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專利涉及一種梁板改造承重結構,屬于建筑施工
技術介紹
目前,隨著城市的建設發展,?一些老城區漸漸變成了中心商業區,?而這些老城區的建筑大多為歷史性建筑或紀念性建筑,?建設年代久遠,?結構型式多為磚混結構或磚木結構,?房屋開間和進深均較小,?往往難以滿足現代商業經營對建筑空間的要求。這些建筑物常因功能改變而需要抽除部分承重墻體進行空間擴展,?為了滿足結構在抽墻后的安全使用,?通常采用底層圈梁或板底設計鋼筋混凝土托換梁的方法進行改造托換設計,而這種設計及施工方法需要各階段施工步驟必須嚴格統一時間,且極其容易出現混凝土托換梁澆筑前,墻體垂直度及裂縫水平為出現異常,而在混凝土澆筑后,墻、托換梁構件裂縫及撓度卻出現超出規范限制的情況。這是主要因為,混凝土托換梁在進行設置及澆筑時,由于混凝土材料的非勻質性及強度未完全到達設計強度,所以導致在上部墻體荷載傳遞至托換梁時極易造成墻體開裂,梁撓度過大,導致托換程序延期,嚴重者導致墻體改造施工的中斷或失敗,所以現有的施工方法和結構還是不夠完善。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結構簡單、安裝迅捷、減少成本、安全可靠,并且能有解決當前墻體托換施工過程緩慢且墻體容易開裂的一種梁板改造承重結構,以克服現有技術不足。本技術是這樣實現的:?一種梁板改造承重結構,包括結構板、結構梁和舊墻體,在結構板的下方并在結構梁的兩側設置有支撐裝置,支撐裝置的兩端與舊墻體相連接,在支撐裝置與舊墻體之間設置有支承裝置連接板。在結構梁上設置有螺栓孔,在螺栓孔內設置有能將支撐裝置與結構梁 ...
【技術保護點】
一種梁板改造承重結構,包括結構板(1)、結構梁(6)和舊墻體(3),其特征在于:在結構板(1)的下方并在結構梁(6)的兩側設置有支撐裝置(2),支撐裝置(2)的兩端與舊墻體(3)相連接,在支撐裝置(2)與舊墻體(3)之間設置有支承裝置連接板(4)。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梁板改造承重結構,包括結構板(1)、結構梁(6)和舊墻體(3),其特征在于:在結構板(1)的下方并在結構梁(6)的兩側設置有支撐裝置(2),支撐裝置(2)的兩端與舊墻體(3)相連接,在支撐裝置(2)與舊墻體(3)之間設置有支承裝置連接板(4)。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梁板改造承重結構,其特征在于:在結構梁(6)上設置有螺栓孔,在螺栓孔內設置有能將支撐裝置(2)與結構梁(6)相連接的穿...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趙福龍,田涌,冉群,曲清飛,王林楓,王小莉,
申請(專利權)人:貴州中建建筑科研設計院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貴州;52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