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框桁式復合墻,由鋼筋混凝土框架和兩個或者兩個以上基本框格單元組成,并可嵌入鋼筋混凝土框架內,形成混合體抗側力體系,基本框格單元包括外邊框和設置在外邊框內的桁式桿件。一種框桁式復合墻,在小震階段,墻體的彈性變形使框格單元間摩擦運動耗能,進入中震及大震階段后,框格單元內桁式桿件的彈塑性變形引起的構件損傷持續耗散地震能量,可形成多級耗能抗側力體系;該框桁式復合墻的基本框格單元內設置有鋼骨,墻體受力后的變形包含桁式桿件的變形及框格單元的幾何變形,與鋼筋混凝土剪力墻及其它復合墻相比,在罕遇地震作用下,桁式桿件能夠產生大變形,從而使墻體的變形能力提高,能夠滿足結構延性設計的基本要求。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屬于建筑結構
,涉及一種框桁式復合墻。
技術介紹
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是增強地震區域綜合抗震防災能力,減小地震損失的有效途徑。建筑物抗震能力的提高要求結構構件和結構體系具有優越的吸能和耗能能力。在鋼筋混凝土抗震結構中,以柱、墻、筒為主要的抗側力構件或體系,可通過調節構件斷面與配筋、采用合適的結構布置方式,實現建筑結構抗側力體系滿足建筑功能與結構承載力、剛度與延性要求。框架結構抗側剛度小,承載力低;剪力墻及筒體結構抗側剛度較大、承載力較高,但在結構設計中為了滿足延性要求需進行開洞,實現結構抗震設計目標。在地震作用下,框架結構梁柱節點域、剪力墻結構中連梁端部節點域破壞極其嚴重,震后修復難度大。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框桁式復合墻,解決了現有墻體在地震作用下破壞區域過于集中及震后修復問題。本技術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框桁式復合墻,由鋼筋混凝土框架和兩個或者兩個以上基本框格單元組成,基本框格單元包括外邊框和設置在外邊框內的桁式桿件,桁式桿件與外邊框通過錨固件連接,桁式桿件包括鑲嵌在桁式桿件內的鋼骨,鋼骨四周設置有混凝土,混凝土外包裹有防止混凝土散開的箍筋。本技術的特點還在于:基本框格單元之間通過螺栓固定,螺栓的直徑為10-30mm。箍筋內設置有縱筋。外邊框和桁式桿件的厚度為50_200mm。鋼骨的厚度為5-60mm。箍筋的直徑為4-18mm0縱筋的直徑為8-32mm。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本技術一種框桁式復合墻,首先,基本框格單元拼接形成耗能構造縫,在小震階段,墻體的彈性變形使框格單元間摩擦運動耗能,進入中震及大震階段后,框格單元內桁式桿件的彈塑性變形引起的構件損傷持續耗散地震能量,可形成多級耗能抗側力體系;其次,該框桁式復合墻的基本框格單元內設置有鋼骨,墻體受力后的變形包含桁式桿件的變形及框格單元的幾何變形,與鋼筋混凝土剪力墻及其它復合墻相比,在罕遇地震作用下,桁式桿件能夠產生大變形,從而使墻體的變形能力提高,能夠滿足結構延性設計的基本要求;最后,本技術的復合墻可與既有框架結構通過預留鋼筋連接,整個生產過程所涉及的濕作業少且工期短,可以減少勞動的人員數量和人力成本。【附圖說明】圖1是本技術一種框桁式復合墻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技術一種框桁式復合墻中基本框格單元的結構示意圖;圖3是本技術一種框桁式復合墻中桁式桿件的結構示意圖;圖4是本技術一種框桁式復合墻中桁式桿件與外邊框連接處的結構示意圖。圖中,1.鋼筋混凝土框架,2.基本框格單元,3.外邊框,4.桁式桿件,5.縱筋,6.錨固件,7.螺栓,8.鋼骨,9.混凝土,10.箍筋。【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技術進行詳細說明。本技術一種框桁式復合墻的結構,如圖1所示,由兩個或者兩個以上基本框格單元2組成,并可嵌入鋼筋混凝土框架I內,基本框格單元2之間通過螺栓7固定,螺栓7的直徑為10-30mm ;如圖2所示,基本框格單元2包括外邊框3和設置在外邊框3內的桁式桿件4,外邊框3和桁式桿件4的厚度為50-200mm ; 如圖3所示,桁式桿件4包括鑲嵌在桁式桿件4內的鋼骨8,鋼骨8四周設置有混凝土 9,混凝土 9外包裹有防止混凝土 9散開的箍筋10,箍筋10內設置有縱筋5,鋼骨8的厚度為5-60mm,箍筋10的直徑為4_18mm,縱筋5的直徑為8_32mm。如圖4所示,桁式桿件4與外邊框3連接處通過錨固件6固定。在安裝該框桁式復合墻時,確定需要的基本框格單元2的個數,基本框格單元2之間通過螺栓7固定,將固定好的基本框格單元2安裝在鋼筋混凝土框架I內,在外力或者地震作用下,墻體的彈性變形使基本框格單元2間摩擦運動耗能,桁式桿件4的彈塑性變形引起的構件損傷持續耗散地震能量,可形成多級耗能抗側力體系,使整個墻體的變形能力提尚O本技術一種框桁式復合墻,首先,基本框格單元拼接形成耗能構造縫,在小震階段,墻體的彈性變形使框格單元間摩擦運動耗能,進入中震及大震階段后,框格單元內桁式桿件的彈塑性變形引起的構件損傷持續耗散地震能量,可形成多級耗能抗側力體系;其次,該框桁式復合墻的基本框格單元內設置有鋼骨,墻體受力后的變形包含桁式桿件的變形及框格單元的幾何變形,與鋼筋混凝土剪力墻及其它復合墻相比,在罕遇地震作用下,桁式桿件能夠產生大變形,從而使墻體的變形能力提高,能夠滿足結構延性設計的基本要求;最后,本技術的復合墻可與既有框架結構通過預留鋼筋連接,整個生產過程所涉及的濕作業少且工期短,可以減少勞動的人員數量和人力成本。【主權項】1.一種框桁式復合墻,其特征在于,由兩個或者兩個以上基本框格單元(2)組成,并可嵌入鋼筋混凝土框架(I)內,基本框格單元(2)包括外邊框(3)和設置在外邊框(3)內的桁式桿件(4),桁式桿件(4)與外邊框(3)通過錨固件(6)連接,所述桁式桿件(4)包括鑲嵌在桁式桿件(4)內的鋼骨(8),鋼骨(8)四周設置有混凝土(9),混凝土(9)外包裹有防止混凝土(9)散開的箍筋(10)。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框桁式復合墻,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本框格單元(2)之間通過螺栓(7)固定,所述螺栓(7)的直徑為10-30mm。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框桁式復合墻,其特征在于,所述箍筋(10)內設置有縱筋(5)。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框桁式復合墻,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邊框(3)和桁式桿件(4)的厚度為50-200mm。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框桁式復合墻,其特征在于,所述鋼骨(8)的厚度為5-60mmo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框桁式復合墻,其特征在于,所述箍筋(10)的直徑為4_18mm07.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框桁式復合墻,其特征在于,所述縱筋(5)的直徑為8_32mm0【專利摘要】本技術公開了一種框桁式復合墻,由鋼筋混凝土框架和兩個或者兩個以上基本框格單元組成,并可嵌入鋼筋混凝土框架內,形成混合體抗側力體系,基本框格單元包括外邊框和設置在外邊框內的桁式桿件。一種框桁式復合墻,在小震階段,墻體的彈性變形使框格單元間摩擦運動耗能,進入中震及大震階段后,框格單元內桁式桿件的彈塑性變形引起的構件損傷持續耗散地震能量,可形成多級耗能抗側力體系;該框桁式復合墻的基本框格單元內設置有鋼骨,墻體受力后的變形包含桁式桿件的變形及框格單元的幾何變形,與鋼筋混凝土剪力墻及其它復合墻相比,在罕遇地震作用下,桁式桿件能夠產生大變形,從而使墻體的變形能力提高,能夠滿足結構延性設計的基本要求。【IPC分類】E04B2-56, E04B2-60【公開號】CN204590322【申請號】CN201520201416【專利技術人】李曉蕾, 盧俊龍, 高亮, 寇佳亮, 郭宏超, 馬輝, 王振山 【申請人】西安理工大學【公開日】2015年8月26日【申請日】2015年4月3日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框桁式復合墻,其特征在于,由兩個或者兩個以上基本框格單元(2)組成,并可嵌入鋼筋混凝土框架(1)內,基本框格單元(2)包括外邊框(3)和設置在外邊框(3)內的桁式桿件(4),桁式桿件(4)與外邊框(3)通過錨固件(6)連接,所述桁式桿件(4)包括鑲嵌在桁式桿件(4)內的鋼骨(8),鋼骨(8)四周設置有混凝土(9),混凝土(9)外包裹有防止混凝土(9)散開的箍筋(10)。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李曉蕾,盧俊龍,高亮,寇佳亮,郭宏超,馬輝,王振山,
申請(專利權)人:西安理工大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陜西;6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