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六邊形單元幕墻,涉及建筑工程技術領域,包括四個第一單元組框和兩個第二單元組框;所述第一單元組框設有角度為α的第一組框角和角度為β的第二組框角,α+2β=180°,所述第二單元組框設有兩個第二組框角;所述第一單元組框的第一組框角與另一所述第一單元組框的第一組框角連接,其第二組框角與所述第二單元組框的第二組框角連接;相鄰的所述單元組框之間通過角部連接件固定連接;所述單元組框均設有安裝槽,每個所述安裝槽分別固定住所述玻璃板塊的一條邊。該六邊形單元幕墻現場施工時間較短,結構強度較高。(*該技術在2023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專利摘要】本技術公開了一種六邊形單元幕墻,涉及建筑工程
,包括四個第一單元組框和兩個第二單元組框;所述第一單元組框設有角度為α的第一組框角和角度為β的第二組框角,α+2β=180°,所述第二單元組框設有兩個第二組框角;所述第一單元組框的第一組框角與另一所述第一單元組框的第一組框角連接,其第二組框角與所述第二單元組框的第二組框角連接;相鄰的所述單元組框之間通過角部連接件固定連接;所述單元組框均設有安裝槽,每個所述安裝槽分別固定住所述玻璃板塊的一條邊。該六邊形單元幕墻現場施工時間較短,結構強度較高。【專利說明】一種六邊形單元幕墻
本專利技術涉及建筑工程
,特別涉及一種六邊形單元幕墻。
技術介紹
為了達到更好的視覺效果,建筑師設計出了六邊形單元幕墻。現有的六邊形單元幕墻往往是先架設好六邊形框架,然后鋪設裝飾板塊,參見申請號為:201110140365.0,名稱為“一種六邊形單元體”的中國專利。該結構的單元幕墻工作量都集中于現場,施工周期較長,不夠經濟。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如何解決現有的六邊形單元幕墻的結構造成現場工作量大、施工周期長的問題。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六邊形單元幕墻,包括:六個單元組框和一個玻璃板塊,所述單元組框包括四個第一單元組框和兩個第二單元組框;所述第一單元組框設有角度為a的第一組框角和角度為P的第二組框角,a+2 (6=180°,所述第二單元組框設有兩個第二組框角;所述第一單元組框的第一組框角與另一所述第一單元組框的第一組框角連接,其第二組框角與所述第二單元組框的第二組框角連接;相鄰的所述單元組框之間通過角部連接件固定連接;所述單元組框均設有安裝槽,所述玻璃板塊設于所述安裝槽內。優選的,所述第一組框角a小于等于50°且大于等于30°。優選的,所述單元組框包括前段、中段和后段,所述安裝槽位于所述后段上,所述中段的兩端分別與所述前段和后段固定連接。優選的,所述中段上還設有邊部連接件,用于將相鄰的所述單元組框固定連接。優選的,所述中段還包括密封蓋板,所述密封蓋板覆蓋于所述邊部連接件上,用于將所述邊部連接件封閉。本專利技術的六邊形單元幕墻采用模塊化結構設計,由六塊起支撐和裝飾雙重作用的單元組框組裝而成,由于各單元組框可在生產場地預制好,因此現場施工時間較短。而且通過角部連接件和邊部連接件將各個單元組框連接,能獲得較好的結構強度。【專利附圖】【附圖說明】圖1是本專利技術的六邊形單元幕墻的正視圖。圖2是圖1中的六邊形單元幕墻的右視剖面圖。圖3是圖1中的六邊形單元幕墻的角部連接件的結構示意圖。圖4是圖3中的角部連接件的裝配示意圖。圖5是圖2中A部位爆炸示意圖。圖6是圖5中的中段的裝配示意圖。圖7是圖6中的邊部連接件的結構示意圖。其中:10、單元框架;11、第一單元組框;12、第二單元組框;13、第一組框角;14、第二組框角;15、角部連接件;17、玻璃板塊;41、橫梁連接螺栓;51、前段;52、中段;53、后段;54、螺栓;55、安裝孔;56、安裝槽;57、扁鋁快;61、密封蓋板;62、邊部連接件;63、螺栓。【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詳細描述。以下實施例用于說明本專利技術,但不用來限制本專利技術的范圍。如圖1到7所示的六邊形單元幕墻,包括:6個單元框架10,其中包括四個第一單元組框11和兩個第二單元組框12 ;第一單元組框12設有角度為a的第一組框角13和角度為P的第二組框角14,第二單元組框12設有兩個第二組框角14,且a+2 (6=180°,為了使結構強度提高,a的角度小于等于50°且大于等于30°,角度位于這個范圍內能使整個的框架強度比較高。單元框架10的連接具有一定要求,其中第一單元組框11的第一組框角13與另一個第一單元組框11的第一組框角13連接,其第二組框角14與第二單元組框12的第二組框角14連接,這樣六個單元組框剛好圍成六邊形的框架結構。六邊形框架形成后需要進行固定,相鄰的單元組框之間通過角部連接件15固定連接,角部連接件15呈立體三角結構,且一面開口,另三個面分別與相鄰的一組單元組框的兩個側面及一個共同面連接,每個面上都設有安裝孔,通過螺栓將相鄰的單元組框10固定在一起。根據單元組框10結合處角度不同,角部連接件15也包括兩種不同角度的型號,其中一種供第一單元組框11與相鄰第一單元組框11的連接處使用,其夾角比較小,另一種供第一單元組框11與第二單元組框12的連接處使用,其夾角比較大。角部連接件15上還設有橫梁連接螺栓41,其作用是將整個六邊形單元幕墻固定在建筑物的支撐架上。每個單元組框均設有安裝槽56,所有安裝槽56相連并構成一個與玻璃板塊17外形像適配的槽體,玻璃板塊17安裝在該槽體內。所有的單元組框均可以在生產場地進行組裝,現場施工需要時,再運至施工地進行裝配。考慮到六邊形單元幕墻的尺寸過大時,各單元組框的尺寸也會過大而難以加工,為了方便加工,單元組框10由尺寸較小的前段51、中段52和后段53拼接而成,中段52的兩端分別通過螺栓54與前段51和后段53上的安裝孔55連接。為了避免這些連接零件裸露于表面造成視覺上的影響,中段52上覆蓋有密封蓋板61,并將所有連接零件封閉住。為了加強整個單元幕墻的結構強度,相鄰單元組框的中段52相交處設有邊部連接件62,邊部連接件62設有兩個相互成一定角度的連接面,其角度和相鄰單元組框結合處的角度相同,兩個連接面通過螺栓63分別與相鄰的中段52固定連接。為了避免影響視覺效果,邊部連接件62被封閉在密封蓋板61內。為了使單元組框10的各段的平面保持平整,避免其內的間隙隨時間的推移變大,以致發生錯位,單元組框10的前段和后段內設有扁鋁塊57,用于加強其抗變形強度。以上實施方式僅用于說明本專利技術,而并非對本專利技術的限制,有關
的普通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專利技術的精神和范圍的情況下,還可以做出各種變化和變型,因此所有等同的技術方案也屬于本專利技術的范疇,本專利技術的專利保護范圍應由權利要求限定。【權利要求】1.一種六邊形單元幕墻,其特征在于,包括:六個單元組框和一個玻璃板塊,所述單元組框包括四個第一單元組框和兩個第二單元組框;所述第一單元組框設有角度為a的第一組框角和角度為P的第二組框角,且a+20=18O°,所述第二單元組框設有兩個第二組框角;所述第一單元組框的第一組框角與另一所述第一單元組框的第一組框角連接,其第二組框角與所述第二單元組框的第二組框角連接;相鄰的所述單元組框之間通過角部連接件固定連接;所述單元組框均設有安裝槽,所述玻璃板塊設于所述安裝槽內。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六邊形單元幕墻,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組框角a小于等于50°且大于等于30°。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六邊形單元幕墻,其特征在于,所述單元組框包括前段、中段和后段,所述安裝槽位于所述后段上,所述中段的兩端分別與所述前段和后段固定連接。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六邊形單元幕墻,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段上還設有邊部連接件,用于將相鄰的所述單元組框固定連接。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六邊形單元幕墻,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段還包括密封蓋板,所述密封蓋板覆蓋于所述邊部連接件上,用于將所述邊部連接件封閉。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六邊形單元幕墻,其特征在于,包括:六個單元組框和一個玻璃板塊,所述單元組框包括四個第一單元組框和兩個第二單元組框;所述第一單元組框設有角度為α的第一組框角和角度為β的第二組框角,且α+2β=180°,所述第二單元組框設有兩個第二組框角;所述第一單元組框的第一組框角與另一所述第一單元組框的第一組框角連接,其第二組框角與所述第二單元組框的第二組框角連接;相鄰的所述單元組框之間通過角部連接件固定連接;所述單元組框均設有安裝槽,所述玻璃板塊設于所述安裝槽內。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高大永,孫海華,
申請(專利權)人:蘇州金螳螂幕墻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