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雙向保護潤滑耐磨接箍,包括通過表面強化處理工藝將潤滑耐磨劑涂覆在抽油桿接箍表面形成潤滑耐磨劑層,所述的潤滑耐磨劑層的厚度為0.5mm以下,有效的避免了現有技術中普遍存在硬度低、強度低、耐磨性低、抗耐腐蝕性低、抗劃傷性低、耐溫性差、摩擦系數較高、不能自潤滑抗氧化、抗沖擊性低、高溫穩定性差、使用壽命短的缺陷。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雙向保護潤滑耐磨接箍
本專利技術涉及ー種雙向保護耐磨類裝置
,具體涉及ー種雙向保護潤滑耐磨接箍。
技術介紹
現有的抽油桿接箍上往往沒有進行潤滑耐磨處理,這樣就導致了普遍存中硬度低、強度低、耐磨性低、抗耐腐蝕性低、抗劃傷性低、耐溫性差、摩擦系數較高、不能自潤滑抗氧化、抗沖擊性低、高溫穩定性差、使用壽命短的缺陷。本專利技術的抽油桿接箍主要是經過了潤滑耐磨處理,此過程主要涉及耐磨潤滑剤,所述的潤滑耐磨劑包括防腐剤、MoS2以及高效粘合剤。MoS2黒色固體粉末,有金屬光澤。熔點1185°C,密度4.80g/cm3 (14°C ),莫氏硬度1.0?1.5。1370°C開始分解,315°C在空氣中加熱時開始被氧化,溫度升高,氧化反應加快。不溶于水、稀酸和濃硫酸,一般不溶于其他酸、堿、有機溶劑中,但溶于王水和煮沸的濃硫酸。細度:325目-2500目;PH值:7-8;密度:4.8-5.0g/cm3;硬度:1-1.5;燒失量:18-22%;摩擦系數:0.05-0.09。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提供一種雙向保護潤滑耐磨接箍,包括通過表面強化處理工藝將潤滑耐磨劑涂覆在抽油桿接箍表面形成潤滑耐磨劑層,所述的潤滑耐磨劑層的厚度為0.5mm以下,有效的避免了現有技術中普遍存在硬度低、強度低、耐磨性低、抗耐腐蝕性低、抗劃傷性低、耐溫性差、摩擦系數較高、不能自潤滑抗氧化、抗沖擊性低、高溫穩定性差、使用壽命短的缺陷。為了克服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本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雙向保護潤滑耐磨接箍的解決方案,具體如下: 一種雙向保護潤滑耐磨接箍,包括通過表面強化處理工藝將潤滑耐磨劑涂覆在抽油桿接箍I表面形成潤滑耐磨劑層2,所述的潤滑耐磨劑層2的厚度為0.5mm以下,所述的潤滑耐磨劑包括防腐剤、MoS2以及高效粘合劑,所述的防腐劑占有潤滑耐磨涂覆劑的重量百分比范圍為10%-13%份,所述的MoS2占有潤滑耐磨涂覆劑的重量百分比范圍為20%-25%,所述的高效粘合劑占有潤滑耐磨涂覆劑的重量百分比范圍為15%-20%。所述的防腐劑為鋰基潤滑脂是由天然脂肪酸鋰皂、稠化中等粘度的礦物潤滑油或合成潤滑油制成,所述的天然脂肪酸鋰皂即為硬脂酸或12-羥基硬脂酸鋰皂,鋰基潤滑脂中的皂纖維形成雙股的纏結在一起的扭帶狀,因此,具有良好的機械安定性。所述的高效粘合劑為采用無機氧化銅納米材料構成的耐高溫無機粘合劑,其耐高溫能達到1800度,該耐高溫無機粘合劑是ー種利用無機氧化銅納米材料經縮聚反應制成的耐高溫無機納米復合粘結劑,通過對成分配比以及制備エ藝參數的篩選,得到粘結劑是PH值為中性的懸浮分散體系,不僅粘結カ強且對金屬基體無腐蝕性,而且可以再高溫下保持良好的粘接性能和抗腐蝕性,使用壽命長。該耐高溫無機粘合劑具有PH值為中性、乳白色或是透明粘稠狀的液體、表干能達到0.5小時、最小重涂間隔為2小時以及硬度達到5H的特點。所述的表面強化處理工藝屬于把將潤滑耐磨劑以六方晶系形式均勻轉移到抽油桿接箍I表面的エ藝。所述的抽油桿接箍I表面還設置有凹槽3。本專利技術與現有技術相比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專利技術能夠得到潤滑、耐腐、耐磨、動態下干摩檫0.03,靜態下干摩檫0.09的雙向保護潤滑耐磨接箍,其潤滑磨檫系數低,摩擦部件間產生的摩擦阻力小,可以節約電カ消耗,根據使用単位的測定可節約電能為12%。其厚度僅0.5mm,莫氏硬度(HRC) 1.0-1.5,PH值為7-8,略顯堿性,保持零件尺寸不變,涂覆載荷極壓能力非常高100,OOOpsi,化學穩定性和熱穩定性好,不溶于水、稀酸和濃硫酸及其他酸、堿、有機溶劑(溶于王水、煮沸濃硫酸),無毒、無磁性、具有半導體性質,與一般金屬表面不產生化學反應,不侵蝕橡膠材料。操作溫度范圍廣-150°C _380°C,間歇性可達450°C。具有填平修補的作用,可以恢復某些零件的幾何尺寸,延長使用壽命。適用于高溫、高壓、高負荷、高轉速、強腐蝕、超低溫等各種苛刻條件下的潤滑防腐耐磨。應用在油田抽油桿接箍上是普通接箍的10-15倍以上。【附圖說明】圖1為本專利技術的雙向保護潤滑耐磨接箍的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對
技術實現思路
作進ー步說明: 參照圖1所示,一種雙向保護潤滑耐磨接箍,包括通過表面強化處理工藝將潤滑耐磨劑涂覆在抽油桿接箍I表面形成潤滑耐磨劑層2,所述的潤滑耐磨劑層2的厚度為0.5mm以下,所述的潤滑耐磨劑包括防腐剤、MoS2以及高效粘合劑,所述的防腐劑占有潤滑耐磨涂覆劑的重量百分比范圍為10%-13%份,所述的MoS2占有潤滑耐磨涂覆劑的重量百分比范圍為20%-25%,所述的高效粘合劑占有潤滑耐磨涂覆劑的重量百分比范圍為15%-20%。所述的防腐劑為鋰基潤滑脂是由天然脂肪酸鋰皂、稠化中等粘度的礦物潤滑油或合成潤滑油制成,所述的天然脂肪酸鋰皂即為硬脂酸或12-羥基硬脂酸鋰皂,鋰基潤滑脂中的皂纖維形成雙股的纏結在一起的扭帶狀,因此,具有良好的機械安定性。所述的高效粘合劑為采用無機氧化銅納米材料構成的耐高溫無機粘合劑,其耐高溫能達到1800度,該耐高溫無機粘合劑是ー種利用無機氧化銅納米材料經縮聚反應制成的耐高溫無機納米復合粘結劑,通過對成分配比以及制備エ藝參數的篩選,得到粘結劑是PH值為中性的懸浮分散體系,不僅粘結カ強且對金屬基體無腐蝕性,而且可以再高溫下保持良好的粘接性能和抗腐蝕性,使用壽命長。該耐高溫無機粘合劑具有PH值為中性、乳白色或是透明粘稠狀的液體、表干能達到0.5小時、最小重涂間隔為2小時以及硬度達到5H的特點。所述的表面強化處理工藝屬于把將潤滑耐磨劑以六方晶系形式均勻轉移到抽油桿接箍I表面的エ藝。所述的抽油桿接箍I表面還設置有凹槽3。本專利技術的用途如下: 1、具有優異的自身保護作用 潤滑耐磨接箍確保在井下復雜的エ況環境中保持優良的潤滑耐磨及耐腐蝕性能。接箍的潤滑成分、組織結構、接箍基體與油管相對面產生潤滑體,阻止和延遲了粘著磨損油管的發生,增強了接箍抗磨損能力。提高機械的工作效率及使用壽命。能消除或減少由摩擦、摩損等引起的許多設備維修、維護問題。延長摩擦設備的使用壽命,減少設備零件的損耗,提高設備的出勤率。改善運行技術狀況,延長檢修周期,減輕了維修工人的勞動強度,節約勞動力。2、對油管具有良好的保護作用 潤滑耐磨接箍中特有的自潤滑性在與油管摩擦過程中,屬六方晶系形式均勻轉移到油管表面,并附著在油管表面上,形成潤滑體,接箍接觸面有益于提高在微動接觸下的磨損或疲勞抗力,而在微動接觸時,由于特殊的接觸幾何和高的承載,其潤滑減磨性能是其他材料是難以實現的。在機械零件中,與微動有關的失效是很常見的。微動是指材料之間的小范圍的振動或滑動。通常減少摩擦將減少切應カ并且增加位移,從而減少微動損傷。還能防止金屬與金屬之間的直接接觸,以及溫度的升高和氧化等。保護和減緩油管表面的磨損,同時降低了接箍和油管之間的摩擦系數,起到保護抽油管壁磨損的作用。如抽油管配套應用此技術能減少蠟卡堵現象的發生。以上所述,僅是本專利技術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對本專利技術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雖然本專利技術已以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專利技術,任何熟悉本專業的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專利技術技術方案范圍內,當可利用上述掲示的
技術實現思路
做出些許更動或修飾為等同變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雙向保護潤滑耐磨接箍,其特征在于包括通過表面強化處理工藝將潤滑耐磨劑涂覆在抽油桿接箍(1)表面形成潤滑耐磨劑層(2),所述的潤滑耐磨劑層(2)的厚度為0.5mm以下,所述的潤滑耐磨劑包括防腐劑、MoS2以及高效粘合劑,所述的防腐劑占有潤滑耐磨涂覆劑的重量百分比范圍為10%?13%份,所述的MoS2占有潤滑耐磨涂覆劑的重量百分比范圍為20%?25%,所述的高效粘合劑占有潤滑耐磨涂覆劑的重量百分比范圍為15%?20%。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雙向保護潤滑耐磨接箍,其特征在于包括通過表面強化處理工藝將潤滑耐磨劑涂覆在抽油桿接箍(I)表面形成潤滑耐磨劑層(2),所述的潤滑耐磨劑層(2)的厚度為0.5mm以下,所述的潤滑耐磨劑包括防腐剤、MoS2以及高效粘合劑,所述的防腐劑占有潤滑耐磨涂覆劑的重量百分比范圍為10%-13%份,所述的MoS2占有潤滑耐磨涂覆劑的重量百分比范圍為20%-25%,所述的高效粘合劑占有潤滑耐磨涂覆劑的重量百分比范圍為15%-20%。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向保護潤滑耐磨接箍,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腐劑為鋰基潤滑脂是由天然脂肪酸鋰皂、稠化中等粘度的礦物潤滑油或合成潤滑油制成,所述的天然脂肪酸鋰皂即為硬脂酸或12-羥基硬脂酸鋰皂,鋰基潤滑脂中的皂纖維形成雙股的纏結在一起...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盛成威,
申請(專利權)人:大慶市盛日石油技術開發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