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模擬框架結構柱梁節點鋼筋空間排布施工教學模型,包括角柱結構、中柱結構和邊柱結構,包括設置在角柱、中柱和邊柱外側的框架柱豎向鋼筋、水平向箍筋、主框架梁水平向主筋、主框架梁豎向箍筋、次框架梁水平向主筋和次框架梁豎向箍筋。角柱結構、中柱結構和邊柱結構均由22#鍍鋅鐵絲Φ0.71mm綁扎成型。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制作簡易、尺寸精確。能直觀清晰地展示混凝土結構梁柱節點復雜的鋼筋空間排布施工情況。適用于建筑工程施工技術、預算與質量控制相關課程的現場教學。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屬于教學模型領域,涉及一種模擬框架結構柱梁節點鋼筋空間排布施工教學模型。
技術介紹
建筑工程混凝土框架結構是目前廣泛采用的一種主體結構類型。建筑工程學習必須掌握結構鋼筋下料、算量以及質量控制等專項技能,但結構鋼筋圖紙復雜,長期以來教學中多數采用“以圖識圖”的教學方法,學生建筑與結構識圖的空間想象難度大、技能掌握難度大;再加上施工現場安全管理的進一步加強,學生去施工現場參觀學習困難;校內實訓基地建立的單支構件式樣板成本既高又不能全面反映工程結構的多樣性和復雜性。所以,迫切需求一種制作簡易、尺寸精確、直觀清晰地模擬框架結構鋼筋空間排布施工教學模型。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模擬框架結構柱梁節點鋼筋空間排布施工教學模型,利用本技術,可以滿足直觀清晰地展示框架結構梁柱節點復雜的鋼筋空間排布施工情況,適用于建筑施工、施工預算與質量控制相關課程的現場教學。為實現以上目的,本技術的技術方案如下:—種模擬框架結構柱梁節點鋼筋空間排布施工教學模型,其特征在于:該模型包括角柱結構、中柱結構和邊柱結構,所述角柱結構包括設置在角柱外側的角柱框架柱豎向鋼筋、角柱水平向箍筋、角柱主框架梁水平向主筋、角柱主框架梁豎向箍筋、角柱次框架梁水平向主筋和角柱次框架梁豎向箍筋;所述中柱結構包括設置在中柱外側的中柱框架柱豎向鋼筋、中柱水平向箍筋、中柱主框架梁水平向主筋、中柱主框架梁豎向箍筋、中柱次框架梁水平向主筋、中柱次框架梁豎向箍筋;所述邊柱結構包括設置在邊柱外側的邊柱框架柱豎向鋼筋、邊柱水平向箍筋、邊柱主框架梁水平向主筋、邊柱主框架梁豎向箍筋、邊柱次框架梁水平向主筋和邊柱次框架梁豎向箍筋。本技術按照實際工程縮小比例尺制作而成。用三種型號鍍鋅鐵絲分別代表:角柱框架柱豎向鋼筋、中柱框架柱豎向鋼筋和邊柱框架柱豎向鋼筋,由8#鍍鋅鐵絲Φ 4.0mm制成;角柱主框架梁水平向主筋、中柱主框架梁水平向主筋、邊柱主框架梁水平向主筋、角柱次框架梁水平向主筋、中柱次框架梁水平向主筋和邊柱次框架梁水平向主筋,由12#鍍鋅鐵絲Φ2.8 mm制成;角柱水平向箍筋、中柱水平向箍筋、邊柱水平向箍筋、角柱主框架梁豎向箍筋、中柱主框架梁豎向箍筋、邊柱主框架梁豎向箍筋、角柱次框架梁豎向箍筋、中柱次框架梁豎向箍筋、邊柱次框架梁豎向箍筋,由16#鍍鋅鐵絲Φ 1.6 mm制成;角柱結構、中柱結構和邊柱結構均由22#鍍鋅鐵絲Φ 0.71 mm綁扎成型。本技術通過主框架梁水平向主筋的彎折形狀和彎折長度反映主框架梁水平向主筋的錨固長度和與框架柱豎向鋼筋、次框架梁水平向主筋的空間排布;同樣,主框架梁水平向主筋的彎折形狀和彎折長度同樣適用于次框架梁水平向主筋的錨固長度計算和與框架柱豎向鋼筋的空間排布。通過水平向箍筋反映柱加密區內柱箍筋的排布要求;以及主框架梁豎向箍筋、次框架梁豎向箍筋的排布位置。通過高低跨主框架梁水平向主筋的排布反映主框架梁主筋在框架柱豎向鋼筋內的銷固方式與銷固長度。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解決了土建類學生現場教學難、空間想象力不足的難題,由于鋼筋和鐵絲具有很多相似的屬性,學生可以隨堂學習,隨堂計算下料、動手加工、綁扎,驗證了所學,提高了實踐技能,實現了現場教學模式的改革。本技術制作簡易、尺寸精確。能直觀清晰地展示混凝土結構梁柱節點復雜的鋼筋空間排布施工情況。適用于建筑工程施工技術、預算與質量控制相關課程的現場教學。【附圖說明】:圖1-1是本技術中角柱結構梁柱節點的示意圖;圖1-2是本技術中中柱結構梁柱節點的示意圖;圖1-3是本技術中邊柱結構梁柱節點的示意圖;圖2是本技術中A-A剖面鋼筋空間排布圖;圖3是本技術中B-B剖面鋼筋空間排布圖。圖4是本技術中C-C剖面鋼筋空間排布圖。圖中,KZ為框架柱、KLl為主框架梁、KL2為次框架梁。【具體實施方式】:為了使本技術的技術手段與達成的目的易于明白理解,以下結合具體實例進一步闡述本技術:—種模擬框架結構柱梁節點鋼筋空間排布施工教學模型,包括角柱結構1、中柱結構2和邊柱結構3。圖1-1是本技術中角柱結構梁柱節點的示意圖,圖2是本技術中A-A剖面鋼筋空間排布圖;角柱結構包括設置在角柱10外側的角柱框架柱豎向鋼筋11、角柱水平向箍筋12、角柱主框架梁水平向主筋13、角柱主框架梁豎向箍筋14、角柱次框架梁水平向主筋15和角柱次框架梁豎向箍筋16;圖1-2是本技術中中柱結構梁柱節點的示意圖,圖3是本技術中B-B剖面鋼筋空間排布圖。中柱結構包括設置在中柱20外側的中柱框架柱豎向鋼筋21、中柱水平向箍筋22、中柱主框架梁水平向主筋23、中柱主框架梁豎向箍筋24、中柱次框架梁水平向主筋25、中柱次框架梁豎向箍筋26;圖1-3是本技術中邊柱結構梁柱節點的示意圖,圖4是本技術中C-C剖面鋼筋空間排布圖。邊柱結構包括設置在邊柱30外側的邊柱框架柱豎向鋼筋31、邊柱水平向箍筋32、邊柱主框架梁水平向主筋33、邊柱主框架梁豎向箍筋34、邊柱次框架梁水平向主筋35和邊柱次框架梁豎向箍筋36。本技術按照實際工程縮小比例尺制作而成。用三種型號鍍鋅鐵絲分別代表:角柱框架柱豎向鋼筋、中柱框架柱豎向鋼筋和邊柱框架柱豎向鋼筋由8#鍍鋅鐵絲Φ 4.0mm制成;角柱主框架梁水平向主筋、中柱主框架梁水平向主筋、邊柱主框架梁水平向主筋、角柱次框架梁水平向主筋、中柱次框架梁水平向主筋和邊柱次框架梁水平向主筋由12#鍍鋅鐵絲Φ2.8 mm制成;角柱水平向箍筋、中柱水平向箍筋、邊柱水平向箍筋、角柱主框架梁豎向箍筋、中柱主框架梁豎向箍筋、邊柱主框架梁豎向箍筋、角柱次框架梁豎向箍筋、中柱次框架梁豎向箍筋、邊柱次框架梁豎向箍筋由16#鍍鋅鐵絲Φ 1.6 mm制成;角柱結構、中柱結構和邊柱結構均由22#鍍鋅鐵絲Φ 0.71 mm綁扎成型。主次梁主筋(角柱主框架梁水平向主筋13、中柱主框架梁水平向主筋23、邊柱主框架梁水平向主筋33、角柱次框架梁水平向主筋15、中柱次框架梁水平向主筋25、邊柱次框架梁水平向主筋35)應穿插在柱主筋(角柱框架柱豎向鋼筋11、中柱框架柱豎向鋼筋21、邊柱框架柱豎向鋼筋31)內;次梁主筋(角柱次框架梁水平向主筋15、中柱次框架梁水平向主筋25、邊柱次框架梁水平向主筋35)應架設在主梁主筋(角柱主框架梁水平向主筋13、中柱主框架梁水平向主筋23、邊柱主框架梁水平向主筋33)之上;在綁扎所有鋼筋前,應核對定位標記。在抗震設防要求下,主框架梁水平向主筋的彎折形狀和彎折長度反映主框架梁水平向主筋的錨固長度應該為伸至柱外側縱筋內測,長度2 0.4LabE;在非抗震設防要求下,主框架梁水平向主筋的彎折形狀和彎折長度反映主框架梁水平向主筋的錨固長度應該為伸至柱外側縱筋內測,長度I 0.4Lab ;高低跨框架梁相交時,在有抗震設防要求下,主框架梁水平向主筋的錨固長度應該為伸至柱外側縱筋內測,長度2 0.4LabE;當直段長度2 LaE時可不彎折,但應伸過柱中線2 5d;在無抗震設防要求下,主框架梁水平向主筋的錨固長度應該為伸至柱外側縱筋內測,長度2 0.4Lab;當直段長度2 La時可不彎折,但應伸過柱中線2 5d;本技術解決了建筑類施工技術、預算與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模擬框架結構柱梁節點鋼筋空間排布施工教學模型,其特征在于:該模型包括角柱結構(1)、中柱結構(2)和邊柱結構(3),所述角柱結構(1)包括設置在角柱(10)外側的角柱框架柱豎向鋼筋(11)、角柱水平向箍筋(12)、角柱主框架梁水平向主筋(13)、角柱主框架梁豎向箍筋(14)、角柱次框架梁水平向主筋(15)和角柱次框架梁豎向箍筋(16);所述中柱結構(2)包括設置在中柱(20)外側的中柱框架柱豎向鋼筋(21)、中柱水平向箍筋(22)、中柱主框架梁水平向主筋(23)、中柱主框架梁豎向箍筋(24)、中柱次框架梁水平向主筋(25)、中柱次框架梁豎向箍筋(26);所述邊柱結構(3)包括設置在邊柱(30)外側的邊柱框架柱豎向鋼筋(31)、邊柱水平向箍筋(32)、邊柱主框架梁水平向主筋(33)、邊柱主框架梁豎向箍筋(34)、邊柱次框架梁水平向主筋(35)和邊柱次框架梁豎向箍筋(36)。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丁以喜,謝秋波,錢俊杰,陳林杰,王興吉,肖時瑞,梁慷,
申請(專利權)人: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江蘇;32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