動中脫落下來,最終被吸在永磁轉筒I表面的“磁團”或“磁鏈”即是精礦。精礦隨永磁轉筒I轉到磁系邊緣磁力最弱處,在精礦沖洗裝置6之卸礦水管噴出的沖洗水流作用下被卸到精礦箱10中,如果是全磁磁輥,卸礦是用刷輥進行的。非磁性或弱磁性礦物被留在礦漿中隨礦漿排出槽外,即是尾礦。生產實踐中,可利用鋁板在磁選裝置槽體4兩側的轉筒支架14上搭建防濺擋板13,用固定栓固定并搭接于永磁轉筒兩端軸承座上,與永磁轉筒形成包罩配合,給礦箱3給出的料漿及永磁轉筒I高速旋轉帶飛的礦漿被防濺擋板13遮擋不會飛濺到傳動裝置2及調整磁系裝置12上,避免引起傳動裝置2及調整磁系裝置12的磨損破壞;杜絕精礦濺出槽體4造成大量金屬流失;并解決環境臟亂問題,改善了現場管理條件,減輕工人的勞動強度,且節約水資源并可有效延長設備的使用壽命。權利要求1.一種具有防止礦漿飛濺功能的磁選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磁選裝置之永磁轉筒(I)兩端設置防濺擋板(13),所述防濺擋板(13)與磁選裝置形成工作配合。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防止礦漿飛濺功能的磁選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濺擋板(13)在磁選裝置的兩端對稱設置,防濺擋板(13)與轉筒支架(14)固接配合。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防止礦漿飛濺功能的磁選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永磁轉筒(I) 一端的防濺擋板(13)介于傳動裝置與磁選裝置之間形成工作配合,另一端的防濺擋板(13)介于調整磁系裝置(12)與磁選裝置之間形成工作配合。4.根據權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具有防止礦漿飛濺功能的磁選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濺擋板(13)與永磁轉筒(I)兩端軸承座固接配合。5.根據權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具有防止礦漿飛濺功能的磁選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濺擋板(13)呈L形罩環結構,與永磁轉筒(I)形成包罩式配合。6.根據權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具有防止礦漿飛濺功能的磁選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濺擋板(13)為剛性結構,其表面設置耐磨和/或耐腐蝕涂層。7.根據權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具有防止礦漿飛濺功能的磁選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派擋板(13)與永磁轉筒(I)包罩疊合寬度為5—25cm。8.根據權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具有防止礦漿飛濺功能的磁選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濺擋板(13)與永磁 轉筒(I)縱向之間的配合間隙為f 5cm。專利摘要本技術公開了一種具有防止礦漿飛濺功能的磁選裝置,所述磁選裝置之永磁轉筒(1)兩端設置防濺擋板(13),所述防濺擋板(13)與磁選裝置形成工作配合。本技術采用在永磁轉筒兩端設置防濺擋板,隔離傳動裝置與磁選裝置,有效地防止給礦箱給入的料漿在高速運轉的永磁轉筒帶動下造成飛濺的問題。既杜絕了礦漿飛濺到傳動裝置及磁系調整裝置上引起傳動部件及磁系調整裝置的磨損破壞的現象,又解決了工作環境污染的問題,改善了工作條件,降低了工人的勞動強度,有效防止了精礦流失,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經濟效益。文檔編號B03C1/12GK203091079SQ201320055160公開日2013年7月31日 申請日期2013年1月31日 優先權日2013年1月31日專利技術者孫建明, 李立勇, 葉林, 李曉波 申請人:玉溪大紅山礦業有限公司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具有防止礦漿飛濺功能的磁選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磁選裝置之永磁轉筒(1)兩端設置防濺擋板(13),所述防濺擋板(13)與磁選裝置形成工作配合。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孫建明,李立勇,葉林,李曉波,
申請(專利權)人:玉溪大紅山礦業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