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電飯鍋裝置
,具體為一種受熱自動控制式電飯鍋。
技術介紹
電飯鍋的出現是為了人們日常生活的方便,可以節約更多的時間?,F在電飯鍋的種類型號也是越來也多,各有各的優勢?,F在對普通的電飯鍋的結構進行簡單的闡述。
最初的電飯鍋設計相當簡單,通過一個按鍵進行操作,鍋膽則是采用鋁材質。此后這種機械式電飯鍋的外觀設計也有了很大改變,原本一白落地的電飯鍋機身上開始增加了印花及卡通圖案。繼機械電飯鍋之后,電腦電飯鍋也隨之上市,它們不再僅僅只能煮飯,還提供了,定時、煮飯、保溫以及菜單選擇等多種功能,實現一鍋多用。內膽加涂了不沾材質,保證煮飯時更不易糊飯、沾鍋。電飯鍋在鍋蓋的設計上也有了不少改變,更有效的保存食物中的水份及營養,不僅美味,而且營養更加豐富。
對于上述的電飯鍋結構,設計出該款新型的結構,在原始電飯鍋的左端安置有蒸汽外流柱,在其作用下控制外排蒸汽量,同時在磁性限溫器的作用下使得整個電飯鍋的運行得到很好的控制,整個鍋體更加的安全適用。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受熱自動控制式電飯鍋,以解決上述
技術介紹
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受熱自動控制式電飯鍋,包括電鍋蓋、豎向內阻、外殼、蒸汽外流柱、指示燈、外排口、按鍵開關、底部支座、攜手、加緊上蓋、把手、自動支撐熱塊、電熱管、磁性限溫器和電源插座,所述電鍋蓋安置在加緊上蓋的上端,所述豎向內阻連接在整個鍋體的右端面處,所述外殼的上端和豎向內阻相連接,所述蒸汽外流柱設置在外殼的左端面上,所述蒸汽外流柱 ...
【技術保護點】
一種受熱自動控制式電飯鍋,包括電鍋蓋(1)、豎向內阻(2)、外殼(3)、蒸汽外流柱(4)、指示燈(5)、外排口(6)、按鍵開關(7)、底部支座(8)、攜手(9)、加緊上蓋(10)、把手(11)、自動支撐熱塊(12)、電熱管(13)、磁性限溫器(14)和電源插座(15),其特征在于:所述電鍋蓋(1)安置在加緊上蓋(10)的上端,所述豎向內阻(2)連接在整個鍋體的右端面處,所述外殼(3)的上端和豎向內阻(2)相連接,所述蒸汽外流柱(4)設置在外殼(3)的左端面上,所述蒸汽外流柱(4)和指示燈(5)內部相連接,所述外排口(6)安置在蒸汽外流柱(4)和指示燈(5)之間,所述按鍵開關(7)連接在外排口(6)的下端位置處,所述底部支座(8)連接在整個電飯鍋的下端部位,所述攜手(9)安置在電鍋蓋(1)的中央上方位置處,所述把手(11)連接在加緊上蓋(10)的下方位置處,所述自動支撐熱塊(12)放置在整個電飯鍋的內部中央位置處,所述電熱管(13)和自動支撐熱塊(12)相連接,所述磁性限溫器(14)連接在自動支撐熱塊(12)的正下方,所述電源插座(15)安置在電飯鍋的底端后部位置處。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受熱自動控制式電飯鍋,包括電鍋蓋(1)、豎向內阻(2)、外殼(3)、蒸汽外流柱(4)、指示燈(5)、外排口(6)、按鍵開關(7)、底部支座(8)、攜手(9)、加緊上蓋(10)、把手(11)、自動支撐熱塊(12)、電熱管(13)、磁性限溫器(14)和電源插座(15),其特征在于:所述電鍋蓋(1)安置在加緊上蓋(10)的上端,所述豎向內阻(2)連接在整個鍋體的右端面處,所述外殼(3)的上端和豎向內阻(2)相連接,所述蒸汽外流柱(4)設置在外殼(3)的左端面上,所述蒸汽外流柱(4)和指示燈(5)內部相連接,所述外排口(6)安置在蒸汽外流柱(4)和指示燈(5)之間,所述按鍵開關(7)連接在外排口(6)的下端位置處,所述底部支座(8)連接在整個電飯鍋的下端部位,所述攜手(9)安置在電鍋蓋(1)的中央上方位置處,所述把手(11)連接在加緊上蓋(10)的下方位置處,所述自動支撐...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