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鋼管柱(墻)混凝土頂升擠密成型裝置及方法,包括壓料構造節點、防逆流裝置、調壓裝置、泵送系統;所述壓料構造節點設置于鋼管柱(墻)底部側面,所述壓料構造節點依次連接防逆流裝置、調壓裝置、泵送系統。使用泵送系統,利用壓力輸送原理將混凝土從鋼管柱(墻)底部頂升至柱(墻)頂部,靠壓力在鋼管柱(墻)擠密混凝土成型。一種鋼管柱(墻)混凝土頂升擠密成型裝置及方法通過就地取材、加工制作,運用混凝土輸送泵的壓力進行頂升作業,使普通混凝土達到自密實混凝土的效果,大大降低了施工成本,操作簡單、質量好、成本低,經濟效果顯著,可以在各種鋼管柱(墻)混凝土施工中進行運用,有應用推廣價值。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施工措施裝置, 尤其涉及一種鋼管柱(墻)混凝土頂升擠密成型裝置及方法。
技術介紹
鋼管柱(墻)混凝土澆筑方式主要有三種:一是手工澆搗法。這種方法施工速度較慢,且施工組織復雜,振搗工作繁重,在早期的鋼管柱(墻)混凝土施工中應用比較普遍;二是高位拋落免振搗法。利用商品混凝土從高空順鋼管下落的動能,達到商品混凝土密實的目的,可免去或減輕繁重的振搗工作,但此方法適用于管徑不小于300mm,高度不超過5m的情況,而且容易造成核心商品混凝土不連續,整體性差,不易排氣等缺點;三是泵送頂升澆筑法。該方法利用商品混凝土輸送泵的泵送壓力使自密實商品混凝土從鋼管柱(墻)根部向上頂升逆向澆筑,直至注滿整根鋼管柱(墻)。這種方法利用泵送壓力和商品混凝土的重力使柱芯商品混凝土自密實,從而免去了繁重的振搗工作。昆山中南世紀城21樓鋼結構住宅采用的鋼管柱結構,由于采用高拋混凝土配制難度大、造價高、進度非常緩慢,筆者設計了一種頂升混凝土擠密成型裝置,直接將配制的常規混凝土進行逆作業,自下頂升至構件頂部,既滿足混凝土的運輸問題,又解決了混凝土的振搗問題,有效的保證了鋼結構住宅中鋼管柱混凝土的施工質量。此項技術在昆山中南世紀城21樓鋼結構住宅施工中進行了應用,經對已完成的鋼管柱混凝土結構進行檢測,全部符合國家施工質量驗收規范要求。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鋼管柱(墻)混凝土頂升擠密成型裝置及方法,能明顯的減少施工難度,降低成本費用,加快施工進度,提高工程質量。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專利技術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鋼管柱(墻)混凝土頂升擠密成型裝置,包括壓料構造節點、防逆流裝置、調壓裝置、泵送系統;所述壓料構造節點設置于鋼管柱(墻)底部側面,所述壓料構造節點依次連接防逆流裝置、調壓裝置、泵送系統。使用泵送系統,利用壓力輸送原理將混凝土從鋼管柱(墻)底部頂升至柱(墻)頂部,靠壓力在鋼管柱(墻)擠密混凝土成型。進一步的,所述壓料構造節點為設置于鋼管柱(墻)底部側面的注料孔1,在注料孔1周邊鋼板上開設帶絲紋的螺栓連接孔2,鋼管柱(墻)內側焊接連接螺母3,連接螺母3通過連接螺栓與防逆流裝置的連接法蘭4連接。注料孔的開孔內徑根據鋼管柱(墻)截面寬度l決定,當200mm<l≤300mm時,注料孔的開孔為Φ80;當l>300mm時,注料孔的開孔為Φ125。進一步的,所述調壓裝置包括變徑管9。注料孔的開孔為Φ125時本裝置不需要變徑管9。進一步的,所述調壓裝置包括法蘭金屬軟接頭10。法蘭金屬軟接頭10的長度根據頂升的混凝土高度h確定:10m<h≤30m時,法蘭金屬軟接頭長500mm;30m<h≤60m時,法蘭金屬軟接頭長300mm;60m<h≤100m時,不用金屬軟接頭10。法蘭金屬軟接頭和變徑管通過法蘭連接。進一步的,所述防逆流裝置包括止回閥5、連接管6、疏水閥7、截止閥8;止回閥5通過連接管6與截止閥8連接,連接管6下部焊接疏水閥7。所述防逆流裝置防止混凝土在自重壓力作用下倒流。輸送混凝土時,止回閥5、截止閥8均處于打開狀態;澆筑完混凝土,止回閥5自動關閉,手動關閉截止閥8,保持鋼管柱(墻)內混凝土處于穩定狀態。進一步的,所述泵送系統包括混凝土輸送管11和混凝土壓力輸送泵12。所述混凝土壓力輸送泵12的輸送壓力范圍為10~40kPa,根據頂升混凝土的高度h確定混凝土壓力輸送泵12的泵送壓力:h≤10m時,泵送壓力12kPa;10m<h≤30m時,泵送壓力15kPa;30m<h≤60m時,泵送壓力20kPa;60m<h≤80m時,泵送壓力25kPa;80m<h≤100m時,泵送壓力30kPa。進一步的,在鋼管柱(墻)中環梁耳板下部設置溢流孔13。所述溢流孔13設在距鋼管柱(墻)中環梁耳板下部10mm的位置,內徑為Φ10mm。一種鋼管柱(墻)混凝土頂升擠密成型方法,包括以下步驟:(1)在鋼管柱(墻)底部側面開設注料孔1,所述注料孔1的內徑為Φ80或Φ125,同時以注料孔1同規格的法蘭螺栓孔為模型,在注料孔周邊鋼板上開帶絲紋的螺栓連接孔2,同時在鋼管柱(墻)內側焊接等規格的連接螺母3;(2)用連接管6螺栓連接止回閥5、截止閥8,連接管6下部焊接疏水閥 7,組裝防逆流裝置;連接螺母3通過連接螺栓與防逆流裝置的連接法蘭4連接;(3)利用變徑管9焊接連接法蘭4后,與法蘭金屬軟接頭10連接,組裝調壓裝置;(4)用混凝土輸送管11和混凝土壓力輸送泵12組裝泵送系統;(5)連接壓料構造節點、防逆流裝置、調壓裝置、泵送系統,進行潤管,通過疏水閥7排除潤管的廢水與殘渣;(6)根據鋼管柱(墻)構件的高度,確定泵送混凝土的壓力,進行試頂,根據鋼管柱(墻)內的混凝土上升的狀況調整混凝土泵的壓力,直至完成混凝土的頂升澆筑;(7)混凝土頂升至鋼管柱(墻)構件頂部后停止輸送混凝土,立即關閉防逆流裝置中的截止閥8;(8)拆除調壓裝置、泵送系統;(9)待混凝土終凝后,拆除防逆流裝置,剔鑿注料孔1內多余的混凝土,用盲板14焊接鋼管柱(墻)注料孔1封堵。本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是:頂升施工鋼管柱(墻)混凝土具備以下優良性能:(1)自密實性能:澆筑時不振搗,商品混凝土凝結硬化后密實良好。(2)良好的可泵性和流動性:便于商品混凝土自動擴展填充和頂升密實。(3)坍落度和流動性損失較小,有足夠的初凝時間,保證商品混凝土在整個泵送頂升的過程中能夠始終保持良好的流動狀態,以有利于頂升施工和密實。(4)低收縮或微膨脹性:確保鋼管與混凝土聯合形成一個整體受力構件。一種鋼管柱(墻)混凝土頂升擠密成型裝置及方法通過就地取材、加工制作,運用混凝土輸送泵的壓力進行頂升作業,使普通混凝土達到自密實混凝土的效果,大大降低了施工成本,操作簡單、質量好、成本低,經濟效果顯著,可以在各種鋼管柱(墻)混凝土施工中進行運用,有應用推廣價值。附圖說明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專利技術作進一步描述:圖1是本專利技術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專利技術調壓裝置的示意圖;圖3是本專利技術泵送系統的示意圖;圖4是本專利技術防逆流裝置的示意圖;圖5是本專利技術結壓料構造節點的示意圖;圖中:1、注料孔;2、螺栓連接孔;3、連接螺母;4、連接法蘭;5、止回閥;6、連接管;7、疏水閥;8、截止閥;9、變徑管;10、法蘭金屬軟接頭;11、混凝土輸送管;12、混凝土壓力輸送泵; 13、溢流孔;14、盲板。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專利技術作進一步描述:一種鋼管柱(墻)混凝土頂升擠密成型裝置,包括壓料構造節點、防逆流裝置、調壓裝置、泵送系統;所述壓料構造節點設置于鋼管柱(墻)底部側面,所述壓料構造節點依次連接所述防逆流裝置、所述調壓裝置、所述泵送系統。進一步的,所述壓料構造節點為設置于鋼管柱(墻)底部側面的注料孔(1),在所述注料孔(1)周邊鋼板上開設帶絲紋的螺栓連接孔(2),鋼管柱(墻)內側焊接連接螺母(3),所述連接螺母(3)通過連接螺栓與所述防逆流裝置的連接法蘭(4)連接。進一步的,所述調壓裝置包括變徑管(9)。進一步的,所述調壓裝置包括法蘭金屬軟接頭(10)。進一步的,所述防逆流裝置包括止回閥(5)、連接管(6)、疏水閥(7)、截止閥(8);所述止回閥(5)通過所述連接管(6)與所述截止閥(8)連接,所述連接管(6)下部焊接所述疏水閥(7)。進一步的,所述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鋼管柱(墻)混凝土頂升擠密成型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壓料構造節點、防逆流裝置、調壓裝置、泵送系統;所述壓料構造節點設置于鋼管柱(墻)底部側面,所述壓料構造節點依次連接所述防逆流裝置、所述調壓裝置、所述泵送系統。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鋼管柱(墻)混凝土頂升擠密成型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壓料構造節點、防逆流裝置、調壓裝置、泵送系統;所述壓料構造節點設置于鋼管柱(墻)底部側面,所述壓料構造節點依次連接所述防逆流裝置、所述調壓裝置、所述泵送系統。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鋼管柱(墻)混凝土頂升擠密成型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壓料構造節點為設置于鋼管柱(墻)底部側面的注料孔(1),在所述注料孔(1)周邊鋼板上開設帶絲紋的螺栓連接孔(2),鋼管柱(墻)內側焊接連接螺母(3),所述連接螺母(3)通過連接螺栓與所述防逆流裝置的連接法蘭(4)連接。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鋼管柱(墻)混凝土頂升擠密成型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調壓裝置包括變徑管(9)。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鋼管柱(墻)混凝土頂升擠密成型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調壓裝置包括法蘭金屬軟接頭(10)。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鋼管柱(墻)混凝土頂升擠密成型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逆流裝置包括止回閥(5)、連接管(6)、疏水閥(7)、截止閥(8);所述止回閥(5)通過所述連接管(6)與所述截止閥(8)連接,所述連接管(6)下部焊接所述疏水閥(7)。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鋼管柱(墻)混凝土頂升擠密成型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泵送系統包括混凝土輸送管(11)和混凝土壓力輸送泵(12)。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鋼管柱(墻)混凝...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袁秦標,孫瑞先,袁美翠,吳偉杰,龐成建,何健,
申請(專利權)人:江蘇中南建筑產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江蘇;32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