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用于在現場對金屬連續鑄造坯料進行后處理或后加工的附屬設備領域,具體為一種適合于高品質板坯連鑄生產的扇形段。一種適合于高品質板坯連鑄生產的扇形段,包括內弧框架(1)和外弧框架(2),其特征是:還包括機械夾緊裝置(3)、潤滑裝置(4)、噴嘴(5)和水冷裝置(6),機械夾緊裝置(3)包括導向裝置(31)、中間軸(32)、聯軸器(33)和軸接手(34),潤滑裝置(4)設于內弧框架(1)和外弧框架(2)內,噴嘴(5)設于內弧框架(1)和外弧框架(2)之間。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結構簡單,剛性好,輥縫控制精度高,系統維護方便,鑄坯質量高。(*該技術在2024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適合于高品質板坯連鑄生產的扇形段
本技術涉及用于在現場對金屬連續鑄造坯料進行后處理或后加工的附屬設備領域,具體為一種適合于高品質板坯連鑄生產的扇形段。
技術介紹
目前在連鑄市場上應用于板坯連鑄機的扇形段,大部分都是應用液壓缸進行輥縫控制。根據液壓控制系統的特點,扇形段在鑄坯鼓肚力作用下,輥縫處在不穩定的工作狀態,這對采用收縮輥縫進行澆鑄的板坯質量產生不利影響。少許連鑄機采用框架式機械夾緊扇形段,雖然輥縫穩定,但扇形段本身積水、積渣嚴重,嚴重影響扇形段的使用壽命。在連鑄市場現有的扇形段,潤滑系統和二冷水噴淋系統的智能性存在不足,嚴重影響鑄坯質量和扇形段的一次在線壽命。
技術實現思路
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缺陷,提供一種澆鑄質量高、使用壽命長、智能化程度高的連鑄輔助設備,本技術公開了一種適合于高品質板坯連鑄生產的扇形段。本技術通過如下技術方案達到專利技術目的:一種適合于高品質板坯連鑄生產的扇形段,包括內弧框架和外弧框架,內弧框架包括內弧左支座、內弧右支座和內弧棚板,內弧左支座的內端和內弧右支座的內端通過至少六塊平行設置的內弧柵板連接,內弧柵板上設有導向裝置底座,內弧左支座和內弧右支座上各開兩個內弧導柱孔,外弧框架包括外弧左支座、外弧右支座和外弧柵板,外弧左支座的外端和外弧右支座的外端通過至少七塊平行設置的外弧柵板連接,外弧左支座和外弧右支座下都設有配水盤,外弧左支座和外弧右支座上各開兩個外弧導柱孔,內弧框架設于外弧框架的正上方,內弧框架的下表面上設有上夾坯輥,外弧框架的上表面上設有下夾坯輥,其特征是:還包括機械夾緊裝置、潤滑裝置、噴嘴和水冷裝置,機械夾緊裝置包括導向裝置、中間軸、聯軸器和軸接手,導向裝置包括導柱、碟簧組、導套、球面調整裝置、C值調整裝置、鎖緊螺母和渦輪減速機,導柱共有四根,其中兩根導柱的兩端分別套設在內弧框架內弧左支座的內弧導柱孔內和外弧框架外弧左支座的外弧導柱孔內,另兩根導柱的兩端分別套設在內弧框架內弧右支座的內弧導柱孔內和外弧框架外弧右支座的外弧導柱孔內,四根導柱互相平行設置,導柱和內弧導柱孔之間襯有碟簧組,導套套在導柱的外側面上,導套的底端固定在外弧框架的上表面上,每根導柱上各套兩個球面調整裝置,兩個球面調整裝置分別位于內弧框架上表面的上方和內弧框架下表面的下方,位于內弧框架下表面下方的球面調整裝置上還設有C值調整裝置,鎖緊螺母旋在導柱的頂端,渦輪減速機的輸出軸連接導柱的底端,中間軸共有兩根,中間軸的兩端各固定一個聯軸器,聯軸器的另一端和軸接手均固定在渦輪減速機的輸入軸上,潤滑裝置設于內弧框架和外弧框架內,潤滑裝置包括補脂潤滑泵、電動潤滑泵、過濾器、主油管路和電磁給油器,補脂潤滑泵的出油口通過潤滑管連接電動潤滑泵的進油口,電動潤滑泵的出油口通過串聯有過濾器主油管路連接電磁給油器的進油口,電磁給油器的出油口設于內弧框架和外弧框架內,[0021 ] 噴嘴設于內弧框架和外弧框架之間,相鄰的上夾坯輥之間和相鄰的下夾坯輥之間都設有至少三個噴嘴,噴嘴的進水口和水冷裝置的輸水口連接。所述的適合于高品質板坯連鑄生產的扇形段,其特征是:潤滑裝置還包括控制器和控制總線,控制器通過控制總線分別連接補脂潤滑泵、電動潤滑泵和電磁給油器。所述的適合于高品質板坯連鑄生產的扇形段,其特征是:噴嘴在水平面上的垂直投影呈同一列互相對齊而相鄰列交錯的設置,位于最外側的噴嘴的噴水角度為70°,位于內側的噴嘴的噴水角度為100°。本技術具有以下技術特點:內弧框架和外弧框架采用立板焊接而成的格柵構造型式,扇形段不積水、不積渣、整體剛性好,抗變形能力強;內弧框架和外弧框架上都設有水冷系統,設備本身和鑄坯的冷卻水在線自動接通;內弧框架上安裝有導向裝置,用于扇形段上夾坯輥的升降導向,內弧框架和外弧框架上都設有加工基準面,其中側面的加工基準面同時作為內弧框架和外弧框架的安裝調整的基準;扇形段采用機械夾緊裝置來實現輥縫調節,扇形段的輥縫調節是通過外部驅動裝置和軸接手相聯,帶動渦輪減速機旋轉,渦輪減速機驅動導柱升降,實現輥縫調節;通過中間軸和聯軸器等傳動件使安裝在扇形段四角的導向裝置同步動作;兩套球面調整裝置消除各連接面加工誤差造成的影響;導套不僅為導柱升降提供導向作用,而且消除水平力對渦輪減速機的作用;本技術采用的輥縫控制形式完全消除了鋼水靜壓力對輥縫控制的影響,能使澆鋼狀態下的輥縫精度達到0.1mm,完全滿足生產高質量鑄坯輥縫精度要求,達到高品質的質量要求;扇形段的潤滑采用智能潤滑系統,工作原理如下:控制器按照設定的程序運行,啟動電動潤滑泵,并控制電磁給油器的啟閉以及相應壓力傳感器和流量傳感器等檢測元件,實時檢測每點是否供油;檢測系統遠程顯示該點的潤滑狀態,如有故障及時報警并顯示故障點;本技術采用的潤滑方式為集中控制、按需給油,各潤滑點相互獨立,控制器能準確判斷潤滑故障點,潤滑維護方便,為扇形段正常工作提供保障;噴嘴噴淋出冷卻水保證鑄坯冷卻均勻,在生產窄板坯或需要提高邊部矯直溫度時可以關閉邊部噴嘴。扇形段設有輻切裝置,可以避免鑄坯角部過冷,減少角裂現象發生,為生廣聞品質鑄還提供保證。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結構簡單,剛性好,輥縫控制精度高,系統維護方便,鑄坯質量高。【附圖說明】圖1是本技術的主視圖;圖2是本技術的左視圖;圖3是本技術中內弧框架的結構示意圖;圖4是本技術中外弧框架的結構示意圖;圖5是本技術的俯視方向的結構示意圖;圖6是本技術中導向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7是本技術中潤滑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8是本技術中前后排噴嘴布置示意圖;圖9是本技術中噴嘴在水平面上的垂直投影示意圖;圖10是本技術中帶有控制器和控制總線的潤滑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以下通過具體實施例進一步說明本技術。實施例1一種適合于高品質板坯連鑄生產的扇形段,包括內弧框架1、外弧框架2、機械夾緊裝置3、潤滑裝置4、噴嘴5和水冷裝置6,如圖1?圖9所示,具體結構是:內弧框架I包括內弧左支座11、內弧右支座12和內弧柵板13,內弧左支座11的內端和內弧右支座12的內端通過至少六塊平行設置的內弧柵板13連接,內弧柵板13上設有導向裝置底座14,內弧左支座11和內弧右支座12上各開兩個內弧導柱孔15,外弧框架2包括外弧左支座21、外弧右支座22和外弧柵板23,外弧左支座21的外端和外弧右支座22的外端通過至少七塊平行設置的外弧柵板23連接,外弧左支座21和外弧右支座22下都設有配水盤24,外弧左支座21和外弧右支座22上各開兩個外弧導柱孔25,內弧框架I設于外弧框架2的正上方,內弧框架I的下表面上設有上夾還棍16,夕卜弧框架2的上表面上設有下夾坯輥26,機械夾緊裝置3包括導向裝置31、中間軸32、聯軸器33和軸接手34,導向裝置31包括導柱311、碟簧組312、導套313、球面調整裝置314、C值調整裝置315、鎖緊螺母316和渦輪減速機317,導柱311共有四根,其中兩根導柱311的兩端分別套設在內弧框架I內弧左支座11的內弧導柱孔15內和外弧框架2外弧左支座21的外弧導柱孔25內,另兩根導柱311的兩端分別套設在內弧框架I內弧右支座12的內弧導柱孔15內和外弧框架2外弧右支座22的外弧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適合于高品質板坯連鑄生產的扇形段,包括內弧框架(1)和外弧框架(2),內弧框架(1)包括內弧左支座(11)、內弧右支座(12)和內弧柵板(13),內弧左支座(11)的內端和內弧右支座(12)的內端通過至少六塊平行設置的內弧柵板(13)連接,內弧柵板(13)上設有導向裝置底座(14),內弧左支座(11)和內弧右支座(12)上各開兩個內弧導柱孔(15),外弧框架(2)包括外弧左支座(21)、外弧右支座(22)和外弧柵板(23),外弧左支座(21)的外端和外弧右支座(22)的外端通過至少七塊平行設置的外弧柵板(23)連接,外弧左支座(21)和外弧右支座(22)下都設有配水盤(24),外弧左支座(21)和外弧右支座(22)上各開兩個外弧導柱孔(25),內弧框架(1)設于外弧框架(2)的正上方,內弧框架(1)的下表面上設有上夾坯輥(16),外弧框架(2)的上表面上設有下夾坯輥(26),其特征是:還包括機械夾緊裝置(3)、潤滑裝置(4)、噴嘴(5)和水冷裝置(6),機械夾緊裝置(3)包括導向裝置(31)、中間軸(32)、聯軸器(33)和軸接手(34),導向裝置(31)包括導柱(311)、碟簧組(312)、導套(313)、球面調整裝置(314)、C值調整裝置(315)、鎖緊螺母(316)和渦輪減速機(317),導柱(311)共有四根,其中兩根導柱(311)的兩端分別套設在內弧框架(1)內弧左支座(11)的內弧導柱孔(15)內和外弧框架(2)外弧左支座(21)的外弧導柱孔(25)內,另兩根導柱(311)的兩端分別套設在內弧框架(1)內弧右支座(12)的內弧導柱孔(15)內和外弧框架(2)外弧右支座(22)的外弧導柱孔(25)內,四根導柱(311)互相平行設置,導柱(311)和內弧導柱孔(15)之間襯有碟簧組(312),導套(313)套在導柱(311)的外側面上,導套(313)的底端固定在外弧框架(2)的上表面上,每根導柱(311)上各套兩個球面調整裝置(314),兩個球面調整裝置(314)分別位于內弧框架(1)上表面的上方和內弧框架(1)下表面的下方,位于內弧框架(1)下表面下方的球面調整裝置(314)上還設有C值調整裝置(315),鎖緊螺母(316)旋在導柱(311)的頂端,渦輪減速機(317)的輸出軸連接導柱(311)的底端,中間軸(32)共有兩根,中間軸(32)的兩端各固定一個聯軸器(33),聯軸器(33)的另一端和軸接手均固定在渦輪減速機(317)的輸入軸上,潤滑裝置(4)設于內弧框架(1)和外弧框架(2)內,潤滑裝置(4)包括補脂潤滑泵(41)、電動潤滑泵(42)、過濾器(43)、主油管路(44)和電磁給油器(45),補脂潤滑泵(41)的出油口通過潤滑管連接電動潤滑泵(42)的進油口,電動潤滑泵(42)的出油口通過串聯有過濾器(43)主油管路(44)連接電磁給油器(45)的進油口,電磁給油器(45)的出油口設于內弧框架(1)和外弧框架(2)內,噴嘴(5)設于內弧框架(1)和外弧框架(2)之間,相鄰的上夾坯輥(16)之間和相鄰的下夾坯輥(26)之間都設有至少三個噴嘴(5),噴嘴(5)的進水口和水冷裝置(6)的出水口連接。...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適合于高品質板坯連鑄生產的扇形段,包括內弧框架(1)和外弧框架(2), 內弧框架(1)包括內弧左支座(11)、內弧右支座(12)和內弧柵板(13),內弧左支座(11)的內端和內弧右支座(12)的內端通過至少六塊平行設置的內弧柵板(13)連接,內弧柵板(13)上設有導向裝置底座(14),內弧左支座(11)和內弧右支座(12)上各開兩個內弧導柱孔(15), 外弧框架(2)包括外弧左支座(21)、外弧右支座(22)和外弧柵板(23),外弧左支座(21)的外端和外弧右支座(22)的外端通過至少七塊平行設置的外弧柵板(23)連接,外弧左支座(21)和外弧右支座(22)下都設有配水盤(24),外弧左支座(21)和外弧右支座(22)上各開兩個外弧導柱孔(25), 內弧框架(1)設于外弧框架(2)的正上方,內弧框架(1)的下表面上設有上夾坯輥(16),外弧框架(2)的上表面上設有下夾還棍(26), 其特征是:還包括機械夾緊裝置(3)、潤滑裝置(4)、噴嘴(5)和水冷裝置(6), 機械夾緊裝置(3)包括導向裝置(31)、中間軸(32)、聯軸器(33)和軸接手(34), 導向裝置(31)包括導柱(311)、碟簧組(312)、導套(313)、球面調整裝置(314)、C值調整裝置(315)、鎖緊螺母(316)和渦輪減速機(317), 導柱(311)共有四根,其中兩根導柱(311)的兩端分別套設在內弧框架(1)內弧左支座(11)的內弧導柱孔(15)內和外弧框架(2)外弧左支座(21)的外弧導柱孔(25)內,另兩根導柱(311)的兩端分別套設在內弧框架(1)內弧右支座(12)的內弧導柱孔(15)內和外弧框架(2)外弧右支座(22)的外弧導柱孔(25)內,四根導柱(311)互相平行設置, 導柱(311)和內弧導柱孔(15)之間襯有碟簧組(312), 導套(313)...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肖海江,劉春武,靳瑞祥,陸小武,劉俊日,沈軼奇,
申請(專利權)人:寶鋼工程技術集團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上海;3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