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一種手機鏡頭的防抖裝置,包括底殼、設置在底殼內的滾珠、補正板、防抖磁石、防抖線圈以及第一安裝件,滾珠設置在底殼與補正板之間,防抖磁石固定地安裝在第一安裝件的側壁的外表面上,防抖線圈與底殼或者第一安裝件固定連接,第一安裝件固定在補正板上;防抖線圈與防抖磁石相對設置,防抖線圈通電后產生磁場與防抖磁石的磁場相互作用,且通過滾珠的滾動使得補正板相對底殼滑動。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防抖裝置中補正板將防抖線圈與防抖磁石布置在產品四個角落,有效利用空間,可以將產品設計更薄,且磁石與線圈的位置可以對調,防抖線圈通電后產生磁場與磁石磁場作用,推動補正板運動,從而達到抖動補正的效果。(*該技術在2023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手機鏡頭的防抖裝置
本技術涉及一種防抖裝置,具體涉及一種手機鏡頭的防抖裝置。
技術介紹
如圖1所示,現有的手機鏡頭的防抖裝置3設置在鏡頭組件I側壁與殼體4側壁之間,防抖裝置通常包括磁石31、線圈32、鐵殼33以及外掛件2,所述磁石31設置在鐵殼4內,所述線圈32與鏡頭組件I固定連接,所述鐵殼33與所述殼體4固定連接;所述外掛件2設置在鏡頭組件I與殼體4之間。當感測到殼體4的發生位移時,由殼體4上的位移傳感器向驅動控制單元發送信號,該信號被從驅動控制單元發送到驅動器,并且該信號被發送到防抖裝置3,從而驅動防抖裝置3進行補償。但是該種結構的手機鏡頭的防抖裝置3,在殼體4抖動的時候,鏡頭組件I相對殼體4的垂直方向會發生位移,從而導致拍照時焦距的對焦發生變化的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技術的目的是為了提供一種結構合理、使用方便的一種手機鏡頭的防抖裝置。該防抖裝置只在x,y平面運動,在光軸方向上不會有移動量,即:本技術的防抖裝置只是補正抖動量而不會對鏡頭對焦產生影響;并且該防抖裝置適用于超薄型的手機鏡頭上。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手機鏡頭的防抖裝置,包括底殼、設置在底殼內的滾珠、補正板、防抖磁石、防抖線圈、第一安裝件以及感應器,所述滾珠設置在底殼與補正板之間,所述第一安裝件固定在所述補正板上;所述防抖線圈與防抖磁石相對設置,均勻的分布在第一安裝件側壁的外周圍,并且均位于第一安裝件與底殼之間;所述感應器位于磁石的下方,當所述感應器感測到補正板有移動時,所述防抖線圈通電并產生磁場與防抖磁石的磁場相互作用,通過滾珠的滾動使得補正板相對底殼滑動進行補正。實現本技術的目的還可以通過如下技術方案達到:本技術的一種實施方式是:所述底殼為中空的四邊形結構,其上表面的四個角落上分別凸設有一個固接件;每個所述固接件對應一個防抖線圈。本技術的一種實施方式是:每個防抖線圈與一個防抖磁石相對設置,每個防抖線圈與一個防抖磁石之間形成有一間隙,且每個防抖磁石都固定在第一安裝件上。本技術的一種實施方式是:每個所述固接件的內壁上凸設有一個導磁棒,每個所述防抖線圈與一個導磁棒固定連接。本技術的一種實施方式是:所述的底殼上表面開設有若干第一凹形孔,所述第一凹形孔與滾珠相匹配。本技術的一種實施方式是:所述補正板的下表面開設若干第二凹形孔,所述第二凹形孔與滾珠相匹配。本技術的一種實施方式是:所述第一安裝件由鐵制成的安裝件,其套設在鏡頭組件的外側。本技術的一種實施方式是:還包括第二安裝件,所述第二安裝件與底殼固定連接,所述第二安裝件套設在第一安裝件的外側,并與第一安裝件之間形成有安裝空間。本技術的一種實施方式是:所述防抖磁石與防抖線圈設置在安裝空間內,并與第二安裝件固定連接。本技術的一種實施方式是:所述防抖裝置的中心沿其軸線方向上開設有一通孔。本技術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術的手機鏡頭的防抖裝置的滾珠安裝在補正板的上下兩個表面,當防抖線圈通電產生后磁場與防抖磁石產生推動作用,帶動整個補正板在滾珠結構下滑動,從而達到抖動補正的作用。此結構的防抖裝置能對抖動量進行良好的補正而不會對鏡頭對焦產生影響。同時,滾珠結構帶動補正板運動,使得其運動的摩擦力與阻力小,便于控制,具有省電和便于控制的特點。同時,抖動補正板用的防抖線圈與防抖磁石安裝在底殼四個角落,有效利用空間,可以將手機鏡頭的防抖裝置設計更薄,適用于超薄型手機內。另外在防抖線圈中心放置有導磁棒,其作用在于增強防抖線圈產生的磁場。【附圖說明】圖1為
技術介紹
中的手機鏡頭以及其防抖裝置的分解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中手機鏡頭的防抖裝置一種分解視圖;圖3為本技術中手機鏡頭的防抖裝置沿其一條對角線的剖視圖;圖4為本技術中底殼的結構示意圖;圖5為本技術中補正板的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附圖以及【具體實施方式】,對本技術做進一步描述:具體實施例:參照圖2與圖3,一種手機鏡頭的防抖裝置10,該防抖裝置10與在手機鏡頭的鏡頭組件20連接,并通過一上蓋30與防抖裝置10配合,將鏡頭組件20設置在防抖裝置10與上蓋30的內。所述上蓋30的中間開設有一圓形孔,所述圓形孔與所述鏡頭組件20配合。所述防抖裝置10包括底殼11、設置在底殼11上的滾珠12、補正板13、防抖磁石14、防抖線圈15、第一安裝件16、第二安裝件17、感應器18以及FPC19。所述防抖裝置10的中心沿其軸線方向上開設有第一通孔,該第一通孔貫穿防抖裝置10的兩個相對表面。所述滾珠12設置在底殼11與補正板13之間,通過滾珠12使得補正板13相對底殼11滑動,所述防抖磁石14固定地安裝在第一安裝件16側壁的外表面上,所述防抖線圈15與所述底殼11固定連接,并與防抖磁石14相對設置,所述第一安裝件16固定在所述補正板13的上表面上;所述防抖線圈15與防抖磁石14相對設置,且位于第一安裝件16側壁與底殼11側壁之間的空間內,有效的利用空間,減少防抖裝置的厚度。所述感應器18為兩個,分別位于一個防抖磁石14的下方,其中一個用于檢測補正板13在X軸上的移動,另一用于檢測y軸上的移動。所述FPC設置在底座11上并與感應器18電性連接,且相對滾珠12的位置上開設有環形第二通孔(圖未示),使得所述滾珠12設置在第二通孔內。所述感應器18為霍爾原件感應器。所述FPC19又稱軟板、柔性電路板,是以聚酰亞胺或聚酯薄膜為基材制成的一種具有高度可靠性,絕佳的可撓性印刷電路板,具有配線密度高、重量輕、厚度薄的特點。手機鏡頭的鏡頭組件20與補正板13固定連接。所述底殼11與上蓋30配合形成一容置空間,所述滾珠12、補正板13、防抖磁石14、防抖線圈15、第一安裝件16、第二安裝件17以及鏡頭組件20均設置在該容置空間內。參照圖4,所述底殼11為中空的四邊形結構,其上表面的四個角落上分別凸設有一個固接件110 ;每個所述固接件110對應一個防抖線圈15。每個所述固接件110的內壁上凸設有一個導磁棒111,每個所述防抖線圈15與一個導磁棒111固定連接。該導磁棒111與所述防抖線圈15以及第二安裝件17配合。所述的底殼11上表面開設有若干第一凹形孔112,所述第一凹形孔112與滾珠12相匹配。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一凹形孔112為4個,分別開設在底殼11四條邊的上表面的中間位置。所述底殼11的中間開設有一矩形第三通孔(圖未標),該矩形第三通孔與鏡頭組件配合。參照圖5,所述補正板13與鏡頭組件20固定連接,其下表面開設與第一凹形孔112數量相等的第二凹形孔131,所述第二凹形孔131與滾珠12相匹配。每個第二凹形孔131與一個第一凹形孔112對稱設置,且每個第二凹形孔131與一個第一凹形孔112之間放置一個滾珠12。該補正板13的中間開設有一圓形第四通孔(圖未標)。每個防抖線圈15與一個防抖磁石14相對設置,且位于底殼11的角落處。每個防抖線圈15與一個防抖磁石14之間形成有一間隙140,且每個防抖磁石14都固定在第一安裝件16上;每個防抖線圈15與第二安裝件17固定連接。根據需要,防抖磁石14與防抖線圈15的位置可以對調。所述第一安裝件16由鐵、銅或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手機鏡頭的防抖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抖裝置包括底殼、設置在底殼內的滾珠、補正板、防抖磁石、防抖線圈、第一安裝件以及感應器,所述滾珠設置在底殼與補正板之間,所述第一安裝件固定在所述補正板上;所述防抖線圈與防抖磁石相對設置,且均勻的分布在第一安裝件與底殼之間;所述感應器位于磁石的下方,當所述感應器感測到所述補正板有移動時,所述防抖線圈通電并產生磁場與防抖磁石的磁場相互作用,通過滾珠的滾動使得補正板相對底殼滑動進行補正。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手機鏡頭的防抖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抖裝置包括底殼、設置在底殼內的滾珠、補正板、防抖磁石、防抖線圈、第一安裝件以及感應器,所述滾珠設置在底殼與補正板之間,所述第一安裝件固定在所述補正板上;所述防抖線圈與防抖磁石相對設置,且均勻的分布在第一安裝件與底殼之間;所述感應器位于磁石的下方,當所述感應器感測到所述補正板有移動時,所述防抖線圈通電并產生磁場與防抖磁石的磁場相互作用,通過滾珠的滾動使得補正板相對底殼滑動進行補正。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手機鏡頭的防抖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殼為中空的四邊形結構,其上表面的四個角落上分別凸設有一個固接件;每個所述固接件對應一個防抖線圈。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手機鏡頭的防抖裝置,其特征在于:每個防抖線圈與一個防抖磁石相對設置,每個防抖線圈與一個防抖磁石之間形成有一間隙,且每個防抖磁石都固定在第一安裝件上。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手機鏡頭的防抖裝置,其特征在于:每個所...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黃田中,韓彪,劉建庭,許志江,
申請(專利權)人:佛山華永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