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輪轂自動定位及輪徑識別機構,用于輪轂生產過程中在輪轂進入機械加工工位前的定位,以便于機械手準確抓取,同時對輪轂型號的識別。
技術介紹
目前在輪轂生產過程中,輪轂進入機加工前,取要利用機械手抓取,機械手抓取前輪轂所在的位置不能出現偏差,否則不利于機械手的抓取,如果運送過來的輪轂位置不正,此時必須人為調整輪轂的位置,才能使機械手準確抓取。另外輪轂的夫格大小在此處也無法自動判斷,需要人工了解規格并選則適合于輪轂的機械手的規格。費時費力,操作人員勞動強度大,生產效率低。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結構簡單、動作靈活可靠、省時省力、降低勞動強度、提高工作效率的輪轂自動定位及輪徑識別機構,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
本技術的輪轂自動定位及輪徑識別機構,包括機架,在機架的上方通過軸承支撐有多個平行排列的轉動輥,每個轉動輥的端頭裝有鏈輪并配有與動力驅動機構相接的鏈條;在機架上平行于轉動輥的方向上固定有兩根平行的滑軌,每根滑軌上配有一對滑塊,兩個平行的移動板垂直于滑軌并分別于兩根滑軌上的滑塊相接,使滑塊和移動板形成兩組且對稱設置,在每個移動板上兩端分別通過支架固定連接有豎直設置的定位柱;在機架上通過連接座轉動連接有氣缸,與氣缸相配的活塞桿端頭與其中一側的移動板相接,氣缸的中心線與滑軌相互平行;在機架上通過軸承轉動連接有齒輪,與齒輪相配有兩個對稱的齒條,每個齒條的端頭分別與一側的移動板相接,在每個齒條的背面均有一個靠輪,該靠輪通過軸承支撐在機架上;在機架上設有位移傳感器,位移傳感器的安裝端頭與其中一側的 ...
【技術保護點】
一種輪轂自動定位及輪徑識別機構,其特征在于:包括機架(1),在機架(1)的上方通過軸承支撐有多個平行排列的轉動輥(7),每個轉動輥(7)的端頭裝有鏈輪并配有與動力驅動機構相接的鏈條;在機架(1)上平行于轉動輥(7)的方向上固定有兩根平行的滑軌(2),每根滑軌(2)上配有一對滑塊(3),兩個平行的移動板(12)垂直于滑軌(2)并分別于兩根滑軌(2)上的滑塊相接,使滑塊(3)和移動板(12)形成兩組且對稱設置,在每個移動板(12)上兩端分別通過支架(5)固定連接有豎直設置的定位柱(6);在機架(1)上通過連接座(4)轉動連接有氣缸(9),與氣缸(9)相配的活塞桿端頭與其中一側的移動板(12)相接,氣缸(9)的中心線與滑軌(2)相互平行;在機架(1)上通過軸承轉動連接有齒輪(13),與齒輪(13)相配有兩個對稱的齒條(14),每個齒條(14)的端頭分別與一側的移動板(12)相接,在每個齒條(14)的背面均有一個靠輪(15),該靠輪(15)通過軸承支撐在機架(1)上;在機架(1)上設有位移傳感器(16),位移傳感器(16)的安裝端頭與其中一側的移動板(12)通過連接板(18)和緊固螺母(17) ...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輪轂自動定位及輪徑識別機構,其特征在于:
包括機架(1),在機架(1)的上方通過軸承支撐有多個平行排列的轉動輥(7),每個轉動輥(7)的端頭裝有鏈輪并配有與動力驅動機構相接的鏈條;在機架(1)上平行于轉動輥(7)的方向上固定有兩根平行的滑軌(2),每根滑軌(2)上配有一對滑塊(3),兩個平行的移動板(12)垂直于滑軌(2)并分別于兩根滑軌(2)上的滑塊相接,使滑塊(3)和移動板(12)形成兩組且對稱設置,在每個移動板(12)上兩端分別通過支架(5)固定連接有豎直設置的定位柱(6);
在機架(1)上通過連接...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