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套筒式電極,包括第一電極、第二電極和冷卻套筒,冷卻套筒兩端設有開口,第一電極為一端封閉一端設有開口的金屬管,第二電極為全封閉的金屬管,第一電極套在第二電極上,冷卻套筒套在第一電極上,第一法蘭和第二法蘭分別設在第一電極的兩端,第二法蘭將第一電極開口封閉,第一法蘭和第二法蘭將冷卻套筒兩端封閉,第一電極的內壁和第二電極的外壁之間形成電解腔,第二法蘭上設有與電解腔連通的出液通道,第一電極的封閉端設有進液口,第一法蘭上設有與進液口連通的進液通道。該電解槽可以連續式工作,結構簡單,加工方便,安裝簡單,成本低。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電解槽,具體涉及一種套筒式電解槽。
技術介紹
電解是將電流通過電解質溶液或熔融態電解質,在陰極和陽極上引起氧化還原反應的過程。通過電解反應可以生產人們所需的化學原料,以次氯酸鈉為例,在電解槽里加注濃度為3%左右的食鹽水,在兩個電極間接通低壓直流電流,經過15~20分鐘一系列的電解過程可以將食鹽水轉化成次氯酸鈉溶液。電解槽是實現電解的關鍵,以次氯酸鈉電解槽為例,大多數電解槽往往將陰極和陽極設成相互正對的電極板或者兩根電極棒,并將電極設置在封閉的容器中,電解質溶液進入密閉的容器后完成電解反應并從容器出口排出,然后需要向容器內加注電解質溶液完成下一循環。由于需要不斷的加注電解質溶液以及排放反應后溶液,所以電解反應并非一直在進行而是間歇式進行,這種間歇式電解反應操作麻煩,費時費工,影響效率。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可以將封閉的陰極和陽極套在一起,并在外側套上冷卻套筒,如此就可以及時的進行冷卻從而進行連續式工作,在現有的套筒式電解槽中,陰極、陽極以及冷卻套筒的安裝復雜,由于需要在電極上設置進液通道和出液通道,所以電極的加工較為困難,成本較高。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套筒式電解槽,該電解槽可以連續式工作,結構簡單,加工方便,安裝簡單,成本低。本技術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套筒式電極,包括第一電極、第二電極和冷卻套筒,其特征在于:冷卻套筒兩端設有開口,第一電極為一端封閉一端設有開口的金屬管,第二電極為全封閉的金屬管,第一電極套在第二電極上,冷卻套筒套在第一電極上,第一電極的封閉端配合有第一法蘭,第一電極的開口端通過第二法蘭封閉,冷卻套筒的兩端分別通過第一法蘭和第二法蘭封閉,冷卻套筒的內壁與第一電極的外壁之間形成冷卻腔,冷卻套筒上設有進水口和出水口,第一電極的內壁和第二電極的外壁之間形成電解腔,第二法蘭上設有與電解腔連通的出液通道,第一電極的封閉端設有進液口,第一法蘭上設有與進液口連通的進液通道。作為本技術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第一電極封閉端的外側以及第二電極一端的外側分別設有第一電接頭和第二電接頭,第一電接頭和第二電接頭分別穿過第一法蘭和第二法蘭并與之配合。作為本技術的進一步改進,在第一電極內部,第一電極內端面與第二電極端面之間設有定位支撐墊,第二電極的端面設有凸臺,定位支撐墊上設有與凸臺相適應的凹槽,所述凸臺設在凹槽內,定位支撐墊上設有連通槽。作為本技術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第二法蘭上設有卡槽,第一電極的開口端設在卡槽內并與之配合。作為本技術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第一電接頭與第一法蘭的接觸處以及第二電接頭和第二法蘭的接觸處通過密封件密封。作為本技術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冷卻套筒的兩端均設有凸緣,所述凸緣的端面分別與第一法蘭和第二法蘭的端面之間通過密封件密封。作為本技術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第一法蘭上的進液通道包括開設在第一法蘭端面的環形槽以及開設在第一法蘭側面并與環形槽連通的直槽,所述第二法蘭上的出液通道與第一法蘭上的進液通道設置相同。作為本技術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第一電極和第二電極的截面形狀為圓形。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電解質溶液從第一法蘭的進液通道進入,通過第一電極的進液口進入電解腔,在流體壓力的作用下,在電解腔內邊反應并向前流動,充分反應后從第二法蘭的出液通道排出,同時,冷卻水從冷卻套筒的進水口流入從出水口流出形成一個換熱器保證該電解槽連續工作。第一法蘭和第二法蘭不僅可以對第一電極和冷卻套筒起到封閉作用,還可以對第一電極和第二電極起到定位和支撐作用,電解質溶液從第一法蘭進入從第二法蘭流出,第一電極上只需開設進液口,不必開設進液通道和出液通道,第一電極結構簡單、加工方便、成本低,第一法蘭和第二法蘭設在第一電極的兩端,裝配方便。【附圖說明】圖1是本技術的整體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技術中第一電極的結構示意圖。圖3是本技術中第二電極的結構示意圖。圖4是本技術中第一法蘭的側面剖視圖。圖5是本技術中第一法蘭的正視圖。圖6是本技術中第二法蘭的側面剖視圖。圖7是本技術中冷卻套筒的結構示意圖。圖8是本技術中定位支撐墊的剖視圖。圖9是本技術中定位支撐墊的俯視圖。圖中:1_第一電接頭;2_密封圈;3_定位支撐墊;4_進液通道;5_進液口 ;6-第一法蘭;7_密封墊;8_進水口 ;9_第一電極;10-第二電極;11-冷卻套筒;12_卡槽;13_出液通道;14_第二法蘭;15_螺母;16_第二電接頭;17_出水口 ;18_直槽;19_環形槽;20_連通槽。【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技術作進一步的說明。如圖1至圖6所示,一種套筒式電極,包括第一電極9、第二電極10和冷卻套筒11,冷卻套筒11兩端設有開口,第一電極9為一端封閉一端設有開口的金屬管,第二電極10為全封閉的金屬管,第一電極9套在第二電極10上,冷卻套筒11套在第一電極9上,第一電極9的封閉端配合有第一法蘭6,第一電極9的開口端通過第二法蘭14封閉,冷卻套筒11的兩端分別通過第一法蘭6和第二法蘭14封閉,冷卻套筒11的內壁與第一電極9的外壁之間形成冷卻腔,冷卻套筒11上設有進水口 8和出水口 17,第一電極9的內壁和第二電極10的外壁之間形成電解腔,第二法蘭14上設有與電解腔連通的出液通道13,第一電極9的封閉端設有進液口 5,第一法蘭6上設有與進液口 5連通的進液通道4。電解質溶液從第一法蘭6的進液通道4進入,通過第一電極9的進液口 5進入電解腔,在流體壓力的作用下,在電解腔內邊反應并向前流動,充分反應后從第二法蘭14的出液通道13排出,同時,冷卻水從冷卻套筒當前第1頁1 2 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套筒式電極,包括第一電極、第二電極和冷卻套筒,其特征在于:冷卻套筒兩端設有開口,第一電極為一端封閉一端設有開口的金屬管,第二電極為全封閉的金屬管,第一電極套在第二電極上,冷卻套筒套在第一電極上,第一電極的封閉端配合有第一法蘭,第一電極的開口端通過第二法蘭封閉,冷卻套筒的兩端分別通過第一法蘭和第二法蘭封閉,冷卻套筒的內壁與第一電極的外壁之間形成冷卻腔,冷卻套筒上設有進水口和出水口,第一電極的內壁和第二電極的外壁之間形成電解腔,第二法蘭上設有與電解腔連通的出液通道,第一電極的封閉端設有進液口,第一法蘭上設有與進液口連通的進液通道。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周以靜,林友生,
申請(專利權)人:周以靜,林友生,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湖北;42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