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車載攪拌泵送一體機,包括具有動力行走系統的底盤(1);與底盤(1)連接的動力發電裝置(2)、泵送機構(4)、攪拌機構(3)、上料滑道;與上料滑道滑動連接的上料斗(5);牽引上料斗(5)滑行的卷揚機(10);上料滑道包括位于上部的第一滑道段(6)、位于中部的第二滑道段(7)、位于下部的第三滑道段(8);第一滑道段(6)的頂部具有滑輪,卷揚機(10)的鋼絲繩繞過滑輪后與上料斗(5)連接,第一滑道段(6)與第二滑道段(7)鉸接,并具有可啟閉的阻止它們之間相對轉動的鎖止機構;所述第二滑道段(7)與第三滑道段(8)相互滑動連接,并具有可啟閉的限制它們之間相對滑動的固定機構。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便于人工裝料。(*該技術在2024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車載攪拌泵送一體機
本技術涉及一種建筑工程機械,尤其是涉及一種車載攪拌、泵送一體機。
技術介紹
目前混凝土施工過程中泵送、攪拌工作多為分開設立。攪拌是由商砼攪拌站做的,有混凝土罐車將攪拌好的混凝土倒入泵車的料斗中,由混凝土泵送到施工場地中。泵車有如圖1所示的車載移動式泵車等多種,主要適用在大型建筑場地使用,要求運輸道路狀況好,大面積澆筑,混凝土運輸及時,場地范圍大等。在一些工程量不是特別大、需要在施工現場進行混凝土攪拌或者是沒有條件將成品混凝土運送到施工現場的情況下,如農村的房屋建設時或樓層在六層以下的多層房屋的建設時,能在現場進行混凝土攪拌、泵送可以極大地提高施工效率。為了解決該問題,出現了集混凝土攪拌、泵送為一體的車輛,如CN201730341U公開的一種混凝土泵、罐一體布料運輸車。但這種車輛的問題是購置及使用成本都極高昂,且無法適應一些運輸道路狹窄、限高的地區。另外一些混凝土攪拌、泵送裝置如CN202656314U公開的一種混凝土攪拌輸送一體機,在缺少合格電源的情況下,使機器無法正常工作。因此,急需一種行走泵送攪拌一體機,以解決了農村的道路,混凝土運輸,施工場地,施工面積,供電條件等一系列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缺陷,本技術提供一種使用方便靈活,對配套裝備需求少的車載攪拌泵送一體機。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提供的車載攪拌泵送一體機,包括具有動力行走系統的底盤;與所述底盤連接的動力發電裝置;與所述底盤尾部連接的泵送機構;設置在所述底盤上的攪拌機構;與所述底盤和攪拌機構連接的上料滑道;與所述上料滑道滑動連接的上料斗;牽引所述上料斗滑行的卷揚機。所述攪拌機構的出料口位于所述泵送機構進料斗的上方;所述上料滑道包括位于上部的第一滑道段、位于中部的第二滑道段、位于下部的第三滑道段;所述第一滑道段的頂部具有滑輪,卷揚機的鋼絲繩繞過所述滑輪后與所述上料斗連接,所述第一滑道段與第二滑道段鉸接,并具有可啟閉的阻止它們之間相對轉動的鎖止機構;所述第二滑道段與第三滑道段相互滑動連接,并具有可啟閉的限制它們之間相對滑動的固定機構。作為優選技術方案:本技術提供的車載攪拌泵送一體機,所述卷揚機固定連接在所述攪拌機構的上方。作為優選技術方案:本技術提供的車載攪拌泵送一體機,所述卷揚機固定連接在所述底盤上,位于所述動力發電裝置與攪拌機構之間。作為優選技術方案:本技術提供的車載攪拌泵送一體機,所述阻止第一滑道段和第二滑道段之間相對轉動的鎖止機構為連接螺栓,所述第一滑道段和第二滑道段各設有至少二個螺栓孔,所述連接螺栓穿過所述螺栓孔后用螺母鎖固。作為優選技術方案:本技術提供的車載攪拌泵送一體機,所述限制第二滑道段和第三滑道段相對滑動的固定機構為液壓油缸,所述液壓油缸的缸座和活塞桿分別與第二滑道段或第三滑道段連接。在不沖突的情況下,上述優選方案可單獨或組合實施。本技術帶來的有益效果:本技術提供的車載攪拌泵送一體機,可以利用動力行走系統的底盤實現轉場運輸,利用動力發電裝置為攪拌機、卷揚機等設備提供動力或電源,可以解決因道路,混凝土運輸,施工場地,施工面積,供電等受限制條件下的混凝土攪拌及泵送的問題。上料滑道分成三段,開啟阻止第一滑道段和第二滑道段之間相對轉動的鎖止機構后,第一滑道段可以放下,從而降低整體設備的運輸高度,便于運輸;而在作業時,第一滑道段和第二滑道段可連接成一直線型滑道,滿足上料斗的作業需求;第二滑道段和第三滑道段相互滑動連接,并具有可啟閉的限制它們之間相對滑動的固定機構,運輸過程中,第三滑道段向上收縮,滿足運輸條件,作業過程中,第三滑道段向下伸出,便于降低上料斗的最低位置高度,在沒有鏟車等輔助設備的情況下,便于人工裝料,也有利于承接小型自卸車輛的卸料,降低勞動強度。【附圖說明】附圖用來提供對本技術的進一步理解,構成本申請的一部分,本技術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于解釋本技術,并不構成對本技術的不當限定。在附圖中:圖1為現有技術車載移動式泵車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實施例1車載攪拌泵送一體機的主視結構示意圖;圖3為圖2的右視結構示意圖;圖4為實施例2車載攪拌泵送一體機的主視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實施例1如圖2、圖3所示的車載攪拌泵送一體機,包括具有動力行走系統的底盤I ;與所述底盤I連接的動力發電裝置2 ;與所述底盤I尾部連接的泵送機構4 ;設置在所述底盤I上的攪拌機構3 ;與所述底盤I和攪拌機構3連接的上料滑道;與所述上料滑道滑動連接的上料斗5 ;牽引所述上料斗5滑行的卷揚機10。所述攪拌機構3的出料口位于所述泵送機構4進料斗的上方,攪拌后的混凝土可直接流入泵送機構4的進料斗中;所述上料滑道為雙軌滑道,分別位于兩側,滑道包括位于上部的第一滑道段6、位于中部的第二滑道段7、位于下部的第三滑道段8 ;所述第一滑道段6的頂部具有滑輪,卷揚機10固定連接在所述攪拌機構3的上方,卷揚機10的鋼絲繩繞過所述滑輪后與所述上料斗5連接,所述第一滑道段6和第二滑道段7鉸接,每一滑道的第一滑道段6和第二滑道段7相互連接端各設有一加強板,在加強板上各設有一個螺栓孔,第一滑道段6可以繞與第二滑道段7的鉸接處放倒,從而降低整體設備的運輸高度,便于運輸;而在作業時,用連接螺栓穿過所述螺栓孔后用螺母鎖固,使第一滑道段6和第二滑道段7連接成直線型滑道,滿足上料斗5的作業需求;第二滑道段7設有滑軌,第三滑道段8可沿所述滑軌滑動,液壓油缸9的活塞桿與第二滑道段7連接,液壓油缸9的缸座與第三滑道段8連接,操縱液壓油缸9可使第三滑道段8伸縮或固定于某位置。運輸過程中,第三滑道段8向上收縮,滿足運輸要求,作業過程中,第三滑道段8向下伸出,便于降低上料斗5的最低位置高度,在沒有鏟車等輔助設備的情況下,便于人工裝料,也有利于承接小型自卸車輛的卸料,降低勞動強度。實施例2圖4所示的車載攪拌泵送一體機,包括具有動力行走系統的底盤I ;與所述底盤I連接的動力發電裝置2 ;與所述底盤I尾部連接的泵送機構4 ;設置在所述底盤I上的攪拌機構3 ;與所述底盤I和攪拌機構3連接的上料滑道;與所述上料滑道滑動連接的上料斗5 ;牽引所述上料斗5滑行的卷揚機10。所述攪拌機構3的出料口位于所述泵送機構4進料斗的上方,攪拌后的混凝土可直接流入泵送機構4的進料斗中;所述上料滑道上為雙軌滑道,分別位于兩側,滑道包括位于上部的第一滑道段6、位于中部的第二滑道段7、位于下部的第三滑道段8 ;所述第一滑道段6的頂部具有滑輪,卷揚機10固定連接在所述底盤I上,位于所述動力發電裝置2與攪拌機構3之間,可進一步降低設備的整體高度,卷揚機10的鋼絲繩繞過所述滑輪后與所述上料斗5連接,每一滑道的第一滑道段6和第二滑道段7鉸接,所述第一滑道段6和第二滑道段7相互連接端各設有一加強板,在每一軌道的加強板上各設有二個螺栓孔,第一滑道段6可以繞與第二滑道段7的鉸接處放倒,從而降低整體設備的運輸高度,便于運輸;而在作業時,用四個連接螺栓穿過所述螺栓孔后用螺母鎖固,使第一滑道段6和第二滑道段7連接成直線型滑道,滿足上料斗5的作業需求;第二滑道段7設有滑軌,第三滑道段8可沿所述滑軌滑動,液壓油缸9的活塞桿與第二滑道段7連接,液壓油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車載攪拌泵送一體機,包括具有動力行走系統的底盤(1);與所述底盤(1)連接的動力發電裝置(2);與所述底盤(1)尾部連接的泵送機構(4);設置在所述底盤(1)上的攪拌機構(3);與所述底盤(1)和攪拌機構(3)連接的上料滑道;與所述上料滑道滑動連接的上料斗(5);牽引所述上料斗(5)滑行的卷揚機(10),其特征在于:所述攪拌機構(3)的出料口位于所述泵送機構(4)進料斗的上方;所述上料滑道包括位于上部的第一滑道段(6)、位于中部的第二滑道段(7)、位于下部的第三滑道段(8);所述第一滑道段(6)的頂部具有滑輪,卷揚機(10)的鋼絲繩繞過所述滑輪后與所述上料斗(5)連接,所述第一滑道段(6)與第二滑道段(7)鉸接,并具有可啟閉的阻止它們之間相對轉動的鎖止機構;所述第二滑道段(7)與第三滑道段(8)相互滑動連接,并具有可啟閉的限制它們之間相對滑動的固定機構。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車載攪拌泵送一體機,包括具有動力行走系統的底盤(I);與所述底盤(I)連接的動力發電裝置(2);與所述底盤(I)尾部連接的泵送機構(4);設置在所述底盤(I)上的攪拌機構(3);與所述底盤(I)和攪拌機構(3)連接的上料滑道;與所述上料滑道滑動連接的上料斗(5);牽引所述上料斗(5)滑行的卷揚機(10),其特征在于:所述攪拌機構(3)的出料口位于所述泵送機構(4)進料斗的上方;所述上料滑道包括位于上部的第一滑道段(6)、位于中部的第二滑道段(7)、位于下部的第三滑道段(8);所述第一滑道段(6)的頂部具有滑輪,卷揚機(10)的鋼絲繩繞過所述滑輪后與所述上料斗(5)連接,所述第一滑道段(6)與第二滑道段(7)鉸接,并具有可啟閉的阻止它們之間相對轉動的鎖止機構;所述第二滑道段(7)與第三滑道段(8)相互滑動連接,并具有可啟閉的...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吳勇江,熊周兵,
申請(專利權)人:湖南波特重工制造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湖南;43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