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改進型造型起模機構
本技術涉及V法鑄造時用的造型起模機構。
技術介紹
V法鑄造時,需要將砂箱與型板分離,完成造型起模工作?,F有技術中原使用造型起模機構如圖1 (主視圖)、圖2 (俯視圖)所示,件b為“X”字形上支承框,上支承框b與件a支承桿(4根)及件c導向柱(2根)通過螺栓及焊接聯接成一體。件e底座左右兩側與件d導向套焊成一體,件f液壓缸通過螺栓聯接裝于底座e上平面法蘭孔內,液壓桿端面法蘭與上支承框b用螺栓聯接。工作時,液壓缸f通入高壓油,液壓桿頂出,帶動上支承框b及支承桿a上升,將砂箱頂出與型板分離,完成造型起模工作。這種結構的造型起模機構存在以下問題:1、上支承框b上升時,靠底座e兩側導向套d定位,其前、后方向擺較大,剛性不夠;2、四件支承桿a為細長桿,其底面與上支承框用螺栓聯接,聯接剛性較差,造成起模時,前后、左右方向均有一定擺動。以上原因造成合箱后型腔尺寸精度較差,上、下箱存在分型面錯箱臺階、鑄件部分外型尺寸、壁厚超差等質量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現有技術的缺點,提供一種改進型的起模機構,這種起I旲機構能減少起I旲時左右、如后方向的擺動,從而提升造型起I旲時的穩定性,使造型時型腔尺寸精度高,鑄件澆鑄后分型面基本無明顯的錯箱臺階,鑄件質量明顯提高。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改進型造型起模機構,它包括上支承框和下支承框;所述上支承框呈“井”字形結構,固定在地坑基礎上,四個角設有導向座;所述下支承框呈“回”字形結構,四個角上裝有支承柱,所述支承柱穿過導向座,頂部與砂箱邊緣連接;下支承框中部裝有液壓油缸,液壓桿端 ...
【技術保護點】
一種改進型造型起模機構,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上支承框(3)和下支承框(5);所述上支承框(3)呈“井”字形結構,固定在地坑基礎上,四個角設有導向座(2);所述下支承框(5)呈“回”字形結構,四個角上裝有支承柱(1),所述支承柱(1)穿過導向座(2),頂部與砂箱(7)邊緣連接;下支承框(5)中部裝有液壓油缸(6),液壓桿端部與上支承框(3)連接。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改進型造型起模機構,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上支承框(3)和下支承框(5);所述上支承框(3)呈“井”字形結構,固定在地坑基礎上,四個角設有導向座(2);所述下支承框(5)呈“回”字形結構,四個角上裝有支承柱(1),所述支承柱(...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張龍中,盧森加,賴云燕,
申請(專利權)人:龍巖盛豐機械制造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