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空調系統的壓縮模塊,包括壓縮子模塊,所述壓縮子模塊包括壓縮機和氣液分離器,所述壓縮機上具有與其高壓腔相通的均油孔,所述均油孔與所述壓縮機的最低油面之間具有預設高度差,所述壓縮子模塊還包括均油管路,所述均油管路的一端與所述均油孔相連通,另一端與所述氣液分離器的進口連通,所述均油管路上設有第一開關閥和單向閥,所述單向閥的進口與所述壓縮機相連通,所述單向閥的出口與所述氣液分離器相連通。該壓縮模塊的均油效果較好,同時其能夠簡化均油操作的控制步驟。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還公開了一種具有上述壓縮模塊的空調系統。(*該技術在2023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專利摘要】本技術公開了一種空調系統的壓縮模塊,包括壓縮子模塊,所述壓縮子模塊包括壓縮機和氣液分離器,所述壓縮機上具有與其高壓腔相通的均油孔,所述均油孔與所述壓縮機的最低油面之間具有預設高度差,所述壓縮子模塊還包括均油管路,所述均油管路的一端與所述均油孔相連通,另一端與所述氣液分離器的進口連通,所述均油管路上設有第一開關閥和單向閥,所述單向閥的進口與所述壓縮機相連通,所述單向閥的出口與所述氣液分離器相連通。該壓縮模塊的均油效果較好,同時其能夠簡化均油操作的控制步驟。本技術還公開了一種具有上述壓縮模塊的空調系統。【專利說明】空調系統的壓縮模塊及空調系統
本技術涉及壓縮機
,尤其涉及一種空調系統的壓縮模塊。本技術還涉及一種空調系統。
技術介紹
壓縮機是空調系統的核心部件之一,當壓縮機工作時,其內部存在大量的摩擦,為保證壓縮機可靠運行并提高壓縮機的性能,壓縮機中需要適量的潤滑油。若壓縮機中的潤滑油過少則會潤滑不足,進而損壞壓縮機;若壓縮機中的潤滑油過多,則會降低壓縮機的性能,甚至可能會出現油擊損壞壓縮機的現象。因此,壓縮機內的潤滑油通常需要控制在一定范圍內。一般地,空調系統運行時,部分潤滑油會隨著制冷劑一起排出壓縮機,并進入系統配管、冷凝器和蒸發器等部件中,當排出到上述部件中的潤滑油順利返回到壓縮機,維持油的動態平衡,即可以確保壓縮機不缺油。基于此,在具有兩個或兩個以上壓縮機的空調系統中,隨著空調系統的運行時間不短增加,各壓縮機中的潤滑油將產生差異,一部分壓縮機中會出現缺油現象,另一部分壓縮機中會出現富油現象,此時就需要對各壓縮機進行均油操作,以使富油的壓縮機中的潤滑油流入缺油的壓縮機中,以維持空調系統的正常運行。目前普遍采用以下兩種方式實現壓縮機之間的油平衡:第一種方式中,各壓縮機通過油平衡管連通,油平衡管設在壓縮機的指定位置處,當壓縮機中的潤滑油的液面高于油平衡管的設置位置時,多余的潤滑油即可通過油平衡管流向其他壓縮機中;第二種方式中,各壓縮機之間設有儲油器,各壓縮機中的潤滑油進入油分離器后被分離,其中一部分潤滑油將進入儲油器,利用各壓縮機之間的壓力差即可將儲油器中的潤滑油送入指定的壓縮機中。上述兩種方式分別存在以下缺陷:采用油平衡管進行均油時,必須保證各壓縮機位于同一水平位置,以保證各壓縮機中的潤滑油能夠順利進入指定的壓縮機中,一旦各壓縮機的水平位置存在差異,則將由于重力的存在,而導致一部分壓縮機始終處于缺油狀態,另一部分壓縮機始終處于富油狀態,致使壓縮機的均油效果較差;采用儲油器進行均油時,須將儲油器的壓力控制在合理范圍內,以保證潤滑油能夠在各壓縮機之間順利流動,而對于儲油器的壓力控制會導致均油操作的控制步驟復雜化。綜上所述,如何解決壓縮機之間的均油效果較差,且均油操作的控制步驟較復雜的問題,已成為本領域技術人員亟待解決的技術難題。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空調系統的壓縮模塊,該壓縮模塊的均油效果較好,同時能夠簡化均油操作的控制步驟。本技術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種空調系統。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空調系統的壓縮模塊,包括壓縮子模塊,所述壓縮子模塊包括壓縮機和氣液分離器,所述壓縮機上具有與其高壓腔相通的均油孔,所述均油孔與所述壓縮機的最低油面之間具有預設高度差,所述壓縮子模塊還包括均油管路,所述均油管路的一端與所述均油孔相連通,另一端與所述氣液分離器的進口連通,所述均油管路上設有第一開關閥和單向閥,所述單向閥的進口與所述壓縮機相連通,所述單向閥的出口與所述氣液分離器相連通。優選地,在上述壓縮模塊中,所述壓縮子模塊中的所述壓縮機為兩個或兩個以上,所述均油管路包括一個均油總管路和多個均油分管路,所述均油分管路的一端連接于所述均油孔上,另一端與所述均油總管路連通,所述均油總管路與所述氣液分離器的進口連通。優選地,在上述壓縮模塊中,所述第一開關閥包括設于每個所述均油分管路上的分閥和設于所述均油總管路上的總閥。優選地,在上述壓縮模塊中,所述壓縮子模塊為兩個或兩個以上,多個所述壓縮子模塊中具有至少一個供油模塊和至少一個吸油模塊,所述供油模塊和所述吸油模塊之間通過模塊間均油管路相連通,所述模塊間均油管路的進油端與所述供油模塊的所述均油總管路相連通,所述模塊間均油管路的出油端與所述吸油模塊的所述氣液分離器的進口相連通,且所述模塊間均油管路上設有第二開關閥。優選地,在上述壓縮模塊中,所述模塊間均油管路的進油端連通于所述供油模塊的所述均油總管路上的所述總閥與所述均油分管路之間。優選地,在上述壓縮模塊中,所述模塊間均油管路的出油端通過所述吸油模塊的所述均油總管路與所述氣液分離器的進口相連通。優選地,在上述壓縮模塊中,所述供油模塊的所述氣液分離器的進口處和所述吸油模塊的所述氣液分離器的進口處均連通輔助均油管路,所述模塊間均油管路的一端與所述供油模塊的所述均油總管路連通,另一端與所述吸油模塊的所述輔助均油管路相連通。優選地,在上述壓縮模塊中,多個所述壓縮子模塊依次串聯以形成均油回路,相鄰兩個所述壓縮子模塊中,一個所述壓縮子模塊的所述均油總管路與另一所述壓縮子模塊的所述輔助均油管路相連通。優選地,在上述壓縮模塊中,所述壓縮模塊的油分離器通過回油管路與所述均油管路相連通。一種空調系統,包括壓縮模塊,所述壓縮模塊為上述任一項所述的壓縮模塊。在上述技術方案中,本技術提供的空調系統的壓縮模塊包括壓縮子模塊,壓縮子模塊包括壓縮機、氣液分離器和均油管路,壓縮機上具有與其高壓腔相通的均油孔,該均油孔與壓縮機的最低油面之間具有預設高度差,均油管路的一端連接于均油孔上,另一端與氣液分離器的進口連通,且其上設有第一開關閥和單向閥,單向閥的進口與壓縮機相連通,單向閥的出口與氣液分離器相連通。該壓縮模塊中的壓縮機處于運行狀態時,打開第一開關閥,使得均油管路處于連通狀態,當壓縮機中的潤滑油的油面超過均油孔的位置時,多余的潤滑油即可通過均油孔進入均油管路,進一步沿著均油管路進入氣液分離器中,氣液分離器中的潤滑油即可由其他壓縮機吸入,從而實現均油操作。通過上述描述可知,本技術提供的壓縮模塊采用均油管路將壓縮機與氣液分離器連通,壓縮機中多余的潤滑油即可流入氣液分離器中,以供其他壓縮機吸入,進而滿足其他壓縮機的工作需求。相比于
技術介紹
中所介紹的內容,上述壓縮模塊中的各壓縮機無需保持在同一水平即可實現均油,即各壓縮機的設置位置對于均油效果較難構成影響;該壓縮模塊也無需采用儲油器,進而省去控制儲油器的壓力這一步驟。因此,該壓縮模塊的均油效果較好,同時其能夠簡化均油操作的控制步驟。由于上述壓縮模塊具有上述技術效果,具有該壓縮模塊的空調系統也應具有相應的技術效果。【專利附圖】【附圖說明】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技術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本技術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技術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圖1為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一種壓縮模塊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另一種壓縮模塊的結構示意圖。上圖1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空調系統的壓縮模塊,包括壓縮子模塊,所述壓縮子模塊包括壓縮機和氣液分離器,所述壓縮機上具有與其高壓腔相通的均油孔,所述均油孔與所述壓縮機的最低油面之間具有預設高度差,其特征在于,所述壓縮子模塊還包括均油管路,所述均油管路的一端與所述均油孔相連通,另一端與所述氣液分離器的進口連通,所述均油管路上設有第一開關閥和單向閥,所述單向閥的進口與所述壓縮機相連通,所述單向閥的出口與所述氣液分離器相連通。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胡強,趙桓,沈軍,王永立,陳振松,王少山,王瑞強,
申請(專利權)人: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