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水電站通航建筑物建設技術領域,提供一種升船機平衡重組結構及其安裝方法,以解決目前的升船機在升降時的平衡配重及安裝問題,其包括平衡重塊組、調整平衡重塊、鋼結構框架、導向裝置,平衡重塊組包括若干個平衡重塊,平衡重塊的兩側設置有凹槽,平衡重塊的頂部設置有吊耳和調整平衡重塊,鋼結構框架包括若干上水平縱梁、若干下水平縱梁和若干端部框架,鋼結構框架嵌套安裝在平衡重塊的凹槽內。本發明專利技術提出的技術方案實現了升船機運行時船廂的平衡,避免了升船機重心不穩所導致的安全事故。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屬于水電站通航建筑物建設
,特別涉及一種全平衡垂直升船機平衡重組結構及其安裝方法。
技術介紹
升船機又稱“舉船機”,是利用機械裝置升降船舶以克服航道上集中水位落差的通航建筑物。全平衡垂直升船機一般由承船廂、支承導向結構、驅動裝置、事故裝置、平衡重裝置等組成。目前,世界范圍內載重千噸、提升百米以上的全平衡垂直升船機建設無現成經驗,具體的建設方法還在不斷探索中。大載重的升船機,平衡重組一般都在萬噸以上,安裝部位窄小,吊裝手段受限,安全風險極高。平衡重組的結構既要滿足配重的基本功能要求,又要滿足安裝方便、安全可靠、結構穩定等要求。
技術實現思路
【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升船機平衡重組結構及其安裝方法,以解決大載重全平衡垂直升船機的平衡配重及安裝問題。【技術方案】本專利技術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本專利技術首先涉及一種升船機平衡重組結構,包括平衡重塊組、調整平衡重塊、鋼結構框架、導向裝置,所述平衡重塊組包括若干個平衡重塊,所述平衡
重塊的兩側設置有凹槽,所述平衡重塊的頂部設置有吊耳和調整平衡重塊,所述鋼結構框架包括若干上水平縱梁、若干下水平縱梁和若干端部框架,所述鋼結構框架嵌套安裝在平衡重塊的凹槽內,所述導向裝置固定安裝在鋼結構框架上,所述導向裝置與升船機塔柱上的軌道活動連接。作為一種優選的實施方式,所述平衡重塊上部與鋼結構框架縱梁中心線齊平的高度位置處、所述平衡重塊下部與鋼結構框架縱梁中心線齊平的高度位置處均設置有傳遞地震載荷的止動埋件。作為另一種優選的實施方式,所述導向裝置包括橫導向裝置和縱導向裝置。作為另一種優選的實施方式,所述平衡重塊由上段平衡重塊和下段平衡重塊組成。作為另一種優選的實施方式,所述上段平衡重塊和下段平衡重塊通過連接鋼框和連接板焊接連接。作為另一種優選的實施方式,所述鋼結構框架包括2個上水平縱梁、2個下水平縱梁和2個端部框架。作為另一種優選的實施方式,所述調整重塊通過螺栓與埋設在平衡重塊頂部的預埋鋼板連接。本專利技術還涉及一種升船機平衡重組結構的安裝方法,包括平衡重塊安裝、鋼結構框架及導向裝置安裝,所述平衡重塊的安裝包括:對于在機房橋機的吊裝范圍內的平衡重井,用機房橋機將平衡重塊吊裝就位;對于不在機房橋機的吊裝范圍內的平衡重井,通過機房橋機將平衡重塊吊裝至平衡重井的上游側,完成平衡重塊的上、下塊組裝、焊接、涂裝,然后將平衡重塊轉吊至臺車工裝的千斤頂上,將平衡重塊提升40~60mm后,用倒鏈向
下游拉臺車完成平衡重塊吊裝就位;所述鋼結構框架及導向裝置安裝包括以下步驟:A、平衡重塊掛裝懸空后,在平衡重井內的平衡重安裝平臺的上、下游端搭設跨左右岸的型鋼過橋;B、在平衡重安裝平臺的上一層和鎖定鋼梁上搭設人梯,用倒鏈吊裝船廂室一側的上水平縱梁、下水平縱梁,存放于平衡重塊的上、下凹槽內;C、在平衡重安裝平臺的下一層和鎖定鋼梁上搭設人梯,用橋機下游側的電動葫蘆吊裝平衡重塊一側的上水平縱梁、下水平縱梁,存放于平衡重塊的上、下凹槽內;D、除船廂側底部的橫導向裝置外,在端部框架上安裝其他的橫導向裝置;E、用橋機主鉤卸車并翻立端部框架,翻立后,船廂側底部的橫導向裝置用鋼絲繩臨時固定在端部框架的側面,橋機主鉤吊裝端部框架入井,用倒鏈調整端部框架垂直度,由橋機主鉤吊裝端部框架與水平縱梁栓接;F、用倒鏈輔助安裝船廂側底部的橫導向裝置。【有益效果】本專利技術提出的技術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過本專利技術中的升船機平衡重組結構,實現了升船機運行時船廂的平衡,避免了升船機重心不穩所導致的安全事故。附圖說明圖1為本專利技術的實施例一提供的升船機平衡重組結構的原理圖。圖2為本專利技術的實施例一提供的鋼結構框架的原理圖。圖3為本專利技術的實施例一提供的鋼結構框架的原理圖。具體實施方式為使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對本專利技術的具體實施方式進行清楚、完整的描述。實施例一實施例一提供一種升船機平衡重組結構,具體地,本實施例中的平衡重組結構共16組,其對稱分布在塔柱兩側的16個平衡重井內,每組平衡重組結構包括平衡重塊組1、調整平衡重塊2、鋼結構框架3、導向裝置4,圖1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一提供的升船機平衡重組結構的原理圖。具體地,本實施例中,平衡重塊組包括七個平衡重塊,其中七個平衡重塊包括四個型平衡重塊、兩個型平衡重塊和一個型平衡重塊,型平衡重塊和型平衡重塊的尺寸均為410mm×3400mm×13800mm,型平衡重塊尺寸為870mm×3400mm×13800mm,每塊平衡重塊包括上段平衡重塊和下段平衡重塊,上段平衡重塊和下段平衡重塊在平衡重井內鎖定結構平臺上豎直拼焊成整塊(型平衡重塊、型平衡重塊、型平衡重塊共224個分段,現場組裝成112塊),另外,平衡重塊的頂端設置有吊耳11。鋼結構框架作為斷繩安全保護結構,嵌套在平衡重塊兩側的凹槽內,其中,平衡重塊上部與鋼結構框架縱梁中心線齊平的高度位置處、所平衡重塊下部與鋼結構框架縱梁中心線齊平的高度位置處均設置有傳遞地震載荷的止動埋件。具體地,本實施例中,調整平衡重塊2為鋼板,其材料為Q235A。調整平衡重塊2設置于平衡重塊頂部的吊耳11兩側,調整平衡重塊2通過螺栓與埋設在平衡重塊頂部的預埋鋼板連接。調整平衡重塊的外形長度、寬度尺寸公差為:±2mm;厚度尺寸公差為:±1mm;每個調整平衡重塊的重量偏差不得超過規定重量的±1%。具體地,如圖2和圖3所示,本實施例中的鋼結構框架3由兩個端部框架31、兩個上水平縱梁32、兩個下水平縱梁33通過螺栓連接而成。端部框架31位于平衡重外側,導向裝置布置在端部框架的橫梁上。每個平衡重組的七個平衡重塊由鋼結構框架3框接成一體,框架縱梁作為斷繩安全保護結構嵌在平衡重塊兩側的凹槽內,在發生斷繩事故時可將破斷鋼絲繩所懸吊的平衡重塊的重量分攤到其它鋼絲繩,鋼結構框架強度按照單根鋼絲繩破斷的事故工況確定。本實施例中,導向裝置4包括縱導向裝置42和橫導向裝置41,每個平衡重組分別設置8套縱導向裝置和8套橫導向裝置,縱導向裝置42由縱導向輪、滾動軸承、輪軸、軸套、軸襯、隔板、悶蓋、透蓋、潤滑裝置、支座及連接件等組成,橫導向裝置41由懸臂導輪裝置、鉸軸、平衡梁、襯套和碟簧組件等組成,其中懸臂導輪裝置由橫導向輪、滾動軸承、滑輪軸、悶蓋、透蓋、潤滑裝置及連接件等組成,碟簧組件由碟簧、碟簧銷和軸套組成。具體地,縱導向輪采用剛性導輪,其對稱安裝在端部框架31的橫梁上部中心線兩側,橫導向輪采用懸臂彈性導輪,其安裝在端部框架31的橫梁的端部。橫導向輪安裝在導輪軸的一端,導輪軸的另一端安裝有碟簧,通過碟簧的預緊力將橫導向輪壓緊在導軌上。本實施例通過導向裝置4在船廂正常升降過程中為平衡重組水平導向,在地震工況下則作作為水平地震載荷的傳力構件。實施例二實施例二提供一種升船機平衡重組結構的安裝方法,其包括平衡重塊安裝、鋼結構框架及導向裝置安裝。平衡重塊的安裝包括:對于在機房橋機的吊裝范圍內的平衡重井,用機房橋機將平衡重塊吊裝就位;對于不在機房橋機的吊裝范圍內的平衡重井,通過機房橋機將平衡重塊吊
裝至平衡重井的上游側,完成平衡重塊的上、下塊組裝、焊接、涂裝,然后將平衡重塊轉吊至臺車工裝的千斤頂上,將平衡重塊提升40~60mm后,用倒鏈向下游拉臺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升船機平衡重組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平衡重塊組、調整平衡重塊、鋼結構框架、導向裝置,所述平衡重塊組包括若干個平衡重塊,所述平衡重塊的兩側設置有凹槽,所述平衡重塊的頂部設置有吊耳和調整平衡重塊,所述鋼結構框架包括若干個上水平縱梁、若干個下水平縱梁和若干個端部框架,所述鋼結構框架嵌套安裝在平衡重塊的凹槽內,所述導向裝置固定安裝在鋼結構框架上,所述導向裝置與升船機塔柱上的軌道活動連接。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升船機平衡重組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平衡重塊組、調整平衡重塊、鋼結構框架、導向裝置,所述平衡重塊組包括若干個平衡重塊,所述平衡重塊的兩側設置有凹槽,所述平衡重塊的頂部設置有吊耳和調整平衡重塊,所述鋼結構框架包括若干個上水平縱梁、若干個下水平縱梁和若干個端部框架,所述鋼結構框架嵌套安裝在平衡重塊的凹槽內,所述導向裝置固定安裝在鋼結構框架上,所述導向裝置與升船機塔柱上的軌道活動連接。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升船機平衡重組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平衡重塊上部與鋼結構框架縱梁中心線齊平的高度位置處、所述平衡重塊下部與鋼結構框架縱梁中心線齊平的高度位置處均設置有傳遞地震載荷的止動埋件。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升船機平衡重組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導向裝置包括橫導向裝置和縱導向裝置。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升船機平衡重組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平衡重塊由上段平衡重塊和下段平衡重塊組成。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升船機平衡重組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段平衡重塊和下段平衡重塊通過連接鋼框和連接板焊接連接。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升船機平衡重組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鋼結構框架包括2個上水平縱梁、2個下水平縱梁和2個端部框架。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升船機平衡重組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調整重塊通過螺栓與埋設在平衡重塊頂部的預埋鋼板連接。8....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秦武,金海軍,吳小云,劉培軍,孫文才,田清偉,陳濤,
申請(專利權)人:中國長江三峽集團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北京;1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