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通用型扒胎機,兩級雙作用套筒液壓缸安裝在“C”形機座上部的懸臂前端,一級滑塞桿端連接“⊥”形梁,二級滑塞桿端連接“一”形梁,“⊥”形梁的橫梁兩端對稱掛有兩個可沿橫梁上部導軌自由滾動的“C”形扒胎鉤,下部兩端與兩個調距液壓缸鉸接,中部安裝兩個在液壓缸推動下可沿導軌移動的滑塊,滑塊設置有垂直導向套和“L”形鉤爪座,兩個插在滑塊垂直導向套中的頂桿的上端掛接在“一”形梁兩側,兩個“L”形鉤爪對稱安裝在滑塊的“L”形鉤爪座中。可很方便地對各種規格,各種結構的普通輪胎和軸轂一體的集裝箱場橋輪胎進行扒胎和裝胎操作,與人力扒胎及其他扒胎機相比,操作簡便,省工省力,效率高,勞動強度低,不存在人身安全隱患,不損傷輪胎的胎面,整個拆裝胎過程可連續進行,輪胎不用翻轉即可完成。(*該技術在2023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專利摘要】一種通用型扒胎機,兩級雙作用套筒液壓缸安裝在“C”形機座上部的懸臂前端,一級滑塞桿端連接“⊥”形梁,二級滑塞桿端連接“一”形梁,“⊥”形梁的橫梁兩端對稱掛有兩個可沿橫梁上部導軌自由滾動的“C”形扒胎鉤,下部兩端與兩個調距液壓缸鉸接,中部安裝兩個在液壓缸推動下可沿導軌移動的滑塊,滑塊設置有垂直導向套和“L”形鉤爪座,兩個插在滑塊垂直導向套中的頂桿的上端掛接在“一”形梁兩側,兩個“L”形鉤爪對稱安裝在滑塊的“L”形鉤爪座中。可很方便地對各種規格,各種結構的普通輪胎和軸轂一體的集裝箱場橋輪胎進行扒胎和裝胎操作,與人力扒胎及其他扒胎機相比,操作簡便,省工省力,效率高,勞動強度低,不存在人身安全隱患,不損傷輪胎的胎面,整個拆裝胎過程可連續進行,輪胎不用翻轉即可完成。【專利說明】通用型扒胎機
本技術涉及一種起重運輸和工程機械維修設備領域的輪胎扒胎機。
技術介紹
已有的扒胎機不適用于軸轂一體的集裝箱場橋輪胎的維修,目前這種輪胎扒胎時 基本上還是手工操作,所用的主要工具是撬杠、大錘和墊鐵,使用撬杠撬、大錘砸等方法強 行將輪胎壓圈和輪轂座圈從輪胎上拆下,這種操作勞動強度大,不僅費時、費力,效率低,而 且存在嚴重的人身安全隱患。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通用型扒胎機,可以用于各種結構的普通輪胎及軸 轂一體的集裝箱場橋輪胎扒胎。本技術解決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由“C”形機座、兩級雙作用套筒 液壓缸、“丄”形梁、“一”形梁、頂桿、滑塊、調距液壓缸、“L”形鉤爪,“C”形扒胎鉤和液壓 系統組成。兩級雙作用套筒液壓缸安裝在“C”形機座上部的懸臂前端,一級滑塞桿端連接 “丄”形梁,二級滑塞桿端連接“一”形梁。“丄”形梁的橫梁兩端對稱掛有兩個可沿橫梁上部 導軌自由滾動的“C”形扒胎鉤,下部兩端與兩個調距液壓缸鉸接,中部安裝兩個在液壓缸推 動下可沿導軌移動的滑塊,滑塊設置有垂直導向套和“L”形鉤爪座。兩個插在滑塊垂直導 向套中的頂桿的上端掛接在“一”形梁兩側。兩個“L”形鉤爪對稱安裝在滑塊的“L”形鉤 爪座中。一個兩級雙作用套筒液壓缸和兩個調距液壓缸的動作由液壓系統提供動力和控制 移動方向。在對由輪轂、輪轂座圈、輪胎壓圈、彈性鎖圈和輪胎組成的集裝箱場橋輪胎進行 扒胎操作時,第一步先調整好滑塊的位置后,用兩個頂桿下壓輪胎的輪轂座圈,取下彈性鎖 圈,第二步用兩個“L”形鉤爪鉤住輪轂座圈外圓的撬槽上拉的同時用頂桿下壓輪胎壓圈,直 至拉出輪轂座圈,第三步用“C”形扒胎鉤鉤住輪胎上拉,頂桿下壓輪轂,直至輪胎與輪轂完 全分離。在對普通輪胎進行扒胎操作時,只實施第一、三步驟即可。本技術的優點:可很方便地對各種規格,各種結構的普通輪胎和軸轂一體的 集裝箱場橋輪胎進行扒胎和裝胎操作,與人力扒胎及其他扒胎機相比,操作簡便,省工省 力、效率高,勞動強度低,不存在人身安全隱患,不損傷輪胎的胎面。【專利附圖】【附圖說明】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技術進一步說明。圖1是本技術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技術對軸轂一體的集裝箱場橋輪胎扒胎準備狀態示意圖。圖3是本技術對軸轂一體的集裝箱場橋輪胎扒胎實施第一步驟時的局部結 構示意圖。圖4是本技術對軸轂一體的集裝箱場橋輪胎扒胎實施第二步驟結束時的局部結構示意圖。圖5是本技術對軸轂一體的集裝箱場橋輪胎扒胎實施第三步驟圖6是本技術對普通輪胎扒胎準備狀態局部結構示意圖。圖7是本技術的液壓系統原理圖。圖中,1.“C”形機座,1-1.懸臂,1-2.立柱,1-3.底板,1-4.工作臺,2.兩級雙作 用套筒液壓缸,2-1.缸套,2-2.—級滑塞,2-3.二級滑塞,3.“丄”形梁,4.“一”形梁,5.頂 桿,6.滑塊,7.調距液壓缸,8.“L”形鉤爪,9.“C”形扒胎鉤,10.液壓系統,11.輪轂,12.彈 性鎖圈,13.輪胎壓圈,14.輪轂座圈,15.輪胎。【具體實施方式】在圖中,本技術由“C”形機座(I)、兩級雙作用套筒液壓缸(2)、“丄”形梁(3)、 “一”形梁⑷、頂桿(5)、滑塊(6)、調距液壓缸(7)、“L”形鉤爪、(8) “C”形扒胎鉤(9)和液 壓系統(10)組成。“C”形機座⑴由懸臂(1-1)、立柱(1-2)、底板(1-3)和工作臺(1-4) 組成,工作臺(1-4)的寬度和高度可以調整;兩級雙作用套筒液壓缸(2)的缸套(2-1)與 “C”形機座(I)懸臂前端連接,一級滑塞(2-2)與“丄”形梁(3)上端連接,二級滑塞(2-3) 下端與“一”形梁(4)中部連接;“丄”形梁(3)由兩片“丄”形型鋼結構組合而成,中間留有 供“一”形梁、頂桿上下運動的空隙,“丄”形梁⑶的橫梁上表面是供“C”形扒胎鉤(9)自 由滾動的軌道,軌道外端設置有三角形凸塊,“丄”形梁(3)下部設置了可供滑塊(6)滑動的 軌道,下部兩端各設置了一個液壓缸鉸座;兩個“C”形扒胎鉤(9)上部各設置了兩個滾輪, 對稱掛在“丄”形梁⑶兩側,當向外滾到端點時,外側滾輪被抬高,呈張開狀態;滑塊(6)安 裝在“丄”形梁⑶下部,滑塊(6)從外至內依次設置了液壓缸鉸座、垂直導向套和“L”形鉤 爪座;調距液壓缸(7)分別與“丄”形梁(3)和滑塊(6)鉸接。“一”形梁⑷兩側設置有 供頂桿懸掛和水平移動的導軌;兩個頂桿(5)的上端設置有導向槽,分別掛在“一”形梁(4) 兩側,下端插入滑塊(6)的垂直導向套中;兩個“L”形鉤爪⑶對稱安裝在滑塊(6)的“L” 形鉤爪座中,“L”形鉤爪(8)也可做成雙頭的“[”形,根據輪轂座圈外圓的不同尺寸的撬槽 調換使用;兩級雙作用套筒液壓缸和調距液壓缸的動作由液壓系統(10)提供動力和控制, 液壓系統(10)可以是手動式控制方式,也可以是電磁式控制方式。下面結合附圖敘述本技術的工作原理。從圖2到圖5,依次說明了在分解由輪轂(11)、彈性鎖圈(12)、輪胎壓圈(13)、輪 轂座圈(14)和輪胎(15)組成的軸轂一體的集裝箱場橋輪胎組件時本技術的各個工作 狀態。如圖2所示,將兩個“C”形扒胎鉤(9)向外拉到端點呈張開狀態,根據待扒輪胎的 大小和厚度調整好工作臺(1-4)的寬度和高度,將待扒輪胎組件垂直放到本技術的機 座⑴的工作臺(1-4)面上。如圖3所示,啟動并操作液壓系統(10),調整滑塊(6)的位置,使頂桿(5)下端對 準輪轂座圖(14),二級滑塞(2-3)外伸,推動兩個頂桿(5)壓下輪轂座圈(14),取出彈性鎖 圈(12)后將二級滑塞(2-3)縮回。如圖4所示,操縱液壓系統(10),調整滑塊(6)的位置,使“L”形鉤爪⑶對準輪 轂座圈(14)外圓的撬槽并鉤緊,同時操作使一級滑塞(2-2)回縮帶動“L”形鉤爪(8)上拉,二級滑塞(2-3)外伸帶動頂桿(5)下壓輪胎壓圈(13),直至拉出輪轂座圈(14)。如圖5所示,操縱液壓系統(10),兩個“C”形扒胎鉤向內推動直至鉤住輪胎(9), 調整滑塊(6)的位置,使頂桿(5)下端對準輪轂(11)后操作一級滑塞(2-2)回縮帶動“C” 形扒胎鉤(9)上拉,二級滑塞(2-3)外伸帶動頂桿(5)下壓,直至輪胎(15)與輪轂(11)完全分離。如圖6所示,在對普通輪胎扒胎時,只需將輪胎組件垂直放到本技術的機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由“C”形機座、兩級雙作用套筒液壓缸、“⊥”形梁、“一”形梁、頂桿、滑塊、調距液壓缸、“L”形鉤爪,“C”形扒胎鉤和液壓系統組成的通用型扒胎機,其特征是:兩級雙作用套筒液壓缸安裝在“C”形機座上部的懸臂前端,一級滑塞桿端連接“⊥”形梁,二級滑塞桿端連接“一”形梁,“⊥”形梁的橫梁兩端對稱掛有兩個可沿橫梁上部導軌自由滾動的“C”形扒胎鉤,下部兩端與兩個調距液壓缸鉸接,中部安裝兩個在液壓缸推動下可沿導軌移動的滑塊,滑塊設置有垂直導向套和“L”形鉤爪座,兩個插在滑塊垂直導向套中的頂桿的上端掛接在“一”形梁兩側,兩個“L”形鉤爪對稱安裝在滑塊的“L”形鉤爪座中。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王其生,方明虎,朱加雙,周忠明,鄒曉華,許艷山,張永康,
申請(專利權)人:連云港新東方國際貨柜碼頭有限公司,王其生,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