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一種新型建筑鋼構承重梁,包括由至少一塊的支撐塊組成的承重梁,所述支撐塊均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包括第一表面、第二表面以及側面,所述第一表面或第二表面其一對邊延伸而出有支撐面板,所述側面開設有相鄰的第一插槽和第二插槽,所述第一插槽和第二插槽安插有第一插板和第二插板,所述第一插槽和第二插槽內均設置有若干第一凸塊,所述第一插板和第二插板均設置有與第一凸塊相接觸的第二凸塊。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新型建筑鋼構承重梁,其優點在于連接穩定,牢固。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到建筑工程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建筑鋼。
技術介紹
建筑房屋中需要使用到承重梁,用于支撐整個房頂的重量。現有的承重梁,大都用一些木質的或者一體式的鋼構梁,由于木質梁容易老化,使用壽命不長,因此逐漸被鋼構梁所代替,但是現有的一體式鋼構梁,由于是一體式的設計,而建筑房屋時,其長度由房屋決定,因此需要切割承重梁,或者承重梁長度不夠,配對麻煩,但是承重梁由于為鋼制結構,切割較費力,大大增加了人力與物力。目前,市場上公開了專利號為CN104120830A中國專利,名為一種建筑鋼構承重梁,其主要包括相互插接的承重板與插接板,承重板上開設有長方體的凹槽,插接板的一部分插于凹槽內,實現一個固定以及拆卸的目的與效果,但也僅僅是如此而已,實際上承重板和插接板以這樣的連接方式由于彼此間有效接觸面積過小而導致相互間的連接并不牢靠。
技術實現思路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新型建筑鋼構承重梁,其優點在于連接穩定,牢固。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提供了如下技術方案:一種新型建筑鋼構承重梁,包括由至少一塊的支撐塊組成的承重梁,所述支撐塊均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包括第一表面、第二表面以及側面,所述第一表面或第二表面其一對邊延伸而出有支撐面板,所述側面開設有相鄰的第一插槽和第二插槽,所述第一插槽和第二插槽安插有第一插板和第二插板,所述第一插槽和第二插槽內均設置有若干第一凸塊,所述第一插板和第二插板均設置有與第一凸塊相接觸的第二凸塊。所述第一凸塊和第二凸塊錯位設置且能夠完全貼合,所述第一插板的寬度等于第一插槽的寬度,所述第二插板的寬度等于第二插槽的寬度。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增加了第一插槽和第二插槽分別與第一插板和第二插板的接觸面接,使得第一插槽和第二插槽分別安插有第一插板和第二插板中更加連接穩定,牢固。本技術進一步設置為:所述支撐面板的上端設置一加固板,所述加固板通過焊接與上端的支撐面板固定連接。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使得支撐塊更加牢固,抗壓,性能更好。本技術進一步設置為:所述第一插板和第二插板的設置有限位板。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能夠給操作人員一個提示,插板與插槽的插接程度,插接深淺,與此同時限位板也是起到了一個加固的作用。本技術進一步設置為:所述支撐塊、第一插板和第二插板均由實心鋼結構材料制成。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使得支撐塊、第一插板和第二插板對整體的安全性能方面大有提升,更有保障。下面結合附圖對本技術作進一步描述。附圖說明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技術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技術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圖1為新型建筑鋼構承重梁用保護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1的A部放大圖。附圖標記:1、支撐塊;11、固定板;111、側面;1111、第一插槽;1112、第二插槽;1113、第一凸塊;2、第一插板;21、第二插板;211、第二凸塊;212、限位板;3、支撐面板;4、加固板。具體實施方式本說明書中公開的所有特征,或公開的所有方法或過程中的步驟,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驟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組合。?本說明書(包括任何附加權利要求、摘要和附圖)中公開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別敘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類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換。即,除非特別敘述,每個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類似特征中的一個例子而已。參照圖1至圖2對本技術建筑鋼構承重梁實施例做進一步說明。一種新型建筑鋼構承重梁,包括由至少一塊的支撐塊1組成的承重梁,所述支撐塊1均包括固定板11,所述固定板11包括第一表面、第二表面以及側面111,所述第一表面或第二表面其一對邊延伸而出有支撐面板3,所述側面111開設有相鄰的第一插槽1111和第二插槽1112,所述第一插槽1111和第二插槽1112安插有第一插板2和第二插板21,所述第一插槽1111和第二插槽1112內均設置有若干第一凸塊1113,所述第一插板2和第二插板21均設置有與第一凸塊1113相接觸的第二凸塊211。所述第一凸塊1113和第二凸塊211錯位設置且能夠完全貼合,所述第一插板2的寬度等于第一插槽1111的寬度,所述第二插板21的寬度等于第二插槽1112的寬度。這樣增加了第一插槽1111和第二插槽1112分別與第一插板2和第二插板21的接觸面接,使得第一插槽1111和第二插槽1112分別安插有第一插板2和第二插板21中更加連接穩定,牢固。所述支撐面板3的上端設置一加固板4,所述加固板4通過焊接與上端的支撐面板3固定連接。這樣使得支撐塊1更加牢固,抗壓,性能更好。所述第一插板2和第二插板21的設置有限位板212。這樣能夠給操作人員一個提示,插板與插槽的插接程度,插接深淺,與此同時限位板212也是起到了一個加固的作用。所述支撐塊1、第一插板2和第二插板21均由實心鋼結構材料制成。這樣使得支撐塊1、第一插板2和第二插板21對整體的安全性能方面大有提升,更有保障。安裝時,將第一插板2插入支撐塊1的第一插槽1111內,然后將第二插板21插入到固定板11的第二插槽1112內,插板實現支撐塊1之間連接的橋梁,實現支撐塊1的固定連接,當插板和插槽插緊時,固定板11上的側面111會與限位板212貼合,以此類推的進行承重梁的長度組裝,調節方便。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本專利技術結構簡單,通過一塊以上的支撐塊1組成承重梁,其長度可根據實際需要調節,無需切割,且整體剛性好,不會產生變形,更為重要的是,能夠使得插板與插槽之間在可拆的同時又不影響相互之間連接的緊密型。當然,支撐塊1也可以設置有隔音層和樹脂涂層,另一側設有聚酯纖維吸音裝飾板,所述的隔音層為鋼結構用聚酯纖維棉隔音棉,這樣在一定程度上能夠起到更好的效果。以上所述的實施例僅僅是對本技術的優選實施方式進行描述,并非對本技術的范圍進行限定,再不脫離本技術設計精神的前提下,本領與普通技術人員對本技術的技術方案做出的各種變形、改進等同替換均應落入本技術權利要求書確定的保護范圍之內。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新型建筑鋼構承重梁,包括由至少一塊的支撐塊組成的承重梁,所述支撐塊均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包括第一表面、第二表面以及側面,所述第一表面或第二表面其一對邊延伸而出有支撐面板,所述側面開設有相鄰的第一插槽和第二插槽,所述第一插槽和第二插槽安插有第一插板和第二插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槽和第二插槽內均設置有若干第一凸塊,所述第一插板和第二插板均設置有與第一凸塊相接觸的第二凸塊。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新型建筑鋼構承重梁,包括由至少一塊的支撐塊組成的承重梁,所述支撐塊均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包括第一表面、第二表面以及側面,所述第一表面或第二表面其一對邊延伸而出有支撐面板,所述側面開設有相鄰的第一插槽和第二插槽,所述第一插槽和第二插槽安插有第一插板和第二插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槽和第二插槽內均設置有若干第一凸塊,所述第一插板和第二插板均設置有與第一凸塊相接觸的第二凸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新型建筑鋼構承重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塊和第二凸塊錯...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張武,張靜,
申請(專利權)人:浙江格立光電幕墻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浙江;33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