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用于太陽能電池片的PID測試裝置,包括一箱體,箱體包括底座和上蓋;底座和上蓋之間形成密閉空間;所述底座上設有金屬裝載臺面,金屬裝載臺面上設有固定夾;所述上蓋上對應于所述金屬裝載臺面的位置設有有尖端陣列;所述箱體上開設有進氣孔和排氣孔,箱體內設有濕度傳感器;還設有第一導線和第二導線;所述金屬裝載臺面通過第一導線接地;所述尖端陣列上連接有第二導線。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填補了目前太陽能電池片不能進行PID測試的空白,使PID測試的流程更簡單,PID測試的成本更低,極大地縮短了測試時間,保證測試的及時性,且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實用性,且與現有的生產線結合良好,適于推廣應用。(*該技術在2024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種用于太陽能電池片的PID測試裝置
[0001 ] 本技術涉及太陽能應用
,尤其涉及一種用于太陽能電池片的PID測試裝置。
技術介紹
近年來,在太陽能電池組件系統的應用過程中,發生了諸多由于電勢誘導衰減(PID)效應導致的電池組件功率衰減案例,其嚴重影響了太陽能電池組件在各個應用領域的使用和推廣。因此各大光伏生產企業都在努力解決PID問題。解決PID問題的關鍵是生產具有抗PID能力的太陽能電池片。在規模化生產過程中,及時對產品質量進行檢查是非常必要的。然而,目前PID效應的測試只能在電池片制作成組件后才能進行,并且組件的PID測試也需要數天時間。因此,從太陽能電池片制作完成到PID測試結束,最快也需要一周以上的時間。這對于規模化生產的監控來說時間太久了。因此,快速地在太陽能電池片端進行PID性能檢測,是規模化生產抗PID電池片所必需的條件。但是,到目前為止,業界尚未有在電池片端進行PID性能檢測的先例。因此,開發一套用于太陽能電池片的PID測試裝置迫在眉睫。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目的是提供一種用于太陽能電池片的PID測試裝置。為達到上述目的,本技術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用于太陽能電池片的PID測試裝置,包括一箱體,所述箱體包括底座和上蓋;底座和上蓋之間形成密閉空間;所述底座上設有金屬裝載臺面,金屬裝載臺面上設有固定夾;所述上蓋上對應于所述金屬裝載臺面的位置設有有尖端陣列,該尖端陣列通過絕緣部件固定于上蓋上;所述箱體上開設有進氣孔和排氣孔,箱體內設有濕度傳感器;還設有第一導線和第二導線;所述金屬裝載臺面通過第一導線接地;所述尖端陣列上連接有第二導線。上文中,所述第二導線用于連接電源在尖端陣列和金屬裝載臺面之間加載電壓。在所述上蓋與底座蓋合狀態下,所述尖端陣列和金屬裝載平臺的距離為I厘米?5厘米。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金屬裝載臺面設于底座的中央,所述尖端陣列對應設于上蓋的中央。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進氣孔和排氣孔分別設于底座的對角位置。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金屬裝載臺面為矩形,其長度為14厘米?18厘米,寬度為14厘米?18厘米。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尖端陣列包括一金屬板和金屬尖釘,金屬尖釘呈陣列分布在金屬板上,且金屬尖釘的尖端朝向所述金屬裝載臺面。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金屬板為矩形,其長度為14厘米~18厘米,寬度為14厘米~18厘米,所述金屬尖釘的數量為4~25個,金屬尖釘的長度為I厘米厘米,金屬尖釘尖端的直徑小于I毫米。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絕緣部件為橡膠。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底座和上蓋之間設置有密封橡膠圈。上述技術方案中,在所述上蓋與底座蓋合狀態下,所述尖端陣列的端部與金屬裝載臺面之間的距離為I厘米~5厘米。由于上述技術方案運用,本技術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下列優點:1、本技術設計了一種新的用于太陽能電池片的PID測試裝置,該裝置可以直接對太陽能電池片進行PID測試,不需要將電池片制作成組件后再進行PID測試,從而使PID測試的流程更簡單,PID測試的成本更低。2、使用本技術裝置進行測試,測試時間僅需5-60分鐘,相比于現有技術的組件PID測試所需的96小時,極大地縮短了測試時間,從而保證測試的及時性。3、本技術結構簡單,便于制備,且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實用性,且與現有的生產線結合良好,適于推廣應用。 4、本技術填補了目前太陽能電池片不能進行PID測試的空白,實際應用證明,該裝置測試的結果可以表征現有技術在組件端進行PID測試的結果。【附圖說明】附圖1是本技術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其中:1、底座;2、上蓋;3、金屬裝載臺面;4、固定夾;5、濕度傳感器;6、進氣孔;7、排氣孔;8、第一導線;9、金屬尖釘;10、金屬板;11、絕緣部件;12、第二導線。【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技術作進一步描述:實施例一參見圖1所示,一種用于太陽能電池片的PID測試裝置,包括一箱體,該箱體包括底座I和上蓋2,上蓋2和底座I的一邊通過合頁相連,上蓋2兩側有鎖扣,通過鎖扣可以將上蓋2同底座I蓋緊,以此在上蓋2和底座I之間形成一密閉空間;所述底座I上設有用于裝載太陽能電池片的金屬裝載臺面3,金屬裝載臺面3上對應于太陽能電池片設有固定夾4 ;所述上蓋2上對應于所述金屬裝載臺面3設置有尖端陣列,該尖端陣列通過絕緣部件11固定于上蓋2上;所述底座I上開設有進氣孔6和排氣孔7,所述進氣孔6和排氣孔7分別設于底座I的對角位置,并且,箱體內設置有濕度傳感器5,該濕度傳感器5設于底座I上,在實際應用中,所述進氣孔6和排氣孔7也可設于上蓋2上,或者一者設于底座I上,另一者設于上蓋2上,而進氣孔6和排氣孔7也可以不對角布置;所述濕度傳感器5只要設于箱體內即可,即也可設于上蓋2上。所述金屬裝載臺面3設于底座I的中央,所述尖端陣列對應設于上蓋2的中央。所述金屬裝載臺面3通過第一導線8接地。所述尖端陣列的金屬板10上連接有第二導線12,該第二導線12用于連接電源在尖端陣列和金屬裝載臺面3之間加載IOOOOf 100000V的電壓。所述尖端陣列包括一金屬板10以及金屬尖釘9,金屬尖釘9呈陣列分布在金屬板10上,且金屬尖釘9的尖端朝向所述金屬裝載臺面3。所述金屬裝載臺面3為矩形,該矩形的長度為15厘米,矩形的寬度為15厘米,所述金屬板10為矩形,該矩形的長度為15厘米,矩形的寬度為15厘米,所述金屬尖釘的數量為9個(呈3X3陣列分布),金屬尖釘的長度為2厘米,金屬尖釘尖端的直徑為0.5毫米。所述絕緣部件11為橡膠。在所述上蓋2與底座I蓋合狀態下,所述金屬尖釘9的端部與金屬裝載臺面3之間的距離為2厘米。所述底座I和上蓋2之間設置有密封橡膠圈。測試時,將太陽能電池片置于金屬裝載平臺3上,并通過固定夾4夾緊,通過進氣孔6向箱體內充入壓縮空氣,當箱體內的濕度達到一定值時,加載電壓,測試太陽能電池片的阻值。由于上述技術方案運用,本技術填補了目前太陽能電池片不能進行PID測試的空白。實際應用證明,該裝置測試的結果可以表征現有技術在組件端進行PID測試的結果O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用于太陽能電池片的PID測試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箱體,所述箱體包括底座和上蓋;底座和上蓋之間形成密閉空間;所述底座上設有金屬裝載臺面,金屬裝載臺面上設有固定夾;所述上蓋上對應于所述金屬裝載臺面的位置設有尖端陣列,該尖端陣列通過絕緣部件固定于上蓋上;所述箱體上開設有進氣孔和排氣孔,箱體內設有濕度傳感器;還設有第一導線和第二導線;所述金屬裝載臺面通過第一導線接地;所述尖端陣列上連接有第二導線。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用于太陽能電池片的PID測試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箱體,所述箱體包括底座和上蓋;底座和上蓋之間形成密閉空間; 所述底座上設有金屬裝載臺面,金屬裝載臺面上設有固定夾; 所述上蓋上對應于所述金屬裝載臺面的位置設有尖端陣列,該尖端陣列通過絕緣部件固定于上蓋上; 所述箱體上開設有進氣孔和排氣孔,箱體內設有濕度傳感器; 還設有第一導線和第二導線; 所述金屬裝載臺面通過第一導線接地;所述尖端陣列上連接有第二導線。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PID測試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屬裝載臺面設于底座的中央,所述尖端陣列對應設于上蓋的中央。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PID測試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進氣孔和排氣孔分別設于底座的對角位置。4.根據權利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萬松博,王栩生,章靈軍,
申請(專利權)人:蘇州阿特斯陽光電力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江蘇;32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