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汽車新型車輪罩外接板,由前輪罩外接板和后輪罩外接板構成,前輪罩外接板和后輪罩外接板均分為左、右對稱的兩個外接板,大體均為“幾”字形結構,外部四周邊緣為從外向內的翻邊結構,且折角處的邊緣均為平滑的弧線狀;前輪罩外接板的一個側邊與前保險杠面罩鉚接,另一側邊與左右邊梁前端鉚接,后輪罩外接板的一個側邊與左右邊梁后端鉚接,另一側邊與后保險杠面罩鉚接,結構簡單且安裝牢固,使用可靠,成本較低。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汽車零部件
,具體涉及汽車新型車輪罩外接板。
技術介紹
1829年,英國的詹姆斯專利技術了時速25公里的蒸汽車,該車可以作為大轎車使用。本茨在1885年幾乎與戴姆勒同時制成了汽油發動機,裝在汽車上,以每小時12公里的速度行駛,獲得成功。這一年,英國的巴特勒也專利技術了裝有汽油發動機的汽車。此外,意大利的貝爾納也專利技術了汽車,俄國的普奇洛夫和伏洛波夫兩人專利技術了裝有內燃機的汽車。隨著科技的進步,社會的發展,對于汽車的安全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汽車的外圍結構也都越來越注重安全性的考慮。車輪護板是鈑金件,裝在底盤下部,起到防撞作用,做為一種重要的安全裝置也走向了革新的道路上。如何提供安全又美觀的汽車外部外觀結構,一直是現代汽車工業的首要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所采用的是提供如下技術方案:汽車新型車輪罩外接板,由前輪罩外接板和后輪罩外接板構成,其特征在于,前輪罩外接板和后輪罩外接板均分為左、右對稱的兩個外接板,大體均為“幾”字形結構,外部四周邊緣為從外向內的翻邊結構,且折角處的邊緣均為平滑的弧線狀;前輪罩外接板的左右兩個外接板的兩個側邊,一個側邊的兩個底端分別與前保險杠面罩的左右側邊兩端通過鉚釘鉚接,另外一個側邊的兩個底端分別與左右邊梁的前端通過鉚釘鉚接,且與前保險杠面罩相連的側邊短于與左右邊梁相連的側邊;后輪罩外接板的左右兩個外接板的兩個側邊,一個側邊的兩個底端分別與左右邊梁的后端通過鉚釘鉚接,另外一個側邊的兩個底端分別與后保險杠面罩的左右側邊兩端通過鉚釘鉚接,且與后保險杠面罩相連的側邊短于與左右邊梁相連的側邊。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優選,所述前輪罩外接板和后輪罩外接板的“幾”字形結構,其折角角度大小均為大于90°,其外部四周邊緣的翻邊結構均為垂直于板面向內的折角為90°的垂直翻折。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優選,所述前輪罩外接板上、與前保險杠面罩相連的側邊外側上還設有螺孔,與前大燈支架通過鉚釘鉚接。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優選,所述后輪罩外接板水平向的側邊內部上設有三個突起,突起上設有螺孔,外接板支架通過相應位置的穿孔、經由鉚釘鉚接在后輪罩外接板上的螺孔上。本技術提供的汽車新型車輪罩外接板,結構簡單且安裝牢固,使用可靠,成本較低。【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提供的汽車新型車輪罩外接板的裝在車上的整體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提供的汽車新型車輪罩外接板的前輪罩外接板的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技術提供的汽車新型車輪罩外接板的后輪罩外接板的結構示意圖。圖4為本技術提供的汽車新型車輪罩外接板的外接板支架的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對本技術作出詳細的說明。如圖1-3所示,本技術提供的汽車新型車輪罩外接板,由前輪罩外接板和后輪罩外接板構成,前輪罩外接板和后輪罩外接板均分為左、右對稱的兩個外接板11、12,21、22,大體均為“幾”字形結構,外部四周邊緣為從外向內的翻邊結構,且折角處的邊緣均為平滑的弧線狀;前輪罩外接板的左右兩個外接板11、12的兩個側邊,一個側邊的兩個底端分別與前保險杠面罩3的左右側邊兩端通過鉚釘鉚接,另外一個側邊的兩個底端分別與左右邊梁41、42的前端通過鉚釘鉚接,且與前保險杠面罩3相連的側邊短于與左右邊梁41、42相連的側邊;前輪罩外接板11、12上、與前保險杠面罩3相連的側邊外側上還設有螺孔,與前大燈支架6通過鉚釘鉚接。如圖1-4所示,后輪罩外接板的左右兩個外接板21、22的兩個側邊,一個側邊的兩個底端分別與左右邊梁41、42的后端通過鉚釘鉚接,另外一個側邊的兩個底端分別與后保險杠面罩5的左右側邊兩端通過鉚釘鉚接,且與后保險杠面罩5相連的側邊短于與左右邊梁41、42相連的側邊,后輪罩外接,21、22水平向的側邊內部上設有三個突起,突起上設有螺孔23,外接板支架7通過相應位置的穿孔、經由鉚釘鉚接在后輪罩外接板21、22上的螺孔23上。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優選,所述前輪罩外接板11、12和后輪罩外接板21、22的“幾”字形結構,其折角角度大小均為大于90°,其外部四周邊緣的翻邊結構均為垂直于板面向內的折角為90°的垂直翻折。本技術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實施方式,任何人應該得知在本技術的啟示下作出的結構變化,凡是與本技術具有相同或相近的技術方案,均落入本技術的保護范圍之內。【主權項】1.汽車新型車輪罩外接板,由前輪罩外接板和后輪罩外接板構成,其特征在于,前輪罩外接板和后輪罩外接板均分為左、右對稱的兩個外接板,大體均為“幾”字形結構,外部四周邊緣為從外向內的翻邊結構,且折角處的邊緣均為平滑的弧線狀: 前輪罩外接板的左右兩個外接板的兩個側邊,一個側邊的兩個底端分別與前保險杠面罩的左右側邊兩端通過鉚釘鉚接,另外一個側邊的兩個底端分別與左右邊梁的前端通過鉚釘鉚接,且與前保險杠面罩相連的側邊短于與左右邊梁相連的側邊;后輪罩外接板的左右兩個外接板的兩個側邊,一個側邊的兩個底端分別與左右邊梁的后端通過鉚釘鉚接,另外一個側邊的兩個底端分別與后保險杠面罩的左右側邊兩端通過鉚釘鉚接,且與后保險杠面罩相連的側邊短于與左右邊梁相連的側邊。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汽車新型車輪罩外接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輪罩外接板和后輪罩外接板的“幾”字形結構,其折角角度大小均為大于90°,其外部四周邊緣的翻邊結構均為垂直于板面向內的折角為90°的垂直翻折。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汽車新型車輪罩外接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輪罩外接板上、與前保險杠面罩相連的側邊外側上還設有螺孔,與前大燈支架通過鉚釘鉚接。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汽車新型車輪罩外接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輪罩外接板水平向的側邊內部上設有三個突起,突起上設有螺孔,外接板支架通過相應位置的穿孔、經由鉚釘鉚接在后輪罩外接板上的螺孔上。【專利摘要】本技術公開了一種汽車新型車輪罩外接板,由前輪罩外接板和后輪罩外接板構成,前輪罩外接板和后輪罩外接板均分為左、右對稱的兩個外接板,大體均為“幾”字形結構,外部四周邊緣為從外向內的翻邊結構,且折角處的邊緣均為平滑的弧線狀;前輪罩外接板的一個側邊與前保險杠面罩鉚接,另一側邊與左右邊梁前端鉚接,后輪罩外接板的一個側邊與左右邊梁后端鉚接,另一側邊與后保險杠面罩鉚接,結構簡單且安裝牢固,使用可靠,成本較低。【IPC分類】B62D25/16【公開號】CN204937260【申請號】CN201520440511【專利技術人】董鳴, 趙忠平 【申請人】北京北汽模塑科技有限公司【公開日】2016年1月6日【申請日】2015年6月24日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汽車新型車輪罩外接板,由前輪罩外接板和后輪罩外接板構成,其特征在于,前輪罩外接板和后輪罩外接板均分為左、右對稱的兩個外接板,大體均為“幾”字形結構,外部四周邊緣為從外向內的翻邊結構,且折角處的邊緣均為平滑的弧線狀:前輪罩外接板的左右兩個外接板的兩個側邊,一個側邊的兩個底端分別與前保險杠面罩的左右側邊兩端通過鉚釘鉚接,另外一個側邊的兩個底端分別與左右邊梁的前端通過鉚釘鉚接,且與前保險杠面罩相連的側邊短于與左右邊梁相連的側邊;后輪罩外接板的左右兩個外接板的兩個側邊,一個側邊的兩個底端分別與左右邊梁的后端通過鉚釘鉚接,另外一個側邊的兩個底端分別與后保險杠面罩的左右側邊兩端通過鉚釘鉚接,且與后保險杠面罩相連的側邊短于與左右邊梁相連的側邊。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董鳴,趙忠平,
申請(專利權)人:北京北汽模塑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北京;1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