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銑公母隼復合工藝工裝,它包括L型模塊、夾持塊、連接塊、連接桿和支撐塊,所述L型模塊為兩個并向對設置,所述L型模塊下端設置與銑床連接的第一螺栓孔,所述L型模塊下端底部設置兩個凹槽,所述L型模塊中部設置方形孔,所述L型模塊上端設置T型槽,所述夾持塊下部設置與T型槽匹配的T型接口,夾持塊為兩個并通過T型接口與T型槽的配合分別設置兩個L型模塊上端,所述夾持塊的一個側面設置防滑部,具有防滑部的兩個夾持塊的兩個側面相對設置。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一種銑公母隼復合工藝工裝,通過各部件的組合,可以快速、準確對被加工模具進行夾持、定位,以滿足銑公母隼復合工藝的要求。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玻璃器皿加工
,具體涉及一種銑公母隼復合工藝工裝。
技術介紹
玻璃容器如各類酒瓶、玻璃杯、化妝品瓶、醬制品罐、花瓶和飲料瓶等,在制造此類玻璃器皿和玻璃容器的過程中必須先將玻璃料引入玻璃模具內,而后依據不同的工藝進行吹制、壓制或離心成型,并且在成型過程中盡可能以較快的速度使模腔內的氣體排出,否則滯留于模腔中的氣體會進入玻璃器皿或玻璃容器中,導致玻璃制品出現肉眼顯見的氣泡,影響外觀質量,甚至還影響成型。在銑公母隼的復合工藝中,缺少能對被加工模具進行快速夾持、準確定位以滿足復合工藝中對公母隼的加工。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克服了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銑公母隼復合工藝工裝,用于解決現有裝置中不能滿足銑公母隼復合工藝的工裝的技術問題。考慮到現有技術的上述問題,根據本技術公開的一個方面,本技術采用以下技術方案:—種銑公母隼復合工藝工裝,它包括L型模塊、夾持塊、連接塊、連接桿和支撐塊,所述L型模塊為兩個并向對設置,所述L型模塊下端設置與銑床連接的第一螺栓孔,所述L型模塊下端底部設置兩個凹槽,所述L型模塊中部設置方形孔,所述L型模塊上端設置T型槽,所述夾持塊下部設置與T型槽匹配的T型接口,夾持塊為兩個并通過T型接口與T型槽的配合分別設置兩個L型模塊上端,所述夾持塊的一個側面設置防滑部,具有防滑部的兩個夾持塊的兩個側面相對設置,所述連接塊為兩個并分別貫穿兩個L型模塊中部的方形孔,所述連接塊一端設置中部設置開槽、以及設置一貫穿該開槽兩側的第二螺栓孔,所述連接塊另一端設置臺階部,該臺階部上設置一通孔,該臺階部的臺階面設置為波浪形,兩個連接塊之間通過連接桿連接,兩個連接塊的兩端通過第二螺栓孔各與一個支撐塊連接。為了更好地實現本技術,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是:根據本技術的一個實施方案,所述支撐塊上端設置螺紋孔,所述支撐塊下端設置與連接塊上的開槽配合的中間凸出部,該中間凸出部上設置與連接塊上的第二螺栓孔對應的第三螺栓孔。本技術還可以是:根據本技術的另一個實施方案,所述連接桿的兩側各設置一個支撐板,兩個支撐板上各設置一個定位塊。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的有益效果之一是:本技術的一種銑公母隼復合工藝工裝,通過各部件的組合,可以快速、準確對被加工模具進行夾持、定位,以滿足銑公母隼復合工藝的要求。【附圖說明】為了更清楚的說明本申請文件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的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的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是對本申請文件中一些實施例的參考,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情況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得到其它的附圖。圖1示出了根據本技術一個實施例的銑公母隼復合工藝工裝結構示意圖。圖2示出了根據本技術另一個實施例的L型模塊正面結構示意圖。圖3示出了根據本技術另一個實施例的L型模塊側面結構示意圖。圖4示出了根據本技術另一個實施例的夾持塊正面結構示意圖。圖5示出了根據本技術另一個實施例的夾持塊側面結構示意圖。圖6示出了根據本技術另一個實施例的連接塊正面結構示意圖。圖7示出了根據本技術另一個實施例的連接塊側面結構示意圖。圖8示出了根據本技術另一個實施例的支撐塊正面結構示意圖。圖9示出了根據本技術另一個實施例的支撐塊側面結構示意圖。其中,附圖中的附圖標記所對應的名稱為:1 - L型模塊,11 —第一螺栓孔,12 —凹槽,13 —方形孔,14 — T型槽,2 —夾持塊,21 一 T型接口,22 —防滑部,3 —連接塊,31 —開槽,32 —第二螺栓孔,33 —臺階部,331 —通孔,332 —臺階面,4 一連接桿,5 —支撐塊,51 —螺紋孔,52 —中間凸出部,53 —第三螺栓孔,6—支撐板,7—定位塊。【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技術作進一步地詳細說明,但本技術的實施方式不限于此。如圖1?圖9所示,一種銑公母隼復合工藝工裝,它包括L型模塊1、夾持塊2、連接塊3、連接桿4和支撐塊5,所述L型模塊1為兩個并向對設置,所述L型模塊1下端設置與銑床連接的第一螺栓孔11,所述L型模塊1下端底部設置兩個凹槽12,所述L型模塊1中部設置方形孔13,所述L型模塊1上端設置T型槽14,所述夾持塊2下部設置與T型槽14匹配的T型接口 21,夾持塊2為兩個并通過T型接口 21與T型槽14的配合分別設置兩個L型模塊1上端,所述夾持塊2的一個側面設置防滑部22,具有防滑部22的兩個夾持塊2的兩個側面相對設置,所述連接塊3為兩個并分別貫穿兩個L型模塊1中部的方形孔13,所述連接塊3 —端設置中部設置開槽31、以及設置一貫穿該開槽31兩側的第二螺栓孔32,所述連接塊3另一端設置臺階部33,該臺階部33上設置一通孔331,該臺階部33的臺階面332設置為波浪形,兩個連接塊3之間通過連接桿4連接,兩個連接塊3的兩端通過第二螺栓孔32各與一個支撐塊5連接。所述支撐塊5上端設置螺紋孔51,所述支撐塊5下端設置與連接塊3上的開槽31配合的中間凸出部52,該中間凸出部52上設置與連接塊3上的第二螺栓孔32對應的第三螺栓孔53。所述連接桿4的兩側各設置一個支撐板6,兩個支撐板6上各設置一個定位塊7。本說明書中各個實施例采用遞進的方式描述,每個實施例重點說明的都是與其它實施例的不同之處,各個實施例之間相同相似部分相互參見即可。在本說明書中所談到的“ 一個實施例”、“另一個實施例”、“實施例”、等,指的是結合該實施例描述的具體特征、結構或者特點包括在本申請概括性描述的至少一個實施例中。在說明書中多個地方出現同種表述不是一定指的是同一個實施例。進一步來說,結合任一實施例描述一個具體特征、結構或者特點時,所要主張的是結合其他實施例來實現這種特征、結構或者特點也落在本技術的范圍內。盡管這里參照本技術的多個解釋性實施例對本技術進行了描述,但是,應該理解,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設計出很多其他的修改和實施方式,這些修改和實施方式將落在本申請公開的原則范圍和精神之內。更具體地說,在本申請公開和權利要求的范圍內,可以對主題組合布局的組成部件和/或布局進行多種變型和改進。除了對組成部件和/或布局進行的變型和改進外,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來說,其他的用途也將是明顯的。【主權項】1.一種銑公母隼復合工藝工裝,其特征在于它包括L型模塊(1)、夾持塊(2)、連接塊(3)、連接桿(4)和支撐塊(5),所述L型模塊(1)為兩個并向對設置,所述L型模塊(1)下端設置與銑床連接的第一螺栓孔(11),所述L型模塊(1)下端底部設置兩個凹槽(12),所述L型模塊(1)中部設置方形孔(13),所述L型模塊(1)上端設置T型槽(14),所述夾持塊⑵下部設置與T型槽(14)匹配的T型接口(21),夾持塊⑵為兩個并通過T型接口(21)與T型槽(14)的配合分別設置兩個L型模塊(1)上端,所述夾持塊(2)的一個側面設置防滑部(22),具有防滑部(22)的兩個夾持塊(2)的兩個側面相對設置,所述連接塊(3)為兩個并分別貫穿兩個L型模塊(1)中部的方形孔(13),所述連接塊(3) —端設置中部設置開槽(31)、以及設置一貫穿該開槽(31)兩側的第二螺栓孔(32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銑公母隼復合工藝工裝,其特征在于它包括L型模塊(1)、夾持塊(2)、連接塊(3)、連接桿(4)和支撐塊(5),所述L型模塊(1)為兩個并向對設置,所述L型模塊(1)下端設置與銑床連接的第一螺栓孔(11),所述L型模塊(1)下端底部設置兩個凹槽(12),所述L型模塊(1)中部設置方形孔(13),所述L型模塊(1)上端設置T型槽(14),所述夾持塊(2)下部設置與T型槽(14)匹配的T型接口(21),夾持塊(2)為兩個并通過T型接口(21)與T型槽(14)的配合分別設置兩個L型模塊(1)上端,所述夾持塊(2)的一個側面設置防滑部(22),具有防滑部(22)的兩個夾持塊(2)的兩個側面相對設置,所述連接塊(3)為兩個并分別貫穿兩個L型模塊(1)中部的方形孔(13),所述連接塊(3)一端設置中部設置開槽(31)、以及設置一貫穿該開槽(31)兩側的第二螺栓孔(32),所述連接塊(3)另一端設置臺階部(33),該臺階部(33)上設置一通孔(331),該臺階部(33)的臺階面(332)設置為波浪形,兩個連接塊(3)之間通過連接桿(4)連接,兩個連接塊(3)的兩端通過第二螺栓孔(32)各與一個支撐塊(5)連接。...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李剛,
申請(專利權)人:成都新志實業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四川;5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