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剪力墻螺桿,包括中段螺桿及螺接在中段螺桿兩端的外側螺桿,所述中段螺桿兩端為凸起段,凸起段在軸向開設有螺接孔,螺接孔內設置有內螺紋,凸起段的端部向周外延伸形成內擋環(huán),所述外側螺桿包括桿體及接頭,接頭位于桿體的一端,接頭上形成有外螺紋,中段螺桿的螺接孔和外側螺桿上接頭的外螺紋配合,所述中段螺桿及兩外側螺桿上均設有標尺。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通過外擋環(huán)與內擋環(huán)的設計,既達到利于拆卸的目的,同時外擋環(huán)與內擋環(huán)也能達到阻水的效果,因而不需要另外配置擋水配件,降低了生產成本,同時減少了安裝步驟,另外,在中段螺桿及兩外側螺桿上均設置標尺,能夠精確調整安裝的尺寸,方便施工安裝。(*該技術在2023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專利摘要】本技術涉及一種剪力墻螺桿,包括中段螺桿及螺接在中段螺桿兩端的外側螺桿,所述中段螺桿兩端為凸起段,凸起段在軸向開設有螺接孔,螺接孔內設置有內螺紋,凸起段的端部向周外延伸形成內擋環(huán),所述外側螺桿包括桿體及接頭,接頭位于桿體的一端,接頭上形成有外螺紋,中段螺桿的螺接孔和外側螺桿上接頭的外螺紋配合,所述中段螺桿及兩外側螺桿上均設有標尺。本技術通過外擋環(huán)與內擋環(huán)的設計,既達到利于拆卸的目的,同時外擋環(huán)與內擋環(huán)也能達到阻水的效果,因而不需要另外配置擋水配件,降低了生產成本,同時減少了安裝步驟,另外,在中段螺桿及兩外側螺桿上均設置標尺,能夠精確調整安裝的尺寸,方便施工安裝。【專利說明】一種剪力墻螺桿
本技術涉及建筑構件
,尤其涉及一種剪力墻螺桿。
技術介紹
剪力墻是由鋼筋混凝土澆成的墻體,不但具有良好的豎向承載能力,而且具有很好橫向抗沖擊能力,廣泛應用于高層建筑中。建筑施工燒灌混凝土過程要使用模板支撐結構,模板支撐結構中螺桿的應用較為普遍,其方法是采用一根通長的螺桿將兩側的模板位置固定,目前使用在剪力墻中的螺桿,螺桿的兩端具有螺紋,通過與螺母的配合將剪力墻的模板固定。澆注完成后,需要將延伸在墻外側的剪力墻螺栓鋸掉,才能拆卸模板。如此,不但費時費力,而且造成物料浪費。另外,現有的一些剪力墻螺桿在安裝后為了達到墻體防水的效果,需要設置專門的防水配件,這樣不僅增加了配件成本,而且增加了安裝工序。再有,現有的一些剪力墻螺桿完全依靠經驗進行安裝,由于沒有標尺,安裝時容易出現偏差,影響安裝的精度。
技術實現思路
鑒于以上內容,本技術有必要提供一種結構簡單,裝卸方便,能重復使用,且能具有標尺作用的剪力墻螺桿。本技術所采取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剪力墻螺桿,包括中段螺桿及螺接在中段螺桿兩端的外側螺桿,所述中段螺桿兩端為凸起段,凸起段在軸向開設有螺接孔,螺接孔內設置有內螺紋,凸起段端部的周緣形成內擋環(huán),所述外側螺桿包括桿體及接頭,接頭位于桿體的一端,接頭上形成有外螺紋,中段螺桿的螺接孔和外側螺桿上接頭的外螺紋配合,所述中段螺桿及兩外側螺桿上均設有標尺。進一步的,所述中段螺桿為圓柱型,中段螺桿中部開設有卡槽,用于固定中段螺桿的位置。進一步的,所述桿體為圓柱型,桿體與接頭的連接處設有一外擋環(huán)。進一步的,所述外擋環(huán)與內擋環(huán)徑向尺寸相同。進一步的,所述桿體相對于接頭的一端設有扁平狀的柄部,柄部上開設有通孔。作為本技術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的外側螺桿包括桿體及接頭,桿體及接頭通過一連接軸相連接,連接軸與接頭的連接處設有外擋環(huán)。進一步的,所述桿體內設有通孔,通孔為圓形或方形,可根據需要設置1-3個通孔,通孔用于插入工具將其固定在模板上,將卡位設計成扁平狀,方便桿體的旋轉擰緊。相較于現有技術,本技術通過外擋環(huán)與內擋環(huán)的設計,既可以在外擋環(huán)與內擋環(huán)之間加入一塊膠墊,達到利于拆卸的目的,同時外擋環(huán)與內擋環(huán)也能達到阻水的效果,因而不需要另外配置擋水配件,降低了生產成本,同時減少了安裝步驟,另外,在中段螺桿及兩外側螺桿上均設置標尺,能夠精確調整安裝的尺寸,方便施工安裝。本技術結構簡單,安裝方便,適用于各種混凝土基礎、剪力墻、板墻、梁、柱等鋁模板工程。【專利附圖】【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實施例1所示的剪力墻螺桿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實施例2所示的剪力墻螺桿的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技術剪力墻螺桿進行描述。具體實施例為進一步詳細說明本技術,非限定本技術的保護范圍。如實施例1,請參閱圖1,一種剪力墻螺桿100,包括中段螺桿10及螺接在中段螺桿10兩端的外側螺桿20。所述中段螺桿10及兩外側螺桿20上均設有標尺101。通過設計標尺101,有助于中段螺桿10及兩外側螺桿20在安裝時的定位,能夠精確調整安裝的尺寸機角度,方便施工安裝。所述中段螺桿10為圓柱型,中段螺桿10中部開設有卡槽14,卡槽14為方形或圓弧形,用于固定中段螺桿10在模板中的位置,在本技術中,卡槽14為方形,卡槽14的深度為中段螺桿10直徑的一半。所述中段螺桿10兩端為凸起段11,凸起段11為圓柱形或方形,在本技術中,凸起段11為圓柱形。凸起段11端部的周緣形成內擋環(huán)13,內擋環(huán)13為圓柱形或錐形。凸起段11在軸向開設有螺接孔,螺接孔內設置有內螺紋。內擋環(huán)13的設計,能夠有效防止水浸透入墻體內,從而對墻體起到保護作用。所述外側螺桿20包括桿體21及連接在桿體21 —端的接頭22。所述桿體21為圓柱型或方形,桿體21與接頭22的連接處設有外擋環(huán)26,所述外擋環(huán)26與內擋環(huán)13徑向尺寸相同,使用時,外擋環(huán)26與內擋環(huán)13分別抵住模板的兩側。進一步地,外擋環(huán)26或內擋環(huán)13的與外模板的接觸面可加入一塊膠墊,以方便拆裝。所述接頭22上形成有外螺紋23,中段螺桿10兩端的螺接孔的內螺紋和外側螺桿20的接頭22上的外螺紋23的配合,從而將中段螺桿10與兩外側螺桿20連接構成剪力墻螺桿整體。所述桿體21相對接頭22的一端為扁平狀的柄部24,柄部24開設有通孔27,柄部24用于扳手等工具對外側螺桿20的擰緊,通孔27用于穿入鋼絲或其他固定工具將其固定在模板上。請參閱圖2,所示為本技術另一較佳實施例2,與實施例1的區(qū)別在于外側螺桿結構不同,實施例2中,外側螺桿30包括桿體31及接頭32,桿體31呈扁平狀,桿體31與接頭32通過一連接軸35相連接,連接軸35與接頭32的連接處設有外擋環(huán)36。所述桿體31上開設有通孔37,通孔37為圓形或方形,可根據需要設置1_3個通孔37,通孔37用于插入銷釘等以使將外側螺桿30固定在模板上,將桿體31設計成扁平狀,方便桿體的旋轉擰緊。施工時,先安裝剪力墻外鋁模板,在外模板上打孔,然后將外側螺桿的接頭穿過外鋁模板上的通孔與中段螺桿連接,再支起剪力墻內鋁模板,在內模板上相應高度上打孔,然后安裝另一根外側螺桿穿過外鋁模板上的通孔與中段螺桿另一端連接。兩外側螺桿緊固受力一致,不得有松有緊,不宜過緊。澆筑砼后12小時可拆模,先拆外側螺桿,后拆剪力墻內鋁模板,拆卸外側螺桿應用專制的扳手拆卸。由于內擋環(huán)向外凸起,能夠有效防止水浸透入墻體內,從而對墻體起到保護作用,同時也不需要另外配置擋水配件,降低了生產成本,同時減少了安裝步驟。以上所述僅為本技術的實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術的專利范圍,凡是利用本技術說明書內容所作的等效結構或等效流程變換,或直接或間接運用在其他相關的
,均同理包括在本技術的專利保護范圍內。【權利要求】1.一種剪力墻螺桿(100),包括中段螺桿(10)及螺接在中段螺桿(10)兩端的外側螺桿(20、30),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段螺桿(10)兩端為凸起段(11),凸起段(11)在軸向開設有螺接孔,螺接孔內設置有內螺紋,凸起段(11)端部的周緣形成內擋環(huán)(13),所述外側螺桿(20、30)包括桿體(21、31)及接頭(22、32),接頭(22、32)位于桿體(21、31)的一端,接頭(22、32)上形成有外螺紋(23、33),所述中段螺桿(10)的螺接孔和外側螺桿(20、30)上接頭(22,32)的外螺紋(23、33)配合,所述中段螺桿(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剪力墻螺桿(100),包括中段螺桿(10)及螺接在中段螺桿(10)兩端的外側螺桿(20、30),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段螺桿(10)兩端為凸起段(11),凸起段(11)在軸向開設有螺接孔,螺接孔內設置有內螺紋,凸起段(11)端部的周緣形成內擋環(huán)(13),所述外側螺桿(20、30)包括桿體(21、31)及接頭(22、32),接頭(22、32)位于桿體(21、31)的一端,接頭(22、32)上形成有外螺紋(23、33),所述中段螺桿(10)的螺接孔和外側螺桿(20、30)上接頭(22、32)的外螺紋(23、33)配合,所述中段螺桿(10)及兩外側螺桿(20、30)上均設有標尺(101)。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fā)人員:臧華明,孫軍,孫敏,
申請(專利權)人:廣州東福裝飾工程有限公司,佛山市萬科置業(yè)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fā)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