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用于建筑模板的對拉螺管,具有管體,該管體具有中空管腔,并且,該管體的兩端部外壁上均設有外螺紋、中間部外壁上設有多個用于提高對拉螺管與混凝土咬合強度的凸紋。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對拉螺管在能夠用于建筑模板緊固的同時,還能夠用于改善混凝土的養護效果;其應用在沒有防水要求的混凝土工程,有部分的對拉螺管可不作填充,這些對拉螺管的中空管腔可以作為用于電線網線等通道的預留管道,減少后期在結構上鉆孔的情況發生;并且其能夠有效的提高對拉螺管與混凝土的咬合強度。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用于建筑模板的對拉螺管。
技術介紹
目前建筑上使用的模板緊固方式以對拉螺桿為主,需要重復利用的對拉螺桿在使用的過程中會套上塑料套管。但是不論采用何種對拉螺桿,在減少混凝土養護過程中的裂縫產生方面沒有任何幫助。本技術專利將對這一性能有所改進。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用于建筑模板的對拉螺管。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所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用于建筑模板的對拉螺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對拉螺管具有管體,該管體具有中空管腔,并且,該管體的兩端部外壁上均設有外螺紋、中間部外壁上設有多個用于提高對拉螺管與混凝土咬合強度的凸紋。優選的,所述的凸紋分組設置在所述管體的中間部外壁上,各個所述分組沿所述管體的軸向在所述管體的中間部外壁上均勻分布,每一個所述分組均包含有兩個或以上所述凸紋,每一個所述分組中的各個凸紋環繞所述管體的軸向在所述管體的中間部外壁上均勻分布。作為本技術的一種優選實施方式,所述凸紋為月牙形凸紋。為了進一步提高對拉螺管與混凝土咬合強度,作為本技術的一種改進,所述管體的中間部內壁上對應于每一個所述凸紋設有一個用于提高對拉螺管與混凝土咬合強度的凹槽,每一個所述凹槽均設置在與對應凸紋內外相對的位置。其中,優選的,所述的管體設有九組所述分組,每一組所述分組均設有兩個所述凸紋。作為本技術的一種優選實施方式,所述凸紋為半球形凸紋。其中,優選的,所述的管體設有五組所述分組,每一組所述分組均設有四個所述凸紋。為了適用于防水要求高的模板工程,作為本技術的一種改進,所述的對拉螺管還設有止水鋼板;所述止水鋼板設有中心通孔,所述止水鋼板通過該中心通孔套裝在所述管體之外并焊接固定在所述管體的中間部中間位置。作為本技術的一種優選實施方式,所述的對拉螺管由低碳鋼制成。作為本技術的一種優選實施方式,所述管體的外徑在30mm至50mm之間、管壁厚 度在4mm至6mm之間;所述外螺紋的長度在70mm以上。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第一,本技術的對拉螺管在能夠用于建筑模板緊固的同時,還能夠用于改善混凝土的養護效果,即:在對拉螺管按常用對拉螺桿的使用方式隨建筑模板工程進行安裝后,如果在一般環境下,通過在對拉螺管的中空管腔中流通自來水即可提升混凝土在養護過程中的散熱效果,而如果在寒冷環境下,則通過在對拉螺管的中空管腔中流通熱水即可對混凝土進行加溫養護,保證了混凝土的養護效果。第二,本技術的對拉螺管應用在沒有防水要求的混凝土工程,有部分的對拉螺管可不作填充,這些對拉螺管的中空管腔可以作為用于電線網線等通道的預留管道,減少后期在結構上鉆孔的情況發生。第三,本技術的對拉螺管設有多個月牙形或半球形的凸紋,能夠有效的提高對拉螺管與混凝土的咬合強度。附圖說明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技術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圖1-1為本技術實施例一的對拉螺管的結構示意圖;圖1-2為圖1-1的A-A剖視圖;圖2-1為本技術實施例二的對拉螺管的結構示意圖;圖2-2為圖2-1的B-B剖視圖;圖3為本技術實施例三的對拉螺管的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實施例一如圖1-1和圖1-2所示,本技術用于建筑模板的對拉螺管,具有管體10,該管體10具有中空管腔10a,并且,該管體10的兩端部外壁上均設有外螺紋11、中間部外壁上設有多個用于提高對拉螺管與混凝土咬合強度的凸紋12;凸紋12分組設置在管體10的中間部外壁上,各個分組沿管體10的軸向在管體10的中間部外壁上均勻分布,每一個分組均包含有兩個或以上凸紋12,每一個分組中的各個凸紋12環繞管體10的軸向在管體10的中間部外壁上均勻分布。其中,本技術的對拉螺管優選采用低碳鋼制成,管體10的外徑在30mm至50mm之 間、管壁厚度在4mm至6mm之間,優選為5mm;外螺紋11的長度在70mm以上。本實施例一中,管體10設有九組分組,每一組分組均設有兩個凸紋12,凸紋12為月牙形凸紋,并且,管體10的中間部內壁上對應于每一個凸紋12設有一個用于提高對拉螺管與混凝土咬合強度的凹槽13,每一個凹槽13均設置在與對應凸紋12內外相對的位置。本技術的對拉螺管的使用方式如下:本技術的對拉螺管尺寸可根據實際現場的需要來訂制,該對拉螺管在工廠制成后即可直接運往施工現場使用。在施工過程中,本技術的對拉螺管可按常用的對拉螺桿的使用方式全部隨建筑模板工程進行安裝,在混凝土尤其是大體積混凝土的養護過程中,可在對拉螺管的管體10兩端管口分別接塑料管,通過一端供水、另一端出水來使得水在對拉螺管的中空管腔10a中通過,水溫和供出水口的數量根據養護條件設置,從而改善混凝土的養護效果,減少混凝土養護過程中的裂縫產生。待混凝土養護成型強度達到設計要求后,用微膨脹細石混凝土填充對拉螺管的中空管腔10a,并在封堵嚴實以后將管口端焊接鋼板密封為佳。若該混凝土工程無防水要求,可視情況需要部分螺管不作填充,管道作為預留管道(用于電線網線等通道)。其中,本技術的對拉螺管在使用的過程中若因擠壓等原因導致螺管局部變形或一定程度內的變形,會增加一定的摩擦力,不影響使用效果。實施例二如圖2-1和圖2-2所示,本技術實施例二的對拉螺管與實施例一基本相同,它們的區別在于:本實施例二中,管體10設有五組分組,每一組分組均設有四個凸紋12,凸紋12為半球形凸紋。實施例三如圖3所示,本技術實施例三的對拉螺管與實施例一或實施例二基本相同,不同之處在于:本實施例三的對拉螺管還設有止水鋼板20;止水鋼板20設有中心通孔,止水鋼板20通過該中心通孔套裝在管體10之外并焊接固定在管體10的中間部中間位置。從而,使得本實施例三的對拉螺管能夠適用于防水要求高的模板工程。本技術不局限于上述具體實施方式,根據上述內容,按照本領域的普通技術知識和慣用手段,在不脫離本技術上述基本技術思想前提下,本技術還可以做出其它多種形式的等效修改、替換或變更,均落在本技術的保護范圍之中。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用于建筑模板的對拉螺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對拉螺管具有管體(10),該管體(10)具有中空管腔(10a),并且,該管體(10)的兩端部外壁上均設有外螺紋(11)、中間部外壁上設有多個用于提高對拉螺管與混凝土咬合強度的凸紋(12)。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用于建筑模板的對拉螺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對拉螺管具有管體(10),該管體(10)具有中空管腔(10a),并且,該管體(10)的兩端部外壁上均設有外螺紋(11)、中間部外壁上設有多個用于提高對拉螺管與混凝土咬合強度的凸紋(12)。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對拉螺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凸紋(12)分組設置在所述管體(10)的中間部外壁上,各個所述分組沿所述管體(10)的軸向在所述管體(10)的中間部外壁上均勻分布,每一個所述分組均包含有兩個或以上所述凸紋(12),每一個所述分組中的各個凸紋(12)環繞所述管體(10)的軸向在所述管體(10)的中間部外壁上均勻分布。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對拉螺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凸紋(12)為月牙形凸紋。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對拉螺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體(10)的中間部內壁上對應于每一個所述凸紋(12)設有一個用于提高對拉螺管與混凝土咬合強度的凹槽(13),每一個所述凹槽(13)均設置在與對應凸...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印寶權,魯周靜,
申請(專利權)人:廣州城建職業學院,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廣東;44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