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葉片式輸油泵。該葉片式輸油泵包括:偏心定子、轉子和葉片;轉子設置在偏心定子的偏心腔內,并開設有若干沿截面徑向向外延伸的葉片安裝槽;葉片活動插裝在葉片安裝槽內,且軸向下部開設有彈簧安裝孔,并在彈簧安裝孔內設置有彈簧。該葉片式輸油泵結構簡單合理,能夠工況適用范圍廣,通過在葉片結構上增設輔助彈簧機構,使得輸油泵在運轉工作時,葉片在離心力和彈簧力的共同作用下,能夠順利的甩開,避免了低速或低溫情況下出現工作不良,從而影響輸出效率和工作可靠性的技術缺陷。(*該技術在2023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發動機領域,特別涉及一種葉片式輸油泵。
技術介紹
葉片式輸油泵一般是和高壓油泵結合在一起,通過高壓油泵凸輪軸的驅動,驅動轉子在定子內轉動,結合在轉子上的葉片在離心力作用下甩開,通過偏心輪結構對進入泵腔內的低壓柴油進行擠壓,形成具有較高壓力的柴油輸出,以滿足柴油機對柴油壓力的要求。現有葉片輸油泵的葉片一般是靠離心力甩開,但在轉速比較低的情況下,離心力可能不足以甩開葉片,或者在環境溫度比較低的情況下,柴油粘度較大,也可能會導致離心力不足以甩開葉片,從而影響葉片輸油泵的輸出效率和可靠性。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是為了克服上述現有技術中缺陷,提供了一種結構簡單合理,能夠工況適用范圍廣,輸出效率和可靠性均高的葉片式輸油泵。為達到上述目的,根據本技術提供了一種葉片式輸油泵,包括:偏心定子、轉子和葉片;轉子設置在偏心定子的偏心腔內,并開設有若干沿截面徑向向外延伸的葉片安裝槽;葉片活動插裝在葉片安裝槽內,且軸向下部開設有彈簧安裝孔,并在彈簧安裝孔內設 置有彈簧。上述技術方案中,葉片為三片至八片。上述技術方案中,葉片的軸向上部還開設有與彈簧安裝孔貫通的油壓平衡孔。上述技術方案中,偏心定子的端部蓋設有蓋板,蓋板上開設有進油口和出油口。上述技術方案中,轉子的輸入端與高壓油泵凸輪軸驅動連接。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該葉片式輸油泵結構簡單合理,能夠工況適用范圍廣,通過在葉片結構上增設輔助彈簧機構,使得輸油泵在運轉工作時,葉片在離心力和彈簧力的共同作用下,能夠順利的甩開,避免了低速或低溫情況下出現工作不良,從而影響輸出效率和工作可靠性的技術缺陷。附圖說明圖1是本技術的葉片式輸油泵的側剖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技術的葉片式輸油泵的主視結構示意圖;圖3是本技術的葉片式輸油泵的葉片結構示意圖;圖4是本技術的葉片式輸油泵的葉片與彈簧的裝配結構示意圖;附圖標記說明:1-偏心定子,11-蓋板,12-進油口,13-出油口,2-轉子,21-輸入端,3-葉片,31-油壓平衡孔,32-彈簧安裝孔,33-彈簧,4-高壓油泵,5-葉片式輸油泵。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對本技術的一個具體實施方式進行詳細描述,但應當理解本技術的保護范圍并不受具體實施方式的限制。需要理解的是,本技術的以下實施方式中所提及的“上”、“下”、“左”、“右”、“正面”和“反面”均以各圖所示的方向為基準,這些用來限制方向的詞語僅僅是為了便于說明,并不代表對本技術具體技術方案的限制。本技術的葉片式輸油泵通過在葉片結構上增設輔助彈簧機構,使得輸油泵在運轉工作時,葉片在離心力和彈簧力的共同作用下,能夠順利的甩開,避免低速或低溫情況下出現工作不良,從而影響輸出效率和工作可靠性。如圖1和圖2所示,該葉片式輸油泵5和高壓油泵4結合為一體,由高壓油泵4驅動葉片式輸油泵5,其具體結構包括:偏心定子1、轉子2和葉片3 ;偏心定子I的端部蓋設有蓋板11,蓋板11上開設有進油口 12和出油口 13,轉子2設置在偏心定子I的偏心腔內,通過輸入端21與高壓油泵4凸輪軸驅動連接;葉片3設置在轉子2上,轉子2旋轉時,葉片3在離心力作用下從轉子2上甩開,并通過偏心定子I的偏心輪結構對通過進油口 12進入泵腔內的低壓柴油進行擠壓,形成具有較高壓力的柴油再通過出油口 13輸出。其中,轉子2的開設有若干沿截面徑向向外延伸的葉片安裝槽,葉片3活動插裝在該葉片安裝槽內,轉子2旋轉時,葉片3在離心力作用下從轉子2上甩開壓油。葉片安裝槽為三個至八個。如圖3所示,葉片3為與葉片安裝槽對應的三片至八片,每片截面為矩形,軸向開設有下大上小的階梯管腔,其中上部小管腔為油壓平衡孔31,下部大管腔為彈簧安裝孔32。如圖4所示,葉片3插裝在該葉片安裝槽內時,油壓平衡孔31在上,與油壓平衡孔31連通的彈簧安裝孔32在下,彈簧安裝孔32內設置有彈簧33,彈簧33的上端抵住彈簧安裝孔32上端,彈簧33的下端抵住轉子2的葉片安裝槽底端,葉片3縮入葉片安裝槽時,彈簧33處于壓縮狀態,使得葉·片3受到彈簧33的向上的回復力作用;當轉子2旋轉,葉片3在離心力作用下從轉子2上甩開時,葉片3同時受到彈簧33的向上的彈力的作用,使本輸油泵在發動機轉速較低或環境溫度較低、柴油粘度較大的情況下葉片也能甩開,滿足發動機低速或低溫啟動的要求。油壓平衡孔31使葉片3甩出縮進過程中,潤滑油能夠進入葉片3內腔和葉片安裝槽內,進一步使得葉片3和彈簧33充分潤滑,同時保持葉片3兩端的壓力平衡,利于葉片甩開。該葉片式輸油泵工作過程:轉子2的輸入端21通過高壓油泵4凸輪軸的驅動,帶動轉子2在偏心定子I內轉動產生離心力,使得在轉子2上的葉片3在該離心力和彈簧33的彈簧力的共同作用下甩開,通過偏心輪結構對進入泵腔內低壓柴油進行擠壓,形成具有較高壓力的柴油輸出,以滿足柴油機對柴油壓力的要求。該葉片式輸油泵結構簡單合理,能夠工況適用范圍廣,通過在葉片結構上增設輔助彈簧機構,使得輸油泵在運轉工作時,葉片在離心力和彈簧力的共同作用下,能夠順利的甩開,避免了低速或低溫情況下出現工作不良,從而影響輸出效率和工作可靠性的技術缺陷。以上公開的僅為本技術的幾個具體實施例,但是,本技術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領域的技術人員能 思之的變化都應落入本技術的保護范圍。權利要求1.一種葉片式輸油泵,其特征在于,包括:偏心定子、轉子和葉片;所述轉子設置在所述偏心定子的偏心腔內,并開設有若干沿截面徑向向外延伸的葉片安裝槽;所述葉片活動插裝在所述葉片安裝槽內,且軸向下部開設有彈簧安裝孔,并在所述彈簧安裝孔內設置有彈黃。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葉片式輸油泵,其特征在于:所述葉片為三片至八片。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葉片式輸油泵,其特征在于:所述葉片的軸向上部還開設有與所述彈簧安裝孔貫通的油壓平衡孔。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葉片式輸油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偏心定子的端部蓋設有蓋板,所述蓋板上開設有進油口和出油口。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葉片式輸油泵,其特征在于:所述轉子的輸入端與高壓油泵凸輪軸驅動連接。專利摘要本技術公開了一種葉片式輸油泵。該葉片式輸油泵包括偏心定子、轉子和葉片;轉子設置在偏心定子的偏心腔內,并開設有若干沿截面徑向向外延伸的葉片安裝槽;葉片活動插裝在葉片安裝槽內,且軸向下部開設有彈簧安裝孔,并在彈簧安裝孔內設置有彈簧。該葉片式輸油泵結構簡單合理,能夠工況適用范圍廣,通過在葉片結構上增設輔助彈簧機構,使得輸油泵在運轉工作時,葉片在離心力和彈簧力的共同作用下,能夠順利的甩開,避免了低速或低溫情況下出現工作不良,從而影響輸出效率和工作可靠性的技術缺陷。文檔編號F04C2/344GK203098270SQ201320009120公開日2013年7月31日 申請日期2013年1月9日 優先權日2013年1月9日專利技術者莫宗華, 蒙小聰, 孫步武 申請人:廣西玉柴機器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葉片式輸油泵,其特征在于,包括:偏心定子、轉子和葉片;所述轉子設置在所述偏心定子的偏心腔內,并開設有若干沿截面徑向向外延伸的葉片安裝槽;所述葉片活動插裝在所述葉片安裝槽內,且軸向下部開設有彈簧安裝孔,并在所述彈簧安裝孔內設置有彈簧。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莫宗華,蒙小聰,孫步武,
申請(專利權)人:廣西玉柴機器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