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整體行走護欄模板裝拆機專用駕控系統,它由橫梁(1)、支梁(2)、地梁(3)、駕駛艙(4)組成;橫梁(1)設在支梁(2)上方;地梁(3)作為整個裝置的承載,設在最下方;駕駛艙(4)安裝在兩個地梁(3)之間;橫梁(1)上設有橫梁安裝孔(5)、支梁適配孔(6);支梁(2)上設有支梁安裝孔(7)、地梁適配孔(8);本整體行走護欄模板裝拆機專用駕控系統通過操作駕駛艙控制系統前后輪的移動,將這整套的機構合做成一部可行走的車載形式的裝拆機,操作比較方便,能滿足實際工作中的復雜需求,是整體行走護欄模板裝拆機的重要部件。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 本技術涉及公路建設護欄模板裝拆機構,特別是一種整體行走護欄模板裝拆 機專用駕控系統。
技術介紹
: 目前我國此公路建設護欄模板裝拆行業主要還是人工手動裝拆模板,現場拼裝存 在效率低下、費時費力且易造成安全事故的問題,也曾經出現過一些另類機器,大都是利用 杠桿原理,只能曲線脫鉤,還不能完全滿足實際工作中復雜的需要,所以時至今日,還沒有 出現真正意義上的自動裝拆機。 目前,中國專利文獻公開的專利CN202611340U中,公開了一種自行式路基防護搬 運安裝一體機,該自行式路基防護搬運安裝一體機包括行走機構和設置在其上的吊裝機 構,所述的行走機構包括伸縮支腿,伸縮支腿的頂部和中部分別設置有工作平臺和支架,支 架下方設置有行走輪;所述的吊裝機構包括支撐架支架連接有轉動軸承,操作平臺下發設 置有萬向轉輪,操作平臺上固定有起吊桁架和卷揚機,起吊桁架上設置有若干定滑輪,卷揚 機上設有鋼絲繩;雖然該自行式路基防護搬運安裝一體機實現了自行行走的功能,但是拆 卸模板依然不方便,而且根據實際需要調整起吊高度與位置比較困難。 本技術就是針對上述存在的缺陷和問題,提出一種直接利用多個可伸縮的機 構對模板實施全套拆,并將這整套的機構合做成一部可行走的車載形式的裝拆機,其包括 輪軸系統、方向系統、梁架系統、懸臂系統、伸縮機構、吊籃、自控系統等在內的方案;在對模 板可以進行裝拆的同時,不必要完全卸下模板,就可以整體行走,到另一處進行工作,節省 了許多的人力和時間,整體行走護欄模板裝拆機的每一個部件都非常重要。
技術實現思路
: 本技術的目的是解決人工手動裝拆模板存在的缺陷和問題,實現不需要完全 拆卸模板就能帶動設備裝置移動,節省人力和時間的功能,提供一種整體行走護欄模板裝 拆機專用駕控系統。 本技術是采用如下技術方案實現其專利技術目的的:一種整體行走護欄模板裝拆 機專用駕控系統,它由橫梁1、支梁2、地梁3、駕駛艙4組成;橫梁1設在支梁2上方;地梁 3作為整個裝置的承載,設在最下方;駕駛艙4安裝在兩個地梁3之間。 本技術為了控制移動方向位置,帶動設備整體移動,設有前輪1〇和后輪12 ; 前輪10可轉向,后輪12不可轉向;前輪10和后輪12分別設在地梁3前后底部。 由于采用了以上技術方案,本技術較好的實現了其專利技術目的,本整體行走護 欄模板裝拆機專用駕控系統通過操作駕駛艙控制系統前后輪的移動,將這整套的機構合做 成一部可行走的車載形式的裝拆機,操作比較方便,能滿足實際工作中的復雜需求,是整體 行走護欄模板裝拆機的重要部件。【附圖說明】 : 附圖1是本技術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附圖2是本技術標記1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3是本技術標記2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4是本技術標記3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說明見說明書最后一頁表格。【具體實施方式】 : 下面結合附圖對
技術實現思路
作進一步說明: 實施例1: 由
技術實現思路
可知,一種整體行走護欄模板裝拆機專用駕控系統,它由橫梁1、支梁 2、地梁3、駕駛艙4組成;橫梁1設在支梁2上方;地梁3作為整個裝置的承載,設在最下方; 駕駛艙4安裝在兩個地梁3之間。 本技術所述的橫梁1是指:橫向的梁;其上設有橫梁安裝孔5、支梁適配孔6 ; 其作用是作為支承主要承重構件上的梁;其結構如附圖2所示,其設計位置如附圖1中標記 1所示。 本技術所述的支梁2是指:豎起的梁;其上設有支梁安裝孔7、地梁適配孔8 ; 其作用是支承上方的主梁和橫梁1 ;其結構如附圖3所示,其設計位置如附圖1中標記2所 不。 本技術所述的地梁3是指:最下方的梁;其上設有地梁安裝孔9、前輪10、駕 駛艙安裝孔11、后輪12 ;其作用是支承上方的梁及控制移動方向位置,帶動整體移動;其結 構如附圖4所示,其設計位置如附圖1中標記3所示。 本技術所述的駕駛艙4是指:駕駛艙;其作用是控制移動方向位置,帶動整體 移動;其設計位置如附圖1中標記4所示。 實施例2: 本技術為了控制移動方向位置,帶動設備整體移動,設有前輪10和后輪12 ; 前輪10可轉向,后輪12不可轉向;前輪10和后輪12分別設在地梁3前后底部。 本技術所述的前輪10是指:可轉向前輪;其作用是可以控制行走方向,帶動 后輪前進;其設計位置如附圖4中標記10所示。 本技術所述的后輪12是指:不可轉向后輪;其作用是跟隨前輪10,帶動整個 設備行走;其設計位置如附圖4中標記12所示。 本技術所述的橫梁安裝孔5是指:橫梁1上的安裝孔;其作用是供橫梁1的安 裝;其設計位置如附圖4中標記5所示。 本技術所述的支梁適配孔6是指:橫梁1上的適配孔;其作用是與支梁安裝 孔7配合安裝支梁2 ;其設計位置如附圖2中標記6所示。 本技術所述的支梁安裝孔7是指:支梁2上的安裝孔;其作用是與支梁適配 孔6配合安裝支梁2 ;其設計位置如附圖3中標記7所示。 本技術所述的地梁適配孔8是指:支梁2上的適配孔;其作用是與地梁安裝 孔9配合安裝地梁3 ;其設計位置如附圖3中標記8所示。 本技術所述的地梁安裝孔9是指:地梁3上的安裝孔;其作用是與地梁適配 孔8配合安裝地梁3 ;其設計位置如附圖4中標記9所示。 本技術所述的駕駛艙安裝孔11是指:駕駛艙安裝孔;其作用是供駕駛艙4的 安裝;其設計位置如附圖4中標記11所示。【主權項】1. 一種整體行走護欄模板裝拆機專用駕控系統,其特征是它由橫梁(1)、支梁(2)、地 梁(3)、駕駛艙(4)組成;橫梁(1)設在支梁(2)上方;地梁(3)作為整個裝置的承載,設在 最下方;駕駛艙(4 )安裝在兩個地梁(3 )之間;橫梁(1)上設有橫梁安裝孔(5 )、支梁適配孔 (6);支梁(2)上設有支梁安裝孔(7)、地梁適配孔(8);地梁(3)上設有地梁安裝孔(9)、前 輪(10)、駕駛艙安裝孔(11)、后輪(12);所述的橫梁(1)為承重梁;所述的支梁(2)支承上 方的主梁和橫梁(1);所述的地梁(3)支承上方的梁及控制移動方向位置,帶動整體移動; 所述的駕駛艙(4)控制設備移動方向位置。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整體行走護欄模板裝拆機專用駕控系統,其特征是設有 前輪(10)和后輪(12);前輪(10)和后輪(12)分別設在地梁(3)前后底部;所述前輪(10) 可轉向,主要控制移動方向;所述后輪(12)不可轉向,跟隨前輪(10)移動。【專利摘要】本技術公開了一種整體行走護欄模板裝拆機專用駕控系統,它由橫梁(1)、支梁(2)、地梁(3)、駕駛艙(4)組成;橫梁(1)設在支梁(2)上方;地梁(3)作為整個裝置的承載,設在最下方;駕駛艙(4)安裝在兩個地梁(3)之間;橫梁(1)上設有橫梁安裝孔(5)、支梁適配孔(6);支梁(2)上設有支梁安裝孔(7)、地梁適配孔(8);本整體行走護欄模板裝拆機專用駕控系統通過操作駕駛艙控制系統前后輪的移動,將這整套的機構合做成一部可行走的車載形式的裝拆機,操作比較方便,能滿足實際工作中的復雜需求,是整體行走護欄模板裝拆機的重要部件。【IPC分類】E04H17/26【公開號】CN204983918【申請號】CN201520511615【專利技術人】羅振強, 歐陽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整體行走護欄模板裝拆機專用駕控系統,其特征是它由橫梁(1)、支梁(2)、地梁(3)、駕駛艙(4)組成;橫梁(1)設在支梁(2)上方;地梁(3)作為整個裝置的承載,設在最下方;駕駛艙(4)安裝在兩個地梁(3)之間;橫梁(1)上設有橫梁安裝孔(5)、支梁適配孔(6);支梁(2)上設有支梁安裝孔(7)、地梁適配孔(8);地梁(3)上設有地梁安裝孔(9)、前輪(10)、駕駛艙安裝孔(11)、后輪(12);所述的橫梁(1)為承重梁;所述的支梁(2)支承上方的主梁和橫梁(1);所述的地梁(3)支承上方的梁及控制移動方向位置,帶動整體移動;所述的駕駛艙(4)控制設備移動方向位置。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羅振強,歐陽州,李智龍,任杰,顏兵,楊會,譚勇,袁湘民,陳斌,彭立雄,
申請(專利權)人:岳陽安泰起重設備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湖南;43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