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角鋼端頭打扁模具,包括壓力機工作臺(1)和壓力頭(2),其特征在于:所述壓力機工作臺(1)的上表面固定有下模臺座(3),下模臺座(3)上通過螺栓固定有下模底座(4),下模底座(4)的中部設置有梯形下模(5),梯形下模(5)的兩側靠近下模斜面(7)底部的位置分別固定設置有限位擋塊(9),壓力頭(2)的底部安裝有上模座(10),上模座(10)的底部對應于梯形下模(5)開設有上模槽口(11),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結構簡單,結實耐用,巧妙的借助于壓力機和打扁模具實現了鐵塔角鋼端頭快速準確的打扁,極大的降低了工人的勞動強度,所打扁的長度一致,過渡面平順,端頭的外觀大小一致,提高了打扁的質量。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打扁模具,尤其涉及一種角鋼端頭打扁模具,屬于鋼結構加工設備
技術介紹
目前,在鐵塔結構設計中,有些地方的連接處是需要將角鋼一端或兩端打扁后安裝,以保證結構強度。一直以來角鋼端頭部打扁是通過人工榔頭敲打而成,人工敲打的角鋼端頭外觀大小不一,打扁的長度不一。存在勞動效率低,成型效果差,工人勞動強度大等缺點。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是針對現有的鐵塔角鋼端頭打扁不便于控制打扁長度,成型效果差,而且費時費力,工人勞動強度大,加工效率低的缺陷和不足,現提供一種結實耐用,端頭打扁成型效果,同時省時省力,極大地降低了工人的勞動強度,加工效率得到了提高的一種角鋼端頭打扁t吳具。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的技術解決方案是:一種角鋼端頭打扁模具,包括壓力機工作臺和壓力頭,其特征在于:所述壓力機工作臺的上表面固定有下模臺座,下模臺座上通過螺栓固定有下模底座,下模底座的中部設置有梯形下模,梯形下模的上表面為模頂平面,梯形下模的兩側設置有下模斜面,梯形下模的兩側靠近下模斜面底部的位置分別固定設置有限位擋塊,壓力頭的底部安裝有上模座,上模座的底部對應于梯形下模開設有上模槽口。所述梯形下模的垂直高度為100毫米-150毫米,梯形下模的最大寬度為150毫米-300毫米。所述限位擋塊的上表面靠近梯形下模的一側開設有下模臺階面,限位擋塊上表面的外側邊上設置有凸起邊。所述上模槽口的槽底設置為平面,槽底的兩側設置為傾斜面,傾斜面的傾斜角度與下模斜面的傾斜角度相同。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術在壓力機工作臺的上表面通過下模臺座固定有下模底座,下模底座的中部設置有梯形下模,梯形下模的兩側設置有限位擋塊,壓力頭的底部安裝有上模座,上模座的底部對應于梯形下模開設有上模槽口。2、本技術結構簡單,結實耐用,巧妙的借助于壓力機和打扁模具實現了鐵塔角鋼端頭快速準確的打扁,極大的降低了工人的勞動強度,所打扁的長度一致,過渡面平順,端頭的外觀大小一致,提高了端頭打扁的質量。【附圖說明】圖1是本技術的結構示意圖。圖中:壓力機工作臺1,壓力頭2,下模臺座3,下模底座4,梯形下模5,模頂平面6,下模斜面7,下模臺階面8,限位擋塊9,上模座10,上模槽口 11。【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說明】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技術作進一步的詳細描述。參見圖1,本技術的一種角鋼端頭打扁模具,包括壓力機工作臺I和壓力頭2,其特征在于:所述壓力機工作臺I的上表面固定有下模臺座3,下模臺座3上通過螺栓固定有下模底座4,下模底座4的中部設置有梯形下模5,梯形下模5的上表面為模頂平面6,梯形下模5的兩側設置有下模斜面7,梯形下模5的兩側靠近下模斜面7底部的位置分別固定設置有限位擋塊9,壓力頭2的底部安裝有上模座10,上模座10的底部對應于梯形下模5開設有上模槽口 11。所述梯形下模5的垂直高度為100毫米-150毫米,梯形下模5的最大寬度為150毫米-300毫米。所述限位擋塊9的上表面靠近梯形下模5的一側開設有下模臺階面8,限位擋塊9上表面的外側邊上設置有凸起邊。所述上模槽口 11的槽底設置為平面,槽底的兩側設置為傾斜面,傾斜面的傾斜角度與下模斜面7的傾斜角度相同。參見附圖1,壓力機工作臺I的正上方設置有壓力頭2,壓力頭2可以在液壓作用下實現對工件的壓鍛,壓力機工作臺I的上表面固定有下模臺座3。下模底座4的中部設置有梯形下模5,梯形下模5的橫截面為等腰梯形,梯形下模5的上表面為模頂平面6,梯形下模5的兩側設置有下模斜面7。梯形下模5的垂直高度為100毫米-150毫米,梯形下模5的最大寬度為150毫米-300毫米。梯形下模5的兩側靠近下模斜面7底部的位置分別固定設置有限位擋塊9,限位擋塊9不僅能夠對梯形下模5進行水平方向上的限位,而且還能在角鋼端頭進行打扁時還能對打扁位置的旁邊形成過渡面,避免出現急劇過渡面以及應力集中的現象。除此之外,本技術還在限位擋塊9的上表面靠近梯形下模5的一側開設有下模臺階面8,限位擋塊9上表面的外側邊上設置有凸起邊。壓力頭2的底部安裝有上模座10,上模座10的底部對應于梯形下模5開設有上模槽口 11,上模槽口 11的槽底設置為平面,槽底的兩側設置為傾斜面,傾斜面的傾斜角度與下模斜面7的傾斜角度相同。本技術結構簡單,結實耐用,有效解決了傳統鐵塔角鋼端頭打扁操作費時費力,打扁長度和力度無法控制的問題,巧妙的借助于壓力機和打扁模具實現了鐵塔角鋼端頭快速準確的打扁,極大的降低了工人的勞動強度,所打扁的長度一致,過渡面平順,端頭的外觀大小一致,提高了打扁的質量。以上內容是結合【具體實施方式】對本技術所做的進一步詳細說明,不能認為本技術的具體實施只局限于以上說明,對于本技術所屬
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技術構思的前提下,所做出的簡單替換,都應當視為屬于本技術的保護范圍。【主權項】1.一種角鋼端頭打扁模具,包括壓力機工作臺(I)和壓力頭(2),其特征在于:所述壓力機工作臺(I)的上表面固定有下模臺座(3),下模臺座(3)上通過螺栓固定有下模底座(4),下模底座(4)的中部設置有梯形下模(5),梯形下模(5)的上表面為模頂平面(6),梯形下模(5)的兩側設置有下模斜面(7),梯形下模(5)的兩側靠近下模斜面(7)底部的位置分別固定設置有限位擋塊(9),壓力頭(2)的底部安裝有上模座(10),上模座(10)的底部對應于梯形下模(5)開設有上模槽口(11)。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角鋼端頭打扁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梯形下模(5)的垂直高度為100毫米-150毫米,梯形下模(5)的最大寬度為150毫米-300毫米。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角鋼端頭打扁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擋塊(9)的上表面靠近梯形下模(5)的一側開設有下模臺階面(8),限位擋塊(9)上表面的外側邊上設置有凸起邊。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角鋼端頭打扁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槽口(11)的槽底設置為平面,槽底的兩側設置為傾斜面,傾斜面的傾斜角度與下模斜面(7)的傾斜角度相同。【專利摘要】一種角鋼端頭打扁模具,包括壓力機工作臺(1)和壓力頭(2),其特征在于:所述壓力機工作臺(1)的上表面固定有下模臺座(3),下模臺座(3)上通過螺栓固定有下模底座(4),下模底座(4)的中部設置有梯形下模(5),梯形下模(5)的兩側靠近下模斜面(7)底部的位置分別固定設置有限位擋塊(9),壓力頭(2)的底部安裝有上模座(10),上模座(10)的底部對應于梯形下模(5)開設有上模槽口(11),本技術結構簡單,結實耐用,巧妙的借助于壓力機和打扁模具實現了鐵塔角鋼端頭快速準確的打扁,極大的降低了工人的勞動強度,所打扁的長度一致,過渡面平順,端頭的外觀大小一致,提高了打扁的質量。【IPC分類】B21D37/10【公開號】CN204817699【申請號】CN201520487424【專利技術人】朱群安 【申請人】武漢鐵塔廠【公開日】2015年12月2日【申請日】2015年7月8日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角鋼端頭打扁模具,包括壓力機工作臺(1)和壓力頭(2),其特征在于:所述壓力機工作臺(1)的上表面固定有下模臺座(3),下模臺座(3)上通過螺栓固定有下模底座(4),下模底座(4)的中部設置有梯形下模(5),梯形下模(5)的上表面為模頂平面(6),梯形下模(5)的兩側設置有下模斜面(7),梯形下模(5)的兩側靠近下模斜面(7)底部的位置分別固定設置有限位擋塊(9),壓力頭(2)的底部安裝有上模座(10),上模座(10)的底部對應于梯形下模(5)開設有上模槽口(11)。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朱群安,
申請(專利權)人:武漢鐵塔廠,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湖北;42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