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零部件平行度及高度的矯正設備領域。所提供的硬盤驅動架指片平行度及高度自動矯正設備,包括固定硬盤驅動架的夾具,固定夾具并驅動夾具前后運動的第一驅動機構,分布于硬盤驅動架兩側的第一卡爪以及第二卡爪,驅動第一卡爪上下運動的第二驅動機構,驅動第二卡爪上下運動的第三驅動機構,驅動第一卡爪左右運動的第四驅動機構,驅動第二卡爪左右運動的第五驅動機構,測量硬盤驅動架的指片的平行度及高度的測量機構,協調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驅動機構以及測量機構動作的控制模塊。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的硬盤驅動架指片平行度及高度自動矯正設備可自動對硬盤驅動架的指片的平行度及高度進行檢測及矯正。(*該技術在2024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專利摘要】本技術涉及零部件平行度及高度的矯正設備領域。所提供的硬盤驅動架指片平行度及高度自動矯正設備,包括固定硬盤驅動架的夾具,固定夾具并驅動夾具前后運動的第一驅動機構,分布于硬盤驅動架兩側的第一卡爪以及第二卡爪,驅動第一卡爪上下運動的第二驅動機構,驅動第二卡爪上下運動的第三驅動機構,驅動第一卡爪左右運動的第四驅動機構,驅動第二卡爪左右運動的第五驅動機構,測量硬盤驅動架的指片的平行度及高度的測量機構,協調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驅動機構以及測量機構動作的控制模塊。本技術提供的硬盤驅動架指片平行度及高度自動矯正設備可自動對硬盤驅動架的指片的平行度及高度進行檢測及矯正。【專利說明】硬盤驅動架指片平行度及高度自動矯正設備
本技術涉及零部件平行度及高度的矯正設備領域,具體涉及硬盤驅動架指片平行度及高度自動矯正設備。
技術介紹
在生成加工過程中,硬盤驅動架的指片的平行度及高度會出現誤差,由此為保證硬盤的良好運行,硬盤驅動架的指片的平行度及高度需在公差容許的范圍內。此前,由于缺乏集檢測及矯正的設備,對于指片的平行度及高度在公差容許范圍之外的硬盤驅動架,只能作廢品處理。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可自動對硬盤驅動架的指片的平行度及高度進行檢測及矯正的硬盤驅動架指片平行度及高度矯正設備。 硬盤驅動架指片平行度及高度自動矯正設備,包括固定硬盤驅動架的夾具, 固定所述夾具并驅動所述夾具前后運動的第一驅動機構, 分布于所述硬盤驅動架兩側的第一卡爪以及第二卡爪, 驅動所述第一卡爪上下運動的第二驅動機構,驅動所述第二卡爪上下運動的第三驅動機構。 驅動所述第一卡爪左右運動的第四驅動機構,驅動所述第二卡爪左右運動的第五驅動機構, 測量所述硬盤驅動架的指片的平行度及高度的測量機構, 協調所述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驅動機構以及測量機構動作的控制模塊。 更具體地,還包括將所述硬盤驅動架壓緊的壓緊機構,所述壓緊機構包括支桿、連桿、壓緊氣缸、氣缸軸, 所述支桿豎直固定于所述第一驅動機構上,所述連桿一端轉動連接于所述支桿上,所述連桿與所述支桿互相垂直,所述連桿另一端連接所述壓緊氣缸,所述氣缸軸豎直向下。 更具體地,所述測量機構包括分布于硬盤驅動架兩側的高精度激光發射器以及高精度激光接收器,安裝所述高精度激光發射器以及所述高精度激光接收器的轉盤。 更具體地,所述第一驅動機構包括第一電機以及由所述第一電機驅動的第一承載臺。 更具體地,所述第一卡爪包括第一卡臂以及連接于所述第一卡臂頂端的第一卡嘴,所述第一卡嘴位于所述硬盤驅動架的指片的左側。 更具體地,所述第四驅動機構包括第四氣缸以及由所述第四氣缸驅動的第四推桿,所述第一卡臂與所述第四推桿固定連接。 更具體地,所述第二驅動機構包括第二電機以及由所述第二電機驅動的第二推桿,所述第二推桿與所述第四氣缸固定連接。 更具體地,所述第二卡爪包括第二卡臂以及連接于所述第二卡臂頂端的第二卡嘴,所述第二卡嘴位于所述硬盤驅動架的指片的右側。 更具體地,所述第五驅動機構包括第五氣缸以及由所述第五氣缸驅動的第五推桿,所述第二卡臂與所述第五推桿固定連接。 更具體地,所述第三驅動機構包括第三電機以及由所述第三電機驅動的第三推桿,所述第三推桿與所述第五氣缸固定連接。 本技術提供的硬盤驅動架指片平行度及高度自動矯正設備可自動對硬盤驅動架的指片的平行度及高度進行檢測及矯正。 【專利附圖】【附圖說明】 圖1為實施例的硬盤驅動架指片平行度及高度自動矯正設備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所示實施例中硬盤驅動架夾具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并示出了硬盤驅動架; 圖3為圖1所示實施例中的局部立體結構示意圖一; 圖4為圖3中A區域的放大示意圖; 圖5為圖1所示實施例中的局部分解示意圖一; 圖6為圖1所示實施例中的局部立體結構示意圖二 ; 圖7為圖1所示實施例中的局部分解示意圖二。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及具體實施例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說明。 參照圖1?7。本實施例提供的硬盤驅動架指片平行度及高度自動矯正設備,包括固定硬盤驅動架I的夾具21, 固定夾具21并驅動夾具21前后運動的第一驅動機構3, 分布于硬盤驅動架I兩側的第一卡爪41以及第二卡爪42, 驅動第一卡爪41上下運動的第二驅動機構51,驅動第二卡爪42上下運動的第三驅動機構52, 驅動第一卡爪41左右運動的第四驅動機構61,驅動第二卡爪42左右運動的第五驅動機構62, 測量硬盤驅動架I的指片11的平行度及高度的測量機構7, 協調第一驅動機構3、第二驅動機構51、第三驅動機構52、第四驅動機構61、第五驅動機構62動作的控制模塊(圖未示)。 圖示實施例中,該硬盤驅動架指片平行度及高度自動矯正設備還包括安裝臺,該安裝臺包括安裝面板8,第一驅動機構3、測量機構7位于安裝面板8上方,第二驅動機構51、第三驅動機構52、第四驅動機構61、第五驅動機構62位于安裝面板8下方。 該硬盤驅動架指片平行度及高度自動矯正設備的使用方式參考如下: 根據所要檢測及矯正的硬盤驅動架I選取相應規格的夾具21,將夾具21固定于第一驅動機構3上,然后將硬盤驅動架I放置于夾具21上,啟動該硬盤驅動架指片平行度及高度自動矯正設備。此時壓第一驅動機構3將夾具21連同硬盤驅動架I 一同送至測量機構7,由測量機構7測量硬盤驅動架I各指片11相對基準面的平行度及高度,然后將所檢測到的數據傳輸至控制模塊(圖未示)。 第一卡爪41以及第二卡爪42的初始位置均位于硬盤驅動架I的上方。 當檢測到硬盤驅動架I的第一片指片111以及第二片指片112的左側均翹起時,控制模塊(圖未示)先控制第四驅動機構61向右運動,然后控制第二驅動機構51向下運動從而帶動第一卡爪41向下運動以將第一片指片111的左側向下壓以對第一片指片111進行矯正。對第一片指片111進行矯正之后,控制模塊(圖未示)控制第四驅動機構61向左運動,然后控制第二驅動機構51向下運動再控制第四驅動機構61向右運動從而使第一卡爪41位于第一片指片111以及第二指片112之間,接著控制第二驅動機構51向下運動從而帶動第一卡爪41向下運動以將第二片指片112的左側向下壓以對第二片指片112進行矯正。 對于其他指片11以及其他平行度及高度的矯正方式同理,在此不再贅述。 本實施例中,硬盤驅動架指片平行度及高度自動矯正設備還包括將硬盤驅動架I壓緊的壓緊機構22。 壓緊機構22包括支桿221、連桿222、壓緊氣缸223、氣缸軸224, 支桿221豎直固定于第一驅動機構3上,連桿222 —端轉動連接于支桿221上,連桿222與支桿221互相垂直,連桿222另一端連接壓緊氣缸223,氣缸軸224豎直向下。 該壓緊機構22使用時,壓緊氣缸223驅動氣缸軸224壓緊硬盤驅動架1,從而在指片11矯正過程中硬盤驅動架I不會移動。 本實施例中,測量機構7包括分布于硬盤驅動架I兩側的高精度激光發射器71以及高精度激光接收器72,安裝高精度激光發射器71以及高精度激光接收器72的轉盤73。 該測量機構7的測量方式參考如下: 高精度激光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硬盤驅動架指片平行度及高度自動矯正設備,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硬盤驅動架(1)的夾具(21),固定所述夾具(21)并驅動所述夾具(21)前后運動的第一驅動機構(3),分布于所述硬盤驅動架(1)兩側的第一卡爪(41)以及第二卡爪(42),驅動所述第一卡爪(41)上下運動的第二驅動機構(51),驅動所述第二卡爪(42)上下運動的第三驅動機構(52),驅動所述第一卡爪(41)左右運動的第四驅動機構(61),驅動所述第二卡爪(42)左右運動的第五驅動機構(62),測量所述硬盤驅動架(1)的指片(11)的平行度及高度的測量機構(7),協調所述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驅動機構以及測量機構動作的控制模塊。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鄔江洪,李嘯,陳鈺然,
申請(專利權)人:福群電子深圳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廣東;44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