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屬于制茶學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針形綠茶的機械化加工方法。主要特征是將采制的芽葉,經過攤放、殺青、緊條、理條、固形、干燥、提香等步驟制成產品外形為針形茶。該針形名茶具有條索緊細圓直,似松針狀,色澤光亮綠潤,白毫顯露,香氣清高,滋味鮮醇,湯色嫩綠明亮,葉底嫩勻等特色,制茶品質完全達到手工加工的水平,適合于機械化加工生產。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屬于制茶
,具體涉及一種針形綠茶的機械化加工方法。
技術介紹
名優綠茶是我國茶葉產業結構調整的主要茶類。根據品質和工藝的差異,名優綠茶可分為扁形、針形、條形、卷曲形和圓形等茶類。針形名茶是名茶中的主要品類,在主要產茶省均有生產,其基本的加工工藝流程為鮮葉—攤放—殺青—揉捻—做形—干燥。有關針形名茶的機制工藝,一類是以單芽為原料,將殺青葉進行理條,然后干燥,得到的產品緊直,開水沖泡后能豎立杯中,這在專利文獻(司輝清,專利申請號:02133968)和非專利文獻(鄭平漢.千島銀針名茶采制技術.茶葉通報,2005,27(2):78;吳燕.針形名優茶采制技術.中國茶葉.2006,(30):32-33)等均有報道,這類名茶香氣和滋味低淡。第二類是模仿日本蒸青煎茶設計蒸汽殺青機、揉捻機、初揉和精揉機,按照煎茶工藝進行加工(孫承業.針形名優茶連續化生產設備和技術.中國茶葉.2006,(1):28-29)。這類名茶色澤暗,條索斷碎嚴重,白毫脫落,基本類似于日本煎茶,與我國針形茶的品質有較大差距。另一類是茶樹鮮葉經過殺青后進行揉捻,再經過做形、干燥,得到的產品條索緊細園直,色澤綠潤,白毫顯露,香氣清高,滋味鮮醇,湯色嫩綠明亮,葉底嫩勻,是針形名茶的主要類型,深受消費者喜愛。這類針形茶的機制技術在專利文獻(趙鑄成,專利申請號:03117589)和非專利文獻(余志.機制針形名茶做形工藝研究.茶葉科學,2007,27(4):311-315;陳玉瓊.針形名優茶機械化加工技術.茶葉,1999,25(3):174)均有報道,但存在的問題是初干葉經過理條機理條后烘干,條索變彎曲,不直,制茶品質不能滿足針形名茶要求,與手工制作相比尚有一定差距。為此,生產上常常在做形后期結合手工做形,以理直茶條,這種方式勞動強度大,費時費工,限制了針形名茶的發展。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采用新的制茶工藝,制作一種針形名茶,使其達到“條索緊細園直,似松針狀,色澤光亮綠潤,白毫顯露,香氣清高,滋味鮮醇,湯色嫩綠明亮,葉底嫩勻”,既能達到手工制作的水平,又能實現機械化加工,大批量生產,產品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明顯優于傳統工藝加工的針形茶產品,提高了茶葉的經濟利用價值。本專利技術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一種針形名優綠茶的機械化加工方法,其步驟包括將采集的新鮮茶葉,攤放、殺青、緊條、做形和干燥,本專利技術的要點是,其加工步驟還包括緊條、理條、固形和提香,在加工過-->程中將所述的茶葉的外形制成條索緊細園直呈松針狀,使其色澤為光亮綠色,香氣為清香和栗香,滋味為鮮醇,其步驟如下:(1)選茶樹鮮葉,在室內攤放5~8h,攤葉厚度5~10cm,中途翻葉兩次,使其含水量至70~72%;(2)用殺青鍋殺青,溫度為120~130℃,殺青時為0.5~1.0min,使其含水量至58~60%,將殺青葉下機冷卻回潮30min,得到殺青葉;(3)將殺青葉投入緊條機中緊條,緊條溫度為100~120℃,緊條時間為10-20min,得到緊條葉;(4)將緊條葉投入理條機中理條,理條溫度為120℃,添加總葉量為3.5~5.0Kg,理條時間為17min左右,使茶葉含水量至10~15%,將所述的茶葉外觀制成針形,并將理條葉攤涼回潮30min,得到理條葉;(5)將理條葉投入固形機中做形,固形葉溫為50~60℃,葉量1.5~6.0Kg,翻炒時間15~20min,使其含水量至8-12%,將所述的茶葉的外形制成針形,條索緊細園直,得到固形葉;(6)將固形葉投入干燥機中足干,干燥溫度為80℃,使茶葉含水量至7%左右,將足干葉下機冷卻回潮30min,得到干燥葉;(7)將干燥葉投入干燥機中提香,提香溫度為90-110℃,提香時間為10~15min,使其香氣為清高或栗香。(8)將步驟(6)的茶葉檢驗,包裝入庫,即為針形茶成品。本專利技術具有以下積極效果:1、制茶品質符合手工制作針形茶要求:利用該工藝制作的針形名茶,外形條索緊細圓直,色澤光亮綠潤,顯毫,香氣清高,湯色綠明,滋味鮮醇爽口,葉底嫩綠明亮,制茶品質完全達到手工加工的水平。2、機械化加工,制茶工效高,品質穩定:該工藝涉及4種制茶機械,完全實現機械化加工,臺時產量達到6~10kg/h。由于該工藝是全程機械化操作,工藝參數可控,制茶品質十分穩定。3、制作成本低于手工制作的70%,價格與手工制作相當,提高了茶葉的經濟價值。通過查閱,檢索到與本專利相關的非專利文獻30余篇,本專利與相關文獻主要技術特征和實施效果的比較見表1。表1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專利技術的主要效果的主要差別?????????比較項目本專利技術的技術特征??????????????????相關文獻的技術特征??????????????????????????????本專利技術相對于相關文獻的突出效果????殺青????采用滾筒連續殺青機殺青,并??????????????????????????提出殺青溫度、時間與程度指標。??????????????????????以陳玉瓊等為代表的??????????????????文獻用滾筒連續殺青機殺青,但具體參數提出殺青溫度120~130℃,時間??????????????????????????????????????0.5~1.0min,使其含水量達58~60%左右的技術指標,所得的殺青葉色澤?-->?較為模糊。更綠。緊條????????在帶熱風的揉捻機中揉緊茶??條,并提出相應的溫度與時間指標。????????????????????現有文獻均無報道用熱風揉捻機對針形名茶進行揉捻。??????提出擠揉茶條的溫度100~120℃,時間10-20min指標。特色在于:應用??帶熱風的揉捻機來揉緊茶條,條索更緊、更園,色澤更綠。????????????理條????????????????在具有5根凸形筋的11槽理條?機中理直茶條,并提出相應的葉量、溫度、時間與含水量指標。????????????????????????????????????????????????現有文獻報道使用的??理條機都是一根筋??????的。這種理條機茶條??成形率只有80%左右。????????????????????提出理直茶條的溫度120℃,葉量???3.5~5.0Kg,時間17min左右,茶葉?含水量10~15%指標。特色在于:在具有5根凸形筋的11槽理條機中理-??條,茶葉的成條率達到99%以上,而且色澤綠,茶條的緊園度更高。????固形????????????????????????????????????????????????在特制固形機中進行,進一步??固定形狀,形成緊細園直的品質。???????????????????????????????????????????????????????????????????????????????????????????????????????????????????????????????????????????????????????????????????????????????????????????????????????????????????????????????????????????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針形名優綠茶的機械化加工方法,其步驟包括將采集的新鮮茶葉,攤放、殺青、緊條、做形和干燥,其特征在于,在加工過程中將所述的茶葉的外形制成條索緊細園直呈松針狀,使其色澤為光亮綠色,香氣為清香和栗香,滋味為鮮醇,其步驟如下:?。ǎ保┻x茶樹鮮葉,在室內攤放5~8h,攤葉厚度5~10cm,中途翻葉兩次,使其含水量至70~72%;?。ǎ玻┯脷⑶噱仛⑶?,溫度為120~130℃,殺青時為0.5~1.0min,使其含水量至58~60%,將殺青葉下機冷卻回潮30min,得到殺青葉; (3)將殺青葉投入緊條機中緊條,緊條溫度100~120℃,緊條時間為10-20min,得到緊條葉; (4)將緊條葉投入理條機中理條,理條溫度120℃,添加總葉量為3.5~5.0Kg,理條時間為17min左右,使茶葉含水量至10~15%,將所述的茶葉外觀制成針形,并將理條葉攤涼回潮30min,得到理條葉; (5)將理條葉投入固形機中做形,固形葉溫為50~60℃,葉量1.5~6.0Kg,翻炒時間15~20min,使其含水量至8-12%,將所述的茶葉的外形制成針形,條索緊細園直,得到固形葉;?。ǎ叮⒐绦稳~投入干燥機中足干,干燥溫度為80℃,使茶葉含水量至7%左右,將足干葉下機冷卻回潮30min,得到干燥葉;?。ǎ罚⒏稍锶~投入干燥機中提香,提香溫度為90-110℃,提香時間為10~15min,使其香氣為清高或栗香。...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針形名優綠茶的機械化加工方法,其步驟包括將采集的新鮮茶葉,攤放、殺青、緊條、做形和干燥,其特征在于,在加工過程中將所述的茶葉的外形制成條索緊細園直呈松針狀,使其色澤為光亮綠色,香氣為清香和栗香,滋味為鮮醇,其步驟如下:(1)選茶樹鮮葉,在室內攤放5~8h,攤葉厚度5~10cm,中途翻葉兩次,使其含水量至70~72%;(2)用殺青鍋殺青,溫度為120~130℃,殺青時為0.5~1.0min,使其含水量至58~60%,將殺青葉下機冷卻回潮30min,得到殺青葉;(3)將殺青葉投入緊條機中緊條,緊條溫度100~120℃,緊條時間為10-20min,得到緊條葉;(4)將緊條葉投入理條...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倪德江,陳玉瓊,封曉峰,郭承君,廖光倫,周繼榮,余志,
申請(專利權)人:華中農業大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83[中國|武漢]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