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叉車護頂架。包括固定在叉車車體上的支腿以及設置在支腿上方的頂框,所述的頂框與支腿之間為可拆分結構。由上述技術方案可知,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將護頂架設計成分體結構,其中支腿與車體相固定,頂框與支腿之間通過鎖扣或是螺栓連接,在進入限高區域時,駕駛員可方便的將頂框與支腿分離,卸下頂框,通過后可方便的將頂框裝回,確保駕駛員的安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叉車,具體涉及一種叉車護頂架。
技術介紹
叉車是物流行業重要的搬運工具,被廣泛應用在港口、碼頭、車站以及各類存儲倉庫。環境對叉車使用的限制極大,在裝卸作業中,經常遇到叉車高度過高而無法到達指定作業地點的情況,而叉車的高度又受到整車噸位、駕駛座椅高度以及護頂架高度的綜合影響。護頂架作為叉車的重要安全件,是必不可少的部件,在叉車的設計標準中,對駕駛員頂部空間有著明確的要求,不能隨便降低護頂架的高度,這導致了在叉車需要通過火車廂門、船艙門、庫房門等具有高度限制的地方時,往往需要將護頂架拆除,而現有的護頂架與叉車是一體結構,這就需要借助特定的設備和吊裝工具,拆裝不便。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叉車護頂架,該護頂架在叉車進入限高區域時,可簡單方便地拆卸。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采用了以下技術方案:包括固定在叉車車體上的支腿以及設置在支腿上方的頂框,所述的頂框與支腿之間為可拆分結構,所述的支腿包括兩個前支腿及兩個后支腿,所述的頂框上分別設有與前支腿及后支腿相連接的前連接支腿及后連接支腿。所述的前支腿與前連接支腿之間為插接配合,且通過鎖扣鎖緊。所述的后支腿與后連接支腿之間通過螺栓相連。所述兩個后支腿的頂部通過第一連接桿相連,所述兩個后連接支腿的底部通過第二連接桿相連,所述的第一連接桿與第二連接桿之間通過螺栓相連。所述頂框的重量小于等于20公斤。所述頂框的下表面距離叉車座椅面的距離大于等于980mm。由上述技術方案可知,本技術將護頂架設計成分體結構,其中支腿與車體相固定,頂框與支腿之間通過鎖扣或是螺栓連接,在進入限高區域時,駕駛員可方便的將頂框與支腿分離,卸下頂框,通過后可方便的將頂框裝回,確保駕駛員的安全。【附圖說明】圖1是本技術的分解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技術的主視圖;圖3是本技術分解后的主視圖。【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對本技術做進一步說明:如圖1、圖2、圖3所示的一種叉車護頂架,包括固定在叉車車體上的支腿以及設置在支腿上方的頂框1,頂框I與支腿之間為可拆分結構。進一步的,支腿包括兩個前支腿2及兩個后支腿3,頂框I上分別設有與前支腿2及后支腿3相連接的前連接支腿11及后連接支腿12。前連接支腿與后連接支腿與頂框是一體結構。進一步的,前支腿2與前連接支腿11之間為插接配合,且通過鎖扣4鎖緊。具體說即將前連接支腿11的端部插入前支腿2中,再通過鎖扣4將兩者進一步鎖緊,防止脫離。進一步的,后支腿3與后連接支腿12之間通過螺栓相連。具體地說,即兩個后支腿3的頂部通過第一連接桿51相連,兩個后連接支腿12的底部通過第二連接桿52相連,第一連接桿51與第二連接桿52之間通過螺栓相連。進一步的,頂框I的重量小于等于20公斤,保證駕駛員拆裝移動時輕便。進一步的,頂框I的下表面距離叉車座椅面的距離大于等于980mm,保證駕駛員有足夠的駕駛空間。在進入限高區域時,駕駛員可以直接將鎖扣及螺栓打開,即可實現頂框與支腿的分離,降低整體高度,待通過限高區域后,再將頂框裝上,整個拆裝過程都簡單方便,不需借助特定的吊裝設備。以上所述的實施例僅僅是對本技術的優選實施方式進行描述,并非對本技術的范圍進行限定,在不脫離本技術設計精神的前提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對本技術的技術方案作出的各種變形和改進,均應落入本技術權利要求書確定的保護范圍內。【主權項】1.一種叉車護頂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在叉車車體上的支腿以及設置在支腿上方的頂框(I ),所述的頂框(I)與支腿之間為可拆分結構,所述的支腿包括兩個前支腿(2)及兩個后支腿(3),所述的頂框(I)上分別設有與前支腿(2)及后支腿(3)相連接的前連接支腿(11)及后連接支腿(12)。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叉車護頂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支腿(2)與前連接支腿(11)之間為插接配合,且通過鎖扣(4)鎖緊。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叉車護頂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后支腿(3)與后連接支腿(12)之間通過螺栓相連。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叉車護頂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兩個后支腿(3)的頂部通過第一連接桿(51)相連,所述兩個后連接支腿(12)的底部通過第二連接桿(52)相連,所述的第一連接桿(51)與第二連接桿(52)之間通過螺栓相連。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叉車護頂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頂框(I)的重量小于等于20公斤。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叉車護頂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頂框(I)的下表面距離叉車座椅面的距離大于等于980mm。【專利摘要】本技術涉及叉車護頂架。包括固定在叉車車體上的支腿以及設置在支腿上方的頂框,所述的頂框與支腿之間為可拆分結構。由上述技術方案可知,本技術將護頂架設計成分體結構,其中支腿與車體相固定,頂框與支腿之間通過鎖扣或是螺栓連接,在進入限高區域時,駕駛員可方便的將頂框與支腿分離,卸下頂框,通過后可方便的將頂框裝回,確保駕駛員的安全。【IPC分類】B66F9/075【公開號】CN204675763【申請號】CN201520163432【專利技術人】楊鷗, 葛立銀, 章文譽, 吳天福 【申請人】安徽合力股份有限公司【公開日】2015年9月30日【申請日】2015年3月23日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叉車護頂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在叉車車體上的支腿以及設置在支腿上方的頂框(1),所述的頂框(1)與支腿之間為可拆分結構,所述的支腿包括兩個前支腿(2)及兩個后支腿(3),所述的頂框(1)上分別設有與前支腿(2)及后支腿(3)相連接的前連接支腿(11)及后連接支腿(12)。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楊鷗,葛立銀,章文譽,吳天福,
申請(專利權)人:安徽合力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安徽;34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