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后澆帶封閉結構,包括:設于后澆帶兩側墻體外側、并封閉于所述后澆帶的封閉墻體;連接件,包括預埋于所述后澆帶兩側墻體的預埋端以及相對于所述預埋端、插設于所述封閉墻體內的連接端;以及鋪設于所述封閉墻體外側的防水結構。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通過在后澆帶兩側墻體外側砌筑封閉后澆帶的封閉墻體,將所述后澆帶封閉,同時,在封閉墻體外側鋪設防水結構,這樣即可進行地下室外防水施工,又可以進行后續的回填等施工,解決了由于后澆帶的存在而導致該地下室外墻防水和基坑回填都無法進行施工等問題。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建筑施工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后澆帶封閉結構。
技術介紹
在高層建筑中,由于功能和造型的需要,往往把高層主樓與車庫連在一起,車庫包圍了主樓的大部分。從傳統的結構觀點看,希望將高層與車庫脫開,這就需要設變形縫,但從建筑要求看又不希望設縫,因為設縫會出現雙梁、雙柱、雙墻,使平面布局受限制,因此后澆帶便應運而生。但是,在地下室外墻部位,由于后澆帶的存在,該處外墻防水和基坑回填都無法進行,給施工造成了極大的不便。
技術實現思路
為克服現有技術所存在的缺陷,現提供一種后澆帶封閉結構,以解決由于后澆帶的存在而導致該地下室外墻防水和基坑回填都無法進行施工等問題。為解決上述問題,一種后澆帶封閉結構,包括:設于后澆帶的兩側墻體外側、并封閉于所述后澆帶的封閉墻體;連接件,包括預埋于所述后澆帶的兩側墻體的預埋端以及相對于所述預埋端、插設于所述封閉墻體內的連接端;以及鋪設于所述封閉墻體外側的防水結構。本技術后澆帶封閉結構的進一步改進在于,所述連接件為圓鋼,所述圓鋼的一端預埋于所述后澆帶的一側墻體,所述圓鋼的另一端彎出拉結于所述封閉墻體。本技術后澆帶封閉結構的進一步改進在于,所述防水結構包括鋪設于所述封閉墻體外側的防水卷材以及鋪設于所述防水卷材的防水卷材保護層。本技術后澆帶封閉結構的進一步改進在于,所述防水卷材保護層為水泥砂漿找平層。本技術后澆帶封閉結構的進一步改進在于,所述封閉墻體兩側與所述后澆帶的兩側墻體之間設有砂漿抹角。本技術后澆帶封閉結構的進一步改進在于,所述封閉墻體每側超出所述后澆帶邊 200mm 至 300mm。本技術后澆帶封閉結構的進一步改進在于,所述封閉墻體為砌體擋墻或預制墻板。本技術的有益效果在于,通過在后澆帶兩側墻體外側砌筑封閉后澆帶的封閉墻體,將所述后澆帶封閉,同時,在封閉墻體外側鋪設防水結構,這樣即可進行地下室外防水施工,又可以進行后續的回填等施工,解決了由于后澆帶的存在而導致該地下室外墻防水和基坑回填都無法進行施工等問題。【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后澆帶封閉結構的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為利于對本技術的結構的了解,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進行說明。請參照圖1,圖1為本技術后澆帶封閉結構的示意圖。如圖1所示,本技術提供了一種后澆帶封閉結構,包括:設于后澆帶1兩側墻體2外側、并封閉于后澆帶1的封閉墻體3 ;連接件4,包括預埋于后澆帶1兩側墻體2的預埋端40以及相對于預埋端40、插設于封閉墻體3內的連接端41 ;以及鋪設于封閉墻體3外側的防水結構5。以下對上述組件進行詳細說明。如圖1所示,封閉墻體3可以是砌體擋墻,也可以是預制墻板,較佳地,封閉墻體3為砌體擋墻。封閉墻體3砌筑于后澆帶1兩側墻體2外側,并且,封閉墻體3封堵于后澆帶1外側。為了封閉墻體3能夠較好地封堵于后澆帶1外側,封閉墻體3每側超出后澆帶1邊200mm至300mm,例如,封閉墻體3寬度方向每側超出后澆帶1邊200mm。為了使得封閉墻體3緊固于后澆帶1兩側墻體2外側,如圖1所示,將連接件4的預埋端40預埋于后澆帶1兩側墻體2內,并將相對于預埋端40的連接端41插設于封閉墻體3內。連接件4可以是圓鋼,所述圓鋼的一端預埋于后澆帶1兩側墻體2內,如圖1所示,所述圓鋼的另一端彎出拉結于封閉墻體3。請繼續參照圖1,為了滿足地下室外墻防水的要求,封閉墻體3外側鋪設有防水結構5,防水結構5包括鋪設于封閉墻體3外側的防水卷材50以及鋪設于防水卷材50的防水卷材保護層51,防水卷材保護層51可以為水泥砂漿找平層。為了達到更好的防水效果,如圖1所示,封閉墻體3兩側與后澆帶1兩側墻體2之間設有砂漿抹角6。在具有上述結構特征后,結合圖1,本技術可按以下過程實施:首先,在施工后澆帶1兩側墻體2外側時,將連接件4的預埋端40預埋于后澆帶1兩側墻體2內;接著,在后澆帶1兩側墻體2外側砌筑封閉墻體3,在砌筑封閉墻體3時,將作為連接件4的圓鋼彎出拉結于封閉墻體3內;然后,在封閉墻體3兩側與后澆帶1兩側墻體2之間抹上砂漿抹角6 ;接著,在封閉墻體3外側鋪設防水卷材50 ;最后,在防水卷材50上涂刷水泥砂漿找平層作為防水卷材保護層51。本技術的有益效果在于:通過在后澆帶兩側墻體外側砌筑封閉后澆帶的封閉墻體,將所述后澆帶封閉,同時,在封閉墻體外側鋪設防水結構,這樣即可進行地下室外防水施工,又可以進行后續的回填等施工,解決了由于后澆帶的存在而導致該地下室外墻防水和基坑回填都無法進行施工等問題。以上結合附圖實施例對本技術進行了詳細說明,本領域中普通技術人員可根據上述說明對本技術做出種種變化例。因而,實施例中的某些細節不應構成對本技術的限定,本技術將以所附權利要求書界定的范圍作為保護范圍。【主權項】1.一種后澆帶封閉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 設于后澆帶的兩側墻體外側、并封閉于所述后澆帶的封閉墻體; 連接件,包括預埋于所述后澆帶的兩側墻體的預埋端以及相對于所述預埋端、插設于所述封閉墻體內的連接端;以及 鋪設于所述封閉墻體外側的防水結構。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后澆帶封閉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件為圓鋼,所述圓鋼的一端預埋于所述后澆帶的一側墻體,所述圓鋼的另一端彎出拉結于所述封閉墻體。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后澆帶封閉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結構包括鋪設于所述封閉墻體外側的防水卷材以及鋪設于所述防水卷材的防水卷材保護層。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后澆帶封閉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卷材保護層為水泥砂漿找平層。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后澆帶封閉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封閉墻體兩側與所述后澆帶的兩側墻體之間設有砂漿抹角。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后澆帶封閉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封閉墻體每側超出所述后饒帶邊200mm至300mm。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后澆帶封閉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封閉墻體為砌體擋墻或預制墻板。【專利摘要】本技術提供了一種后澆帶封閉結構,包括:設于后澆帶兩側墻體外側、并封閉于所述后澆帶的封閉墻體;連接件,包括預埋于所述后澆帶兩側墻體的預埋端以及相對于所述預埋端、插設于所述封閉墻體內的連接端;以及鋪設于所述封閉墻體外側的防水結構。本技術通過在后澆帶兩側墻體外側砌筑封閉后澆帶的封閉墻體,將所述后澆帶封閉,同時,在封閉墻體外側鋪設防水結構,這樣即可進行地下室外防水施工,又可以進行后續的回填等施工,解決了由于后澆帶的存在而導致該地下室外墻防水和基坑回填都無法進行施工等問題。【IPC分類】E04B1/68【公開號】CN205077633【申請號】CN201520753108【專利技術人】黎金亮, 陳界羽, 趙澤昊 【申請人】中國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公開日】2016年3月9日【申請日】2015年9月25日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后澆帶封閉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設于后澆帶的兩側墻體外側、并封閉于所述后澆帶的封閉墻體;連接件,包括預埋于所述后澆帶的兩側墻體的預埋端以及相對于所述預埋端、插設于所述封閉墻體內的連接端;以及鋪設于所述封閉墻體外側的防水結構。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黎金亮,陳界羽,趙澤昊,
申請(專利權)人:中國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上海;3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