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汽車配件技術領域,尤其涉及汽車后立柱。通過上護板、與上護板連接的第一側面護板、連接在上護板另一側的第二側面護板、與第二側面護板連接的下護板;所述上護板上固接有透明燈罩,該透明燈罩與上護板形成空腔;所述空腔內的上護板上設有向內凹陷的凹槽,該凹槽內卡接有安裝LED燈的放置板;所述放置板由若干第一支撐塊與若干第二支撐塊組成波浪形的放置板,該第一支撐塊上均安裝有LED燈;使汽車后立柱外形美觀,強度較高。(*該技術在2024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專利摘要】本技術涉及汽車配件
,尤其涉及汽車后立柱。通過上護板、與上護板連接的第一側面護板、連接在上護板另一側的第二側面護板、與第二側面護板連接的下護板;所述上護板上固接有透明燈罩,該透明燈罩與上護板形成空腔;所述空腔內的上護板上設有向內凹陷的凹槽,該凹槽內卡接有安裝LED燈的放置板;所述放置板由若干第一支撐塊與若干第二支撐塊組成波浪形的放置板,該第一支撐塊上均安裝有LED燈;使汽車后立柱外形美觀,強度較高。【專利說明】汽車后立柱
本技術涉及汽車配件
,尤其涉及汽車后立柱。
技術介紹
后立柱位于汽車尾部,是支撐車輛結構強度的主要部分;但是目前后立柱存在下列缺點I)外形較為單一,裝飾作用不強;2)結構簡單,整體強度不夠高,在受到沖擊時,容易受力變形。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外形美觀,強度較高的汽車后立柱。 實現本技術的技術方案如下: 汽車后立柱,包括上護板、與上護板連接的第一側面護板、連接在上護板另一側的第二側面護板、與第二側面護板連接的下護板;所述上護板上固接有透明燈罩,該透明燈罩與上護板形成空腔;所述空腔內的上護板上設有向內凹陷的凹槽,該凹槽內卡接有放置板;所述放置板由若干第一支撐塊與若干第二支撐塊組成,該放置板呈波浪形,且第一支撐塊上均安裝有LED燈。 所述上護板與第一、第二側面護板連接處均采用圓弧過渡。采用圓弧過渡有效增加連接處的強度。 所述下護板上設有若干用于安裝后立柱的沉頭孔。采用沉頭孔便于后立柱的安裝。 所述透明燈罩外露端呈弧形。外露端呈弧形增加透明燈罩的強度,使其具有更強的抗沖擊性能。 所述上護板底面均布有若干加強筋。使上護板的強度更好,更加穩固,在受到沖擊過程中不易發生變形。 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通過在空腔內設置LED燈,可以使汽車后立柱一方面外形美觀,另一方面使其具有位置燈的功能,且剎車時可作為高亮剎車燈,在夜間行駛時,方便后部車輛駕駛人員觀察到本車的狀態,增加駕車的安全性;進一步的由于LED燈安裝在波浪形的放置板上,一方面可以使LED燈安裝的更牢固,另一方面還可以提高LED燈的亮度。 【專利附圖】【附圖說明】 通過下面結合附圖的詳細描述,本技術前述的和其他的目的、特征和優點將變得顯而易見。 其中:圖1為本技術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技術局部剖視圖; 圖3為本技術背面示意圖; 圖4為本技術I部放大圖; 圖5為本技術透明燈罩結構示意圖; 附圖中,I為上護板,2為第一側面護板,3為第二側面護板,4為下護板,5為透明燈罩,6為空腔,7為凹槽,8為放置板,9為第一支撐塊,10為第二支撐塊,11為LED燈,12為沉頭孔,13為加強筋,14為第一波紋條,15為第二波紋條,16為磨砂層。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 參見圖1-圖4所示,汽車后立柱,包括上護板1、與上護板連接的第一側面護板2、連接在上護板另一側的第二側面護板3、與第二側面護板連接的下護板4 ;所述上護板上固接有透明燈罩5,該透明燈罩與上護板形成空腔6 ;所述空腔內的上護板上設有向內凹陷的凹槽7,該凹槽內卡接有放置板8 ;所述放置板由若干第一支撐塊9與若干第二支撐塊10組成,該放置板呈波浪形,且第一支撐塊上均安裝有LED燈11。 通過在空腔內設置LED燈,可以使汽車后立柱一方面外形美觀,環保省電,另一方面使其具有位置燈的功能,且剎車時可作為高亮剎車燈,在夜間行駛時,方便后部車輛駕駛人員觀察到本車的狀態,增加駕車的安全性;其中透明燈罩通過熱板焊接技術連接在上護板上,使透明燈罩與上護板連接更穩定,避免漏水而產生LED線路的短路問題;進一步的由于LED燈安裝在波浪形的放置板上,一方面可以使LED燈安裝的更牢固,另一方面還可以提高LED燈的亮度。優選的,LED燈的電源連接線的顏色與原車連接線的顏色功能相同的采用相同的顏色;在安裝LED燈時,安裝更簡便。 實施例2 在前述實施例的基礎上,所述上護板與第一、第二側面護板連接處均采用圓弧過渡。由于圓弧結構強度較高,采用圓弧過渡有效增加連接處的強度。 實施例3 在實施例1的基礎上,所述下護板上設有若干用于安裝后立柱的沉頭孔12。采用沉頭孔便于后立柱的安裝。 實施例4 在實施例1的基礎上,所述透明燈罩外露端呈弧形。由于外露端呈弧形增加透明燈罩的強度,使其具有更強的抗沖擊性能。 實施例5 在實施例1的基礎上,所述上護板底面均布有若干加強筋13,該加強筋縱橫交錯設置成柵格形。使上護板的強度更好,更加穩固,在受到沖擊過程中不易發生變形;采用柵格形,強度更高。 實施例6 在實施例1的基礎上,參見圖5所示,所述透明燈罩反光面上設有磨砂層16 ;所述透明燈罩外層設有第一波紋條14,透明燈罩內層設有第二波紋條15 ;所述第一波紋條與第二波紋條相互交錯設置。由于燈光在透過透明燈罩時,透明燈罩將LED燈發出點光源變換成線光源,使光效高,光線亮度更均勻。 本技術并不局限于所述的實施例,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技術的精神即公開范圍內,仍可作一些修正或改變,故本技術的權利保護范圍以權利要求書限定的范圍為準。【權利要求】1.汽車后立柱,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護板、與上護板連接的第一側面護板、連接在上護板另一側的第二側面護板、與第二側面護板連接的下護板;所述上護板上固接有透明燈罩,該透明燈罩與上護板形成空腔;所述空腔內的上護板上設有向內凹陷的凹槽,該凹槽內卡接有放置板;所述放置板由若干第一支撐塊與若干第二支撐塊組成,該放置板呈波浪形,且第一支撐塊上均安裝有LED燈。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汽車后立柱,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護板與第一、第二側面護板連接處均采用圓弧過渡。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汽車后立柱,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護板上設有若干用于安裝后立柱的沉頭孔。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汽車后立柱,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燈罩外露端呈弧形。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汽車后立柱,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護板底面均布有若干加強筋。【文檔編號】B60Q1/44GK204095901SQ201420511649【公開日】2015年1月14日 申請日期:2014年9月5日 優先權日:2014年9月5日 【專利技術者】成貴慶 申請人:賽伊馬斯汽車部件(常州)有限公司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汽車后立柱,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護板、與上護板連接的第一側面護板、連接在上護板另一側的第二側面護板、與第二側面護板連接的下護板;所述上護板上固接有透明燈罩,該透明燈罩與上護板形成空腔;所述空腔內的上護板上設有向內凹陷的凹槽,該凹槽內卡接有放置板;所述放置板由若干第一支撐塊與若干第二支撐塊組成,該放置板呈波浪形,且第一支撐塊上均安裝有LED燈。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成貴慶,
申請(專利權)人:賽伊馬斯汽車部件常州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江蘇;32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