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組合機械教具屬于教學儀器技術領域,目的在于解決現有存在的結構展示枯燥單調和結構笨重的問題。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包括動力源、機構演示單元和底板,機構演示單元包括轉盤演示單元和趣味演示單元,動力源設置在底板的中間位置,轉盤演示單元和趣味演示單元固定在底板上;轉盤演示單元包括轉盤A、支架A和機械零件,轉盤A通過支架A固定在底板上,機械零件搭建多種機械機構圓周均勻分布在轉盤A的同側,轉盤A中間設置有轉軸,轉軸上設置有大齒輪和鏈輪,大齒輪與鏈輪位于轉盤A同側,與機械機構位于轉盤A的兩側,每個機械機構的輸入軸與大齒輪同側設這有小齒輪,每個小齒輪同時與大齒輪嚙合;動力源同時為轉盤演示單元和趣味演示單元提供動力。(*該技術在2024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屬于教學儀器
,具體涉及一種多功能組合機械教具。?
技術介紹
目前,大專院校相關專業多設置機械課程,機械課程學習過程中枯燥無聊,內容抽象難懂,學生缺乏學習興趣;各類機械結構的演示設備大多都存放在實驗室中,結構笨重不易攜帶學習,各類機械演示課件死板,沒有真實感,無法引起學生學習探索的興趣。?現有的機械結構演示教具多為單一的結構演示或結構的搭建,不能很好的反應結構應用,公開號為CN103247218的中國專利公開了一項名稱為組合快換式傳動機構教具的技術方案,該教具包括動力平臺和傳動機構,動力平臺包括豎直放置的固定面板,固定面板上設置有電機、蝸輪蝸桿組件、錐齒輪組件、鏈輪和輸出軸,蝸輪蝸桿組件位于電機正上方,并與電機皮帶連接,蝸輪蝸桿組件和錐齒輪組件連接,鏈輪與錐齒輪組件之間通過錐齒輪軸連接,鏈輪與輸出軸之間通過鏈條連接,輸出軸與傳動機構連接。該教具笨重不易攜帶,著重展示機械傳動教學部分,缺乏展示部分,同時演示機構不夠豐富,外形不夠新穎,演示形式呆板,對零機械基礎的同學們來說不易理解,不能引發他們學習的興趣。?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種多功能組合機械教具,解決現有存在的結構展示枯燥單調和結構笨重的問題。?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的多功能組合機械教具包括動力源、機構演示單元和底板,所述機構演示單元包括轉盤演示單元、趣味演示單元和骨翅扇動單元,所述動力源設置在底板的中間位置,轉盤演示單元和趣味演示單元固定在底板上;?所述轉盤演示單元包括轉盤A、支架A和機械零件,所述轉盤A通過支架A固定在所述底板上,所述機械零件搭建多種機械機構圓周均勻分布在所述轉?盤A的同側,所述轉盤A中間設置有轉軸,所述轉軸上設置有大齒輪和鏈輪,所述大齒輪與鏈輪位于轉盤A同側,與所述機械機構位于轉盤A的兩側,所述每個機械機構的輸入軸與大齒輪同側設置有小齒輪,所述每個小齒輪同時與所述大齒輪嚙合;?所述趣味演示單元包括輸入軸A、轉盤B、支架B、槽輪機構、翹板A和滑桿;所述輸入軸A兩端通過支架B固定在底板上,所述輸入軸A一端安裝鏈輪,另一端安裝凸輪,所述輸入軸A通過錐齒輪組帶動槽輪機構轉動,所述槽輪機構的從動槽輪轉動中心設置有轉軸,所述轉軸上方固定有轉盤B,所述轉盤B圓周均布多個滑套,所述每個滑套中間設置有滑桿,所述滑桿可以相對滑套相對移動,所述翹板A一端與所述凸輪配合,另一端與一個滑桿配合;?所述骨翅扇動單元設置在所述趣味演示單元上方,所述動力源同時為轉盤演示單元、趣味演示單元和骨翅扇動單元提供動力。?所述骨翅扇動單元包括輸入軸B、從動軸、翹板B和仿生蝴蝶翅膀;所述輸入軸B和從動軸垂直設置,所述輸入軸B一端設置有鏈輪,另一端通過錐齒輪組帶動從動軸轉動,所述從動軸兩端分別設置有凸輪,所述凸輪分別與一個翹板B的一端配合,兩個翹板B的另一端分別設置有仿生蝴蝶翅膀;?所述趣味演示單元整體通過有機玻璃罩罩住,輸入軸A一端安裝的鏈輪為雙排鏈輪,所述骨翅扇動單元的輸入軸和從動軸分別通過支架固定在所述有機玻璃罩上,所述趣味演示單元輸入軸A上的雙排鏈輪中的一個鏈輪通過鏈條與所述骨翅扇動單元的輸入軸B上的鏈輪連接。?所述機械零件具體為凸輪機構基本零件、連桿機構基本零件、槽輪機構基本零件和齒輪機構基本零件。?所述多個滑套具體指四個。?所述滑桿上安裝字母、數字或圖形。?所述動力源為交流電機,所述交流電機輸出端設有雙排鏈輪,所述雙排鏈輪分別通過鏈條與所述轉盤演示單元轉軸上的鏈輪和趣味演示單元輸入軸A上的鏈輪連接。?所述轉盤演示單元還包括擋板,所述擋板固定在所述轉盤演示單元的轉盤A上,所述擋板上方開有90°扇形開口,所述每種機械機構相對轉盤A中心相對?稱位置設置有機構銘牌,所述擋板的扇形開口關于擋板圓心相對稱部分與所述機構銘牌相對應位置開有開口。?本技術的有益效果為:本技術的多功能組合機械教具通過動力源同步驅動轉盤演示單元、趣味演示單元和骨翅扇動單元運動,實現結構的展示,其中轉盤演示單元可根據教學需要搭建不同的機械機構,方便教學;趣味演示單元和骨翅扇動單元通過具體結構形象顯示出結構的應用,整體結構簡單,方便攜帶,有助于課堂教學。本技術結構輕巧便于攜帶,演示介紹了機械領域中多種基本結構,演示機構豐富,多機構組合,多角度展示了各種機構的基本原理,演示形式生動,整體外形具有創新性和新穎性,吸引零機械基礎的新生目光,從而激起他們學習機械的興趣。?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的多功能組合機械教具整體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的多功能組合機械教具轉盤A內部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技術的多功能組合機械教具趣味演示部分結構示意圖;?圖4為本技術的多功能組合機械教具骨翅扇動部分結構示意圖;?圖5為本技術傳動部分結構示意圖;?其中:1、交流電機,2、轉盤演示單元,201、轉盤A,202、擋板,203、支架A,204、機構銘牌,3、趣味演示單元,301、輸入軸A,302、槽輪機構,303、支架B,304、翹板A,305、滑桿,306、轉盤B,307、有機玻璃罩,4、骨翅扇動單元,401、輸入軸B,402、從動軸,403、翹板B,404、仿生蝴蝶翅膀。?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對本技術的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說明。?參見附圖1,本技術的多功能組合機械教具包括動力源、機構演示單元和底板,所述機構演示單元包括轉盤演示單元2、趣味演示單元3和骨翅扇動單元4,所述動力源設置在底板的中間位置,轉盤演示單元2和趣味演示單元3固定在底板上,分布在所述動力源的兩側;?參見附圖2,所述轉盤演示單元2包括轉盤A201、支架A203和機械零件,?所述轉盤A201通過支架A203固定在所述底板上,所述機械零件搭建多種機械機構圓周均勻分布在所述轉盤A201的同側,所述轉盤A201中間設置有轉軸,所述轉軸上設置有大齒輪和鏈輪,所述大齒輪與鏈輪位于轉盤A201同側,與所述機械機構位于轉盤A201的兩側,所述每個機械機構的輸入軸與大齒輪同側設置有小齒輪,所述每個小齒輪同時與所述大齒輪嚙合;?參見附圖3,所述趣味演示單元3包括輸入軸A301、轉盤B306、支架B303、槽輪機構302、翹板A304和滑桿305;所述輸入軸A301兩端通過支架B303固定在底板上,所述輸入軸A301一端安裝鏈輪,另一端安裝凸輪,所述輸入軸A301中段安裝錐齒輪A,輸入軸A301正下方的底板設置豎立軸,所述豎立軸上安裝有槽輪機構302的主動撥盤和錐齒輪B,錐齒輪B在主動撥盤上方恰好與錐齒輪A配合,在豎立軸一側的底板上設置轉軸,所述轉軸上部安裝轉盤B306,下部安裝槽輪機構302的從動槽輪,所述從動槽輪與豎立軸上的主動撥盤配合,所述轉盤B306圓周均布多個滑套,所述每個滑套中間設置有滑桿305,所述滑桿305可以相對滑套相對移動,所述翹板A304一端與所述凸輪配合,另一端與一個滑桿305配合;通過錐齒輪A和錐齒輪B帶動槽輪機構302轉動,實現轉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多功能組合機械教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動力源、機構演示單元和底板,所述機構演示單元包括轉盤演示單元(2)、趣味演示單元(3)和骨翅扇動單元(4),所述動力源設置在底板的中間位置,轉盤演示單元(2)和趣味演示單元(3)固定在底板上;?所述轉盤演示單元(2)包括轉盤A(201)、支架A(203)和機械零件,所述轉盤A(201)通過支架A(203)固定在所述底板上,所述機械零件搭建多種機械機構圓周均勻分布在所述轉盤A(201)的同側,所述轉盤A(201)中間設置有轉軸,所述轉軸上設置有大齒輪和鏈輪,所述大齒輪與鏈輪位于轉盤A(201)同側,與所述機械機構位于轉盤A(201)的兩側,所述每個機械機構的輸入軸與大齒輪同側設置有小齒輪,所述每個小齒輪同時與所述大齒輪嚙合;?所述趣味演示單元(3)包括輸入軸A(301)、轉盤B(306)、支架B(303)、槽輪機構(302)、翹板A(304)和滑桿(305);所述輸入軸A(301)兩端通過支架B(303)固定在底板上,所述輸入軸A(301)一端安裝鏈輪,另一端安裝凸輪,所述輸入軸A(301)通過錐齒輪組帶動槽輪機構(302)轉動,所述槽輪機構(302)的從動槽輪轉動中心設置有轉軸,所述轉軸上方固定有轉盤B(306),所述轉盤B(306)圓周均布多個滑套,所述每個滑套中間設置有滑桿(305),所述滑桿(305)可以相對滑套相對移動,所述翹板A(304)一端與所述凸輪配合,另一端與一個滑桿(305)配合;?所述骨翅扇動單元(4)設置在所述趣味演示單元(3)上方,所述動力源同時為轉盤演示單元(2)、趣味演示單元(3)和骨翅扇動單元(4)提供動力。...
【技術特征摘要】
1.多功能組合機械教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動力源、機構演示單元和底板,所述機構演示單元包括轉盤演示單元(2)、趣味演示單元(3)和骨翅扇動單元(4),所述動力源設置在底板的中間位置,轉盤演示單元(2)和趣味演示單元(3)固定在底板上;?
所述轉盤演示單元(2)包括轉盤A(201)、支架A(203)和機械零件,所述轉盤A(201)通過支架A(203)固定在所述底板上,所述機械零件搭建多種機械機構圓周均勻分布在所述轉盤A(201)的同側,所述轉盤A(201)中間設置有轉軸,所述轉軸上設置有大齒輪和鏈輪,所述大齒輪與鏈輪位于轉盤A(201)同側,與所述機械機構位于轉盤A(201)的兩側,所述每個機械機構的輸入軸與大齒輪同側設置有小齒輪,所述每個小齒輪同時與所述大齒輪嚙合;?
所述趣味演示單元(3)包括輸入軸A(301)、轉盤B(306)、支架B(303)、槽輪機構(302)、翹板A(304)和滑桿(305);所述輸入軸A(301)兩端通過支架B(303)固定在底板上,所述輸入軸A(301)一端安裝鏈輪,另一端安裝凸輪,所述輸入軸A(301)通過錐齒輪組帶動槽輪機構(302)轉動,所述槽輪機構(302)的從動槽輪轉動中心設置有轉軸,所述轉軸上方固定有轉盤B(306),所述轉盤B(306)圓周均布多個滑套,所述每個滑套中間設置有滑桿(305),所述滑桿(305)可以相對滑套相對移動,所述翹板A(304)一端與所述凸輪配合,另一端與一個滑桿(305)配合;?
所述骨翅扇動單元(4)設置在所述趣味演示單元(3)上方,所述動力源同時為轉盤演示單元(2)、趣味演示單元(3)和骨翅扇動單元(4)提供動力。?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組合機械教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骨翅扇動單元(4)包括輸入軸B(401)、從動軸(402)、翹板B(403)和仿生蝴蝶翅膀(404);所述輸入...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薛珊,李靜,魏春雨,楊佳蒙,崔福林,卞希帥,張兵,暢佳偉,
申請(專利權)人:長春理工大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吉林;22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