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多功能垛盤倉,包括導向龍門架、氣缸升降組件、雙向導向板、升降輸送線、主輸送線;所述雙向導向板設置在導向龍門架上,氣缸升降組件的上端與導向龍門架連接,下端與雙向導向板連接;升降輸送線和主輸送線線均設置于所述導向龍門架的下部,所述雙向導向板位于所述升降輸送線和主輸送線的上方;所述升降輸送線安裝于主輸送線內,與主輸送線呈90°方向;主輸送線工作時,升降輸送線位于主輸送線以下;升降輸送線工作時,主輸送線位于升降輸送線以下。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是,存儲垛盤數量多,極大的減少操作人員上垛次數;拆分和回收時的單個垛盤輸送靈活,可滿足自動化碼垛中的多樣要求。(*該技術在2024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自動化碼垛拆垛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多功能垛盤倉。
技術介紹
在自動化包裝及物流等領域中,較為普遍的采用垛盤輸送或承載貨物,因此系統中會較多的涉及到對垛盤的拆分、回收、緩存等操作。垛盤在存放時為節省空間并便于運輸一般規則的碼放成垛。將整垛垛盤逐個分離成單個垛盤用于承載貨物的過程為垛盤的拆分;將承載有貨物的垛盤卸載,并將分散的單個垛盤碼放成垛的過程為垛盤的回收;在自動化循環中有時還會涉及到將多余垛盤回收,在需要時拆分的緩存工作方式。目前垛盤倉多采用叉車直接放入或叉出的方式,存儲垛盤數量較少,且不易實現存取一體的緩存工作方式。在系統中多個垛盤倉工作方式和輸送方向不同時若單獨設計會增加工作量且不利于布置上的靈活性。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用于單獨實現或同時實現對垛盤的緩存、拆分、回收的多功能垛盤倉。本技術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多功能垛盤倉,包括導向龍門架、氣缸升降組件、雙向導向板、升降輸送線、主輸送線;所述雙向導向板設置在導向龍門架上,氣缸升降組件的上端與導向龍門架連接,下端與雙向導向板連接;升降輸送線和主輸送線線均設置于所述導向龍門架的下部,所述雙向導向板位于所述升降輸送線和主輸送線的上方;所述升降輸送線安裝于主輸送線內,與主輸送線呈90°方向;主輸送線工作時,升降輸送線位于主輸送線以下;升降輸送線工作時,主輸送線位于升降輸送線以下。還包括設置在所述雙向導向板下端側面的撥叉組件,其包括依次連接的撥叉氣缸、第一撥叉、撥叉傳動桿和第二撥叉;所述撥叉組件的撥叉氣缸與雙向導向板固定。還包括空垛盤緩存線,其與主輸送線實現對接。所述空垛盤緩存線、主輸送線、升降輸送線均可正向和反向運轉實現垛盤的雙向輸送。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存儲垛盤數量多,極大的減少操作人員上垛次數;拆分和回收時的單個垛盤輸送靈活,可滿足自動化碼垛中的多樣要求。【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的主視圖;圖2為本技術的左視圖;圖3為本技術的俯視圖;圖4為本技術的雙向導向板結構圖;圖5為圖4的俯視圖;圖6為本技術的氣缸升降組件示意圖;圖7本技術的撥叉組件示意圖。圖中:1.導向龍門架;2.氣缸升降組件;3.雙向導向板;4.升降輸送線;5.主輸送線;6.垛盤;7.整垛垛盤;8.空垛盤緩存線;9.撥叉組件;10.上固定耳環;11.升降氣缸;12.浮動接頭;13.下固定耳環;14.撥叉氣缸;15.撥叉;16.撥叉傳動桿。【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技術作詳細描述:本技術一種多功能垛盤倉,包括導向龍門架1、氣缸升降組件2、雙向導向板3、升降輸送線4、主輸送線5;所述雙向導向板3設置在導向龍門架I上并可上下浮動,氣缸升降組件2包括依次連接的上固定耳環10、升降氣缸11、浮動接頭12和下固定耳環;上固定耳環10與導向龍門架I連接,下固定耳環13與雙向導向板3連接,升降氣缸11動作,可實現雙向導向板3的升降;升降輸送線4和主輸送線線5均設置于所述導向龍門架I的下部,所述雙向導向板3位于所述升降輸送線4和主輸送線5的上方;所述升降輸送線4安裝于主輸送線5內,與主輸送線呈90°方向;主輸送線4工作時,升降輸送線5位于主輸送線以下;升降輸送線5工作時,主輸送線4位于升降輸送線以下;還包括設置在所述雙向導向板3下端側面的撥叉組件9,其包括依次連接的撥叉氣缸14、第一撥叉15、撥叉傳動桿16和第二撥叉;所述撥叉組件9的撥叉氣缸14與雙向導向板3固定;第一撥叉15通過撥叉傳動桿16實現與第二撥叉的聯動。還包括空垛盤緩存線8,其與主輸送線5實現對接;所述空垛盤緩存線8、主輸送線5、升降輸送線4均可正向和反向運轉實現雙向輸送。本技術的工作方式如下:如圖2所示,叉車將整垛空垛盤7放至空垛盤緩存線8并定位后,由空垛盤緩存線8輸送至主輸送線5 ;經雙向導向板3導向,平穩進入主輸送線5,此時撥叉組件9處于收回狀態,升降輸送線4處于低位,從而避免對整垛垛盤7輸送中的干涉。垛盤輸送完成后,氣缸升降組件2提升,從而帶動撥叉組件9運動,直至從底部起第二個垛盤叉車孔位置處時,撥叉氣缸14動作,將撥叉15伸出。氣缸升降組件2繼續提升,此時撥叉15會帶動第二個垛盤及其上部所有垛盤升起,只留有底部一個垛盤,進而實現了垛盤的分離。當氣缸升降組件2運動至最高點時,主輸送線5將垛盤6輸送出,或升降輸送線4運動至高位,將垛盤6沿主輸送線5的90°方向輸送出垛盤倉。單個垛盤6輸送完成后,升降輸送線4下降,落回低位,為下一次垛盤分離創造空間條件。氣缸升降組件2下降,將所升起垛盤全部放于主輸送線5,撥叉15收回,氣缸升降組件2繼續提升至撥叉15位于底端起第二個垛盤叉車孔位置處,提升上部垛盤實現分離。反向執行上述動作可實現垛盤的回收,交替執行分離和回收動作即可實現垛盤的緩存。循環上述動作過程直至倉內垛盤全部拆分或回收完成,氣缸升降組件2下降,撥叉15收回,主輸送線5和空垛盤緩存線8運轉,執行整垛垛盤7的輸入或輸出。【主權項】1.一種多功能垛盤倉,其特征在于:包括導向龍門架、氣缸升降組件、雙向導向板、升降輸送線、主輸送線; 所述雙向導向板設置在導向龍門架上,氣缸升降組件的上端與導向龍門架連接,下端與雙向導向板連接; 升降輸送線和主輸送線線均設置于所述導向龍門架的下部,所述雙向導向板位于所述升降輸送線和主輸送線的上方; 所述升降輸送線安裝于主輸送線內,與主輸送線呈90°方向;主輸送線工作時,升降輸送線位于主輸送線以下;升降輸送線工作時,主輸送線位于升降輸送線以下。2.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垛盤倉,其特征在于:還包括設置在所述雙向導向板下端側面的撥叉組件,其包括依次連接的撥叉氣缸、第一撥叉、撥叉傳動桿和第二撥叉;所述撥叉組件的撥叉氣缸與雙向導向板固定。3.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垛盤倉,其特征在于:還包括空垛盤緩存線,其與主輸送線實現對接。4.按照權利要求3所述的多功能垛盤倉,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垛盤緩存線、主輸送線、升降輸送線均可正向和反向運轉實現垛盤的雙向輸送。【專利摘要】本技術涉及一種多功能垛盤倉,包括導向龍門架、氣缸升降組件、雙向導向板、升降輸送線、主輸送線;所述雙向導向板設置在導向龍門架上,氣缸升降組件的上端與導向龍門架連接,下端與雙向導向板連接;升降輸送線和主輸送線線均設置于所述導向龍門架的下部,所述雙向導向板位于所述升降輸送線和主輸送線的上方;所述升降輸送線安裝于主輸送線內,與主輸送線呈90°方向;主輸送線工作時,升降輸送線位于主輸送線以下;升降輸送線工作時,主輸送線位于升降輸送線以下。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存儲垛盤數量多,極大的減少操作人員上垛次數;拆分和回收時的單個垛盤輸送靈活,可滿足自動化碼垛中的多樣要求。【IPC分類】B65G60-00【公開號】CN204369128【申請號】CN201420753013【專利技術人】化北, 李紅果, 徐志剛, 石卓棟 【申請人】北京航天斯達科技有限公司, 天津航天瑞萊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強度環境研究所【公開日】2015年6月3日【申請日】2014年12月4日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多功能垛盤倉,其特征在于:包括導向龍門架、氣缸升降組件、雙向導向板、升降輸送線、主輸送線;所述雙向導向板設置在導向龍門架上,氣缸升降組件的上端與導向龍門架連接,下端與雙向導向板連接;升降輸送線和主輸送線線均設置于所述導向龍門架的下部,所述雙向導向板位于所述升降輸送線和主輸送線的上方;所述升降輸送線安裝于主輸送線內,與主輸送線呈90°方向;主輸送線工作時,升降輸送線位于主輸送線以下;升降輸送線工作時,主輸送線位于升降輸送線以下。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化北,李紅果,徐志剛,石卓棟,
申請(專利權)人:北京航天斯達科技有限公司,天津航天瑞萊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強度環境研究所,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北京;1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