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高大建筑結構大體積混凝土用模板裝置,它包括:模板(1),上架體(2),下架體(3),錨固系統(4)和工作平臺系統;模板(1)與上架體(2)相連,上架體(2)與下架體(3)相連,下架體(3)與錨固系統(4)相連,工作平臺系統包括上平臺(5),中平臺(6)和吊平臺(7),上平臺(5)安裝在上架體(2)上,中平臺(6)安裝在下架體(3)上,下架體(3)吊裝在下架體(3)底部。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的高大建筑結構大體積混凝土用模板裝置,結構設計合理,安全性好,工作效率高,施工方便,適用性強,尤其可適用于高大建筑結構大體積混凝土施工,可解決現有技術的諸多不足。(*該技術在2024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建筑用模板裝置,具體涉及一種工作效率高,操作方便,安全性好,特別適用于高大建筑結構大體積混凝土用的模板裝置。
技術介紹
建筑業隨著隨著國民經濟快速發展,每年都要修建大量的高層建筑,水壩,橋梁,地鐵等,建筑模板是混凝土工程必不可少的一種輔助施工材料,建筑模板的固定成為建筑工程安全及質量控制的重要因素,在建筑地下室墻體,水壩,橋梁錨碇,地鐵站臺等結構,均為大體積混凝土,無法使用現有技術的對拉螺桿固定模板,針對這種類型的施工結構,目前部分采用搭設落地腳手架,配合散拼模板施工,大部分采用懸臂模板施工。存在安全性差,操作不方便,施工效率低,靈活性低的諸多不足。因此,很有必要在現有技術的基礎之上,設計研發一種結構設計合理,安全性好,工作效率高,施工方便,尤其適用于高大建筑結構大體積混凝土施工的模板裝置。
技術實現思路
技術目的:本技術的目的是為了解決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結構設計合理,安全性好,工作效率高,施工方便,尤其適用于高大建筑結構大體積混凝土施工的模板裝置。技術方案:為了實現以上目的,本技術所采取的技術方案為:一種高大建筑結構大體積混凝土用模板裝置,它包括:模板,上架體,下架體,錨固系統和工作平臺系統;所述的模板與上架體相連,所述的上架體與下架體相連,所述的下架體與錨固系統相連,所述的工作平臺系統包括上平臺,中平臺和吊平臺,所述的上平臺安裝在上架體上,所述的中平臺安裝在下架體上,所述的下架體吊裝在下架體底部。作為優選方案,以上所述的高大建筑結構大體積混凝土用模板裝置,所述的上架體包括豎圍令,與豎圍令通過銷軸連接的可調斜撐,分別與豎圍令和可調斜撐通過銷軸連接的后移總成。作為優選方案,以上所述的高大建筑結構大體積混凝土用模板裝置,所述的后移總成包括微調裝置,與微調裝置相連的后移裝置,所述的后移裝置底面設有齒條,齒條與齒輪相嚙合,通過轉動齒輪可驅動齒條移動。作為優選方案,以上所述的高大建筑結構大體積混凝土用模板裝置,所述的模板通過背楞扣件和模板調節器與上架體連接。作為優選方案,以上所述的高大建筑結構大體積混凝土用模板裝置,所述的下架體為三角形桁架結構,下架體包括水平桿,與水平桿相連的立桿,分別與水平桿和立桿相連的斜桿;所述的水平桿由雙拼槽鋼背靠背構成,水平桿前端設有帶U形開口的端板和L形安全銷,端板的U形口與錨固系統連接;所述的上架體通過后移總成與水平桿連接。作為優選方案,以上所述的高大建筑結構大體積混凝土用模板裝置,所述的錨固系統包括受力螺栓,與受力螺栓相連的爬升錐體,與爬升錐體相連的高強螺桿和與高強螺桿相連的埋件板。本技術提供的高大建筑結構大體積混凝土用模板裝置,上架體通過后移總成與下架體連接,并且可以在下架體上前后移動一定距離,調節可調斜撐可以調節豎圍令的傾斜角度,可以實現對模板的前后位置調節和傾斜角度的調節,可以非常方便的進行脫模、立模操作,適應不同的工作面的傾斜角度。所述的下架體為三角形桁架結構,由水平桿,立桿和斜桿組成,根據不同的傾斜角度要求,斜桿可以做成不同的長度,水平桿由雙拼槽鋼背靠背構成,前端設有帶U形開口的端板和L形安全銷,端板的U形口用于與錨固系統連接,卡在錨固系統的受力螺栓上,安全銷位于水平桿前端的孔內,可阻止整個大壩模板體系向上移動。本技術提供的高大建筑結構大體積混凝土用模板裝置的工作原理為:上架體和下架體呈三角形,上架體和下架體組成一個近似等腰三角形的桁架,下架體通過錨固系統錨固在混凝土上,上架體抵住模板。當混凝土接觸到模板面板時,側壓力也作用于模板,模板受到向后推力。而三角形架體壓制著模板,下架體有錨固系統固定,使架體不能后移,混凝土側壓力由模板傳遞于三角形架體,三角形架體進一步傳遞給錨固系統,錨固系統預埋在混凝土內,受力于下部已澆筑混凝土上,進而新澆筑混凝土的側壓力,即通過錨固系統傳遞給已澆筑混凝土。有益效果:本技術提供的高大建筑結構大體積混凝土用模板裝置和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點:本技術提供的高大建筑結構大體積混凝土用模板裝置,結構設計合理,安全性好,工作效率高,施工方便,適用性強,尤其可適用于高大建筑結構大體積混凝土施工,可解決現有技術的諸多不足。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提供的高大建筑結構大體積混凝土用模板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高大建筑結構大體積混凝土用模板裝置中的上架體結構示意圖。圖3為為高大建筑結構大體積混凝土用模板裝置中的下架體結構示意圖。圖4為高大建筑結構大體積混凝土用模板裝置中的后移總成的結構示意圖。圖5為高大建筑結構大體積混凝土用模板裝置中的錨固系統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進一步闡明本技術,應理解這些實施例僅用于說明本技術而不用于限制本技術的范圍,在閱讀了本技術之后,本領域技術人員對本技術的各種等價形式的修改均落于本申請所附權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圍。實施例1如圖1至圖5所示,一種高大建筑結構大體積混凝土用模板裝置,它包括:模板(1),上架體(2),下架體(3),錨固系統(4)和工作平臺系統;所述的模板(1)與上架體(2)相連,所述的上架體(2)與下架體(3)相連,所述的下架體(3)與錨固系統(4)相連,所述的工作平臺系統包括上平臺(5),中平臺(6)和吊平臺(7),所述的上平臺(5)安裝在上架體(2)上,所述的中平臺(6)安裝在下架體(3)上,所述的下架體(3)吊裝在下架體(3)底部。以上所述的高大建筑結構大體積混凝土用模板裝置,所述的上架體(2)包括豎圍令(8),與豎圍令(8)通過銷軸連接的可調斜撐(9),分別與豎圍令(8)和可調斜撐(9)通過銷軸連接的后移總成(10)。所述的后移總成(10)包括微調裝置(10-1),與微調裝置(10-1)相連的后移裝置(10-2),所述的后移裝置(10-2)底面設有齒條(10-3),齒條(10-3)與齒輪(10-4)相嚙合,轉動齒輪(10-4)可驅動齒條(10-3)移動。以上所述的高大建筑結構大體積混凝土用模板裝置,所述的模板(1)通過背楞扣件(11)和模板調節器(12)與上架體(2)連接。以上所述的高大建筑結構大體積混凝土用模板裝置,所述的下架體(3)為三角形桁架結構,下架體(3)包括水平桿(13),與水平桿(13)相連的立桿(14),分別與水平桿(13)和立桿(14)相連的斜桿(15);所述的水平桿(13)由雙拼槽鋼背靠背構成,水平桿(13)前端設有帶U形開口的端板(16)和L形安全銷(17),端板(16)的U形口與錨固系統(4)連接;所述的上架體(2)通過后移總成(10)與水平桿(13)連接。以上所述的高大建筑結構大體積混凝土用模板裝置,所述的錨固系統(4)包括受力螺栓(4-1),與受力螺栓(4-1)相連的爬升錐體(4-2),與爬升錐體(4-2)相連的高強螺桿(4-3)和與高強螺桿(4-3)相連的埋件板(4-4)。以上所述僅是本技術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高大建筑結構大體積混凝土用模板裝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模板(1),上架體(2),下架體(3),錨固系統(4)和工作平臺系統;所述的模板(1)與上架體(2)相連,所述的上架體(2)與下架體(3)相連,所述的下架體(3)與錨固系統(4)相連,所述的工作平臺系統包括上平臺(5),中平臺(6)和吊平臺(7),所述的上平臺(5)安裝在上架體(2)上,所述的中平臺(6)安裝在下架體(3)上,所述的下架體(3)吊裝在下架體(3)底部。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高大建筑結構大體積混凝土用模板裝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模板(1),上架體(2),下架體(3),錨固系統(4)和工作平臺系統;所述的模板(1)與上架體(2)相連,所述的上架體(2)與下架體(3)相連,所述的下架體(3)與錨固系統(4)相連,所述的工作平臺系統包括上平臺(5),中平臺(6)和吊平臺(7),所述的上平臺(5)安裝在上架體(2)上,所述的中平臺(6)安裝在下架體(3)上,所述的下架體(3)吊裝在下架體(3)底部。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大建筑結構大體積混凝土用模板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架體(2)包括豎圍令(8),與豎圍令(8)通過銷軸連接的可調斜撐(9),分別與豎圍令(8)和可調斜撐(9)通過銷軸連接的后移總成(10)。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高大建筑結構大體積混凝土用模板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后移總成(10)包括微調裝置(10-1),與微調裝置(10-1)相連的后移裝置(10-2),所述的后移裝置(10-2)底面設有齒條(10-3),齒條(10-3)與齒輪(10-4)相...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郭錫發,朱軼鐵,王佳石,劉仁軍,張樂,陳彬彬,
申請(專利權)人:南京道廣建筑模板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江蘇;32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