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新型結構的容器,包括瓶體和設置在瓶體上端的真空壓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瓶體包括外層和內層,所述外層為外殼體,所述內層為設置在外殼體內部的且用于容納液體狀或膏狀產品的柔性內膽,所述內層的頂部與所述真空壓泵連通,所述內層的外壁與外殼體的內壁之間形成一調壓腔,在所述外殼體上開設有與調壓腔相連通的調壓孔。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能夠有效的防止空氣進行到內層的內部,使液體狀或膏狀產品與空氣隔離,避免液體狀或膏狀產品被空氣攜帶的雜質污染,使液體狀或膏狀產品不受溫度、濕度的影響,從而使液體狀或膏狀產品存放時間更久,還能夠有效的防止液體狀或膏狀產品殘留在內層的底部,避免對液體狀或膏狀產品造成浪費。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容器
,特別涉及到一種新型結構的容器。
技術介紹
傳統的用于盛放液體狀或膏狀產品的容器大多包括用于盛放液體狀或膏狀產品罩體和蓋設在罩體頂部的壓泵,當使用時,通過手動下按壓泵將液體狀或膏狀產品從罩體內部擠出,使罩體內部的壓強小于罩體外部的壓強,從而使罩體發生輕微的變形,影響了容器的美觀性能;另一個,罩體大多采用彈性較好的硬質塑料吹塑而成,罩體具有較大的反彈力,而罩體在反彈過程中具有較大的吸力,由于吸力以及壓泵的密封性能的原因,極易空氣進行到罩體內部,極易使液體狀或膏狀產品受到空氣中攜帶的雜質的污染,嚴重影響了容器的保護性能;再一個,與壓泵連接的吸管吸入口高于罩體的底部,進而造成罩體底部的液體狀或膏狀產品殘留在罩體內,從而造成了液體狀或膏狀產品的浪費。然而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研發者有必要研制一種設計合理、結構簡單、能夠有效的防止空氣進行到內層的內部,使液體狀或膏狀產品與空氣隔離,避免液體狀或膏狀產品被空氣攜帶的雜質污染,使液體狀或膏狀產品不受溫度、濕度的影響,從而使液體狀或膏狀產品存放時間更久,還能夠有效的防止液體狀或膏狀產品殘留在內層的底部,避免對液體狀或膏狀產品造成浪費的新型結構的容器。
技術實現思路
為解決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本技術提供了一種設計合理、結構簡單、能夠有效的防止空氣進行到內層的內部,使液體狀或膏狀產品與空氣隔離,避免液體狀或膏狀產品被空氣攜帶的雜質污染,使液體狀或膏狀產品不受溫度、濕度的影響,從而使液體狀或膏狀產品存放時間更久,還能夠有效
的防止液體狀或膏狀產品殘留在內層的底部,避免對液體狀或膏狀產品造成浪費的新型結構的容器。為解決以上技術問題,本技術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一種新型結構的容器,包括瓶體和設置在瓶體上端的真空壓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瓶體包括外層和內層,所述外層為外殼體,所述內層為設置在外殼體內部的且用于容納液體狀或膏狀產品的柔性內膽,所述內層的頂部與所述真空壓泵連通,所述內層的外壁與外殼體的內壁之間形成一調壓腔,在所述外殼體上開設有與調壓腔相連通的調壓孔。在本技術的一個優選實施例中,所述調壓孔開設在外殼體的底部上。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內層為設置在外殼體內部的且用于容納液體狀或膏狀產品的柔性內膽,當真空壓泵噴吐出液體狀產品后,內層內部的壓強小于調壓腔內部的壓強,空氣從調壓孔進入到調壓腔內進行調壓,對內層進行擠壓,使內層發生變形,能夠有效的避免外殼體發生變形,提高了外觀的美觀度;而內層采用與液體狀或膏狀產品不相溶解的柔性材料制成,能夠有效的避免液體狀或膏狀產品從內層溢出,還能夠有效的防止空氣進入到內層的內部,避免液體狀或膏狀產品被空氣攜帶的雜質污染;而內層隨著液體狀產品的減少而變小,內層最終被擠壓成干癟狀內膽,能夠有效的防止液體狀或膏狀產品殘留在內層的底部,提高了液體狀或膏狀產品的利用率。附圖說明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技術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技術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圖1為本技術的爆炸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的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技術的內層中的液體狀或膏狀產品減少1/2后的結構示意圖。圖4為本技術的內層中的液體狀或膏狀產品減少2/3后的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為了使本技術實現的技術手段、創作特征、達成目的與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結合具體圖示,進一步闡述本技術。參照圖1-圖4所示,圖中給出的一種新型結構的容器,包括瓶體和設置在瓶體上端的真空壓泵200。瓶體包括內層和外層,外層為外殼體100,外殼體100包括外罩120和設置在外罩120頂部的頸部110,在頸部110的中部開設有注料孔111,真空壓泵200蓋設在頸部110上。真空壓泵200包括泵芯220和設置在泵芯220上的旋蓋210,在旋蓋210的內環面上設有內螺紋(圖中未示出),在頸部110的外環面上設有與內螺紋相配合的外螺紋112,旋蓋210通過其內環面上的內螺紋與頸部110的外環面上的外螺紋112相互配合,從而將真空壓泵200牢牢的連接在頸部110上,進一步提高了真空壓泵與頸部之間的密封性能。在旋蓋210的外環面上設有防滑條(圖中未示出),防滑條的設置便于旋擰打開或旋擰關閉旋蓋210,提高了該容器的實用性能。內層500為設置在外罩120的內部設有用于容納液體狀或膏狀產品300的柔性內膽,內層500的頂部通過注料孔111與真空壓泵200相連通,內層500的外壁與外罩120的內壁之間形成一調壓腔400,在外罩120上開設有與調壓腔相連通的調壓孔1211,調壓孔1211開設在外罩120的底部121上。內層500采用與液體狀或膏狀產品不相溶解的柔性材料制成,能夠有效的避免液體狀或膏狀產品從內層溢出,還能夠有效的防止空氣進入到內層的內部,避免液體狀或膏狀產品被空氣攜帶的雜質污染。當真空壓泵200噴吐出液體狀或膏狀產品300后,內層500內部的壓強小于調壓腔400內部的壓強,空氣從調壓孔1211進入到調壓腔400內進行調壓,對內層500進行擠壓,使內層500發生變形,內層500隨著液體狀或膏狀產品300的減少而變小,內層500最終被擠壓成干癟狀內膽,能夠有效的防止液體狀或
膏狀產品300殘留在內層500的底部,提高了液體狀或膏狀產品300的利用率。綜上所述本技術內層為設置在外殼體內部的且用于容納液體狀或膏狀產品的柔性內膽,當真空壓泵噴吐出液體狀產品后,內層內部的壓強小于調壓腔內部的壓強,空氣從調壓孔進入到調壓腔內進行調壓,對內層進行擠壓,使內層發生變形,能夠有效的避免外殼體發生變形,提高了外觀的美觀度;而內層采用與液體狀或膏狀產品不相溶解的柔性材料制成,能夠有效的避免液體狀或膏狀產品從內層溢出,還能夠有效的防止空氣進入到內層的內部,避免液體狀或膏狀產品被空氣攜帶的雜質污染;而內層隨著液體狀產品的減少而變小,內層最終被擠壓成干癟狀內膽,能夠有效的防止液體狀或膏狀產品殘留在內層的底部,提高了液體狀或膏狀產品的利用率。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技術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技術的優點。本行業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技術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只是說明本技術的原理,在不脫離本技術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本技術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技術范圍內。本技術要求保護范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同物界定。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新型結構的容器,包括瓶體和設置在瓶體上端的真空壓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瓶體包括外層和內層,所述外層為外殼體,所述內層為設置在外殼體內部的且用于容納液體狀或膏狀產品的柔性內膽,所述內層的頂部與所述真空壓泵連通,所述內層的外壁與外殼體的內壁之間形成一調壓腔,在所述外殼體上開設有與調壓腔相連通的調壓孔。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新型結構的容器,包括瓶體和設置在瓶體上端的真空壓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瓶體包括外層和內層,所述外層為外殼體,所述內層為設置在外殼體內部的且用于容納液體狀或膏狀產品的柔性內膽,所述內層的頂部與...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深澤隆弘,
申請(專利權)人:上海竹本容器包裝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上海;3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