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建筑施工工具,特別涉及一種復合鋼枕木結構。其結構包括C型鋼框架,所述C型鋼框架內設置有木枋,所述的C型鋼框架兩側設置有連接螺絲孔,C型鋼框架的底部設置有橢圓施工孔。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通過增加的施工孔,方便與建筑模板豎向便用,使施工更簡便,提高工程支模時間。(*該技術在2023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建筑施工工具,特別涉及一種復合鋼枕木結構。
技術介紹
現有技術下,國內建筑行業施工中澆注鋼筋混凝土構件成型主要采用木模板、鋼模板等方法組模后成型,而組模需要支架支撐固定,就需要大量的支撐工具——木枋,而采用這種方法都為一次性施工,其木枋幾乎無法重復利用,就造成了木材的大量浪費。目前有一種用于鋼筋混凝土構件支撐用的復合枕木,其取代了建筑支模施工中一直采用的傳統木枋,可普遍用于樓宇、橋梁、水電建設等混凝土構件成型支撐,能節約建筑成本50%左右。這種復合枕木的結構一般包括C型鋼框架和鋼框架內設置的木枋,鋼框架上側面設置連接螺絲孔,用于連接螺栓等連接件。這種復合枕木的結構較為簡單,尤其是結構不利于施工,特別是工程支模過程的施工。
技術實現思路
為了解決現有技術的問題,本技術提供了一種復合鋼枕木結構,其解決了目前復合枕木不利于施工的技術問題。所述技術方案如下:—種復合鋼枕木 結構,包括C型鋼框架,所述C型鋼框架內設置有木枋,所述的C型鋼框架兩側設置有連接螺絲孔,C型鋼框架的底部設置有橢圓施工孔。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技術方案帶來的有益效果是:1、C型鋼框架使用40mm*50mm規格,C型鋼開口部分漏出更多的木頭,便于工人將建筑模板釘于C型鋼開口里的木頭上,大大的增加了與模板的接觸面;建筑工地普通采用40mm*90mm或50mm*100mm的木方支模,本技術米用40mm*50mm規格C型鋼橫向開口向上,可以40mm*90mm木方混用,C型鋼開口橫向向左或向右擺放又可和50mm*IOOmm的木方混用,很好的解決了工地舊木方和鋼木枋的融合;C型鋼開口豎向向左或向右擺放可和鋼管混用,實現了鋼木枋與多種材料的混和使用;2、C型鋼框架采用2.0mm厚的熱軋帶鋼,增強了產品的強度和抗彎能力,使支模更平整,美觀,節約了大部分的木方,避免了林木的大面積的砍伐,真正響應了國家綠色節能共建美麗家園的口號;3、C型鋼框架底部設有橢圓施工孔,方便與建筑模板豎向便用,使施工更簡便,快捷提高工程支模時間;4、C型鋼側面帶有連接螺絲孔,用平頭螺絲將C型鋼和木方通過連接螺絲孔連接形成一個整體,使鋼木枋受力更強。附圖說明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技術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圖1為本技術的一種復合鋼枕木結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為使本技術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技術實施方式作進一步地詳細描述。實施例一如附圖1所示,一種復合鋼枕木結構,包括C型鋼框架2,所述C型鋼框架2內設置有木枋1,所述的C型鋼框架2兩側設置有連接螺絲孔3,C型鋼框架2的底部設置有橢圓施工孔4。以上所述僅為本 技術的較佳實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技術,凡在本技術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技術的保護范圍之內。權利要求1.一種復合鋼枕木結構,包括C型鋼框架,所述C型鋼框架內設置有木枋,所述的C型鋼框架 兩側設置有連接螺絲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C型鋼框架的底部設置有橢圓施工孔。專利摘要本技術涉及一種建筑施工工具,特別涉及一種復合鋼枕木結構。其結構包括C型鋼框架,所述C型鋼框架內設置有木枋,所述的C型鋼框架兩側設置有連接螺絲孔,C型鋼框架的底部設置有橢圓施工孔。本技術通過增加的施工孔,方便與建筑模板豎向便用,使施工更簡便,提高工程支模時間。文檔編號E04G25/02GK203097315SQ201320058280公開日2013年7月31日 申請日期2013年2月1日 優先權日2013年2月1日專利技術者趙航 申請人:趙航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復合鋼枕木結構,包括C型鋼框架,所述C型鋼框架內設置有木枋,所述的C型鋼框架兩側設置有連接螺絲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C型鋼框架的底部設置有橢圓施工孔。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趙航,
申請(專利權)人:趙航,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