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再生細骨料高強自密實混凝土的制備方法,先將再生細骨料與所需飽和水混合攪拌均勻,再加入水泥、礦物摻合料、天然骨料、50%-70%的拌合水、聚羧酸高效減水劑混合攪拌均勻,最后加入剩余一部分拌合水拌合均勻。本發明專利技術解決了由于再生骨料具有較高吸水、強度不高、形狀不規則等特點導致的混凝土坍落度損失大的問題,2h基本無損失,具有廣泛的適用性,解決了新拌混凝土工作性能差等實際施工問題。本發明專利技術優化了再生細骨料高強自密實混凝土配合比以及生產工藝流程,通過改變礦物摻合料比例、攪拌方式,以及再生細骨料飽和需水工藝、拌合水添加工藝的優化,使得新拌混凝土工作性能優異,坍落度損失明顯降低,可泵性良好,有利于施工。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水泥混凝土制備
,具體為一種再生細骨料高強自密實混凝土 的制備方法。
技術介紹
將廢混凝土作為再生骨料開發利用,一方面解決了大量廢棄混凝土處理困難以及 由此造成的生態環境日益惡化等問題;另一方面可以減少建筑業對天然骨料的消耗,從而 減少對細骨料石的開采,從根本上解決了天然骨料日益匱乏和大量砂石開釆對生態環境的 破壞問題,綜合效益顯著。目前大部分再生骨料的應用集中在回填、基礎、路面基層等方面,很少應用在建筑 工程中。由于再生骨料具有較高吸水、強度不高、形狀不規則等特點,應用再生骨料會對混 凝土的工作性、強度產生不利的影響,限制了再生骨料在新型混凝土中的使用,甚至禁止使 用。所以目前對再生混凝土的研宄還主要集中在普通混凝土的性能上面,對高強自密實混 凝土的研宄還相對較少。并且,大部分試驗研宄的是再生粗骨料對自密實混凝土性能的影 響,再生細骨料對高強自密實混凝土的影響研宄還相對較少。 自密實混凝土,即具有高流動性、均勻性和穩定性,澆筑時無需外力振搗,能夠在 自重作用下流動并充滿模板空間的混凝土。自密實混凝土具有明顯的技術、環境、經濟等優 勢,并且自密實混凝土可使有限范圍的廠房內的噪音降低,因此,其應用范圍越來越廣泛。 而再生細骨料是將廢棄的混凝土經過破碎、篩分等處理工藝后,得到的粒徑為〇-5mm的骨 料。研宄表明,對比簡單破碎再生細骨料混凝土,經過顆粒整形工藝制備的再生細骨料混 凝土用水量明顯降低,工作性良好,抗壓強度、耐久性均顯著提高。因此系統研宄再生細骨 料對高強自密實混凝土工作性能、力學性能、耐久性等性能的影響,能夠拓展原材料應用范 圍,提尚綜合效益。 經過申請人檢索,現有技術中對再生細骨料高強自密實混凝土的研宄有 ((Feasibility study of using fine recycled concrete aggregate in producing self-consolidation concrete》(細再生混凝土骨料生產自密實混凝土的可行性研宄), 該文研宄了再生細骨料摻量對自密實混凝土性能的影響。研宄表明:摻加再生細骨料,可適 當提高新拌混凝土的工作性,擴展度超過650mm,增加抗壓強度(37. OMPa-68. 9MPa),降低 收縮,但文章并未涉及到配合比組合設計,對于混凝土坍落度損失的影響。而《自密實再生 混凝土試驗研宄》一文研宄了利用完全再生骨料對混凝土性能的影響,測試了 8種配合比下 自密實再生混凝土的新拌混凝土性能和基本力學性能,研宄表明:再生細骨料的使用明顯 降低了自密實混凝土的間隙通過性能和強度,擴展度處于550mm-650mm之間,抗壓強度處 于26. OMPa-46. 9MPa之間。研宄確定了再生細骨料制備自密實混凝土是可行的,但采用該 方法制備的自密實混凝土工作性一般,未系統研宄再生細骨料摻量對于混凝土坍落度損失 的影響;并且通過該方法制備的自密實混凝土抗壓強度也無法滿足高強混凝土的要求。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提供了,由于使用了再生細 骨料,產生了經濟效益,同時精確設計了配合比組合,能夠增加自密實混凝土的密實度,改 善自密實混凝土性能。 本專利技術的技術方案為: 所述,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 驟: 步驟1 :將再生細骨料與所需飽和水混合攪拌均勻;所述再生細骨料為將廢舊混 凝土破碎、整形、篩分,得到的粒徑不大于4. 75mm的再生細骨料顆粒;所需飽和水由再生細 骨料制備的再生膠砂需水量比計算得到; 步驟2 :在步驟1得到的混合物中加入水泥、礦物摻合料、天然骨料、50% -70%的 拌合水、聚羧酸高效減水劑混合攪拌均勻;所述礦物摻合料、聚羧酸高效減水劑、拌合水、再 生細骨料的重量依次分別為骨料重量的7. 52% -8. 63%、0. 48% -0. 72%、8. 22% -8. 81%、 4. 08% -4. 71% ;所述骨料重量為再生細骨料與天然骨料重量之和; 步驟3 :在步驟2得到的混合物中加入剩余的拌合水攪拌均勻。 進一步的優選方案,所述,其特征 在于:所述礦物摻合料、聚羧酸高效減水劑、拌合水、再生細骨料的重量依次分別為骨料重 量的 8. 22%、0. 60%、8. 81%、4. 25%。 進一步的優選方案,所述,其特征 在于:所述礦物摻合料為粉煤灰、礦粉和硅灰的一種或者多種混合物。 進一步的優選方案,所述,其特征 在于:采用所述再生細骨料制備的再生膠砂需水量比為1. 56~1. 78。 進一步的優選方案,所述,其特征 在于:所述天然骨料由細骨料和粗骨料組成,其中粗骨料的粒徑為5-25_連續級配,細骨 料的細度模數為2. 3-3. 0。 有益效果申請人系統研宄了配合比組合設計、礦物摻合料、飽和需水、拌合水添加方式的改 變對再生細骨料高強自密實混凝土性能的影響,并通過正交優化試驗,得到了本專利技術提出 的制備方法。 采用本專利技術方法制備的再生細骨料高強自密實混凝土,解決了由于再生骨料具有 較高吸水、強度不高、形狀不規則等特點導致的混凝土坍落度損失大的問題,2h基本無損 失,具有廣泛的適用性,解決了新拌混凝土工作性能差等實際施工問題;本專利技術方法優化了 再生細骨料高強自密實混凝土配合比以及生產工藝流程,通過改變礦物摻合料比例、攪拌 方式,以及再生細骨料飽和需水工藝、拌合水添加工藝的優化,使得新拌混凝土工作性能優 異,坍落度損失明顯降低,或者是不損失,可泵性良好,有利于施工。 通過下面實施例表明:在配合比相同的條件下,與普通自密實混凝土相比,再生細 骨料高強自密實混凝土工作性沒有顯著差異,7d抗壓強度增加5. 12 % -6. 27 %,28d抗壓強 度增加 7. 28% -8. 36%。【附圖說明】 圖1 :再生細骨料生產工藝流程圖; 圖2 :本專利技術再生細骨料高強自密實混凝土制備方法的流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描述本專利技術: 實施例1 : 本實施例中原料為42. 5級硅酸鹽水泥,粉煤灰,礦粉,細度模數為2. 2-1. 6的再生 細骨料,天然細骨料,天然粗骨料,聚羧酸高效減水劑。 如圖1所示,將廢舊混凝土破碎、整形、篩分,得到粒徑不大于4. 75mm的再生細骨 料顆粒,并且測量再生細骨料制備的再生膠砂需水量比,計算得到再生細骨料的飽和需水 量。 本實施例中采用上述材料制備水膠比為0. 25的C60再生細骨料高強自密實混凝 土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1 :將再生細骨料與所需飽和水混合攪拌30s,為使再生細骨料不吸附拌合 水,所需飽和水量由再生細骨料制備的再生膠砂需水量比計算得到。本實施例中再生細 骨料為72. 4kg,測得再生細骨料制備的再生膠砂需水量比為1. 60,計算得到飽和需水量 17. 2kg〇 步驟2:在步驟1得到的混合物中加入水泥、礦物摻合料、天然骨料、70%的拌合 水、聚羧酸高效減水劑混合攪拌45s。其中水泥為456kg,礦物摻合料為粉煤灰與礦粉的混 合物,粉煤灰70kg,礦粉70kg,天然骨料由天然細骨料和天然粗骨料組成,其中天然粗骨料 的粒徑為5-25mm連續級配,天然細骨料的細度模數為2. 3-3. 0,天然粗骨料979kg,天然細 骨料651. 6kg,70 %的拌合水105kg,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再生細骨料高強自密實混凝土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步驟1:將再生細骨料與所需飽和水混合攪拌均勻;所述再生細骨料為將廢舊混凝土破碎、整形、篩分,得到的粒徑不大于4.75mm的再生細骨料顆粒;所需飽和水由再生細骨料制備的再生膠砂需水量比計算得到;步驟2:在步驟1得到的混合物中加入水泥、礦物摻合料、天然骨料、50%?70%的拌合水、聚羧酸高效減水劑混合攪拌均勻;所述礦物摻合料、聚羧酸高效減水劑、拌合水、再生細骨料的重量依次分別為骨料重量的7.52%?8.63%、0.48%?0.72%、8.22%?8.81%、4.08%?4.71%;所述骨料重量為再生細骨料與天然骨料重量之和;步驟3:在步驟2得到的混合物中加入剩余的拌合水攪拌均勻。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羅作球,王寧,張凱峰,孟剛,姚源,鄧天明,趙世冉,王信鴿,歐陽孟學,李逸飛,
申請(專利權)人:中建商品混凝土西安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陜西;6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