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種鋼板梁橋面外變形足尺疲勞試驗加載裝置
本專利技術屬于橋梁工程
,具體涉及一種鋼板梁橋面外變形足尺疲勞試驗加 載裝置。
技術介紹
隨著鋼結構橋梁的廣泛應用,鋼橋的疲勞問題也日漸凸顯。鋼橋的疲勞問題嚴重 影響著橋梁的使用安全,而研究表明疲勞敏感細節處的二次應力以及面外變形是引起疲勞 開裂的主要原因。鋼橋設計中,需采用橫向連接系、平聯實現各鋼主梁之間的橫向連接。為 了避免堅向加勁肋和主梁受拉翼緣之間的焊接細節發生疲勞失效,通常在堅向加勁肋與主 梁受拉翼緣之間留有幾十毫米的腹板間隙;同樣在平聯與腹板連接的水平節點板處也留有 腹板間隙。在橋梁的實際運營時,車輛荷載作用下各鋼主梁之間會產生撓度差,從而使剛度 較小的腹板間隙處發生面外彎曲變形,引起焊接細節處較大的二次應力,導致疲勞裂紋在 此處萌生和擴展。在面內彎矩和面外變形的作用下,腹板間隙處的應力分布較為復雜。為 保證鋼結構橋梁在實際運營中能夠長期安全使用,需要通過試驗模擬出橋梁腹板間隙處真 實的應力分布,進而在橋梁設計時充分考慮到這些因素。通過有限元分析的方法可以在計 算機上模擬橋梁腹板間隙處的應力分布,但是有限元模擬不能準確得到腹板間隙處真實的 應力分布,更無法確定腹板間隙處的疲勞細節等級。因此需要進一步通過足尺疲勞試驗對 鋼板梁橋腹板間隙面外變形疲勞損傷機理和維修加固方法進行深入研究。 鋼橋腹板間隙處開展疲勞試驗是研究該細節處疲勞機理與維修加固方法合理性 的重要手段,可為實際工程的設計和維修加固提供重要的科學依據。傳統的針對鋼橋腹板 間隙處疲勞的試驗加載裝置與試驗方 ...
【技術保護點】
一種鋼板梁橋面外變形足尺疲勞試驗加載裝置,其特征在于:在試驗梁(6)上端的鋼墊板(13)上設置有加載梁(2),加載梁(2)上連接伺服液壓作動器(3),試驗梁(6)的腹板兩側均設置有兩個豎向加勁肋(8),斜撐桿7的調節端設置在豎向加勁肋(8)上,斜撐桿(7)的支撐端設置在試驗場地的錨固塊上,試驗梁(6)底部設置有連接型鋼(9),在試驗梁(6)的兩端分別設置有輔助梁(1),輔助梁(1)與試驗梁(6)連接處設置有水平加勁肋(11),輔助梁(1)與試驗梁(6)之間通過連接板(4)連接,前端輔助梁(1)底部設置前輔助梁段支撐結構(12)、后端輔助梁(1)底部設置后輔助梁段支撐結構(5),前輔助梁段支撐結構(12)和后輔助梁段支撐結構(5)分別固定在試驗場地的地槽內,試驗梁(6)、加載梁(2)、鋼墊板(13)、伺服液壓作動器(3)、豎向加勁肋(8)、加載點加勁肋(10)、斜撐桿(7)、連接板(4)、輔助梁(1)和水平加勁肋(11)連接構成右梁段,前輔助梁段支撐結構(12)、后輔助梁段支撐結構(5)和連接型鋼(9)的左端上設置有與右梁段結構完全相同、方向相對、互相平行的左梁段,試驗梁(6)腹板上豎向 ...
【技術特征摘要】
1. 一種鋼板梁橋面外變形足尺疲勞試驗加載裝置,其特征在于:在試驗梁(6)上端的 鋼墊板(13)上設置有加載梁(2),加載梁⑵上連接伺服液壓作動器(3),試驗梁(6)的 腹板兩側均設置有兩個堅向加勁肋(8),斜撐桿7的調節端設置在堅向加勁肋(8)上,斜撐 桿(7)的支撐端設置在試驗場地的錨固塊上,試驗梁(6)底部設置有連接型鋼(9),在試驗 梁(6)的兩端分別設置有輔助梁(1),輔助梁(1)與試驗梁(6)連接處設置有水平加勁肋 (11),輔助梁(1)與試驗梁(6)之間通過連接板(4)連接,前端輔助梁(1)底部設置前輔助 梁段支撐結構(12)、后端輔助梁(1)底部設置后輔助梁段支撐結構(5),前輔助梁段支撐 結構(12)和后輔助梁段支撐結構(5)分別固定在試驗場地的地槽內,試驗梁(6)、加載梁 (2)、鋼墊板(13)、伺服液壓作動器(3)、堅向加勁肋(8)、加載點加勁肋(10)、斜撐桿(7)、連 接板(4)、輔助梁(1)和水平加勁肋(11)連接構成右梁段,前輔助梁段支撐結構(12)、后輔 助梁段支撐結構(5)和連接型鋼(9)的左端上設置有與右梁段結構完全相同、方向相對、互 相平行的左梁段,試驗梁(6)腹板上堅向加勁肋(8)兩側設置有加載點加勁肋(10),試驗梁 (6)內側堅向加勁肋(8)的下端與試驗梁(6)腹板之間設置有水平節點板(15),右梁段水 平節點板(15)與左梁段對應的水平節點板(15)之間設置平聯(14)。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鋼板梁橋面外變形足尺疲勞試驗加載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的前輔助梁段支撐結構(12)為:在前支撐錨箱(12-5)上設置有兩對相對放置的前側向約 束(12-1),前側向約束(12-1)的水平臂與堅直臂之間對稱設置兩個前加勁板(12-2),兩 前加勁板(12-2)之間的前側向約束(12-1)水平臂上設置有前鋼錨箱(12-3),前側向約束 (12-1)上設置前地錨(12-4),相對設置的兩前側向約束(12-1)之間的前支撐錨箱(12-5) 上還設置有固定鉸(12-6);前支撐錨箱(12-5)的上翼緣板與下翼緣板的尺寸相同,均為寬 度為400mm?600mm、厚度為10mm?50mm、長度為2000mm?3000mm的矩形鋼板;前支撐錨 箱(12-5...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王春生,王茜,孫宇佳,段蘭,魏孟春,趙金偉,
申請(專利權)人:長安大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陜西;6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