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汽車流水槽總成,包括流水槽本體,與流水槽本體連接的前風擋下裝飾板和前擋板本體,前風擋玻璃及前風擋下橫梁;所述前風擋下橫梁的截面為“C”型結構,“C”型結構的一邊向外延伸與前風擋玻璃間通過涂膠層固定連接,“C”型結構的另一邊向外延伸與前擋板本體焊接;所述流水槽本體、前風擋下裝飾板、前擋板本體及前風擋下橫梁共同合圍成一個密閉的空腔。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不更改現在布置附件配合的條件下,重新設計流水槽區域的結構形式,在行人頭部碰撞撞擊方向上降低了結構強度,提供足夠的空腔來保證前風窗玻璃有效潰縮,降低頭部傷害值,同時兼備整車的扭轉剛度和模態要求。(*該技術在2024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專利摘要】本技術公開了一種汽車流水槽總成,包括流水槽本體,與流水槽本體連接的前風擋下裝飾板和前擋板本體,前風擋玻璃及前風擋下橫梁;所述前風擋下橫梁的截面為“C”型結構,“C”型結構的一邊向外延伸與前風擋玻璃間通過涂膠層固定連接,“C”型結構的另一邊向外延伸與前擋板本體焊接;所述流水槽本體、前風擋下裝飾板、前擋板本體及前風擋下橫梁共同合圍成一個密閉的空腔。本技術不更改現在布置附件配合的條件下,重新設計流水槽區域的結構形式,在行人頭部碰撞撞擊方向上降低了結構強度,提供足夠的空腔來保證前風窗玻璃有效潰縮,降低頭部傷害值,同時兼備整車的扭轉剛度和模態要求。【專利說明】一種汽車流水槽總成
本技術涉及汽車車身鈑金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汽車流水槽總成。
技術介紹
隨著科技的發展,我國駕、乘人員的安全得到了更好的保障,但卻忽視了行人保護技術的研宄。最新公布的《道路交通事故統計年報》顯示:近年來,我國行人因交通意外死亡的人數占26%左右。 在人一車碰撞事故中行人的頭部是最易受到重度損傷的部位(80% ),其次為胸部(了^)、脊柱(6%)和腹部(6%而受到中度損傷比例最高的部位為下肢(37^),其次為頭部(35%^由此可見,人一車碰撞事故中行人頭部是最易受到傷害的部位。而對于普通乘用車,人一車碰撞事故中行人頭部極易撞擊到汽車前風窗玻璃內的區域即汽車前風窗下橫梁結構。 目前廣泛運用于汽車前風窗下流水槽結構,為保證滿足整車扭轉剛度和模態等性能要求,通常設計為” 口 ”字形封閉截面或” 7”字形半封閉截面,這類結構在撞擊方向上強度較大且不易變形,對降低行人頭部傷害值不利。若設計弱化風窗下橫梁結構,雖滿足行人保護頭部碰撞要求,卻降低了車身扭轉剛度和整車模態。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汽車流水槽總成,解決現有流水槽結構不能同時兼顧整車扭轉剛度和行人頭部碰撞要求的問題。 本技術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汽車流水槽總成,包括流水槽本體,與流水槽本體連接的前風擋下裝飾板和前擋板本體,前風擋玻璃及前風擋下橫梁;所述前風擋下橫梁的截面為“0”型結構,“0”型結構的一邊向外延伸與前風擋玻璃間通過涂膠層固定連接,“0”型結構的另一邊向外延伸與前擋板本體焊接;所述流水槽本體、前風擋下裝飾板、前擋板本體及前風擋下橫梁共同合圍成一個密閉的空腔。 為提高頭部碰撞潰縮量,所述前風擋下橫梁和前擋板本體焊接后成一個“之”字型截面結構。 進一步的,所述流水槽本體為“1/’型結構。所述流水槽本體與前風擋下裝飾板配合的一端設置有上翻遍平面結構,所述流水槽本體與前風擋下裝飾板在上翻遍平面結構處設置有連接作用的子母扣,所述流水槽本體與前擋板本體配合的一端設置有與前擋板本體走向一致的焊接翻遍,前擋板本體與焊接翻遍焊接。 本技術的有益效果:通過前風擋下橫梁的截面為“0”型結構設計,在頭部碰撞的方向能夠形成很好的潰縮,提高行人頭部的保護,提高整車的碰撞安全值。且所述的前風擋下橫梁及其配合的周邊件共同形成一個空腔,使頭部碰撞時有足夠的潰縮空間,同時,前風擋下橫梁及其配合結構的整車扭轉剛度和模態不受影響,符合整車扭轉剛度和模態的要求。 以下將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技術進行較為詳細的說明。 【專利附圖】【附圖說明】 圖1為本技術的截面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如圖1所示,一種汽車流水槽總成,包括流水槽本體6,與流水槽本體6連接的前風擋下裝飾板9和前擋板本體4,前風擋下裝飾板9上設置有發動機罩蓋12,前風擋玻璃1及前風擋下橫梁3 ;所述前風擋下橫梁3的截面為“0”型結構,“0”型結構的一邊向外延伸與前風擋玻璃1間通過涂膠層2固定連接,“0”型結構的另一邊向外延伸與前擋板本體4焊接。“0”型結構有助于頭部碰撞時潰縮。所述流水槽本體6、前風擋下裝飾板9、前擋板本體4及前風擋下橫梁3共同合圍成一個密閉的空腔10,足夠的空腔設計使玻璃在碰撞時能有效潰縮。所述前風擋下橫梁3和前擋板本體4焊接后成一個“之”字型截面結構,在碰撞器11撞擊的方向上弱化了搭接結構的強度,能有效的行人頭部碰撞時的傷害值。 所述流水槽本體6為“1/’型結構。流水槽本體6與前風擋下裝飾板9配合的一端設置有上翻遍平面結構8,所述流水槽本體6與前風擋下裝飾板9在上翻遍平面結構8處設置有連接作用的子母扣7,所述流水槽本體6與前擋板本體4配合的一端設置有與前擋板本體4走向一致的焊接翻遍5,前擋板本體4與焊接翻遍5焊接。 本適用新型不更改現在布置附件配合的條件下,重新設計流水槽區域的結構形式,在行人頭部碰撞撞擊方向上降低了結構強度,提供足夠的空腔來保證前風窗玻璃有效潰縮,降低頭部傷害值,同時兼備整車的扭轉剛度和模態要求。【權利要求】1.一種汽車流水槽總成,包括流水槽本體¢),與流水槽本體(6)連接的前風擋下裝飾板(9)和前擋板本體(4),前風擋玻璃(I)及前風擋下橫梁(3);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風擋下橫梁(3)的截面為“C”型結構,“C”型結構的一邊向外延伸與前風擋玻璃(I)間通過涂膠層(2)固定連接,“C”型結構的另一邊向外延伸與前擋板本體(4)焊接;所述流水槽本體(6)、前風擋下裝飾板(9)、前擋板本體(4)及前風擋下橫梁(3)共同合圍成一個密閉的空腔(1)0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汽車流水槽總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風擋下橫梁(3)和前擋板本體(4)焊接后成一個“之”字型截面結構。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汽車流水槽總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流水槽本體(6)為“L”型結構。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汽車流水槽總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流水槽本體(6)與前風擋下裝飾板(9)配合的一端設置有上翻遍平面結構(8),所述流水槽本體(6)與前風擋下裝飾板(9)在上翻遍平面結構(8)處設置有連接作用的子母扣(7),所述流水槽本體(6)與前擋板本體(4)配合的一端設置有與前擋板本體(4)走向一致的焊接翻遍(5),前擋板本體(4)與焊接翻遍(5)焊接。【文檔編號】B60R21/34GK204250179SQ201420707723【公開日】2015年4月8日 申請日期:2014年11月21日 優先權日:2014年11月21日 【專利技術者】王翼 申請人: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汽車流水槽總成,包括流水槽本體(6),與流水槽本體(6)連接的前風擋下裝飾板(9)和前擋板本體(4),前風擋玻璃(1)及前風擋下橫梁(3);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風擋下橫梁(3)的截面為“C”型結構,“C”型結構的一邊向外延伸與前風擋玻璃(1)間通過涂膠層(2)固定連接,“C”型結構的另一邊向外延伸與前擋板本體(4)焊接;所述流水槽本體(6)、前風擋下裝飾板(9)、前擋板本體(4)及前風擋下橫梁(3)共同合圍成一個密閉的空腔(10)。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王翼,
申請(專利權)人: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安徽;34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